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长春名称的由来? 长春市地名的来历?

作者&投稿:路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长春来自距今约7000年前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是古代肃慎祭天时候的祈福之语。因为祈福之地在喜都,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都(汉译转音为“长春”),成为地名。然茶啊冲历史早于喜都数千载,实则后人混为一谈。茶啊冲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称谓。   长春始建于公元前2130年(帝舜25年),是早期肃慎王国之第二个王都。时为肃慎南支(满族先祖)的主要聚集地,称为喜(三个七字读音Xi,为纪念肃慎击败外族报喜之义而得名),肃慎的第二代王室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称为喜都。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这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所以“喜”也应该是长春的简称。   公元前约1800年,肃慎南支的惠(秽)、漠(貊)两族逐渐迁徙在喜都融合成为惠漠(秽貊)部族(满族前身一支),为了纪念两大部族融入肃慎王国,肃慎王遂改国号为德惠(得秽),改“喜都”为“合龙(合隆)城”。西汉时期建立扶余国,渐与中原东汉文化交流。道教传入扶余,全民信仰灌口二郎(考满语“关口二郎”当为灌口二郎转音,实为秦太守李冰次子),城内有许多二郎神庙。改国都合龙城为“天罡城”。此时人口已经过万,城墙和宫殿也改为石质建筑。在此后漫长岁月里,这座古都虽改过很多不同名字,但一直是东北古代王国的王都。   唐朝开元时期,长春地区成为唐‘安北都护府’的一部分,时被中原人士称为“书山府”,是唐朝发配文字狱犯人的地方,当时书山城被冤枉发配的文人很多,也使之成为文化之城,是许多中原学子向往的学习之地,所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广为流传至今。此时长春已人口近十万的大城市,城墙面积扩大了数十倍。也因为这一时期中原文化广泛传入东北亚地区,此后千年一直影响东北民族文化发展方向。   公元846年,粟末靺鞨领袖大祚荣在此建立臣渤海郡国,改“书山府”为“隆州府”,定为国都。后迁都“敖东城”,但隆州府仍为渤海国文化经济中心和第一大城市,人口已近50多万。   公元916年,契丹建国,逐渐强大。长春地区成为契丹管制女真的重地,由于契丹的一个王子在此地出生,遂将隆州府改成以契丹王子名字命名为“耶律德光城”。   公元1115年女真人崛起,建立大金国,将长春地名改回祖先的隆州白龙府,迁都中都(北京)之后,改称隆州“宽城府”(宽城子),为北方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此时的大金国,国富民强,从西方传来的景教(基督教)成为大金三大国教之一(道教、佛教、景教),全民信仰,宽城子成为东北亚最大的基督教圣地,全城大小教堂很多,信仰民众有数十万,此时的宽城人口近百万,城市已具备规模,城墙高大分为内外两城,宫殿随不使用但也保持的十分豪华,百姓安居乐业,有专门传道的牧师在教堂讲道,大多数信徒为富有的地主阶级,修建大小教堂,小市民在公办的最大的教堂听道。   此后蒙古日益强大,攻占宽城子,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才攻下来,蒙元由于信仰藏传佛教,所以认为这里是景教的不详之地,才会久攻不下,遂下令将宽城子城墙拆毁,百姓迁移到辽阳和中原等地,这座千年古都变为一片废墟,又将废墟挖地三尺,夷为平地,所以今天几乎上找不到这座古城的任何痕迹,只有在今天小城子村附近有点留下一点残存的遗迹。   明朝后期女真再次勃兴,建立大清帝国,长白山成为满洲族(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祭祖的圣地,在原来古南部伊通河畔的驿站成为去长白山的必经之路,乾隆几次在夏季到长白山祭祖路过这里时都发现这里的气候比盛京凉爽很多,而且风景宜人,便顺口说出“长白千载古喜州,春光无限在宽城”的诗句,后来嘉庆登基后去长白山祭祖,来到这个驿站时也发现这里气候很凉爽,又听说先帝说过的话,便在嘉庆五年(1800年)开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取其中第一句的两字设“长春厅”。
  近现代时期
  嘉庆五年(1800年)开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取其中第一句的两字设“长春厅”。   1865年建筑城垣,占地5平方公里。   1883年,人口达9万余人。这是新长春的开始,也是现代长春的起源。   清政府嘉庆5年(1800年)于新生城地方设“长春厅”。设理事通判、巡检各一,掌管民政和司法事务,隶属于吉林将军;从此使这座千年古都又重新建制。   清道光五年(1825年)长春厅治所由新生城迁至北面的宽城子(原宽城遗址南),仍名长春厅;   光绪七年(1881年)政长春厅理事通判为长春厅抚民通判,并增设农安分防经历;   光绪十五年(1889年)抚民通判升为知府,长春厅升为长春府,仍隶属吉林将军;   1896年沙俄侵入东北,攫取中长铁路筑路权,在长春城建起俄国人居住区。   1906年日俄战争结束,在长春的沙俄权益为日帝所取代,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将军为行省,长春府隶属于吉林省。   1908年日本为扩大“满铁附属地”,开始建设长春火车站,其后又开辟商埠,当时城市面积为21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   民国二年(1912年)三月废府,改为长春县;   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东北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制,长春县划属吉林省吉长道所辖;   民国十四年(1925年)分设长春市政公所;   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称长春市政筹备处;同年废道制,此时仍保留长春县制,隶属吉林省,为一等县。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整个东北地区,长春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扶持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成为傀儡政权——“满洲帝国”,将长春定为“国都”,改名“新京”,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1944年市区面积为80平方公里,人口达121.7万人,超过东京(都市区人口),号称亚洲第一大都市。是北方唯一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城市 ,城市人口一半以上是少数民族,当时城内的满、汉、蒙古、回和朝鲜等民族分别居住在长春不同的城区,今天的宽城区-铁北一带主要是朝鲜族的聚居区、今天的南关区一带主要是满族的聚居区、今天的绿园区一带主要是蒙古族的聚居区、二道主要是回族的聚居区、汉族在全城散居以及主要聚居在今天的南关区、朝阳区。由于长春独特的多民族聚居,当时被称为“东方小瑞士”。   1946年4月14日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军曾一度解放长春。   1946年5月23日国民党接收长春。东北光复后,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正式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废除新京特别市,正式批准析长春县置长春市,为吉林省省辖市,同长春县均隶属于吉林省。   1948年解放军围困长春,使得长春的经济和各项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濒临绝境,1948年围困长春使得市区人口最后减至17万人。   1948年10月18日,长春重新获得解放,被确定为特别市。   1949年长春市为吉林省辖市。   1952年原由省直辖的长春县撤销,并入长春市。   1953年长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管。   1954年长春市划归吉林省,为吉林省人民政府驻地。   1955年定为全国10个省辖大市之一。长春市设10个区,即长春、头道沟、南关、朝阳、二道河子、宽城子、兴隆山、大屯、范家店、净月,其中后4个区是农村区,市内6个区有52条街,农村区有1个镇、43个乡、164个村。   1957年6月,调整城内为5个区,即朝阳、宽城、南关、二道河子、郊区,全市改划为19个街、6个镇人民公社、97个农村人民公社。1958年11月,将双阳、九台、德惠、农安、榆树等5县,划归长春市管辖;是年,长春市面积20369平方千米,其中长春市4个区面积146.76平方千米,郊区和5个县面积20222.24平方千米。长春市有3572496人。   1958年原公主岭专区所属农安、九台、德惠、双阳、榆树等5县交由长春市领导。   1966年1月,双阳、九台、德惠、农安、榆树等5县,划归新成立的德惠专区领辖。   1969年德惠专区所属农安、德惠、九台、双阳、榆树5县划归长春市。   1979年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1989年2月,国家批准长春市为国家计划单列市,赋予相当省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93年7月,国务院决定各省会市不再实行计划单列,长春市于同年12月停止计划单列市。   1990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榆树县,设立榆树市。   1994年被国家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1994年7月6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97号)撤销德惠县,设立德惠市。   1994年长春市行政区域内,设59个街道、73个镇、73个乡、4个民族乡。面积20369平方千米,其中长春市区积544平方千米,郊区和五市县面积19825平方千米。长春市人口有1700389户、6574999人,其中市区内有630679户、2237074人。各市县人口有1069713户、4377925人。   1995年8月,正式撤销双阳县建制,设立双阳区,属于长春市。撤销长春市郊区建制,重组绿园区。长春二道河子区改名二道区。长春市5个区的各行政区域做了相应的调整。市区面积由1116平方千米增加到357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由136平方千米增加到137。35平方千米。   2005年,将九台市的卡伦湖镇、龙嘉镇(原龙家堡镇)、东湖镇3个镇划归二道区管辖,将德惠市米沙子镇、万宝镇、农安县合隆镇3个镇划归宽城区管辖。经过此次调整,长春市城区面积由3616平方千米扩大到4756平方千米,扩大了31。5%。2005年6月29日,吉林省政府决定将公主岭市范家屯的方正、泡子沿、盛家3个村(范家屯经济开发区)整建制划归长春市管辖,建立长春(一汽)汽车工业开发区。长春市区面积490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68平方千米(6镇入长1140平方公里,长春汽车开发区规划100平方公里,长春玉米开发区新增50平方公里),城区总面积居东北第一位。   2008年5月,长春六大主城区、四大开发区总人口487.6万(四环以内),长春地区总人口868.72万,其中流动人口约为120万。

1799年(清嘉庆四年),清政府查明,伊通河流域已垦地265 649亩,居民达2 330户之多。面对巨大的移民潮,封禁政策”已招架不住。吉林将军秀林鉴于垦民日多,益见繁复”,遂奏请清政府借地安民”。于是1800年(清嘉庆五年),在郭尔罗斯前旗蒙古王公领地长春堡附近设立了长春厅。这是该地设置最早的地方行政机构。从此长春”这个地名便在东北大地上正式诞生了。 关于长春地名起源的研究,近几十年,学术界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6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长春之名源于长春花,说长春地方当年盛产长春花,故借用为地名;第二种说法,认为长春是沿袭辽金长春州之故名;第三种说法,认为当年长春厅治所设于长春堡附近,故借长春堡之名;第四种说法,认为长春是满语地名;第五种说法,认为长春是来源于长春河;第六种说法,认为是吉祥地名。

长春城市名称是怎么来历的?~

长春来自距今约7000年前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是古代肃慎祭天时候的祈福之语。因为祈福之地在喜都,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都(汉译转音为“长春”),成为地名。然茶啊冲历史早于喜都数千载,实则后人混为一谈。茶啊冲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称谓。   长春始建于公元前2130年(帝舜25年),是早期肃慎王国之第二个王都。时为肃慎南支(满族先祖)的主要聚集地,称为喜(三个七字读音Xi,为纪念肃慎击败外族报喜之义而得名),肃慎的第二代王室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称为喜都。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这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所以“喜”也应该是长春的简称。   公元前约1800年,肃慎南支的惠(秽)、漠(貊)两族逐渐迁徙在喜都融合成为惠漠(秽貊)部族(满族前身一支),为了纪念两大部族融入肃慎王国,肃慎王遂改国号为德惠(得秽),改“喜都”为“合龙(合隆)城”。西汉时期建立扶余国,渐与中原东汉文化交流。道教传入扶余,全民信仰灌口二郎(考满语“关口二郎”当为灌口二郎转音,实为秦太守李冰次子),城内有许多二郎神庙。改国都合龙城为“天罡城”。此时人口已经过万,城墙和宫殿也改为石质建筑。在此后漫长岁月里,这座古都虽改过很多不同名字,但一直是东北古代王国的王都。   唐朝开元时期,长春地区成为唐‘安北都护府’的一部分,时被中原人士称为“书山府”,是唐朝发配文字狱犯人的地方,当时书山城被冤枉发配的文人很多,也使之成为文化之城,是许多中原学子向往的学习之地,所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广为流传至今。此时长春已人口近十万的大城市,城墙面积扩大了数十倍。也因为这一时期中原文化广泛传入东北亚地区,此后千年一直影响东北民族文化发展方向。   公元846年,粟末靺鞨领袖大祚荣在此建立臣渤海郡国,改“书山府”为“隆州府”,定为国都。后迁都“敖东城”,但隆州府仍为渤海国文化经济中心和第一大城市,人口已近50多万。   公元916年,契丹建国,逐渐强大。长春地区成为契丹管制女真的重地,由于契丹的一个王子在此地出生,遂将隆州府改成以契丹王子名字命名为“耶律德光城”。   公元1115年女真人崛起,建立大金国,将长春地名改回祖先的隆州白龙府,迁都中都(北京)之后,改称隆州“宽城府”(宽城子),为北方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此时的大金国,国富民强,从西方传来的景教(基督教)成为大金三大国教之一(道教、佛教、景教),全民信仰,宽城子成为东北亚最大的基督教圣地,全城大小教堂很多,信仰民众有数十万,此时的宽城人口近百万,城市已具备规模,城墙高大分为内外两城,宫殿随不使用但也保持的十分豪华,百姓安居乐业,有专门传道的牧师在教堂讲道,大多数信徒为富有的地主阶级,修建大小教堂,小市民在公办的最大的教堂听道。   此后蒙古日益强大,攻占宽城子,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才攻下来,蒙元由于信仰藏传佛教,所以认为这里是景教的不详之地,才会久攻不下,遂下令将宽城子城墙拆毁,百姓迁移到辽阳和中原等地,这座千年古都变为一片废墟,又将废墟挖地三尺,夷为平地,所以今天几乎上找不到这座古城的任何痕迹,只有在今天小城子村附近有点留下一点残存的遗迹。   明朝后期女真再次勃兴,建立大清帝国,长白山成为满洲族(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祭祖的圣地,在原来古南部伊通河畔的驿站成为去长白山的必经之路,乾隆几次在夏季到长白山祭祖路过这里时都发现这里的气候比盛京凉爽很多,而且风景宜人,便顺口说出“长白千载古喜州,春光无限在宽城”的诗句,后来嘉庆登基后去长白山祭祖,来到这个驿站时也发现这里气候很凉爽,又听说先帝说过的话,便在嘉庆五年(1800年)开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机构。 .

长春市的地名由来有三种说法:
1、来自茶啊冲:
茶啊冲这古代肃慎人祭天时的祈福之语。因为祈福之地在喜都,所以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都,汉译转音为长春,成为地名。
2、来自长春厅
据《长春县志》记载长春厅设治地点,原在长春堡较东偏数里,命名由此起。而建治之处,土人更名之日,新立城云。这种说法认为,因厅设于长春堡附近,故名长春。
3、来自长春花
长春是以蔷薇的别名而命名的。如《满洲地名考》中提到,长春之意,是蔷薇的异名。此种说法并不能断言这就是长春一名的出处。
持同种说法的《辽史》《吉林通志》也有记载,花名长春,柔枝纷披,取以名地。此外,近人对此说法进行了考证,其结论为长春这个地名,是以长春花使命名的。

扩展资料:
长春的地理位置和气候:
长春地区位于隆起区与沉隆区之间,地质构造的过渡性决定了长春地貌类型的多样性,形成了东高西低的地貌特征。
松辽平原地貌由山地、台地和平原组成,形成了一山四岗五分川的地貌格局。长春山地面积不大,约占长春地区土地总面积的9%。其中,低山占2.56%,丘陵占6.44%。
主要有大黑山和吉林哈达岭。长春台地面只较大,约占土地总面积的41%。其中,平缓台地占35.23%,高台地占5.77%。
主要有榆树台地、长春台地、双阳台地和优龙泉台地。长春台地面积最大,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0%。
其中,河谷平原占39.4%,低阶地占7.5%,湖积平原占3.1%。主要有双阳盆地、松花江河谷平原、拉林河河谷平原、饮马河河谷平原和农安湖积平原。
长春城区位于松辽平原东部山地向西部平原过渡的伊通河台地上。地势东高西低,地貌由台地和平原组成。
其中,台地占70%、平原占30%。不同的地貌类型对城市建设起着不同的制约作用。长春市地处中国东北平原腹地,市区海拔在250--350米之间,地势平坦开阔。
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全国干湿气候分区中,地处湿润区向亚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气温自东向西递增,降水自东向西递减。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适中的气候特征。
长春市年平均气温4.8°C,最高温度39.5°C,最低温度-39.8°C,日照时间2,688小时。夏季,东南风盛行,也有渤海补充的湿气过境。
年平均降水量522至615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23℃。秋季,可形成持续数日的晴朗而温暖的天气,温差较大,风速也较春季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春

长春区、街、路名字的由来
答:说起长春地名,更多是来自于各个城市的名字。比如朝阳路就取自,就是原来老年间热河省朝阳市的名字,后来这周围一大块地皮,干脆在规划设区时,取名朝阳区。还有一些数字,比如一道街二道沟三马路。可能您觉得沟听奇怪,这关于沟啊,其实是水文名词。比如松花江起源长白山,每到一个流段,就以沟划分,...

中国城市名称来历,你的家乡名称是怎么来的
答:本溪——本溪得名于境内的本溪湖,本溪湖古称杯犀湖,杯犀湖因“湖底上阔下窄,状如犀牛之角”而得名,清代雍正年间因杯犀湖名称过雅又难写难辨,故取其谐音改称为本溪湖。 长春——意为“长年春色的城市”。 吉林——吉林全称吉林乌拉,满语意思是“沿江的城市”,吉林市是中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 佳木斯——佳...

长春市九台区名字的由来?
答:九台的名字来源于清代的柳条边。清朝统治者把长白山一带视为满族发祥地 又因东北盛产人参、鹿茸,乌拉草,为了防止其他民族入内于康熙9年(1670年)至康熙20年(1681年)修筑了一条南起开原威远堡,北至吉林市法特哈亮子山 长达690多华里的柳条边,人们称之为"满族人的长城",以封禁长白山一带。柳条边...

长春明斯克路名字由来
答:长春明斯克路名字源于中国和白俄罗斯政府间合作项目--中白科技园。该项目是由上海同济大学设计,白俄罗斯景观专家倾力打造的,故将街路命名为明斯克路。因该路符合清理整改条件,市政府于2022年批复更名为湖兴路,寓意北湖开发区兴旺昌盛。长春,古称喜都、茶啊冲,是吉林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哈...

求中国28个城市的地名的来历
答:馀姚——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名馀姚 建瓯——建瓯是“福建”二字中“建”的由来,由建安和瓯宁两城合并而成 石狮——相传隋代此处建有一石亭,亭外立有一对石狮,商旅往来都以石狮为标记,久而久之这个地方原来的名字就没有人知晓了,石狮就顺理成章变成了地名 樟树——因盛产樟树而得名,樟树市是着...

长春的历史沿革
答:1984年,农安县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居住遗址,表明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的人们就已经掌握了原始纺织技术,进入着装时代,原始农业也已经很发达。 长春市地处东北边陲。在距今两千多年以前,是北方肃慎族生活过的地方。汉至西晋为夫余国属地。其后,为高句丽辖境。唐代中后期,属渤海扶余府。辽属东京...

东北三省省会城市名称
答:哈尔滨市,长春市,沈阳市。东北三省是指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根据查询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各官方人民政府官网信息显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的省会分别是哈尔滨市,长春市,沈阳市。哈尔滨市:哈尔滨市,别称冰城,黑龙江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哈长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

长春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答:这座小小的“土城”,因为是在空地上刚刚新建立起来的,便被命名为“新立城”,这就是新立城名字的由来,一直沿用到今天。新立城是长春的诞生地,所以有人说“长春的源头在新立城”,也有人说“先有新立城,后有长春市”;还有一句话是“先有长春厅,后有长春市”,就是指这件事。清朝初年,...

长春和吉林是什么关系?
答:截至2019年,长春市是吉林省的省会城市。从公元1653年(清顺治十年)清政府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之始,吉林省建置至今历经363年。吉林省简称“吉”,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这里是中国的粮仓和工业的摇篮,省会长春市是全国著名的汽车城、电影城、科教文化城。现辖1个副省级市、7个地级市、延边朝鲜族...

茶啊冲是长春市的原地名吗
答:二、长春市的历史背景 长春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吉林省的省会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这里是一个小镇,名叫“长春堡”。直到20世纪初,长春才开始成为一个大城市。此时,它已经成为了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同时也是一个工业城市。三、茶啊冲的来历 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茶啊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