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苏格拉底的审判 哲学和社会学有何不同?

作者&投稿:成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他策划了自己的死亡方式,以一场浩大的审判,以法律正义的名义判处自己死刑,把自己生命的余烬,凝成一个死亡之谜,给后人留下了一道人文学科的“哥德巴赫猜想”。苏格拉底好像在为自己申辩,可是他又有意在死亡之中觅求真理,他的死仿佛是道德与法律的合谋。

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孔子,这是因为他们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并不是靠军事或政治的力量所成就的,而是透过理性,对人的生命作透彻的了解,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雅典城并没有因为处死苏格拉底而重焕辉煌,也没有任何文字记载那些法官们在审判后的心路历程。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但却与当局统治相向。

苏格拉底被判处有罪以后,他的学生已经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然而苏格拉底选择了慷慨走向刑场,视死如归。

他的理由: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和权威。当法律失去权威,正义也就不复存在。这不是悲剧的声音,这是一个智者在用生命诠释法律的真正含义——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只有法律树立了权威,才能有国家秩序与社会正义的存在。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因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雅典人抓住苏格拉底的学生克里底亚成为傀儡政权首领这个把柄,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两项罪名把他送上法庭。最后被判处服毒自杀。当时苏格拉底的亲友和弟子们都劝他逃往国外避难,均遭他严正拒绝,当着弟子们的面从容服下毒药。



苏格拉底,在公元前399年那场审判中,刻意而决断地选择了死亡,坦然与微笑后面,隐匿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弘扬学说而杀身成仁,还是嘲讽所谓雅典城邦民主模式的虚伪?
假说与推理,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但大多是隔靴搔痒,雾里看花,臆断古人。
1989年,一位80岁的老人,美国新闻记者I.F•斯东,在临死前出版了他生命中最后十年的研究结果,做出了最大胆的假设与推理:七十岁的哲学家、雅典城受人尊重的老人苏格拉底,感受死亡将至,在无法忍受病痛和悍妻折磨和自己的学术结果不为世人所接受的情况下,策划了自己的死亡方式,以一场浩大的审判,以法律正义的名义,判处自己死刑。把自己生命的余烬,凝成一个死亡之谜,给后人留下了一道人文学科的“歌德巴赫猜想”。人们将因为好奇而探寻他的死亡的原因,也正因为探寻而发现并惊叹于他的哲学理念的先知力,如同一群寻宝者,不辞辛苦进入溶洞,根本没有宝藏存在却发现了一处史前人类文明遗迹一样。

老实说,我比较认可这种说法。

原始阶段的民组制,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多数人的暴政。现代民组首先是建立在用法制保护个人权利的基础上。

雅典民主传统是西方文明的骄傲。然而它也不是永远宽容的。苏格拉底的杀身成仁使得他扮演了西方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的第一个殉道者,而且使信封倍多女神和阿戈拉奥斯神的雅典违反了自己的传统精神和原则:以言论自由著称的一个城市竟对一个除了运用言论自由以外没有犯任何罪行的哲学家起诉、判罪、处死,这给雅典的民主烙上了永远洗不清的污点。
两千多年后,历史学家对于这场审判所做的评价是:在西方文明史上,除了对耶稣的审判和处死之外,再也没有任何的审判和处死,给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了。 没人反对这个观点或者可以说是结论。甚至有人说:基督耶稣的审判和处决,是《圣经》中的记载。而《圣经》毕竟是一部宗教经典而不是历史。或者说,基督耶稣被审判和处决,其在十字架上的受难从宗教意义上而言是为了完成神的使命,并以其复活证明神迹的存在。而作为一个肉体凡人的苏格拉底,在公元前399年那场审判中,刻意而决断地选择了死亡,坦然与微笑后面,隐匿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弘扬学说而杀身成仁,还是嘲讽所谓雅典城邦民主模式的虚伪?

哲学与社会学的关联和区别?~

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而社会学是系统地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学科。
哲学与社会学有3点不同:
一、两者的研究内容不同:
1、哲学的研究内容:研究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

2、社会学的研究内容: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了由微观层级的社会行动(agency)或人际互动,至宏观层级的社会系统或结构,因此社会学通常跟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并列于社会科学领域之下。
二、两者的实质不同:
1、哲学的实质:哲学就是元知识、元理学,即所谓大道至简。哲学任务就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元理层面的把握,把多综合为一或把一区分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
元理也要清晰表达、系统构造,这样的元理系统才适用于阐释世界或指导实践。哲学是元理,科学是原理、方法、事实,元理与原理划分并非绝对,实用依据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时刻记着即时可用的元初理论,原理是可以查工具书利用的基础理论。
2、社会学的实质:社会学是一门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学科。社会学主要涉及科学主义实证论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义的理解方法,它们相互对立相互联系,共同发展及完善一套有关人类社会结构及活动的知识体系,并以运用这些知识去寻求或改善社会福利为主要目标。
三、两者的分类不同:
1、哲学的分类:哲学分支有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科学技术哲学等。
2、社会学的分类:主要分属于两大类型:第一类侧重以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这类观点的主要代表是孔德、斯宾塞、É.迪尔凯姆等人。
其中孔德、斯宾塞在研究整体社会时,强调的是一般社会现象,而迪尔凯姆则强调特殊的社会现象,即“社会事实”。这种观点形成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路线。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哲学(世界观学说、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学(研究社会的学科)

社会学: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们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社会学按其知识结构,可分为: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经验社会学三大类。

哲学:
从认识史上看,虽然人类对于自身生活的总体性认识可以说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但在哲学范围内总体地把握社会生活的基本方式却只有两种,一种是历史哲学的方式,一种是社会哲学的方式。因此,关于社会哲学这种理论活动的独特性,便主要的是相对于历史哲学的独特性。而关于相应的社会生活的特性,为了使问题简单起见,我们把视野只限制在文明时代,并把文明时代划分为非市场经济社会和市场经济社会两种形态。

因此可以说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方面相对浅显与表面的东西,而社会哲学则是更深入本质的去研究发掘社会及其发展的内部规律与原理、理论总结。这好比人类学与人类心理学的却别一样。

请问西方学者研究希腊文明 史料来源 很多事从阿拉伯学者那里继承的 这 ...
答: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说明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解,应既看到其进步性,也应该理解它的局限性,可以补充对苏格拉底的审判来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奴隶被普遍...

大一法学专业学生应该看什么书
答:[点介] 本书是苏格拉底审判与处刑的三篇著名对话。展示了苏格拉底是如何被判刑的,他对待神、知识、伦理、法律、死亡等的态度如何。读者从中受到其人格的震撼之余,还会进一步思考苏格垃底到底是怎样死亡的重大的政治和人生的问题。在对话和诘问中教给你智慧,这是本书的另一重要收益。 大学二年级可读书目 17.卡夫卡:...

如果所有的“事物”的终极目标是消无,那么最初何必要存在!?
答:自生自灭,生生不息,世界既是变化的又是永恒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起点也有终点,但终点也许就是起点,而起点也许就是终点。人的喜怒哀乐都是无止境的,不可能永久的快乐,也不可能永远的悲伤。事物无恒,变化却无穷无尽,存在的意义在于变化中所获所得。就像化学变化,原子是守恒的但所变化成的物质却...

宽容作文600字
答:在古希腊的雅典城,正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审判。罪犯是苏格拉底,罪名是散布异端学说,自立教派。大陪审团的成员们分别向两个瓦罐中投放蚕豆,白色代表生,黑色代表死。最后,黑色瓦罐中的蚕豆更多。于是,苏格拉底身着雪白的长袍,在夕阳的余辉洒入法庭的时候,安详地喝了一碗毒芹汁,离开了容不得异端的那个世界。人死了...

关于苏格拉底哲学论文
答:不管何时何地,我们都必须做城邦命令我们做的事,即便所发生的一切是不公正的,也只能按普遍的正义加以说服,而不能以暴力的方式反对城邦。正如苏格拉底对克里同所说的,他不愿意逃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肯背弃曾经恪守的法律,即便如今法律是不公正的。“灾祸降临到他头上,他受到不公正审判的打击,自己的城邦要置他于...

高中历史:对柏拉图的评价100字
答:在其中一篇对话录中,柏拉图则称这些内容并不是他杜撰的,而只是在苏格拉底指示下完成的对话笔记 (《泰阿泰德篇》142C-143B) 。一般认为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亲密学生和随从,但奇怪的是柏拉图从没有在这些对话录里以当事人身分出现过。苏格拉底的审判和死刑对柏拉图造成极大的震撼,苏格拉底的审判是一系列对话录中最为...

苏格拉底的作品有哪些?
答:关于苏格拉底的书:《苏格拉底这样思考:通向幸福生活的16种方式》;《苏格拉底传》;《与大师相遇——真理的追求者》;《回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申辩》;《我与苏格拉底相处的日子》;《苏格拉底的审判》;《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对话》;《苏格拉底的困惑》;《苏格拉底之道》;《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