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的历史 玉林有什么历史?

作者&投稿:银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玉林历史 

先秦时期,现在的玉林市境属百越地,有骆越、西瓯等部族居住。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分属桂林、象二郡。 

西汉初,属南越国。元鼎六年(前111年), 为布山县地和合浦县地,属交趾刺史部的郁林郡和合浦郡。王莽新朝,仍为布山县地和合浦县地,属郁平、桓合二郡。 

东汉,今市境仍为布山、合浦二县地,属产交刺史部的林郡和合浦郡。建安八年(公元203年), 改属交州刺史部的郁林郡和合浦郡。 

三国吴,今市境布山、合浦二县地仍属交州刺史部的林郡和合浦郡,黄武五年(226年), 布山县改属广州刺史部的郁林郡,不久并入交州。(《南朝·宋书》载:"吴立,曰阴平。"《清一统志》载:"吴置阴平县,属郁林郡。") 

晋朝,今市境为阴平县地、布山县地和合浦县地,分属广州刺史部的郁林郡和交州刺史部的合浦郡。太康元年( 280年),阴平县改为郁平县。 

南朝,今市境西北在宋、齐、梁三朝时,为郁平县地,属广州刺史部的郁林郡。梁朝改属定州,后改属南定州。陈天嘉二年(561年),置石南县,属石南郡, 石南郡和郁林郡皆属南定州。今市境东南的合浦县地,宋初属合浦郡,秦始七年(471年)置方度县,属越州的南流郡。齐朝, 增置兴昌县,属越州的定川郡。梁朝,废方度、兴昌二县入定川郡。梁、陈两朝时,定川郡仍属越州。 

隋朝,今市境西北的郁平县和石南县,初属南定州。开皇十年(590年),改属尹州。大业二年(606年)属郁州,三年(607年)又改属郁林郡。大业二十年(616年),梁王肖铣析石南地置兴德县,不久,废兴德县。市境东南的定川郡,隋初属越州。开皇十年(590年)废郡后, 置定川县,属越州,大业初改属禄州,不久改属合州、合浦郡,后省定川县入北流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今市境西北复置兴德县,与平、石南属南尹州,贞观九年(635年)改属贵州。 麟德二年(665年),置兴业、潭栗二县与兴德、郁平、石南属州,乾封元年(666年)改属郁林州。建中二年(781年),废石南入兴业县(另据清嘉庆版《兴业县志》(续修)载:"贞元间,省兴德、郁平、潭栗,乃为兴业县,属郁林州治。") 

武德四年(621年), 今市境东南又析北流县地置南流县,属容州,贞观十一年(637年),分南流县置定川、 宕川二县,三县皆属牢州。永淳元年(682年),置善劳、 善文、抚安、宁仁、安仁、怀义、福阳、古符,八县皆属党州。永淳二年(683年),析出安仁、怀义、福阳、 古符四县属平琴州。至德二年(758年),改安仁为容山、抚安为抚康。 建中二年(781年),容山、怀义、福阳、古符四县改属党州,又省善文、宁仁、福阳、古符四县。 

唐末,今市境有兴业、郁平、兴德、潭栗、善劳、抚康、容山、怀义、南流、定川、宕川等11个县,分属郁林州、党州和牢州。 

五代十国,今市境仍设兴业、郁平、兴德、潭栗四县(《五代史职方考》、《十国春秋地理表》有石南县),属郁林州;善劳、抚康、容山、怀义四县(《清一统志》为善劳、容山),属党州;南流、定川、宕川三县,属牢州。上述三州初属后梁,天福元年(936年)属楚,广顺元年(951年)属南汉。 

宋开宝五年(972年),今市境废郁平、兴德、 潭栗入兴业县,又废善劳、抚康、容山、怀义、定川、宕川六县入南流县。兴业、南流二县属广南路(后改广南西路)郁林州。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郁林州治设于南流县(今玉林市),建州于今玉林市区中心,迄今已1004年,故人称玉林为"千年郁林"。 

新中国成立后,设郁林专区,专署驻郁林县,共管辖玉林、兴业、博白、陆川、北流、贵县等六县,1958年7 月设玉林专区,辖玉林、贵县、桂平、平南、容县、陆川、北流、博白等八县,专署驻玉林县,1971年改称玉林地区。199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玉林地区一分为二,分设玉林地区、地级贵港市,县级贵港市、桂平市、平南县划归地级贵港市管。 

199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同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通知,撤销玉林地区和县级玉林市,设立地级玉林市,管辖玉州区、福绵管理区、北流市、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兴业县,共119个乡镇,总面积12838平方公里。玉林撤地设市,揭开了千年古州的新篇章,标志着玉林进入了历史发展新阶段。



玉林原名为郁林(鬰林),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被世人誉为“ 岭南美玉,胜景如林”的玉林,自古享有“岭南都会”之美誉。   玉林原系百越民族居住之地。先秦时期,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是百越民族分布的地区之一,居住着西瓯、骆越等部族。战国后期,出现西瓯君和骆候,瓯骆人开始出现阶级分化。玉林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岭南设置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市境开始行政建制,隶属象郡、桂林郡。秦二世,继任南海慰秦将赵佗兼并桂林郡、象郡,辖据岭南,汉初建立南越国,市境隶属南越国。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平定南越,次年在岭南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9郡,其中广西地区有苍梧、郁林、合浦3郡。今玉林市兴业县属郁林郡;玉州区、福绵管理区、容县、北流市、陆川县、博白县属合浦郡。    汉代设立郁林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郁林郡,王莽新朝(9–23年)改郁林郡为郁平郡(后复置),隋开皇年间(581–600年)废郁林郡,大业初(605–618年)复置。原治所一说在今贵港市港南区贵城镇,一说在今桂平市蒙圩镇新德古城村,隋朝徙今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郁江南岸。汉元封五年(前106年)属交趾刺史部,建安八年(203年)属交州刺史部。   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隶属广州,俄时复旧,元兴元年(264年)复属广州,晋至南朝宋齐因之,梁属定州,又改属南定州。初领布山、安广、阿林、广郁、中留、桂林、潭中、临尘、定周,增食、领方、雍鸡12县,274年析地置桂林郡;晋领布山、阿林、新邑、晋平、始建、郁平、领方、武熙、安广9县。大兴元年(318年)析地置晋兴郡。   隋开皇年间(581—600年)晋兴郡废,大业(605–618年)初其地方仍属郁林郡。隋领郁林、郁平、领方、阿林、石南、桂平、马度、安成、宁浦、乐山、岭山、宣化12县。唐初废。天宝元年(742年)改郁林郡。治所兴业县蒲塘镇、洛阳乡一带。属岭南道。领石南、兴德、郁平、兴业、潭栗5县。乾元元年(758年)复置郁林州。   从郁林州到玉林市。唐贞观(627–649年)始置郁林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置郁林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置郁林州。治所原在今兴业县蒲塘镇、洛阳乡一带,五代十国徙今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郁江南岸,宋初徙今兴业县石南镇(古州肚),至道二年(996年)徙南流县(今玉州区)。始属岭南道,咸通三年( 862年)属岭南西道。五代十国属南汉。宋至道三年(997年)属广南路,元丰元年(1078年)属广南西路,大观三年(1109年)属广西黔南路,次年复属广南西路,宋南渡后属广西路。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属广西道,元贞元年(1295年)属广西两江道,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属广西行中书省。明洪武二年(1369年)十月属梧州府。初领石南、兴德两县,后郁平县来属。唐麟德二年(665年)析石南县设置兴业县,又领潭栗县。复置领石南、兴德、郁平、兴业、潭栗5县,建中二年(781年)省石南县入兴业县,后省潭栗县。宋开宝中(968–975年)废郁平、兴德两县入兴业县,南流县来属。公元1110年,郁林州辖南流县和兴业县;容州辖普宁、陆川和北流县;白州辖博白县。   政和元年(1111年 )博白县来属,三年博白县往属白州,南渡后来属。元朝领南流、兴业、博白3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博白县属梧州府郁林州。明洪武二年九月省南流县入郁林州,废普宁县入容州;十年(1377年)五月,容州降为容县,隶属梧州府;北流、陆川县归属郁林州。清顺治,郁林州从梧州府分出,隶属桂平梧郁道;雍正三年(1725年)升置郁林直隶州。光绪十三年(1887年)隶属左江道。清嘉庆初至清末,辖博白、北流、陆川、兴业4个县。  近代历史  1912年(民国元年)升州为府,次年废府为县(县直接归省管辖)。1913年–1949年,市境各个县(市)区先后隶属郁江道、苍梧道、广西省政府郁林民团区、梧州民团区、梧州行政监督区、浔州行政监督区、郁林行政监督区,第六行政督察区、第三行政督察区、郁林专区、第九行政督察区(郁林区)。   1941–1951年,容县属梧州行政督察区、梧州专区。解放后,1949年12月–1951年6月,郁林、博白、北流、陆川、兴业5县隶属郁林专区,1951年7月郁林专区、梧州专区合并成立容县专区,辖郁林、兴业、博白、北流、陆川、容县、苍梧、藤县、岑溪、平南、桂平;贵县划归宾阳专区。1952年,贵县由宾阳专区划入容县专区,撤销兴业县,大部分并入郁林县,一部并入贵县,博白县划入钦州专区,次年划入容县专区。1956年3月,郁林县更名玉林县。1958年7月,撤销容县专区,分设玉林专区和梧州专区,玉林专区辖玉林县、贵县、桂平县、平南县、容县、北流县、陆川县、博白县,1971年11月就改称玉林地区。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15号】):撤销玉林县,设立玉林市,以原玉林县的行政区域为玉林市的行政区域。   1994年4月18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60号):撤销北流县,设立北流市。   1997年4月22日,国务院批复(国函[1997]26号):(1)撤销玉林地区和县级玉林市,设立地级玉林市,正在崛起的中国中小企业名城——玉林  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玉州区玉林镇东门路。(2)玉林市设立玉州区和兴业县。玉州区辖玉林、福绵、南江、城西、名山、仁东、樟木、成均、新桥、城北、茂林、沙田12个镇和石和、仁厚、大塘3个乡。区人民政府驻玉林镇民主路。兴业县辖原县级玉林市的石南、城隍、大平山、蒲塘、北市、葵阳、沙塘、山心8个镇和龙安、铁联、博爱、高峰、洛阳、小平山、卖酒7个乡。县人民政府驻石南镇。(3)玉林市辖原玉林地区的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和新设立的兴业县、玉州区,原玉林地区的北流市由自治区直辖。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玉林市总人口5086215人。其中玉州区 918229人、容县 621498人、陆川县 718439人、博白县 1247518人、兴业县 531496人、北流市 1049035人。   2005年,玉林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   玉州区:撤销南江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以原南江镇的行政区域为该街道办事处的辖区;撤销名山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以原名山镇的行政区域为该街道办事处的辖区;撤销城西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以原城西镇的行政区域为该街道办事处的辖区;撤销城北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以原城北镇的行政区域为该街道办事处的辖区。   北流市:撤销华东镇,整建制并入石窝镇,石窝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容县:撤销容城镇、容 厢镇,设立容州镇,以原容城镇、容厢镇的辖区为容州镇的行政区域,容州镇人民政府驻原容城镇金珠街。   陆川县:撤销陆城镇,整建制并入温泉镇,温泉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月垌乡,整建制并入乌石镇,乌石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博白县:撤销绿珠镇,整建制并入博白镇,博白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三育镇、径口乡,设立径口镇,以原三育镇、径口乡的辖区为径口镇的行政区域,径口镇人民政府驻原径口乡径口街;撤销大利镇,整建制并入水鸣镇,水鸣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合江镇,整建制并入东平镇,东平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三江乡,整建制并入文地镇,文地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兴业县:撤销铁联乡,整建制并入葵阳镇,葵阳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博爱乡,整建制并入山心镇,山心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2009年12月,玉林新增设玉东新区 规划用地面积112.53平方公里,现状人口为7.76万,规划人口42万

  玉林,古称郁林州,玉林城区州郡史两千多年,玉林是广西东南部一座千年古城;广西第四大城市,同时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著名侨乡。现辖玉州区、福绵管理区、玉东新区(2009年12月6日成立)、北流市、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和兴业县。被评为“广西文明城市”,是全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国家级建材生产出口基地、皮革服装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福绵管理区被誉为“世界裤都”,博白县是国家级“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陆川县荣膺“中国铁锅之都”。是桂东南最发达的一个城市。
  玉林原名为郁林(鬰林),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被世人誉为“ 岭南美玉,胜景如林”的玉林,自古享有“岭南都会”之美誉。
  玉林原系百越民族居住之地。先秦时期,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是百越民族分布的地区之一,居住着西瓯、骆越等部族。战国后期,出现西瓯君和骆候,瓯骆人开始出现阶级分化。 玉林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岭南设置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市境开始行政建制,隶属象郡、桂林郡。秦二世,继任南海慰秦将赵佗兼并桂林郡、象郡,辖据岭南,汉初建立南越国,市境隶属南越国。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平定南越,次年在岭南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9郡,其中广西地区有苍梧、郁林、合浦3郡。今玉林市兴业县属郁林郡;玉州区、福绵管理区、容县、北流市、陆川县、博白县属合浦郡。 
  汉代设立郁林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郁林郡,王莽新朝(9–23年)改郁林郡为郁平郡(后复置),隋开皇年间(581–600年)废郁林郡,大业初(605–618年)复置。原治所一说在今贵港市港南区贵城镇,一说在今桂平市蒙圩镇新德古城村,隋朝徙今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郁江南岸。汉元封五年(前106年)属交趾刺史部,建安八年(203年)属交州刺史部。
  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隶属广州,俄时复旧,元兴元年(264年)复属广州,晋至南朝宋齐因之,梁属定州,又改属南定州。初领布山、安广、阿林、广郁、中留、桂林、潭中、临尘、定周,增食、领方、雍鸡12县,274年析地置桂林郡;晋领布山、阿林、新邑、晋平、始建、郁平、领方、武熙、安广9县。大兴元年(318年)析地置晋兴郡。
  隋开皇年间(581—600年)晋兴郡废,大业(605–618年)初其地方仍属郁林郡。隋领郁林、郁平、领方、阿林、石南、桂平、马度、安成、宁浦、乐山、岭山、宣化12县。唐初废。天宝元年(742年)改郁林郡。治所兴业县蒲塘镇、洛阳乡一带。属岭南道。领石南、兴德、郁平、兴业、潭栗5县。乾元元年(758年)复置郁林州。
  从郁林州到玉林市。唐贞观(627–649年)始置郁林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置郁林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置郁林州。治所原在今兴业县蒲塘镇、洛阳乡一带,五代十国徙今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郁江南岸,宋初徙今兴业县石南镇(古州肚),至道二年(996年)徙南流县(今玉州区)。始属岭南道,咸通三年( 862年)属岭南西道。五代十国属南汉。宋至道三年(997年)属广南路,元丰元年(1078年)属广南西路,大观三年(1109年)属广西黔南路,次年复属广南西路,宋南渡后属广西路。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属广西道,元贞元年(1295年)属广西两江道,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属广西行中书省。明洪武二年(1369年)十月属梧州府。初领石南、兴德两县,后郁平县来属。唐麟德二年(665年)析石南县设置兴业县,又领潭栗县。复置领石南、兴德、郁平、兴业、潭栗5县,建中二年(781年)省石南县入兴业县,后省潭栗县。宋开宝中(968–975年)废郁平、兴德两县入兴业县,南流县来属。公元1110年,郁林州辖南流县和兴业县;容州辖普宁、陆川和北流县;白州辖博白县。
  政和元年(1111年 )博白县来属,三年博白县往属白州,南渡后来属。元朝领南流、兴业、博白3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博白县属梧州府郁林州。明洪武二年九月省南流县入郁林州,废普宁县入容州;十年(1377年)五月,容州降为容县,隶属梧州府;北流、陆川县归属郁林州。清顺治,郁林州从梧州府分出,隶属桂平梧郁道;雍正三年(1725年)升置郁林直隶州。光绪十三年(1887年)隶属左江道。清嘉庆初至清末,辖博白、北流、陆川、兴业4个县。
  近代历史
  1912年(民国元年)升州为府,次年废府为县(县直接归省管辖)。1913年–1949年,市境各个县(市)区先后隶属郁江道、苍梧道、广西省政府郁林民团区、梧州民团区、梧州行政监督区、浔州行政监督区、郁林行政监督区,第六行政督察区、第三行政督察区、郁林专区、第九行政督察区(郁林区)。
  1941–1951年,容县属梧州行政督察区、梧州专区。解放后,1949年12月–1951年6月,郁林、博白、北流、陆川、兴业5县隶属郁林专区,1951年7月郁林专区、梧州专区合并成立容县专区,辖郁林、兴业、博白、北流、陆川、容县、苍梧、藤县、岑溪、平南、桂平;贵县划归宾阳专区。1952年,贵县由宾阳专区划入容县专区,撤销兴业县,大部分并入郁林县,一部并入贵县,博白县划入钦州专区,次年划入容县专区。1956年3月,郁林县更名玉林县。1958年7月,撤销容县专区,分设玉林专区和梧州专区,玉林专区辖玉林县、贵县、桂平县、平南县、容县、北流县、陆川县、博白县,1971年11月就改称玉林地区。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15号】):撤销玉林县,设立玉林市,以原玉林县的行政区域为玉林市的行政区域。
  1994年4月18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60号):撤销北流县,设立北流市。
  1997年4月22日,国务院批复(国函[1997]26号):(1)撤销玉林地区和县级玉林市,设立地级玉林市, 正在崛起的中国中小企业名城——玉林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玉州区玉林镇东门路。(2)玉林市设立玉州区和兴业县。玉州区辖玉林、福绵、南江、城西、名山、仁东、樟木、成均、新桥、城北、茂林、沙田12个镇和石和、仁厚、大塘3个乡。区人民政府驻玉林镇民主路。兴业县辖原县级玉林市的石南、城隍、大平山、蒲塘、北市、葵阳、沙塘、山心8个镇和龙安、铁联、博爱、高峰、洛阳、小平山、卖酒7个乡。县人民政府驻石南镇。(3)玉林市辖原玉林地区的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和新设立的兴业县、玉州区,原玉林地区的北流市由自治区直辖。
  2010年,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玉林市总人口671.23万人,常住人口548.74万人。其中玉州区 61.95万人,常住人口67.73万人。福绵管理区39.49万人,常住人口37.94万人。容县81.89万人,常住人口63.31万人。陆川县103.55万人,常住人口76.24万人。博白174.78万人,常住人口134.25万人。兴业73.31万人, 常住人口56.04万人。北流136.26万人,常住人口113.22万人。
  2005年,玉林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
  玉州区:撤销南江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以原南江镇的行政区域为该街道办事处的辖区;撤销名山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以原名山镇的行政区域为该街道办事处的辖区;撤销城西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以原城西镇的行政区域为该街道办事处的辖区;撤销城北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以原城北镇的行政区域为该街道办事处的辖区。
  北流市:撤销华东镇,整建制并入石窝镇,石窝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容县:撤销容城镇、容 厢镇,设立容州镇,以原容城镇、容厢镇的辖区为容州镇的行政区域,容州镇人民政府驻原容城镇金珠街。
  陆川县:撤销陆城镇,整建制并入温泉镇,温泉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月垌乡,整建制并入乌石镇,乌石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博白县:撤销绿珠镇,整建制并入博白镇,博白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三育镇、径口乡,设立径口镇,以原三育镇、径口乡的辖区为径口镇的行政区域,径口镇人民政府驻原径口乡径口街;撤销大利镇,整建制并入水鸣镇,水鸣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合江镇,整建制并入东平镇,东平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三江乡,整建制并入文地镇,文地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兴业县:撤销铁联乡,整建制并入葵阳镇,葵阳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博爱乡,整建制并入山心镇,山心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2009年12月,玉林新增设玉东新区规划用地面积112.53平方公里,现状人口为7.76万,规划人口42万
  名称来源
  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今市境废郁平、兴德、 潭栗入兴业县管辖,又废善劳、抚康、容山、怀义、定川、宕川六县入南流县辖地。兴业、南流二县属广南路郁林州。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郁林州治设于南流县,建州于现今的玉林市区中心,迄今已有1004年,后人称玉林为"千年郁林"。新中国成立后,设郁林专区,专署驻郁林县,共管辖郁林、兴业、博白、陆川、北流、贵县等六县,1958年7 月设立玉林专区,辖玉林、贵县、桂平、平南、容县、陆川、北流、博白八县,专署驻玉林县,名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地区,玉林由此而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玉林古称郁林。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置郁林郡,郡治布山县(今贵港市),唐朝鳞德三年(公元666年),始设郁林州,州治设兴业县铁城。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郁林州治改设南流县(今玉州区),建州城于南流江畔,元代、明代续设郁林州。清顺治时,郁林州从梧州府分出,隶属桂平梧郁道,光绪十三年(1887年)隶属左江道。民国元年升州为府,次年废府为县(县直接归省管辖);1914年至1947年,本地区先后隶属郁江道、苍梧道、郁林民团区、梧州民团区、郁林区、第六区、第三区、郁林专区、第九区(郁林区)。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设立郁林行政区,1950年1月改为郁林区,1951年7月郁林区、梧州区合并,设立容县专区,1958年8月设立玉林专区,1971年11月改称玉林地区;1995年12月,玉林地区析出地级贵港市,1997年4月22日,撤销玉林地区,设立地级玉林市,辖玉州区、福绵管理区、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兴业县、北流市。

先秦时期,现在的玉林市境属百越地,有骆越、西瓯等部族居住。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分属桂林、象二郡。

西汉初,属南越国。元鼎六年(前111年), 为布山县地和合浦县地,属交趾刺史部的郁林郡和合浦郡。王莽新朝,仍为布山县地和合浦县地,属郁平、桓合二郡。

东汉,今市境仍为布山、合浦二县地,属产交刺史部的林郡和合浦郡。建安八年(公元203年), 改属交州刺史部的郁林郡和合浦郡。

三国吴,今市境布山、合浦二县地仍属交州刺史部的林郡和合浦郡,黄武五年(226年), 布山县改属广州刺史部的郁林郡,不久并入交州。(《南朝·宋书》载:"吴立,曰阴平。"《清一统志》载:"吴置阴平县,属郁林郡。")

晋朝,今市境为阴平县地、布山县地和合浦县地,分属广州刺史部的郁林郡和交州刺史部的合浦郡。太康元年( 280年),阴平县改为郁平县。

南朝,今市境西北在宋、齐、梁三朝时,为郁平县地,属广州刺史部的郁林郡。梁朝改属定州,后改属南定州。陈天嘉二年(561年),置石南县,属石南郡, 石南郡和郁林郡皆属南定州。今市境东南的合浦县地,宋初属合浦郡,秦始七年(471年)置方度县,属越州的南流郡。齐朝, 增置兴昌县,属越州的定川郡。梁朝,废方度、兴昌二县入定川郡。梁、陈两朝时,定川郡仍属越州。

隋朝,今市境西北的郁平县和石南县,初属南定州。开皇十年(590年),改属尹州。大业二年(606年)属郁州,三年(607年)又改属郁林郡。大业二十年(616年),梁王肖铣析石南地置兴德县,不久,废兴德县。市境东南的定川郡,隋初属越州。开皇十年(590年)废郡后, 置定川县,属越州,大业初改属禄州,不久改属合州、合浦郡,后省定川县入北流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今市境西北复置兴德县,与平、石南属南尹州,贞观九年(635年)改属贵州。 麟德二年(665年),置兴业、潭栗二县与兴德、郁平、石南属州,乾封元年(666年)改属郁林州。建中二年(781年),废石南入兴业县(另据清嘉庆版《兴业县志》(续修)载:"贞元间,省兴德、郁平、潭栗,乃为兴业县,属郁林州治。")

武德四年(621年), 今市境东南又析北流县地置南流县,属容州,贞观十一年(637年),分南流县置定川、 宕川二县,三县皆属牢州。永淳元年(682年),置善劳、 善文、抚安、宁仁、安仁、怀义、福阳、古符,八县皆属党州。永淳二年(683年),析出安仁、怀义、福阳、 古符四县属平琴州。至德二年(758年),改安仁为容山、抚安为抚康。 建中二年(781年),容山、怀义、福阳、古符四县改属党州,又省善文、宁仁、福阳、古符四县。

唐末,今市境有兴业、郁平、兴德、潭栗、善劳、抚康、容山、怀义、南流、定川、宕川等11个县,分属郁林州、党州和牢州。

五代十国,今市境仍设兴业、郁平、兴德、潭栗四县(《五代史职方考》、《十国春秋地理表》有石南县),属郁林州;善劳、抚康、容山、怀义四县(《清一统志》为善劳、容山),属党州;南流、定川、宕川三县,属牢州。上述三州初属后梁,天福元年(936年)属楚,广顺元年(951年)属南汉。

宋开宝五年(972年),今市境废郁平、兴德、 潭栗入兴业县,又废善劳、抚康、容山、怀义、定川、宕川六县入南流县。兴业、南流二县属广南路(后改广南西路)郁林州。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郁林州治设于南流县(今玉林市),建州于今玉林市区中心,迄今已1004年,故人称玉林为"千年郁林"。

新中国成立后,设郁林专区,专署驻郁林县,共管辖玉林、兴业、博白、陆川、北流、贵县等六县,1958年7 月设玉林专区,辖玉林、贵县、桂平、平南、容县、陆川、北流、博白等八县,专署驻玉林县,1971年改称玉林地区。199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玉林地区一分为二,分设玉林地区、地级贵港市,县级贵港市、桂平市、平南县划归地级贵港市管。

199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同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通知,撤销玉林地区和县级玉林市,设立地级玉林市,管辖玉州区、福绵管理区、北流市、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兴业县,共119个乡镇,总面积12838平方公里。玉林撤地设市,揭开了千年古州的新篇章,标志着玉林进入了历史发展新阶段。

玉林站的历史沿革~

在1956年建站至今的近半个世纪里,车站规模扩大了数倍,客货进出总量由当年的33.9万换算吨增加到2001年的504.1万换算吨,增长了14.9倍,1996年由二等站升格为一等站。 自2007年11月16日零时起,柳州铁路局更名为南宁铁路局,简称“宁局”。所以,玉林站隶属南宁铁路局。 车站改造2014年12月23日,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暨玉林站房改造工程开工动员大会在玉林市举行,工程计划于2016年竣工。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包含黎湛铁路、河茂铁路两部分,总投资34.3亿元。玉林站房改造后总面积将达到17800平方米,投资15572万元。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主要工程有黎塘站(含)至湛江站(含)、河唇站(不含)至茂名站(含)段电气化挂网,根竹至玉林段提速改造,平改立及相关工程以及路基病害整治等工程。黎湛铁路全线共设车站23座,为双线电气化国家I级铁路,设计行车速度为根竹至玉林段提速改建地段160公里/小时,其余维持既有(100公里/小时),牵引质量4000吨。河茂铁路全线共设车站6座,为单线电气化国家I级铁路,设计行车速度维持既有80公里/小时。工程于2014年年底开工建设,项目总工期24个月,计划2016年竣工。项目远景年输送能力为客车45对/日、货运量6000万吨/年。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与玉林站房改造工程完工后,可实现玉铁铁路电气化开通,促进区域铁路电化成网,统一与周围相关线路的牵引种类,优化运输组织结构,提高运输效率,改造玉林站区环境,实现玉林市开行动车经根竹上线南广铁路运行,朝自治区“市市通动车”目标迈出重要的一步,对加快广西及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据了解,黎湛铁路是我国南北铁路大通道大湛通道的组成部分,是河湛茂地区、海南省及沿线地区与内地客货交流的重要铁路通道,是广东湛江港的重要集疏通道,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河茂铁路连接黎湛铁路及广茂铁路,是广东、广西两省区客货交流的主要通道,同时也是西南地区与港澳地区客货交流重要铁路通道的组成部分。既有黎湛铁路位于广西东南部和广东西南部地区,1956年正式运营,1998年底完成黎塘至河唇段复线改造,2009年完成河唇至湛江段复线改造。线路自湘桂铁路的黎塘车站引出,向东南方向途经广西的贵港、玉林,广东省的廉江、遂溪等县市,终至湛江市,线路全长318公里(广西境内231公里,广东境内87公里)。河茂铁路1959年正式运营,东接三茂铁路(今广茂铁路),线路西接黎湛铁路,途经河唇、化州、茂名等镇市,全长61公里。

  玉林,古称郁林州,玉林城区州郡史两千多年,玉林是广西东南部一座千年古城;广西第四大城市,同时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著名侨乡。现辖玉州区、福绵管理区、玉东新区(2009年12月6日成立)、北流市、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和兴业县。被评为“广西文明城市”,是全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国家级建材生产出口基地、皮革服装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福绵管理区被誉为“世界裤都”,博白县是国家级“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陆川县荣膺“中国铁锅之都”。是桂东南最发达的一个城市。
  玉林原名为郁林(鬰林),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被世人誉为“ 岭南美玉,胜景如林”的玉林,自古享有“岭南都会”之美誉。
  玉林原系百越民族居住之地。先秦时期,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是百越民族分布的地区之一,居住着西瓯、骆越等部族。战国后期,出现西瓯君和骆候,瓯骆人开始出现阶级分化。 玉林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岭南设置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市境开始行政建制,隶属象郡、桂林郡。秦二世,继任南海慰秦将赵佗兼并桂林郡、象郡,辖据岭南,汉初建立南越国,市境隶属南越国。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平定南越,次年在岭南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9郡,其中广西地区有苍梧、郁林、合浦3郡。今玉林市兴业县属郁林郡;玉州区、福绵管理区、容县、北流市、陆川县、博白县属合浦郡。 
  汉代设立郁林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郁林郡,王莽新朝(9–23年)改郁林郡为郁平郡(后复置),隋开皇年间(581–600年)废郁林郡,大业初(605–618年)复置。原治所一说在今贵港市港南区贵城镇,一说在今桂平市蒙圩镇新德古城村,隋朝徙今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郁江南岸。汉元封五年(前106年)属交趾刺史部,建安八年(203年)属交州刺史部。
  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隶属广州,俄时复旧,元兴元年(264年)复属广州,晋至南朝宋齐因之,梁属定州,又改属南定州。初领布山、安广、阿林、广郁、中留、桂林、潭中、临尘、定周,增食、领方、雍鸡12县,274年析地置桂林郡;晋领布山、阿林、新邑、晋平、始建、郁平、领方、武熙、安广9县。大兴元年(318年)析地置晋兴郡。
  隋开皇年间(581—600年)晋兴郡废,大业(605–618年)初其地方仍属郁林郡。隋领郁林、郁平、领方、阿林、石南、桂平、马度、安成、宁浦、乐山、岭山、宣化12县。唐初废。天宝元年(742年)改郁林郡。治所兴业县蒲塘镇、洛阳乡一带。属岭南道。领石南、兴德、郁平、兴业、潭栗5县。乾元元年(758年)复置郁林州。
  从郁林州到玉林市。唐贞观(627–649年)始置郁林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置郁林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置郁林州。治所原在今兴业县蒲塘镇、洛阳乡一带,五代十国徙今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郁江南岸,宋初徙今兴业县石南镇(古州肚),至道二年(996年)徙南流县(今玉州区)。始属岭南道,咸通三年( 862年)属岭南西道。五代十国属南汉。宋至道三年(997年)属广南路,元丰元年(1078年)属广南西路,大观三年(1109年)属广西黔南路,次年复属广南西路,宋南渡后属广西路。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属广西道,元贞元年(1295年)属广西两江道,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属广西行中书省。明洪武二年(1369年)十月属梧州府。初领石南、兴德两县,后郁平县来属。唐麟德二年(665年)析石南县设置兴业县,又领潭栗县。复置领石南、兴德、郁平、兴业、潭栗5县,建中二年(781年)省石南县入兴业县,后省潭栗县。宋开宝中(968–975年)废郁平、兴德两县入兴业县,南流县来属。公元1110年,郁林州辖南流县和兴业县;容州辖普宁、陆川和北流县;白州辖博白县。
  政和元年(1111年 )博白县来属,三年博白县往属白州,南渡后来属。元朝领南流、兴业、博白3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博白县属梧州府郁林州。明洪武二年九月省南流县入郁林州,废普宁县入容州;十年(1377年)五月,容州降为容县,隶属梧州府;北流、陆川县归属郁林州。清顺治,郁林州从梧州府分出,隶属桂平梧郁道;雍正三年(1725年)升置郁林直隶州。光绪十三年(1887年)隶属左江道。清嘉庆初至清末,辖博白、北流、陆川、兴业4个县。
  近代历史
  1912年(民国元年)升州为府,次年废府为县(县直接归省管辖)。1913年–1949年,市境各个县(市)区先后隶属郁江道、苍梧道、广西省政府郁林民团区、梧州民团区、梧州行政监督区、浔州行政监督区、郁林行政监督区,第六行政督察区、第三行政督察区、郁林专区、第九行政督察区(郁林区)。
  1941–1951年,容县属梧州行政督察区、梧州专区。解放后,1949年12月–1951年6月,郁林、博白、北流、陆川、兴业5县隶属郁林专区,1951年7月郁林专区、梧州专区合并成立容县专区,辖郁林、兴业、博白、北流、陆川、容县、苍梧、藤县、岑溪、平南、桂平;贵县划归宾阳专区。1952年,贵县由宾阳专区划入容县专区,撤销兴业县,大部分并入郁林县,一部并入贵县,博白县划入钦州专区,次年划入容县专区。1956年3月,郁林县更名玉林县。1958年7月,撤销容县专区,分设玉林专区和梧州专区,玉林专区辖玉林县、贵县、桂平县、平南县、容县、北流县、陆川县、博白县,1971年11月就改称玉林地区。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15号】):撤销玉林县,设立玉林市,以原玉林县的行政区域为玉林市的行政区域。
  1994年4月18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60号):撤销北流县,设立北流市。
  1997年4月22日,国务院批复(国函[1997]26号):(1)撤销玉林地区和县级玉林市,设立地级玉林市, 正在崛起的中国中小企业名城——玉林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玉州区玉林镇东门路。(2)玉林市设立玉州区和兴业县。玉州区辖玉林、福绵、南江、城西、名山、仁东、樟木、成均、新桥、城北、茂林、沙田12个镇和石和、仁厚、大塘3个乡。区人民政府驻玉林镇民主路。兴业县辖原县级玉林市的石南、城隍、大平山、蒲塘、北市、葵阳、沙塘、山心8个镇和龙安、铁联、博爱、高峰、洛阳、小平山、卖酒7个乡。县人民政府驻石南镇。(3)玉林市辖原玉林地区的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和新设立的兴业县、玉州区,原玉林地区的北流市由自治区直辖。
  2010年,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玉林市总人口671.23万人,常住人口548.74万人。其中玉州区 61.95万人,常住人口67.73万人。福绵管理区39.49万人,常住人口37.94万人。容县81.89万人,常住人口63.31万人。陆川县103.55万人,常住人口76.24万人。博白174.78万人,常住人口134.25万人。兴业73.31万人, 常住人口56.04万人。北流136.26万人,常住人口113.22万人。
  2005年,玉林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
  玉州区:撤销南江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以原南江镇的行政区域为该街道办事处的辖区;撤销名山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以原名山镇的行政区域为该街道办事处的辖区;撤销城西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以原城西镇的行政区域为该街道办事处的辖区;撤销城北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以原城北镇的行政区域为该街道办事处的辖区。
  北流市:撤销华东镇,整建制并入石窝镇,石窝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容县:撤销容城镇、容 厢镇,设立容州镇,以原容城镇、容厢镇的辖区为容州镇的行政区域,容州镇人民政府驻原容城镇金珠街。
  陆川县:撤销陆城镇,整建制并入温泉镇,温泉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月垌乡,整建制并入乌石镇,乌石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博白县:撤销绿珠镇,整建制并入博白镇,博白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三育镇、径口乡,设立径口镇,以原三育镇、径口乡的辖区为径口镇的行政区域,径口镇人民政府驻原径口乡径口街;撤销大利镇,整建制并入水鸣镇,水鸣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合江镇,整建制并入东平镇,东平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三江乡,整建制并入文地镇,文地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兴业县:撤销铁联乡,整建制并入葵阳镇,葵阳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博爱乡,整建制并入山心镇,山心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2009年12月,玉林新增设玉东新区规划用地面积112.53平方公里,现状人口为7.76万,规划人口42万
  名称来源
  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今市境废郁平、兴德、 潭栗入兴业县管辖,又废善劳、抚康、容山、怀义、定川、宕川六县入南流县辖地。兴业、南流二县属广南路郁林州。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郁林州治设于南流县,建州于现今的玉林市区中心,迄今已有1004年,后人称玉林为"千年郁林"。新中国成立后,设郁林专区,专署驻郁林县,共管辖郁林、兴业、博白、陆川、北流、贵县等六县,1958年7 月设立玉林专区,辖玉林、贵县、桂平、平南、容县、陆川、北流、博白八县,专署驻玉林县,名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地区,玉林由此而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关于林氏的历史和现状
答:【姓氏源流】林(Lín)姓源出有三:1、出自子姓,为黄帝高辛之后商汤子姓后裔,其始祖为比干。据《晋安世谱校正序》、《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子姓,为黄帝高辛之后,商汤子姓后裔,以居地为氏。2、出自姬姓,...

林的历史
答:另外,下邳林传到林国敏时,成为台州和温州等地林姓人的开基祖。晋安林开创林姓在东南沿海一带发展的历史,由于历史发展中分支众多,特别是有些在后来还回迁于北方或台湾等海外各地,成为天下公认的林姓最大支派。在当今各地林姓人中,以莆田...

中国百家姓中姓林的有哪些传说故事
答:因商纣王残暴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当时,比干的夫人陈氏身怀六甲,逃到树林掩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坚,字长思。周武王伐纣取胜,比干的夫人携子坚拜见周武王。因为坚是在树林里出世的,所以,周武王以“林”赐...

林家有什么历史
答:到了他因忠谏而被残杀,他的儿子就逃难到长林之山,不久以后周武王灭纣,封比干垄,垄为国神。赐他的后代姓林,并食采于博陵(今河北省安平县)。历史名人 1.政治名人 比干:商纣王荒淫无道,上朝强谏,舍生取义,...

关于"林"这个姓氏的来源历史
答:比干原是商朝王室成员,在商纣王时担任少师之职,以忠正敢言知名。纣王昏庸无道,他多次进言匡谏,后来因此获罪,被剖心而死。夫人陈氏为躲避官兵追杀,逃难于长林石室,生子名坚,因生于林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史称林坚...

林氏家族的起源和历史
答:1、源自子姓,是商朝末年名臣比干的后裔,属于王侯赐姓为氏。商末,纣王无道,比干犯颜直谏被杀。比干正妻夫人陈氏逃入长林山中,生下了儿子泉。周灭商后,因泉生于林中,其父比干坚贞不屈,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2、...

林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有哪些?
答:2、源自姬姓,出自周平王的世子姬开,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叫林开,林开的子孙有的以祖辈名字为氏。历史名人:1、林鸿年(1804-1886),字勿村,侯官(今福州)人,清嘉庆九年(1804年),道光十六年...

林姓氏的由来和历史林姓氏的由来
答:关于林姓氏的由来和历史,林姓氏的由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出自子姓,为黄帝高辛之后商汤子姓后裔,其始祖为比干。2、据《晋安世谱校正序》、《元和姓纂》等有关...

林性的历史
答:2011-11-04 关于"林"这个姓氏的来源历史 29 2011-12-15 “关于林性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25 2006-01-19 谁能告诉我林姓氏的历史? 2007-08-24 姓林的历史` 41 2013-11-04 林性林姓的来源是什么? 2008-03...

林姓氏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答:林姓的起源有多个说法,主要源自子姓、姬姓,以及部分少数民族的改姓。古时的东夷族中有一个称为林方的部落,后来南迁并被称为“郴”。历史上,林姓出现了许多著名人物。首先是林则徐,他出生于1785年8月30日,逝世于18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