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化学腐蚀中,金属溶解以离子形式进入溶液的过程是

作者&投稿:都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既可能是析氢腐蚀,也可能是吸氧腐蚀。这取决于电位、PH条件。诚如楼上所讲,是氧化过程。建议你复习电位—PH图的相关章节。

金属的氧化过程,金属由〇价变为高价金属离子,金属发生氧化反应

金属电化学腐蚀产生的条件是什么?整个电化学腐蚀过程可分成哪几个环节?~

金属电化学腐蚀

反应生成的氢;一部分渗入钢中。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的机理,一种认为是金属的阳极溶解引起破裂扩展。另一种认为是渗入氢引起的脆性破坏而造成破裂扩展。


4.在CO—CO2—H2O环境中的应力腐蚀开裂。
在合成氨、制氢的脱碳系统、煤气系统、有机合成及石油气等含CO—CO2—H2O的部位,曾经常发生破损事故。
碳钢、低合金钢在CO—CO2—H2O环境中。
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的机理如图1-2-4所示:
CO2溶解于水生成碳酸,使pH降低至3.3。在该条件下通入CO气体,CO吸附在金属表面而起到缓蚀剂的作用,阻止了因碳酸引起的钢的全面腐蚀。这时候,若加载应力,由于滑移而在表面生成台阶,露出新生面,金属开始溶解此新生面为阳极,其周围的CO吸附层(<10 A°为阴极,而使开裂护层。

5.氯化物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开裂
不锈钢用作海水、工业水等的热交换器的钢管,或用作其它配管、塔、容器等时,常由于环境中含有微量的Cl-离子,由于离子浓缩而发生应力腐蚀开裂,此类事故极多。
对于氯化物应力腐蚀开
裂的解释也有多种假说。
(1)吸附理论:在承受
应力的情况下,氯原子吸附在
裂纹尖端,造成原子M-MO之
间的结合力下降和破坏。这一
过程的不断进行,造成SCC的扩展。
(2)电化学理论:应力腐蚀开裂是一种因金表面阳极区溶解而产生的现象。而应力有加速阳极溶解的作用。
(3)膜破坏理论:金属受到拉伸应力作用时,因位错移动而生成滑移台阶,进而使钝化膜破坏,露出新鲜表面,新鲜表面的活性溶解,导致SCC不断发展。
(4)腐蚀产物的楔入理论:许多人认为,在不锈钢裂纹内产生的腐蚀产物的楔入作用造成裂纹的扩展。
(5)氢脆理论:在裂纹尖端有与阳极反应相应的阴极反应发生。所生成的氢或加工氢进入钢中引起氢致开裂。

6.连多硫酸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开裂
在油品加氢精制或其它含H2S系统中,奥氏体不锈钢表面会生成硫化铁。当设备表面降温或停工冷却到室温时,硫化铁与水分和空气相接触,生成连多硫酸(H2SxO6,x=3、4、5)。即发生下列反应:
8FeS+11O2+2H2O 4Fe2O3+2H2S4O6
不锈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敏化的部分,或者在制造设备的过程中发生敏化的部分,其晶界上会形成贫Cr区。在这种状态下,若遇到上述生成的酸,就会发生沿晶应力腐蚀开裂。
可以认为,此沿晶应力腐蚀开裂的机理是贫Cr区阳极溶解,阴极反应是连多硫酸的还原而引起的。

(六)氢致开裂
在炼油工业的汽油稳定蒸馏塔顶冷凝器、加氢脱硫装置的成品冷却器,汽提塔塔顶冷凝器及油田集输油管线,由于碳钢及低合金钢暴露在含硫化氢的环境中时,因腐蚀而生成的氢侵入钢中,局部聚集,致使在钢材轧制方向发生台阶状开裂的现象,称为氢致开裂,也表现为鼓泡。
氢致开裂的机理:当钢浸渍在含硫化氢的环境中,因腐蚀而产生的氢便渗入钢中,原子状氢扩散到达非金属杂物等界面,在其缺陷部位转变为分子氢,提高了空洞的内压。据说其压力可达104MPa。在压力作用下,沿夹杂物或偏析区呈线状或台阶状扩展开裂。

(七)氢腐蚀
氢腐蚀是钢暴露在高温高压氢气环境中,因氢侵入,通过下式反应,伴随着脱碳的同时生成甲烷:
Fe3C+4H=3Fe+CH4
甲烷气集聚在微小缺陷区,引起内压升高,致使产生裂纹。

(八)腐蚀疲劳
腐蚀疲劳是由交变应力和腐蚀的共同作用引起的破裂。
许多振动部件如泵轴如杆、螺旋浆轴、油气井管、吊索、天车以及由于温度变化产生周期热应力的换热管和锅炉等,都容易产生腐蚀疲劳。

(九)磨损腐蚀
流体对金属表面同时产生磨损和腐蚀的破坏形态称为磨损腐蚀。一般是在高速流体的冲击作用下,使金属表面的保护膜破损,破损处的金属被加速腐蚀。高流速和湍流状的流体,如果其中还含有气泡或固体粒子,磨损腐蚀就会十分严重。外表特征是:呈局部性的沟漕、波纹、圆滑或山谷形,通常显示方向性。
多在流体改变方向的弯头、三通、管线、管件、阀门、机泵、叶轮、搅拌器、换热器、排气筒、旋风分离器等都会有磨损腐蚀,特别是在催化裂化装置的流态化反应器和再生器系统更为严重。

(十)硫酸露点腐蚀
以重油或含硫瓦斯为燃料的锅炉和工业加热炉,常由于烟气中生成的硫酸在空气预热器、烟道等温度较低处凝聚而引起腐蚀,因此,这种现象被称为硫酸露点腐蚀。
作为燃料使用的重油中,通常含有2~3%的硫化物,由于燃烧生成SO2。大约有1~2%的SO2受烟灰和金属氧化物等的催化作用,生成SO3。它再与燃烧气体中所含的水分(约5~10%)结合生成硫酸。于烟气露占温度附近或以下,在金属表面凝结成硫酸溶液,腐蚀金属.

D是什么?ABC都不是电化学腐蚀,能构成原电池,必须找到两个电极。如果考虑金属都是纯,就不符合了,所以产物应该生成一种更弱的金属,起到正极作用,使负极金属腐蚀速率加快。

金属腐蚀原理
答:金属腐蚀的本质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为离子,金属发生氧化反应 金属在腐蚀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金属单质被氧化形成化合物。金属腐蚀的途径 这种腐蚀过程一般通过两种途径进行: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金属表面与周围介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金属腐蚀 电化学腐蚀:金属...

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的主要方法
答:(一)电化学腐蚀原理 金属管道有一层的防止腐蚀的表层,该表层遭到腐蚀危险后,在金属管道裸露的外表层被雨水或潮湿的土壤打湿过后,氧气组与土地里面的氢离子形成发电池,作为阳极铁出现了氧化反应,因此铁会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内腐蚀掉然后变为铁锈。主要的三个电化学腐蚀成份如下:1、金属溶解在阴极变...

铁发生电化学腐蚀何时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
答: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是生成二价铁,变成Fe(OH)2,然后 Fe(OH)2 再在空气中氧化形成三价铁。

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知识点整理
答:金属腐蚀的现象十分复杂,根据金属腐蚀的机理不同,通常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大类。 1 化学腐蚀 金属材料与干燥气体或非电解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破坏称化学腐蚀。钢铁材料在高温气体环境中发生的腐蚀,通常属化学腐蚀,在生产实际中常遇到以下类型的化学腐蚀。 a、钢铁的高温氧化 钢铁材料在空气中加热时,...

有关电化学腐蚀
答:有食盐水才可以提供离子,这样氯离子可以失电子变成氯气,金属可以得离子变成金属阳离子,这就是电化学腐蚀。↑不是主要原因。如果电化学腐蚀(这里是吸氧腐蚀)能自然发生,即使没有离子,也会消耗水电离的OH-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相当于水当作反应物。主要原因是使溶液电阻不太大,不致于过多地阻碍反应的...

什么是电化学腐蚀?(最标准)
答:实质上是金属与化学介质之间构成微电池。例如碳钢在水中的电化学过程便形成腐蚀,因为钢中铁素体的电极电位低于渗碳体的电极电位,铁素体构成微电池的阳极,渗碳体为阴极。阳极是溶解极:2Fe→2Fe2++4e。电子向阴极Fe3C移动,与介质中的O2和H2O作用形成氢氧离子,即4e+2H2O+O2→4OH—。Fe2+在介质中与...

电化学腐蚀原理是什么?
答:电化学腐蚀的运作基于金属在溶液中的电化学反应过程。在这种反应中,两个金属形成了一个回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进行交互。阳极反应是腐蚀的核心部分,金属在此过程中失去电子,被氧化,生成的产物是金属离子进入介质,或是形成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或难溶盐。这个过程的反面,阴极反应则发生在介质中,介质物质从...

腐蚀是什么意思??
答:根据腐蚀过程进行的历程,一般可将金属腐蚀分为两类,即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1]化学腐蚀金属在干燥的气体和非电解质溶液中发生化学作用所引起的腐蚀叫作化学腐蚀。化学腐蚀的产物存在于金属的表面,腐蚀过程中没有电流产生。如果化学腐蚀所产生的化合物很稳定,即不易挥发和溶解,且组织致密,与金属母体结合牢固,那么这...

电化学腐蚀的机理是什么?
答:电化学腐蚀,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金属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过程中,导致金属遭受侵蚀。阳极反应中,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金属原子的电子转移至介质中;阴极反应则相反,介质物质从金属表面吸收电子被还原。这种反应机制源于金属与电解质溶液的电极反应,生成的产物可能是金属离子进入溶液,或金属表面形成氧化...

电化学腐蚀的方程式是什么?
答:负极(Fe):2Fe - 4e⁻ = 2Fe²⁺正极(C):O₂ + 4e⁻ + 4H₂O = 4OH⁻这是电化学腐蚀当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会形成一薄层水膜,水膜又溶解有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气体,使水膜中含有一定量的氢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