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的一个小问题

作者&投稿:瞿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里是指它的初始浓度!

例:浓度c=0.1mol/L的醋酸,计算其pH。

醋酸的离常数为Ka=1.75*10^-5,醋酸浓度c=0.1mol/L,(c*Ka>20*Kw,又因为c/Ka>500,故可采用最简公式计算)高中不要求。
所以:[H+]=√(c*Ka) =√(0.1*1.75*10^-5 =1.32*10^-3
PH=-Lg(1.32*10^-3) =2.88

初始浓度,比如1mol/LCH3COOH ,就是所配的醋酸的浓度。而醋酸电离后,其实CH3COOH的量会减少,CH3COOH==CH3COO-+H+。
所以,按照我举得例子,1mol/L醋酸溶液中有物料守恒:
CH3COOH + CH3COO- = 1mol/L

初始浓度
如果HA是强酸如HCl,H2SO4,那么完全电离,[H]就能算出来;
如果是弱酸如HAc等,通过电离平衡计算出浓度。

肯定指的是平衡时的浓度啊,如果是初始浓度的话,那么这个浓度会变化的,PH只是暂时性的,不是稳定的。

指的是初始浓度。如果是平衡时候的浓度,题目一般会指出的

平衡时的浓度

一道化学题中的小问题···~

本题是为了测定4种液体中,哪个的Vc含量最高。
Vc含量=Vc的质量/液体体积。
控制分母液体体积相同,通过滴加的淀粉溶液,碘水的多少可以知道Vc质量的多少。

额,其实你说的也是对的。完全正确。你很聪明,不过得理解题目选项的意思。
题目选项: B.量取的被测物质的体积不同。体积不同,质量很可能就不都相同。此时变量就无法控制了。

首先铁的熔点是不到1000k,三氧化二铝的熔点2200k左右。铝的熔点可以不管,为什么呢,因为在反应中,铝是必然完全转化为三氧化二铝的,因为还有空气的氧气与它反应。所以反应后的生成物只有氧化铝和铁,而氧化铝是固体,铁水流出,完成分离。反应中铝是过量的,所以反应完成后也不会有三氧化二铁。
赶紧给分

8个物理力学中的小问题,物理高手进
答:---因为力的作用效果是,要么使物体发生形变,要么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与物体的质量无关的。3.书上一题:地面上立一个杆子,在阳光下测量杆顶影子移动的速度。这项活动中,除了速度的测量方法外,你还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发现了几个新的问题?其实我总觉得这道题与日晷有联系,但又不知道怎么...

高中数学:有关等比数列的一个小问题,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答:等比数列首项是可以为负数的 等比数列需要满足的性质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 注:q=1 时,an为常数列。首项为负数 当等比数列的公比为正数时 此等比数列都是负数 当...

高中化学的一个小问题!
答:其蒸汽密度是H2的68.5倍,就意味着A的摩尔质量为137。苯基的式量为77,N、O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4、16,从C、H、O、N的相对原子质量来看,不可能含两个C、6个H(其式量总和为30,如果是这样就形成乙烷,无法与其它基团成键),所以只能考虑是:另外含一个C、一个O、两个H,综上所述来看,A...

初中化学一个小问题
答:1、能反应,不过已经超出了初中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范围,解释起来比较麻烦。2、解题时应该尽量避开这类问题,试题中不会明确提出这类问题。硫酸银微溶于水,见光易分解,实验室一般不备这种药品。2NaCl+Ag2SO4===2AgCl↓+Na2SO4

请教一个经济学中机会成本的小问题,绕不过去弯儿了
答:甲生产了食品因此不能生产衣服了,不能获得的衣服就构成了甲的机会成本。同样时间内,甲可以生产2单位食品和1单位衣服,那么生产1单位食品就只能生产1/2单位的衣服,就是机会成本。同理乙的就是1/5.

一个高中化学小问题
答:你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在不考虑盐桥的作用时,用金属导线连接这两个容器(容器1中含有Zn-ZnSO4和另外容器2中含有CuSO4-Cu),金属Zn置换金属Cu,反应过程中,容器1不断有2价锌离子产生,从而容器1电势增加,而容器2 2价铜离子变为金属铜,从而使容器2电势降低。随着反应的进行,两个容器的溶液电势相差...

关于经济学中的一个弹性问题
答:因为药品是对某些特定人员使用的,只有生病的人才会对药品有所需求,不会因为供给量的增加,而增加对药品的需求量。电脑是面向所有群众的,供给量增加导致加价格降低,总支出增加

高中化学的一个小问题
答:解: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而H2O中化合价为-2价,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原子数为2个。化合价降低总数=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原子数x化合价变化的价数=2*【-1-(-2)】=2.

你都有哪些学习问题?
答:一、苦学无效 孩子一直努力学习但效果就是不明显,无效是学习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很多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学习上,但学习效果却不佳,似乎学习的努力程度与学习效果并不成正比。这种现象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慢慢地会使本来勤奋刻苦的学生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从...

关于语言学的一个问题
答:所谓视点,是指人们在观察事物、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在运用语言表达所处的位置、立足点、出发点”。视点的不同,会造成人们在表达同一意思时方式的不同,也就有可能带来对立语意的中和。除了“地上”和“地下”的例子外,汉语中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即“来”和“去”。表趋向的动词“来”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