求三峡的现代文 急求关于三峡文化的文章

作者&投稿:宋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我的三峡情结
作者:补世成
金秋时节,正是红叶烂漫的时候。我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长江三峡。放眼满山红叶,俯视悠悠峡江,聆听轻扬涛声,让我仿佛又置身在当年跑船的那些岁月里。
许多的往事,许多的感慨,也不由自主地从我心中油然而生。
我曾经是一名船员。在我们祖国的母亲河长江,跑过三十多年的船。在这三十多年的岁月里,我除了在职场与我的同事们,结下了很多深情厚谊外,我对我们祖国的美好河山,也产生了很深很厚的感情。其中结情最深的,那当然是非长江三峡莫属。
长江自古源远流长,唯有三峡最壮美。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境内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大概在两百公里左右。
还在我很小的时候,自从我听说过长江三峡后,尤其是我在读过唐代诗人李白的《朝发白帝城》和古地理学郦道元的《水经注》以后,我心里对长江三峡,就一直充满了向往
。因此,在我上船工作后,第一次经过长江三峡时,我就把它从头一直看到了峡尾。大约两公里的里程,我站在甲板上,几乎是一动不动。连吃饭我都是站在甲板上吃。尽情地去欣赏它。欣赏它雄伟,欣赏它的壮丽。
当时那也是一个深秋时节,看峡谷幽深秀丽,看满山红叶烂漫。它给我心里的感觉,真像是唐代诗人杜甫,在诗中描绘的那样,“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哪怕多年过去以后,我都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哪怕多年过去以后,我对长江三峡,依然还念念不忘。
我为什么对长江三峡如此钟情,对它一直念念不忘呢?这就是因为长江三峡的雄壮和美丽,它深深地吸引了我。进而唤起了我对祖国,每一寸土地的无限热爱。
长江三峡之所以叫长江三峡,都是因为它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等三个大峡谷组成而得名。但是不论是瞿塘峡,还是巫峡和西陵峡,每个峡谷都是奇山异石层出不穷,悬崖峭壁随处可见。
正如古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写的那样,那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些奇山异石和悬崖峭壁,还真有如天造地设一般雄伟壮观。
人人见了都会为之惊叹不已和赞不绝口。它们就像大自然献给人类的一份珍宝。因此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和商贾游人。他们来这里猎奇揽胜,来这里吟诗作赋,来这里纵情抒怀。从而又给长江三峡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然后又形成了长江三峡丰富的文化遗产。
长江三峡的雄壮和美丽,就在于它的自然风光,和着它丰富的文化遗产,两者交相辉映,从而闻名于世。
长江三峡的三个大峡谷,虽然它们都很壮美,但是它们又各具特色。前人用三句话对它们各自的特色进行了概括。这就叫“夔门天下雄,巫峡天下秀,西陵天下险”。
所谓“夔门”指的是瞿塘峡。因为奉节县古代叫夔府,而瞿塘又在奉节县境内,所以过去人们就称瞿塘峡又叫“夔峡”。
夔门天下雄,是指除了整个峡谷崔鬼摩天、幽深峻峭外,还有在瞿塘峡上口,有两壁巨大高耸的悬崖。它就像两扇巨大的石门,似乎挡住了长江的去路。而长江在这里骤然收窄,使得这里的江水异常湍急。
唐代诗人杜甫在《长江二首》中描写说,这叫“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他说的这一门,指的就是夔门。
至于巫峡天下秀,它秀在巫山著名的“十二峰”,包括集仙峰、神女峰、朝云峰、翠屏峰在内,有九峰都错落有序地排列在巫峡两岸。
因此当船舶行经巫峡时,常见异峰突起,云蒸霞蔚,船就像在十里画廊中穿行一样。给人的感觉,不仅目不暇接,还有如梦如幻一般。因此,使人无不为我们祖国的美好河山而赞叹。
而西陵天下险,除了它依然山崖崔嵬、溪涧纵横外,再就是这一峡谷的险滩特别多。以前民间有这样一个说法,叫“西陵滩如竹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
而且川江最著名的“泄滩、青滩、崆岭”这三大险滩,全都坐落在这一峡谷内。其中的“崆岭”,过去还被船员们称作是“鬼门关”。可见行经这里的危险是多么大。另外这还是一个大峡套小峡,峡中有峡的大峡谷。同样比较有名的“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灯影峡”,就坐落在这一峡谷中。

2、《长江三日》
作者:刘白羽
十一月十八日
在信中,我这样叙说:"这一天,我象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我在海洋上远航过,我在天空上飞行过,但在我们的母亲河流长江上,第一次,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威力所吸摄了。"
朦胧中听见广播到奉节。停泊时天已微明。起来看了一下,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启碇续行,我到休息室里来,只见前边两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狭的江面,已进入瞿塘峡了。江随壁转,前面天空上露出一片金色阳光,象横着一条金带,其余天空各处还是云海茫茫。
瞿塘峡口上,为三峡最险处,杜甫《夔州歌》云:"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古时歌谣说:"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猴,瞿塘不可游;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回;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这滟滪堆指的是一堆黑色巨礁。它对准峡口。万水奔腾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想象得到那真是雷霆万钧,船如离弦之箭,稍差分厘,便撞得个粉碎。现在,这巨礁,早已炸掉。
不过,瞿塘峡中,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游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象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
右面峰顶上一片白云象白银片样发亮了,但阳光还没有降临。这时,远远前方,无数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你看,绎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就象那深谷之中向上反射出红色宝石的闪光,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
3、读三峡
作者:王充闾
船窗低亚小栏干,竟日青山画里看”。我满怀着四十余年的渴慕,放舟江上,畅游三峡,饱览着山川胜景。
三峡,这部上接苍冥、下临江底,近四百里长的硕大无朋的典籍,是异常古老的。早在语言文字出现之前,不,应该说早在混沌初开、乾坤始奠之际,它就已经摊开在这里了。它的每一叠岩页,都是历史老人留下的回音壁,里面镂刻着岁月的屐痕。
我们不能设想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读尽它的无限内涵,但总可以观嬗变于烟波浩淼之外,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中。作为现实与有限的存在物,人们徜徉其间,一种对山川形胜的原始恋情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激动会不期而然地被呼唤出来。
早在五千年前,这锦山秀水就曾闪烁着大溪文化的异彩。两千年前,扁舟一叶从那条唤作香溪的水流里,载出一位绝代佳姝。“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不独闾里之荣,也是邦家之光。
两汉之交,公孙述枭踞白帝城,跃马称帝。过了三周甲子,这里又成了吴蜀争雄的战场,年轻的陆逊创了“火烧连营七百里”的赫赫战功。刘先主永安宫一病不起,将他的嗣子、未竟事业连同未来的千般险阻,一股脑儿托付给他的军师。诸葛公神机妙算,在鱼腹浦摆下了“八阵图”……
今日舟行访古,不仅史迹久湮而且江山亦不可复识矣。以诗而言,巫山十二峰可以说是一部不是靠语言文字,而是由境界氛围酿成的朦胧诗卷。
两岸诸峰时隐时现,忽近忽远,笼罩在云气氤氲、雨意迷离的万古空朦之中,透出一种“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朦胧意态。比之以绘画,巫山十二峰无疑是整个三峡风景线上一条最为雄奇秀美的山水画廊。
在这里,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疏密虚实等各种表现手法兼备毕具。那群峰竞秀、断崖千尺的高峡奇观,宛如刀锋峻劲、层次分明的版画。而云封雾障中的似有若无,令人神凝意远的万叠青峦,则与水墨画同其韵致。
著名学者王国维有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的说法,还有人把绘画分为写实、传神、悟妙三个层次。
我以为,读三峡可能也有三种灵境:卒读之,止于心灵对自然美的直接感悟, 目注神驰,怦然心动。
始读之,会感到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景物交融互渗,物我融为一体,亦即辛弃疾词中所说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再读之,则深入画境,浓酣忘我,“冲然而澹,悠然而远”,进入《易经》中那“天地因蕴,万物化醇”的灵境,此刻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
4、三峡
作者:余秋雨
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告别白帝城,便进入了长约200公里的三峡。在水路上,200公里可不算一个短距离。但是,你绝不会觉得造物主在作过于冗长的文章。这里所汇聚的力度和美色,铺排开去2000公里,也不会让人厌倦。
翟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捱不上。对此,1500年前的郦道元说得最好: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
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划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过三峡本是寻找不得词汇的。只能老老实实,让嗖嗖阴风吹着,让滔滔江流溅着,让迷乱的眼睛呆着,让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哑着。什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说,让生命重重实实地受一次惊吓。千万别从惊吓中醒过神来,清醒的人都消受不住这三峡。
僵寂的身边突然响起了一些“依哦”声,那是巫山的神女峰到了。神女在连峰间侧身而立,给惊吓住了的人类带来了一点宽慰。
好像上天在铺排这个仪式时突然想到要补上一个代表,让蠕动于山川间的渺小生灵占据一角观礼。被选上的当然是女性,正当妙龄,风姿绰约,人类的真正杰作只能是她们。
人们在她身上倾注了最瑰丽的传说,好像下决心让她汲足世间的至美,好与自然精灵们争胜。说她帮助大禹治过水,说她夜夜与楚襄王幽会,说她在行走时有环佩鸣响,说她云雨归来时浑身异香。
但是,传说归传说,她毕竟只是巨石一柱,险峰一座,只是自然力对人类的一个幽默安慰。
当李白们早已顺江而下,留下的人们只能把萎弱的生命企求交付给她。“神女”一词终于由瑰丽走向淫邪,无论哪一种都与健全的个体生命相去遥遥。温热的肌体,无羁的畅笑,情爱的芳香,全都雕塑成一座远古的造型,留在这群山之间。一个人口亿众的民族,长久享用着几个残缺的神话。
又是诗人首先看破。儿年前,江船上仰望神女峰的无数旅客中,有一位女子突然掉泪。她悲哀,是因为她不经意地成了李白们的后裔。她终于走向船舱,写下了这些诗行: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舒婷:《神女峰》)
终于,人们看累了,回舱休息。
舱内聚集着一群早有先见之明的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出过舱门,宁静端坐,自足而又安详。让山川在外面张牙舞爪吧,这儿有四壁,有舱顶,有卧床。据说三峡要造水库,最好,省得满耳喧闹。把广播关掉,别又让李白来烦吵。
历史在这儿终结,山川在这儿避退,诗人在这儿萎谢。不久,船舷上只剩下一些外国游客还在声声惊叫。
船外,王昭君的家乡过去了。也许是这里的激流把这位女子的心扉冲开了,顾盼生风,绝世艳丽,却放着宫女不做,甘心远嫁给草原匈奴,终逝他乡。她的惊人行动,使中国历史也疏通了一条三峡般的险峻通道。
船外,屈原故里过去了。也许是这里的奇峰交给他一副傲骨,这位比李白还老的疯诗人太不安分,长剑佩腰,满脑奇想,纵横中原,问天索地,最终投身汨罗江,一时把那里的江水,也搅起了三峡的波涛。
看来,从三峡出发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是怪异的。都会卷起一点旋涡,发起一些冲撞。他们都有点叛逆性,而且都叛逆得瑰丽而惊人。他们都不以家乡为终点,就像三峡的水拼着全力流注四方。
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宁的渊薮。凭它的力度,谁知道还会把承载它的土地奔泻成什么模样?
在船舷上惊叫的外国游客,以及向我探询中国第一名胜的外国朋友,你们终究不会真正了解三峡。
我们了解吗?我们的船在安安稳稳地行驶,客舱内谈笑从容,烟雾缭绕。
明早,它会抵达一个码头的,然后再缓缓启航。没有告别,没有激动,没有吟唱。
留下一个宁静给三峡,李白去远了。
还好,还有一位女诗人留下了金光菊和女贞子的许诺,让你在没有月光的夜晚,静静地做一个梦,殷殷地企盼着。
5、大美三峡
作者:郭凤屏
浩浩长江,发轫云端,情融雪域,自雪峰至东海一千六百余公里,乘奔御风,鸾舆凤驾,忽至夔州,一门当立,浪涛翻滚,激流冲荡,沱沱渺渺,声播寰宇。
悬崖峭壁,孟良天梯,忠臣良将,雄鸡一唱,功亏一篑。发乎传说,实为民意。
逶迤巫峡,幽深秀丽。十二山峰,连绵嵯峨,层峦叠八嶂,美名扬四方。巫山瑶姬,王母之女,壁立千年,谓之神女。
昔日西陵险滩密布,怪石林立,水势湍急,溪泉石岫,竹雨烟霞,文人墨客,千古传颂。
葛州枢纽,三峡大坝,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平湖……
这就是三峡。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三峡春冬之景做了生动的描述,在文末,他写道“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道尽了巫峡的幽深凄凉。
印象中的三峡,比我亲临的三峡要美丽得多,壮观得多,奇幻得多。早年读李白的诗,读刘白羽的散文,感觉三峡就是一首奔流的诗,就是一幅立体的画。
那“飞湍瀑流争喧豗,硑崖转石万壑雷”的气势,总在脑际眉前萦回,文人墨客最后修辞始终挥之不去。
我最初对三峡认识,源于大学时有位室友是宜昌的,与其闲聊,获悉她对三峡有难以割舍的感情:自幼童时期,便跟随父母穿行长江之上,东到上海直至出海乘风破浪,三峡中的巫峡和西陵峡是必经之路。
青少年时期溯流西上求学,又领略了瞿塘峡的雄伟壮阔。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也喜欢上三峡,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现在,随着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兴起,客轮已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销声匿迹。只有游轮依旧穿行在亿万年的峡江之上,带领中外游客领略“满山红叶似彩霞”“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的新景观。
郦道元《水经注·三峡》所描绘的“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第一次近距离与三峡接触,源于大三那年暑假,我随我的室友坐船到宜昌她老家,留下至今难以忘怀的印象。
船过三峡,广播里便会响起播音员悦耳的声音,伴随着这莺莺燕语,我和室友斜披着外衣跑到甲板上,睁大眼睛欣赏两岸鬼斧神工似的悬崖峭壁,满目苍松翠柏,看江流白浪翻滚逶迤而去……
为了方便旅客更好更近的欣赏三峡风光,客轮甚至开放了船顶,在飒飒江风的吹拂下,衣袂翻飞,船行放缓,山石耸立,瀑布飞泉,旋涡素湍,尽收眼底。
至今还记得我俩一会儿从甲板这头跑到甲板那头,一会儿又手舞足蹈,大呼小叫,叹自然之神奇,行船之畅然,君子淑女全抛九霄云外。那时没有手机拍照,有相机的凤毛鳞角,更多的旅客是把这大自然的美景印入脑海,存在心底,遇上文人墨客,便付之笔端,流传千古。
历来关于三峡的历史人文传说不胜枚举。除了三峡人因为与峡江不时耳鬓斯磨,朝夕相处而熟悉她,热爱她,更多的中外游人想必是从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中认识她而向往她的吧?!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此诗诞生至今已过千年,穿过岁月的烟尘,每当我们吟咏“诗仙李白”这首千古名诗,依然可以感受到诗人被大赦之后那种欣喜若狂,一路好心情顺江直下的情怀。
三峡是诗,三峡如画。青春的任性穿越亿万年的峡江恣意飞扬。夕阳的余辉洒向江面,映照着黄陵庙翘起的飞檐斑驳的墙体,波光粼粼,五彩缤纷,上下天光一片宁静。
那次是我最近距离的一次完整游历三峡,此后便与她渐行渐远……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峡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峡江两岸的我们乘船出行,随三峡的岁月远去,那山那水那船却永留心底。若有机会我必定重游三峡,也许便是人生新的起点。

  《三峡》
  作者:余秋雨

  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李白那首名诗,在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

  当我真的坐船经过白帝城的时候,依然虔诚地抬着头,寻找着银袍与彩霞。船上的广播员正在吟诵着这首诗,口气激动地介绍几句,又放出了《白帝托孤》的乐曲。猛地,山水、历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潜藏,全都涌成一团,把人震傻。

  《白帝托孤》是京剧,说的是战败的刘备退到白帝城郁闷而死,把儿子和政事全都托付给诸葛亮。抑扬有致的声腔飘浮在回旋的江面上,撞在湿漉漉的山岩间,悲忿而苍凉。

  我想,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华夏河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乐土;可以一任封建权势者们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灭,也可以庇佑诗人们的生命伟力纵横驰骋。可怜的白帝城多么劳累,清晨,刚刚送走了李白们的轻舟,夜晚,还得迎接刘备们的马蹄。只是,时间一长,这片山河对诗人们的庇佑力日渐减弱,他们的船楫时时搁浅,他们的衣带经常熏焦,他们由高迈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无声。中国,还留下几个诗人?

  幸好还留存了一些诗句,留存了一些记忆。幸好有那么多中国人还记得,有那么一个早晨,有那么一位诗人,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也说不清有多大的事由,也没有举行过欢送仪式,却终于被记住千年,而且还要被记下去,直至地老天荒。这里透露了一个民族的饥渴:他们本来应该拥有更多这样平静的早晨。

  在李白的时代,中华民族还不太沉闷,这么些诗人在这块土地上来来去去,并不像今天那样觉得是件怪事。他们的身上并不带有政务和商情,只带着一双锐眼、一腔诗情,在山水间周旋,与大地结亲。写出了一排排毫无实用价值的诗句,在朋友间传观吟唱,已是心满意足。他们很把这种行端当作一件正事,为之而不怕风餐露宿,长途苦旅。结果,站在盛唐的中心地位的,不是帝王,不是贵妃,不是将军,而是这些诗人。余光中《寻李白》诗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这几句,我一直看成是当代中国诗坛的罕见绝唱。

  李白时代的诗人,既挚恋着四川的风土文物,又向往着下江的开阔文明,长江于是就成了他们生命的便道,不必下太大的决心就解缆问桨。脚在何处,故乡就在何处,水在哪里,道路就在哪里。他们知道,长江行途的最险处无疑是三峡,但更知道,那里又是最湍急的诗的河床。他们的船太小,不能不时行时歇,一到白帝城,便振一振精神,准备着一次生命对自然的强力冲撞。只能请那些在黄卷青灯间搔首苦吟的人们不要写诗了,那模样本不属于诗人。诗人在三峡的小木船上,刚刚告别白帝城。

  二

  告别白帝城,便进入了长约200公里的三峡。在水路上,200公里可不算一个短距离。但是,你绝不会觉得造物主在作过于冗长的文章。这里所汇聚的力度和美色,铺排开去2000公里,也不会让人厌倦。

  翟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捱不上。对此,1500年前的郦道元说得最好: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

  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划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过三峡本是寻找不得词汇的。只能老老实实,让嗖嗖阴风吹着,让滔滔江流溅着,让迷乱的眼睛呆着,让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哑着。什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说,让生命重重实实地受一次惊吓。千万别从惊吓中醒过神来,清醒的人都消受不住这三峡。

  僵寂的身边突然响起了一些“依哦”声,那是巫山的神女峰到了。神女在连峰间侧身而立,给惊吓住了的人类带来了一点宽慰。好像上天在铺排这个仪式时突然想到要补上一个代表,让蠕动于山川间的渺小生灵占据一角观礼。被选上的当然是女性,正当妙龄,风姿绰约,人类的真正杰作只能是她们。

  人们在她身上倾注了最瑰丽的传说,好像下决心让她汲足世间的至美,好与自然精灵们争胜。说她帮助大禹治过水,说她夜夜与楚襄王幽会,说她在行走时有环佩鸣响,说她云雨归来时浑身异香。但是,传说归传说,她毕竟只是巨石一柱,险峰一座,只是自然力对人类的一个幽默安慰。

  当李白们早已顺江而下,留下的人们只能把萎弱的生命企求交付给她。“神女”一词终于由瑰丽走向淫邪,无论哪一种都与健全的个体生命相去遥遥。温热的肌体,无羁的畅笑,情爱的芳香,全都雕塑成一座远古的造型,留在这群山之间。一个人口亿众的民族,长久享用着几个残缺的神话。

  三

  终于,人们看累了,回舱休息。

  舱内聚集着一群早有先见之明的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出过舱门,宁静端坐,自足而又安详。让山川在外面张牙舞爪吧,这儿有四壁,有舱顶,有卧床。据说三峡要造水库,最好,省得满耳喧闹。把广播关掉,别又让李白来烦吵。

  历史在这儿终结,山川在这儿避退,诗人在这儿萎谢。不久,船舷上只剩下一些外国游客还在声声惊叫。

  船外,王昭君的家乡过去了。也许是这里的激流把这位女子的心扉冲开了,顾盼生风,绝世艳丽,却放着宫女不做,甘心远嫁给草原匈奴,终逝他乡。她的惊人行动,使中国历史也疏通了一条三峡般的险峻通道。

  船外,屈原故里过去了。也许是这里的奇峰交给他一副傲骨,这位比李白还老的疯诗人太不安分,长剑佩腰,满脑奇想,纵横中原,问天索地,最终投身汨罗江,一时把那里的江水,也搅起了三峡的波涛。

  看来,从三峡出发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是怪异的。都会卷起一点旋涡,发起一些冲撞。他们都有点叛逆性,而且都叛逆得瑰丽而惊人。他们都不以家乡为终点,就像三峡的水拼着全力流注四方。

  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宁的渊薮。凭它的力度,谁知道还会把承载它的土地奔泻成什么模样?

  在船舷上惊叫的外国游客,以及向我探询中国第一名胜的外国朋友,你们终究不会真正了解三峡。

  我们了解吗?我们的船在安安稳稳地行驶,客舱内谈笑从容,烟雾缭绕。

  明早,它会抵达一个码头的,然后再缓缓启航。没有告别,没有激动,没有吟唱。

  留下一个宁静给三峡,李白去远了。

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李白那首名诗,在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

当我真的坐船经过白帝城的时候,依然虔诚地抬着头,寻找着银袍与彩霞。船上的广播员正在吟诵着这首诗,口气激动地介绍几句,又放出了《白帝托孤》的乐曲。猛地,山水、历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潜藏,全都涌成一团,把人震傻。

《白帝托孤》是京剧,说的是战败的刘备退到白帝城郁闷而死,把儿子和政事全都托付给诸葛亮。抑扬有致的声腔飘浮在回旋的江面上,撞在湿漉漉的山岩间,悲忿而苍凉。

我想,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华夏河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乐土;可以一任封建权势者们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灭,也可以庇佑诗人们的生命伟力纵横驰骋。可怜的白帝城多么劳累,清晨,刚刚送走了李白们的轻舟,夜晚,还得迎接刘备们的马蹄。只是,时间一长,这片山河对诗人们的庇佑力日渐减弱,他们的船楫时时搁浅,他们的衣带经常熏焦,他们由高迈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无声。中国,还留下几个诗人?

幸好还留存了一些诗句,留存了一些记忆。幸好有那么多中国人还记得,有那么一个早晨,有那么一位诗人,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也说不清有多大的事由,也没有举行过欢送仪式,却终于被记住千年,而且还要被记下去,直至地老天荒。这里透露了一个民族的饥渴:他们本来应该拥有更多这样平静的早晨。

在李白的时代,中华民族还不太沉闷,这么些诗人在这块土地上来来去去,并不像今天那样觉得是件怪事。他们的身上并不带有政务和商情,只带着一双锐眼、一腔诗情,在山水间周旋,与大地结亲。写出了一排排毫无实用价值的诗句,在朋友间传观吟唱,已是心满意足。他们很把这种行端当作一件正事,为之而不怕风餐露宿,长途苦旅。结果,站在盛唐的中心地位的,不是帝王,不是贵妃,不是将军,而是这些诗人。余光中《寻李白》诗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这几句,我一直看成是当代中国诗坛的罕见绝唱。

李白时代的诗人,既挚恋着四川的风土文物,又向往着下江的开阔文明,长江于是就成了他们生命的便道,不必下太大的决心就解缆问桨。脚在何处,故乡就在何处,水在哪里,道路就在哪里。他们知道,长江行途的最险处无疑是三峡,但更知道,那里又是最湍急的诗的河床。他们的船太小,不能不时行时歇,一到白帝城,便振一振精神,准备着一次生命对自然的强力冲撞。只能请那些在黄卷青灯间搔首苦吟的人们不要写诗了,那模样本不属于诗人。诗人在三峡的小木船上,刚刚告别白帝城。



告别白帝城,便进入了长约200公里的三峡。在水路上,200公里可不算一个短距离。但是,你绝不会觉得造物主在作过于冗长的文章。这里所汇聚的力度和美色,铺排开去2000公里,也不会让人厌倦。

翟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捱不上。对此,1500年前的郦道元说得最好: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

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划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过三峡本是寻找不得词汇的。只能老老实实,让嗖嗖阴风吹着,让滔滔江流溅着,让迷乱的眼睛呆着,让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哑着。什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说,让生命重重实实地受一次惊吓。千万别从惊吓中醒过神来,清醒的人都消受不住这三峡。

僵寂的身边突然响起了一些“依哦”声,那是巫山的神女峰到了。神女在连峰间侧身而立,给惊吓住了的人类带来了一点宽慰。好像上天在铺排这个仪式时突然想到要补上一个代表,让蠕动于山川间的渺小生灵占据一角观礼。被选上的当然是女性,正当妙龄,风姿绰约,人类的真正杰作只能是她们。

人们在她身上倾注了最瑰丽的传说,好像下决心让她汲足世间的至美,好与自然精灵们争胜。说她帮助大禹治过水,说她夜夜与楚襄王幽会,说她在行走时有环佩鸣响,说她云雨归来时浑身异香。但是,传说归传说,她毕竟只是巨石一柱,险峰一座,只是自然力对人类的一个幽默安慰。

当李白们早已顺江而下,留下的人们只能把萎弱的生命企求交付给她。“神女”一词终于由瑰丽走向淫邪,无论哪一种都与健全的个体生命相去遥遥。温热的肌体,无羁的畅笑,情爱的芳香,全都雕塑成一座远古的造型,留在这群山之间。一个人口亿众的民族,长久享用着几个残缺的神话。



终于,人们看累了,回舱休息。

舱内聚集着一群早有先见之明的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出过舱门,宁静端坐,自足而又安详。让山川在外面张牙舞爪吧,这儿有四壁,有舱顶,有卧床。据说三峡要造水库,最好,省得满耳喧闹。把广播关掉,别又让李白来烦吵。

历史在这儿终结,山川在这儿避退,诗人在这儿萎谢。不久,船舷上只剩下一些外国游客还在声声惊叫。

船外,王昭君的家乡过去了。也许是这里的激流把这位女子的心扉冲开了,顾盼生风,绝世艳丽,却放着宫女不做,甘心远嫁给草原匈奴,终逝他乡。她的惊人行动,使中国历史也疏通了一条三峡般的险峻通道。

船外,屈原故里过去了。也许是这里的奇峰交给他一副傲骨,这位比李白还老的疯诗人太不安分,长剑佩腰,满脑奇想,纵横中原,问天索地,最终投身汨罗江,一时把那里的江水,也搅起了三峡的波涛。

看来,从三峡出发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是怪异的。都会卷起一点旋涡,发起一些冲撞。他们都有点叛逆性,而且都叛逆得瑰丽而惊人。他们都不以家乡为终点,就像三峡的水拼着全力流注四方。

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宁的渊薮。凭它的力度,谁知道还会把承载它的土地奔泻成什么模样?

在船舷上惊叫的外国游客,以及向我探询中国第一名胜的外国朋友,你们终究不会真正了解三峡。

我们了解吗?我们的船在安安稳稳地行驶,客舱内谈笑从容,烟雾缭绕。

诗人康桥的散文《在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上》

在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上

康桥

无论抒情还是叙述,我必须磨硬一双翱翔的翅膀,立于长江源头,立于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雪峰!
从这里起飞,我才能抵达,抵达长江的歌唱。
穿过黑夜走向黎明:奔腾的长江之上,谁在惊涛骇浪之中!这是一个安静的夜晚,刘白羽已经走远……世界在安眠之中,江涛传送着歌者的声音。
随长江顺流而下再逆流而上,一代又一代文人追梦一样追随长江;然而有谁能比刘白羽更加幸运,与长江同行与长江共鸣!
让我化做一滴水,这样我才能融入长江,与刘白羽的歌唱和声。
群峰耸峙,雪山峻岭之间,翱翔的翅膀你不要盘旋。陀陀河飞流直下,波澜壮阔的冰川河水,通天河就是你儿时的摇篮,平静安祥……天诱人的蓝,金黄色的沙粒在脚下弥散;化水的灵魂,你不要停留;向南而去,金沙江与澜沧江、怒江相伴又相别;拐弯向东,如猛虎跳峡——你刚毅、顽强;从此,向着大海一路狂奔,冲破悬崖峭壁、乱石暗礁,你成为长江深情的血脉;川江、荆江、浔阳江、扬子江……你一路高歌,向东迅跑。
奔向大海,高山巨谷不能阻挡你的前进!越过横断山,岷江、沱江、嘉陵江和乌江几大支流加盟你的进军。汇集河水,汹涌向前,没有谁比你更加锐不可挡,滔滔不绝。巫山山脉横亘在前,似乎要阻挡你的去路;气吞山河,你以磅礴之势劈开拦路之虎,冲破巍巍夔门,在万山崇岭之中夺路东下。举世闻名的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就这样在你挥师东下的巨流中创世。
这众水汇聚一心向海的绝唱,我只有倾听!
不,我也要奔向大海。奔向大海就是奔向夜空中的星宿!化水的灵魂:在此之前,向往海梦想海追随海……
没有行动的灵魂就是沉睡的灵魂!
为此,我的眼泪比海水还要咸。
化水而来,一心奔赴大海。惊心动魄的三峡,我不能停下自己的脚步。瞿塘之险,险过百座牢门!激流涌跃的峡关,巨大的礁石正对着来路,万水奔腾直冲峡口,巨浪与巨礁相撞,碎沫纷呈!
如果是船?离弦之箭的船,与巨礁遭逢必定是粉身碎骨!一首古歌谣在传唱:黑色的巨礁大如马,瞿塘不可下;黑色的巨礁大如猴,瞿塘不可游;黑色的巨礁大如龟,瞿塘不可回;黑色的巨礁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刘白羽游三峡时,巨礁已经炸掉。激流澎湃中,江面形成无数的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涛如雷鸣,听着哗啦啦的水声,刘白羽心潮激荡。
两面是连天的悬崖绝壁,中间是曲曲折折窄狭如线的江面;江随壁转,让我驶进刘白羽描述的瞿塘峡:绎紫色的山峰,衬托着一团雾气,像深谷反射红宝石的闪光。我们仿佛进入神话境界:江上色彩缤纷,两面巨岩,倒影如墨;近处山峦,碧绿如翡翠。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前面那团红雾越来越红越来越亮了。
红雾之中亭亭玉立着优美的神女峰,那红雾原来是千万道强烈的阳光。
如果没有刘白羽,我怎么会看到如此美丽的长江!其实,瞿塘峡的优美在于它的险峻。大多记载瞿塘峡的书,都描绘它危崖高耸,骇浪翻滚,所谓“舟从地窟行”的感觉也许就是走地狱的感觉,而“夔门”便是“地狱之门”或“鬼门关”的意思吧!
如果说瞿塘峡是一道闸门,那么巫峡就是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船随山转,一曲一折,巫峡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两岸山峰如屏,千姿百态、连绵不断;巫山十二峰,峰峰奇绝,难怪人们赋予她们美好的故事和情节。
让我稍做停留,在这晴朗的朝阳之中,我想成为三峡永恒的岩石,像神女峰一样站立!
闪光的道路上荡漾着波光。刘白羽眼中,三峡只有险峻没有凶恶。长江两岸,层层叠叠,无穷无尽的都是雄伟翠绿的山峰……苍鹰在高峡上盘旋,江涛追随着山峦激荡,山影云影,日光水光,交织成一片。刘白羽和大自然是那样贴近,水天,风雾,浑然融为一体。曙光就在前面,一种庄严而又美好的情感充溢刘白羽的心灵,生活不就是这样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刘白羽悟到大时代的发展与变革,正像激流中的长江。看那万马奔腾的江水,形成一千个、一万个漩涡,滩多水急的西陵峡,你不得不惊心动魄。
为什么我还沉溺在风景之中,刘白羽描绘的长江极尽它的壮美,无需再赘言。你必须回到水,回到水的精神,回到长江精神!而我怎样描绘新时代的长江?
长江走青海跨西藏、经云南奔四川、闯湖北过湖南、游江西进安徽、赴江苏抵上海,汇集千河百川,形成涛涛巨流,万里远征汇入东海。水的本质就是汇聚,河的本质就是奔流,它们不追求成为岩石成为丰碑,万众一心直奔大海!像新鲜的血液凝聚,长江横贯东西带动南北,以上海为中心的三角洲经济,武汉为中心的华中经济、重庆为中心的西南经济……长江正以它强大的光辉辐射周围的世界。“天府之国”、 “渔米之乡”、 “人间天堂”、长江两岸现代化生活、信息化建设日新月异。葛洲坝、三峡工程、南水北调……时代在高歌!
用热血和生命歌唱长江。在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上,我认识了刘白羽,《长江三日》是时代的抒情,历史的发言。从老一辈艺术家身上,我学到高尚而美好的人文品格和艺术创作的真髓!此时整个大自然与我融为一体,长江在我胸中回荡。
让我收歇飞翔的翅膀,回到本我,完成对刘白羽同志与世长辞的纪念。
让我收歇飞翔的翅膀,回到本我,完成对刘白羽同志与世长辞的纪念。
我必须停止歌唱,用心倾听;倾听长江,倾听刘白羽;直到我的歌唱抵达刘白羽,直到我的歌唱与刘白羽同声。

回眸三峡

关于三峡的现代诗~

啊!长江三峡,我伟大的母亲,您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为我们送来甘甜;您像不知疲倦的浪花,勇往直前,永不停息!啊,我的母亲,我们永远爱您!永远!我nbsp;的nbsp;三nbsp;峡三峡,一个美丽的名字。三峡,一个梦想与现实的乐园。三峡,放之四海而辉煌啊!你,三峡,把人类对与天地间的爱恨情仇都凝结在二十一世纪的沟壑之间!三峡,如果没有你,我的心底,怎么会产生激情!三峡啊,跨越世纪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你,给了一代人的志气,是你,给了千秋万代的安宁……三峡,我的母亲,我要以我无尽的情怀对您释放!跨越世纪、超越山河。在这里,你要看到的是世界级水利枢纽------三峡大坝。是吧,你的名字叫雄伟。钢筋是你的脊梁,水泥是你的肌肉,江水是你的血液。你的血管里奔涌着豪情!你的骨架啊,支撑着岁月!我看到你的身躯---便想到你的父亲—喜玛拉雅,你的母亲—长江!你的骨髓是铁血凝固的钙柱,你的品质是月光穿透的露滴!我是那有幸看到你胚胎形成的见证人,.我相信,我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我和我的母亲、儿子一同见证了你的成长!你跨越世纪的勇毅,鼓起我生命的风帆,你的名字和古长城、天安门,有着同样的骄傲!长江三峡之一——西陵峡如果没有练子岩的虎视眈眈,也就没有你的警惕百般。如果没有青滩大滑坡的震撼也就没有你的彻夜难眠。你装神弄鬼五千年,变着暗礁、险滩,对着领航的舵手狂呼—“对我来!”你曾经得意地号称自己是“鬼见愁”,没想到当今大禹筑起两坝,把你劈为三段!一段送江汉黎民,一段送黄陵父老,一段送巫山神女!哈哈~~可叹孔明“兵书宝剑”难护“牛肝马肺”,崆岭水底鬼门已关。前三游后三游,而今洞中天下游不尽长江水回头,喜解人间情与愁!靠近三峡大坝最近的移民新城——秭归橘香,从北岸飘向南岸。《橘颂》,从远古吟诵至今。石头城堆积的是沧桑是劳碌是泪痕,屈大夫给你的是光环是荣耀是金榜!nbsp;nbsp;从香炉坪到香溪河跨向江南茅坪,南北大搬迁复古出你原始的裸露,香溪曾以昭君倾国倾城而花容月貌,屈原《九歌》天下,以爱国之志闻名于世!可天下归属并非朝君而以民意为尚,所以归去来兮也应以人为本。大坝瞄准三斗坪这块黄金基地,便是因你龙舟昂首、拂袖出塞的千年回报!“秭归第一迁”、“茅坪第一建”横跨西陵,建设部“示范小区”拓开库区望眼,135外尽开颜!走进香溪河才能看见的——兴山通往西楚坎坎坷坷,到了你这儿,神农架的秘密也就泄漏了一半;寻找昭君苦苦求索,与你叙完家常,故作的矜持才荡然无存;谁说深凹无平川,昭君河谷隐兴山,昔日难蒙长江面,而今长龙头回旋。你是三峡根上藤,你是三峡水中鱼,把文明的火种播进朴素的土壤,燃烧着的岁月是你永恒的笑脸……悬在半空的明珠——巴东你把脖子悬在半空,炫耀着神龙图腾的巨首。你是峡光簇拥着的明珠,让我仰视、崇拜、欣赏、凝神许久许久……秋风亭抱定了你的黄历,雷家坪夺走了你的年轮,你向陡峭索取战天的胆量,你向走石要回斗地的豪情。巴山夜雨风迢迢,烟寺晓钟情飘飘;凤山夕照波粼粼,鹿洞晴云山遥遥;古亭秋月光盈盈,仙洞灵泉水娇娇;禳溪遗迹路漫漫,野渡横舟浪滔滔。金字山是你精神的支柱,飞凤山是你个性的张扬,我只能久久地把你仰望……长江三峡之一——秀丽的巫峡一个秀字难描你的天姿国色一个云字岂是你的春光月夜一个雨字洗清你的荒芜苍凉一个情字挽回你的真操美德十二峰撩拨起文人墨客的诗性酒性人性,宋玉的《神女赋》把郭沫若先生的激情升腾!五大洲四大洋借用你的光环装饰门庭,可你还羞于告诉大家,你的十二姊妹呢,喔,是那——跃跃如飞登龙峰,甘泉喷流圣泉峰,变幻无穷朝云峰,亭亭玉立神女峰,枝繁叶茂松峦峰,嶙峋参差集仙峰,展翅欲翔飞凤峰,超然卓立翠屏峰,松杉茂密聚鹤峰,佛事绵绵净坛峰,群壑备架起云峰,嶙次栉比上升峰。奇特的纤夫石与激流、旋涡、浪涛嬉戏了几千年、几万年、几亿年,你从雪山而来的伙伴们一瞬之间东流去,融入大海,变为沧海一粟。而你,却能记录下它们在你身上的每一分、每一秒!两岸生灵依附于你,把生命的航程系在你的脖子上,你的大腿上,你的臂膀上……人,死的死去了,生的又来,也是你记下了他们生命

长江三峡文化是现实发展中的中国区域文化之一。文化的发展既有时代的变迁,又有地域的差异。三峡地区的文化悠久博厚,地域特色鲜明,其内涵随着时代的衍进而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称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这三大峡谷为“三峡”始于清代,指的是西起渝东夔门、东至鄂西南津关的204公里长的峡谷地带。20世纪80年代,长江三峡被确定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峡江流域被国务院批准为三峡经济开放区,“三峡”也随之有了新的内涵。三峡水电工程大坝的修筑和三峡库区的形成充分地开发利用了三峡的水能、交通、旅游等资源,极大地拓展了三峡时空,展现了全新的二次环境。“三峡水库”周边毗邻的自然地理环境相似、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人文习俗相近的若干行政区组合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其地域范围东起宜昌、西迄重庆、南临川鄂山地、北靠大巴山脉,国土面积约1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400万。这也是现今人们常说的“大三峡”区域。所谓“三峡文化”也就是以三峡库区为主要文化区域、具有巴文化底蕴和巴楚文化融合特征并进入水电文化与旅游文化发展阶段的区域文化,有着人文地理的区域性与文化转型的时代性。 长江三峡文化拥有众多优秀的特征。一定的文化因特定的地缘、民族和社会环境而形成独特的个性魅力。三峡地区自古就是内地通往大西南的咽喉要道,又是中国南北文化的交汇之地,还是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之域。特殊的区位优势、地理特征以及异质文化的交汇,形成积淀的丰赡性、发展的多元性、风格的和谐性、气质的开放性、精神的开拓性等显著特征。这里是历代移民的走廊和集散地,也是汉族、土家族、苗族、瑶族等民族杂居的重要地区,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博大精深的楚文化是其构成的要素之一,渝东、鄂西夏商以来就活跃着的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所创造的独特灿烂的巴文化也是其重要成分,同时又融入了中原文化、川滇文化以至于吴越文化的若干因子,其多元融汇使之处于不断发展、鼎新之中而具有无可比拟的创生优势。随着文化生成土壤由一次自然向二次自然的提升,不仅古老的历史文化获得了强劲的生命活力,得以万象更新;而且“高峡出平湖”的实现,移民的搬迁,城镇的新建,经济结构的调整,科技文化的注入等等,宣告三峡文化在获取时代新质的历史进程中迎来了一个新的纪元。无论是在物质层面、行为层面还是在精神层面,三峡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展示了与时俱进中的多种优秀品格,成为在国内外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的优秀地域文化。 三峡文化研究方兴未艾,有着强烈的现实感。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三峡工程的上马,湖北、重庆两地的文化工作者和学术界本着弘扬三峡文化,振兴巴山楚水,建设繁荣、美丽的新三峡的宗旨,全方位展开了这一优秀区域文化的研究,每年都有大量的论文论著、咨询报告、对策方案等成果面世,连续性出版物有湖北的《三峡文化研究丛刊》、重庆的《三峡文化研究》。北京、武汉等地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部分学者也时有关于三峡区域发展的成果发表。这些研究及其成果以精神文化为重点并兼及带有精神文化因素的物质文化,既包含了巴楚之地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基因宝库,又彰显着文化转型的现实发展,焕发了三峡文化的时代风采;不仅研究其源流以及在长江文化、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提出了“三峡学”的学科概念并初步形成了大体完备的学术研究体系,而且在历史文化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联系中研究峡区本土文化与峡外文化的交流、文化传统与当代意识的结合,凸显了三峡文化在推动区域社会现实发展中的重要性。三峡文化的辐射源主要由蕴含巨大辐射能的传统文化遗产、自然与人文资源、重大工程效应等部分组成。研究内容尽管纷繁庞杂,但大都集中在峡区建设所需并具有时空特色以及较高学术品位与应用价值的研究对象方面,尤其在三峡工程、百万大移民和三峡旅游及经济发展等方面,体现了强烈的当下性。 三峡文化研究不仅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可以使人们更加了解其学术地位和各族人民在创造三峡文化中的丰功伟绩,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而且也适应了三峡区域持续、稳定、和谐、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给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了切实的参考和历史的借鉴,因而从地方政府部门到学术研究机构都把文化为社会现实发展服务作为研究的起点和归宿。三峡文化资源既是一种精神资源,历史上“求索、奉献、进取”的卓越精神,当今百万移民“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和数十万“水电人”的开拓进取精神,都是中华地域文化中至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种经济资源,三峡地区兴建三峡文化长廊,大打三峡文化牌,如以三峡命名的学校、报刊、企业、科研机构等,形成了持久不衰的时尚。社会发展是经济与文化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共生互动,经济的腾飞蕴藏着文化的重大作用,独特而优秀的地域文化是推动区域社会全面发展的致效久远的精神力量,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与辐射功能,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三峡地区是全国最重要的水电能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密集分布区,重点工程集中,在湖北、重庆的经济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从经济区位看,三峡背靠大西南腹地,面向经济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承东启西、南北交流”的战略地位。三峡大坝建成蓄水以来,三峡区域范围、地理环境要素及其产业结构空间格局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本地区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三峡区域也随之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与此同时,也衍生出资源破坏与保护、环境污染与治理、人口迁移与安置、产业结构改变与调整、区域特性变迁等一系列资源、环境、人口、经济与社会发展等有关企业、政府和理论界必须面对的新课题。三峡文化研究只要保持学术研究的现实性品格,在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中展开多层次、多维度的深入探讨,就会葆有旺盛的学术生命力。

余秋雨《三峡》原文
答:1、《三峡》,是中国著名文学家余秋雨先生的作品,收录于《文化苦旅》一书之中。 2、余秋雨,1946年8月生,浙江余姚人,我国著名美学家和作家,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余秋雨先生考察了欧洲九十六座城市,这是连欧洲学者也很难做到的事。从美第奇家族的府邸到巴黎现代的咖啡馆,从一所所几百年历史的大学到北欧海盗的...

如何用现代汉语翻译《三峡》?
答:1、《三峡》文言文的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关于游三峡现代诗句
答:3.描写三峡的现代诗 有关三峡的诗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6.大江东去浪...

文言文《三峡》改为散文查看
答:8. 文言文三峡改写成现代文,怎么改写啊啊 我第一次到三峡的时候,我不禁惊叹于眼前的美景了. 从三峡的上游顺流而下,两岸山连着山,岭连着岭,重重的悬崖和层层的峭壁,使我联想到,不是正午或午夜,太阳或月亮上升最高处时,这里恐怕还难以看到它们哩! 到了夏天,江水源头有大量冰雪融化的水流下来,把岸边的小丘陵都...

三峡的散文
答:“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写峡江的古老和绮丽的。“中华多奇志,高峡出平湖!” 这又是写三峡和她的人民的。是的,峡江走过了她的优美,三峡,又历尽了自己的沧桑!现代三峡,业已成为民族最得天独厚的能源宝库和风景名胜。今日的三峡,已成为祖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和眼睛!在三峡的面前...

三峡江水春冬时的景色作文(现代文)急需~~~
答:生个宝宝其实不难 以美食的名义去旅行 度假居所 浪漫体验 探秘:穿越北纬30度 据白帝城风景区负责人介绍,三峡的红叶主要是黄栌,属灌木,分布在瞿塘峡两岸山上。黄栌具有耐寒、耐旱和生长在贫瘠的石灰岩地区等特性。它在七月开始转为黄色,八月摇身一变转为朱红色。黄栌在落叶前,叶中的叶绿素转化为...

模仿《三峡》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文章,注意不是文言文!
答:模仿《三峡》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文章,注意不是文言文! 仿照《三峡》的写作方法,特点写一篇文章,注意不是文言文,是现代文,描写南京的紫金山或月牙湖,500字左右!... 仿照《三峡》的写作方法,特点写一篇文章,注意不是文言文,是现代文,描写南京的紫金山或月牙湖,500字左右! 展开  我来答 ...

余秋雨《三峡》赏析
答:全文无甚直接写景之处,只是以三峡游踪为经,编织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在作者笔下,三峡,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山水风景,更含有极具浓郁的文化气息,是作者心中的一块圣地,一个无从替代的意象。苦旅里的三峡,表达的是一种对现代中华文化没落的悲凉。 绝不是如此简单地是对中华所谓深沉文化的阿谀奉承和炫耀。 已赞过 已踩...

现代文阅读(19分)长江三峡(节选)刘白羽朦胧中听见广播到奉节。停泊时...
答:小题1:巫峡 西陵峡 雄奇(或壮美等)小题1:“中间曲曲折折,却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把江面比成闪光的道路,形象直观,写出了水面的弯曲、狭窄和反射阳光的景象。小题1:①侧面表现瞿塘峡的凶险;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给人神妙奇幻的美感;③调节了文章叙述的节奏,张弛有度;④深化了作品的意境...

有关三峡的文章
答:爱在三峡 这次的历史地理课,老师要求写一篇文章作为参考。当时脑中第一反应就是——三峡,因为它的浩荡……余秋雨先生曾写过一篇关于三峡的文章,收录在他的《文化苦旅》中,这是我第一次通过文字接触三峡。从古代的逶迤嬗变到现代的浩荡,那是历史铮铮的回响在敲击我们的耳膜,多少故事,多少风情。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