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派别代表人 中国古诗主要流派代表人及作品

作者&投稿:郎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词派别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还有一种为花间派。
花间派的代表人物:温庭筠等。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等
婉约派

代表人物
 柳永、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秦观、姜夔、吴文英、李煜、欧阳修等。
代表作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暗香》(旧时月色)
吴文英:《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主要特点
 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豪放派

代表人物
 辛弃疾、苏轼、陈亮、陆游、张孝祥、张元干、刘过等。
代表作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
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主要特点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 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玄言派:孙绰、许洵
山水派:谢灵运
田园派:陶渊明
山水田园派:王维、孟浩然
边塞派:高适、岑参、李益
乐府派:白居易
爱国派:陆游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清旷派:苏轼
诙谐派:辛弃疾
田园派:苏轼、辛弃疾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玄言诗:孙绰、许洵
山水诗:谢灵运
田园诗:陶渊明
山水田园诗: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高适、岑参、李益
乐府诗:白居易
爱国诗:陆游

豪放词:苏轼、辛弃疾
婉约词:柳永、李清照
清旷词:苏轼
诙谐词:辛弃疾
田园词:苏轼、辛弃疾

具体的诗词流派很多很多啊,找本古代文学史翻翻,光看目录都能分出写条理

婉约派:李清照、柳永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要按风格分还是词曲主张分什么的

中国诗词的流派和代表人物~

初期白话诗派 1917年,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诗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其后,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刘大白、朱自清等人竞相尝试,李大钊、鲁迅、陈独秀也写新诗,形成了体现文学革命最初实绩的“五四”新诗运动。他们因在否定旧诗、探索新诗、致力于诗的自由化、白话化方面显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诗歌风格方面有一致之处,我们将其称为初期白话诗派。代表作有:《尝试集》(胡适)、《冬夜》(俞平伯)、《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卖布谣》《田主来》(刘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儿在前》《别少年中国》《鸭绿江以东》(康白情)、《小河》(周作人)

初期浪漫主义诗派 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诸诗人组成的新诗派别,他们用磅礴的气势、创造的精神、心灵的激情和罗曼谛克的宣泄开了一代诗风。代表:郭沫若、田汉、成仿吾、郑伯奇、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三者后来融进了现代主义诗潮)。作品以郭沫若的《女神》最为出名。

“为人生”诗派 1921年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是二十年代阵营最强影响极大的文学社团,其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紧接着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 派。主要代表作:诗集《踪迹》(朱自清)、《歌者》《永在的真实》(徐玉诺)、诗集《春水》《繁星》(冰心)。

“湖畔”诗派 1922年3月,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等在杭州西子湖畔组成了湖畔诗社。其后,又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形成了湖畔诗派。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现了对爱情的憧憬和对自然的向往。代表作:《妹妹你是水》(应修人)、《伊的眼》(汪静之)、《落花》(冯雪峰)、《月夜》(潘漠华)。

新格律诗派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其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积极提倡现代格律诗,团结了一大批新诗人,如刘梦苇、朱湘、饶孟侃、林徽音、于庚虞、蹇先艾等人,形成了新月诗派。其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新诗的格律化,主张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代表作:《死水》(闻一多)、《示娴》(刘梦苇)、《采莲曲》(朱湘)、《再别康桥》(徐志摩)。

象征主义诗派 象征主义诗潮兴起于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其主张:“诗不是为了说明,诗是值得表现的”,表现的题材领域是生、死、病、残、梦、幻、爱、欲,追求的风格是“幽深、晦涩和含蓄”,即“从意象的联结、企图完成诗的使命”。中国象征诗派的开创者是李金发。代表作《弃妇》。另外还有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

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是新月派与象征派的合流。其代表是:戴望舒、施蜇存、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曹葆华、番草、废名、侯汝华、金克木、李白凤、林庚、玲君、路易士、吴奔星、辛笛、徐迟、孙毓棠、南星等。代表作:《雨巷》《我用我残损的手掌》(戴望舒)、《预言》(何其芳)、《断章》(卞之琳)、《乡愁》(李广田)。其中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中国诗歌会诗派 此派因诗歌团体而得名。中国诗歌会是左翼作家联盟领导的革命诗歌团体,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发起人有穆木天、任均、杨骚、蒲风等。1933年2月创办机关刊物《新诗歌》。“捉住现实”是其宗旨。这一流派的诗人还有王亚平、温流、关露、石灵、田间、柳倩、林林、袁勃、雷石榆、窦隐夫等。代表作:《动荡的故乡》《六月流火》(蒲风)。

七月诗派 由《七月》杂志(1937年9月创刊于上海)得名,指活跃于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等杂志以及《七月》丛书的诗人群,主要有鲁藜、绿原、冀汸、阿垅、曾卓、芦甸、孙钿、方然、牛汉、天蓝、彭燕郊、邹荻帆、庄涌、杜谷、贺敬之、胡征、化铁、艾青、田间等人。代表作:《为祖国而歌》(胡风)、《我爱这土地》(艾青)、《给战斗者》(田间)、《纤夫》(阿垅)等。

晋察冀诗派 因地区而得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察哈尔、河北、热河、辽宁五省交界地区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38年末,“抗战文艺工作团”、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学员和西北战地服务团先后从延安到这里。西战团田间、邵子南、史轮、曼晴、方冰等到人的战地社于1939年1月创办了诗刊《诗建设》,抗大学员丹辉等人成立了“铁流社”,1939年3月创办了诗刊《诗战线》。以战地社和铁流社为中心,形成了晋察冀诗派。41年7月3日,成立了晋察冀诗会,田间任主席,邵子南、魏巍、陈辉为执委。会员有沙可夫、杨朔、方冰、王炜等30于人。

九叶诗派 四十年代的现代诗派。这个流派主要成员有九位(辛笛、陈敬容、唐祈、唐是、穆旦、杜运燮、袁可嘉、郑敏、杭约赫),他们以《诗创造》和《中国新诗》为中心形成一个以现代主义为特色的诗派,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九位诗人的选集《九叶集》,此后,人们便称他们为“九叶诗派”。代表作《布谷》(辛笛)、《冬日黄昏桥上》(陈敬容)、《挖煤工人》(唐祈)、《噩梦》(杭约赫)、《春天》(郑敏)。

民歌叙事体诗潮 四十年代,解放区出现了一批民歌体长篇叙事诗。有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漳河水》和《圈套》、张志民的《王九诉苦》、《死不着》和《野女儿》、田间的《赶车传》、李冰的《赵巧儿》等。这些诗篇的出现,表现了延安整风后形成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学思潮。

在我国文学史上,诗人词家多若繁星,但如果从创作方法上来划分,大致有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以及形式主义等几个流派。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流派。
(1)现实主义派流。现实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现实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之后,就是创作汉、魏乐府中现实主义作品的无名作者。而南北朝的陶渊明,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宋代的陆游,则可视为不同历史时期的领袖人物。此外,如东汉的蔡谈、王粟、陈琳,中唐的元结、柳宗元、元模、张籍、王建、李绅,晚唐的皮日休、聂夷中,北宋的梅尧臣、王安石,南宋的范成大、杨万里,金代的元好问,元代的王冕,明代的高启。于谦,清代的顾炎武、吴伟业等,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现实主义诗人。
这一流派的共同特点是:能够真实而形象地、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有着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有着在深刻认识基础上的高度概括;较多地运用朴实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
(2)浪漫主义流派。浪漫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也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浪漫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之后,便是我国的第一个大诗人屈原,他早在战国时代就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高峰。在魏晋南北朝,先后出现了曹植、左思、郭珍、鲍照等浪漫主义诗人。唐代的李白,可称浪漫主义大师,他继屈原之后,又掀起了一个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峰。除他之外,唐代还有王之涣、王昌龄、岑参、李贺等优秀的浪漫主义诗人。宋代词坛上的苏拭和辛弃疾,是浪漫主义词家的杰出代表。清代的龚自珍,是古代最后一个有一定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
这一流派的共同特点是:洋溢着追求理想的进取精神;具有乐观向上的豪迈气概;能以丰富的想象构成美妙的虚幻境界;常使用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比拟;充斥着绚丽奇妙的语言。
有一定影响的诗派:
(1)屈宋。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他们都是“骚体”的创始者和代表作家。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诗人,有关他的作品前文已有介绍,这 里不再赘述。宋玉写有《九辩》《风赋》等。他们的诗篇在艺术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多用楚国方言,多依楚国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华美的风格。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高度评价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不过,屈宋虽并称,也有共同之处,但成就的大小却不能相提并论。
(2)三曹。指的是汉魏期间的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曹操的诗多取材于动乱的现实,名篇有《茬露行》《蒿里行》《苦寒行人》《短歌行》《人龟虽寿》《人观沧海》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质朴的形式披露作者的胸襟,“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形成了独特风格。曹丕的诗多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归,格调细腻委婉,语言浅显清丽,其中以七言诗《燕歌行》最为出色。曹植的诗充满追求和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形成了“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特色。三曹,因他们的政治地位和文学成就,成了当时文坛的领袖。不过,其中成就较多的是曹操和曹植,所谓的“建安风骨”,主要是通过他们的诗篇体现的。
(3)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出于曹丕的《典论·论文》,指的是孔融、陈琳、王粲、徐斡、阮瑀、应瑒和刘桢。其中,除孔融是曹操的政敌,后为曹操所杀外,其余六人都与三曹关系密切。他们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体现了进取的精神。王集是“七子之冠冕”,艺术上比较成熟,名篇有《七哀诗》人登楼赋》。
(4)竹林七贤。是指魏晋间的稽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魏氏春秋》载: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们的诗歌以阮籍的《咏怀》和稽康的《幽愤诗》较有名,体现了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5)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三张是指西晋诗人张载和其弟张协、张亢;二陆 是指西晋文学家陆机和其弟陆云;两潘是指西晋文学家潘岳、潘尼;一左是指西晋诗人左思。他们的诗歌偏重技巧,讲究词藻,被称为“太康体”。钟蝶的《诗品》中,有“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之说,表明了他们当时的影响。其中,左思的成就较高,名篇是《咏史》八首。
(6)颜谢。是指南朝宋元嘉年间的诗人颜延之与谢灵运。他们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注重辞藻雕饰,被称为“元嘉体”。其中,谢灵运的成就较高,开创了“山水诗派”。他的《登池上楼》、《岁暮》、《人彭蠢湖日》等篇章,都有着千古传诵的佳句。
(7)竟陵八友。是指南朝齐代竟陵王肖子良门下的八个文学家:肖衍、沈约、谢恍、王融。肖课、范云、任时、陆捶。他们写诗注重声律,形成了“永明体”,其中,沈约、谢恍成就较高。是“新体诗”的代表作家。
(8)宫体诗派。是指南朝梁简文帝肖纲为首的一个诗派。《梁书·简文帝本纪》载:肖纲“雅好题诗。……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日宫体”。宫体派的诗歌,多表现闺情,内容淫靡,形式绔丽。
(9)初唐四杰。是指唐代初年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的诗歌,开始改变齐、梁的缔靡风气,题材比较广泛,初具雄伟气势。杜甫在《戏为六绝句》第二首中写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斥责了那些“轻薄为文”却耻笑“四杰”的人,肯定了“四杰”在诗歌上的成就。
(10)王孟。是指盛唐诗人王维和盂浩然。他们都多用五言诗描写自然景物,又都具有新颖清幽,生动形象的特色。人们把王、孟和储光羡、裴迪等人合称为“田 园诗派”。
(11)高岑。是指盛唐诗人高适和岑参。他们都以写边塞诗见长,又有着相近的艺术风格。名篇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人们把高岑和王昌龄、李颀等人合称为“边塞诗人”。
(12)李杜。是指盛唐诗人李白和杜甫。他们并称,不是由于风格相同,而是因为各自的成就可以相提并论。关于他们的作品及成就前文已作专门介绍。
(13)韦刘。是指唐代中期的诗人韦应物和刘长卿。他们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被看作“山水诗派”。
(14)大历十才子。是指唐代大历年间的十大诗人。据《新唐书·文艺,卢纶传》载:“纶与吉中孚、韩棚、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津、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他书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他们都依附权贵,诗作多为饮宴点缀和送别应酬。但也有一些较好的诗,如卢纶的《塞下曲》等。
(15)韩孟。是指唐代中期的诗人韩愈和孟郊。他们的诗虽然风格不一,但都在形式上刻意求奇,形成一种险怪的诗风。他们还主张以文为诗,议论人事,如韩愈的《师说》,使诗有散文化的倾向。不过他们在扭转大历以来色平庸文风上起了一定作用,也写出一些好诗。与韩孟风格相近的还有贾岛、卢纶等。

宋词的发展起源,为什么在宋朝繁荣,此的各派,各派的代表人物,著作...
答:帮助的人:36.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宋词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两大派别。豪放派的词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我认为苏轼与辛弃疾可为代表,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诗词派别人代表人物边塞诗派:()、()田园诗派,()、()豪放派,()、()婉...
答:山水田园诗派:陶渊明、谢灵运、王维等、、边塞诗派:岑参、王之涣等 花间派:温庭筠、李煜等 豪放派:李白、苏轼等 婉约派:李清照、柳永等

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最高成就分碗约派和什么两大派别
答:豪放派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还有一种为花间派.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秦观、晏殊、晏几道、周邦彦、姜夔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陆游、欧阳修等.花间派的代表人物:温庭筠等.

中国古诗人有哪些派别?
答: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兵车行》5.浪漫诗派 在诗的体裁、内容或作品风格上,兼有王、孟、岑、高二派之长。李白(诗仙)、贺知章 6.社会诗派 1.诗风写实,或述离乱之情,或反应...

宋代词坛有哪些派别
答:文学史上,一般将宋词分为三大流派:以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为代表的婉约派;以苏轼、辛弃疾、张孝祥,张元干等人为代表的豪放派;以姜夔、吴文英、张炎等人为代表的格律派.不过一般都是分婉约派和豪放派 宋词的流派 a.婉约派:北宋初年,受到晚唐、五代的词风影响,以婉约为主。这类词作以...

诗词的风格有哪些,代表人物是谁
答:’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婉约派: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她是()派的代表词人?
答: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她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

宋词派别及代表词人
答: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还有一种为花间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秦观、姜夔、吴文英、李煜、欧阳修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陈亮、陆游、张孝祥、张元干、刘过。花间派的代表人物:温庭筠。

诗歌中有哪些个派?
答:宋词派别: 1、婉约派 代表人物:柳永、晏殊、周邦彦、李清照 代表作: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周邦彦:兰陵王 (柳阴直)、蝶恋花 (月皎惊乌栖不定)、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

古诗 急求!!!古诗词各个派别(例:婉约派、豪放派等)的代表人物等
答:豪放派:辛弃疾《双城子》苏轼:《浪淘沙-赤壁怀古》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 “闺语”:李清照 “别恨”:晏殊 “情长”:柳永 “愁宗”: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