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4 高中化学选修4问题

作者&投稿:大季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反应热与焓变:△H=H(产物)-H(反应物)
2、反应热与物质能量的关系

3、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
△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常见的吸热、放热反应
⑴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燃烧反应 ④多数的化合反应⑤铝热反应
⑵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多数的分解反应 ②2NH4Cl(s)+Ba(OH)2·8H2O(s)=BaCl2+2NH3+10H2O
③ C(s)+ H2O(g) CO+H2 ④CO2+ C2 CO
5、反应条件与吸热、放热的关系: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取决与反应物和产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6、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放热反应△H为“-”,吸热反应△H为“+”,△H的单位为kJ/mol
②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应注意△H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H是在298K、101Pa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或小数。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7、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8、电极反应的书写: 活性电极:电极本身失电子
⑴电解: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 惰性电极: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
(放电顺序:I->Br->Cl->OH-)
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
(放电顺序:Ag+>Cu2+>H+)
注意问题:①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要用实际放电的离子来表示
②电解反应的总方程式要注明“通电”
③若电极反应中的离子来自与水或其他弱电解质的电离,则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中要用化学式表示
⑵原电池:负极:负极本身失电子,M→Mn+ +ne-
① 溶液中阳离子得电子 Nm++me-→N
正极: 2H++2e-→H2↑

②负极与电解质溶液不能直接反应:O2+4e-+2H2O→4OH- (即发生吸氧腐蚀)
书写电极反应时要注意电极产物与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是否反应,若反应,则在电极反应中应写最终产物。
9、电解原理的应用:
⑴氯碱工业:阳极(石墨):2Cl-→Cl2+2e-( Cl2的检验: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出气口,试纸变蓝,证明生成了Cl2)。
阴极:2H++2e-→H2↑(阴极产物为H2、NaOH。现象(滴入酚酞):有气泡逸出,溶液变红)。
⑵铜的电解精炼:电极材料:粗铜做阳极,纯铜做阴极。电解质溶液:硫酸酸化的硫酸铜溶液
⑶电镀:电极材料:镀层金属做阳极(也可用惰性电极做阳极),镀件做阴极。电解质溶液是用含有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盐溶液。
10、化学电源
⑴燃料电池:先写出电池总反应(类似于可燃物的燃烧);
再写正极反应(氧化剂得电子,一般是O2+4e-+2H2O→4OH-(中性、碱性溶液)
O2+4e-+4H+→2H2O(酸性水溶液)。负极反应=电池反应-正极反应(必须电子转移相等)
⑵充放电电池:放电时相当于原电池,充电时相当于电解池(原电池的负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做阴极,原电池的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做阳极),
11、计算时遵循电子守恒,常用关系式:2 H2~ O2~2Cl2~2Cu~4Ag~4OH-~4H+~4e-
12、金属腐蚀:电解阳极引起的腐蚀>原电池负极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原电池正极>电解阴极
钢铁在空气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负极:2Fe→2Fe 2++4e- 正极:O2+4e-+2H2O→4OH-
总反应:2Fe + O2+2H2O=2Fe(OH)2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度
1、反应方向的判断依据:△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H-T△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H-T△S>0反应不能自发。该判据指出的是一定条件下,自发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不能说明实际能否发生反应(计算时注意单位的换算)课本P40T3
2、化学平衡常数:
①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进行的越完全。②纯固体或纯溶剂参加的反应,它们不列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③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单位与方程式的书写形式一一对应。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④化学平衡常数受温度影响,与浓度无关。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平衡常数实现的。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增大还是减小与反应吸放热有关。
3、平衡状态的标志:①同一物质的v正=v逆 ②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质量、含量、浓度(颜色)保持不变 ③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保持不变只适用于△vg≠0的反应④密度适用于非纯气体反应或体积可变的容器
4、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⑴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必增大,引起反应体系浓度的减小,相当于减压对平衡的影响
⑵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各组分的浓度不变,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⑶对于△vg=0的可逆反应,平衡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恒容、恒压下平衡都不会移动
5、⑴等效平衡:①恒温恒压,适用于所有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只要使转化后物质的量之比与最初加入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均可达到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浓度相同,转化率相同。
②恒温恒容,△vg=0的反应,只要使转化后物质的量之比与最初加入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均可达到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转化率相同。
⑵等同平衡:恒温恒容,适用于所有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只要使转化后物质的量与最初加入的物质的量相同,均可达到等同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同,百分含量相同,浓度相同。
6、充气问题:以aA(g)+bB(g)cC(g)
⑴只充入一种反应物,平衡右移,增大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但它本身的转化率降低
⑵两种反应物按原比例充,恒容时相当于加压,恒压时等效平衡
⑶初始按系数比充入的反应物或只充入产物,平衡时再充入产物,恒容时相当于加压,恒压时等效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 速率的计算和比较;浓度对化学速率的影响(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 V-t图的分析
第三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1、强弱电解质:
⑴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其溶液中无溶质分子,电离方程式用“=”,且一步电离;强酸、强碱、大多数盐都属于强电解质。
⑵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其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电离方程式用“”,多元弱酸的电离方程式分步写,其余的弱电解质的电离一步完成;弱酸、弱碱、水都是弱电解质。
⑶常见的碱:KOH、NaOH、Ca(OH)2、Ba(OH)2是强碱,其余为弱碱;
常见的酸:HCl、HBr、HI、HNO3、H2SO4是强酸,其余为弱酸;
注意:强酸的酸式盐的电离一步完成,如:NaHSO4=Na++H++SO42-,而弱酸的酸式盐要分步写,如:NaHCO3=Na++HCO3-, HCO3- CO32- +H+
2、电离平衡
⑴ 电离平衡是平衡的一种,遵循平衡的一般规律。温度、浓度、加入与弱电解质相同的离子或与弱电解质反应的物质,都会引起平衡的移动
⑵ 电离平衡常数(Ka或Kb)表征了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一定温度下,电离常数越大,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大。Ka或Kb是平衡常数的一种,与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电离常数增大。
3、水的电离:
⑴ H2OH++OH-,△H>0。升高温度、向水中加入酸、碱或能水解的盐均可引起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
⑵ 任何稀的水溶液中,都存在,且[H+]·[OH-]是一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Kw);Kw是温度常数,只受温度影响,而与H+或OH-浓度无关。
⑶ 溶液的酸碱性是H+与OH- 浓度的相对大小,与某一数值无直接关系。
⑷ 当溶液中的H+ 浓度≤1mol/L时,用pH表示。
无论是单一溶液还是溶液混合后求pH,都遵循同一原则:若溶液呈酸性,先求c(H+);若溶液呈碱性,先求c(OH-),由Kw求出c(H+),再求pH。
⑸向水中加入酸或碱,均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电离的c(H+)或c(OH-)<10-7mol/L,但
c(H+)H2O=c(OH-)H2O。如某溶液中水电离的c(H+)=10-13mol/L,此时溶液可能为强酸性,也可能为强碱性,即室温下,pH=1或13
向水中加入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电离的c(H+)或c(OH-)>10-7mol/L,如某溶液中水电离的c(H+)=10-5mol/L,此时溶液为酸性,即室温下,pH=5,可能为强酸弱碱盐溶液。
4、盐的水解
⑴在溶液中只有盐电离出的离子才水解。本质是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使H+或OH-的浓度减小,从而促进水的电离。
⑵影响因素:①温度:升温促进水解 ②浓度:稀释促进水解 ③溶液的酸碱性④ 同离子效应
⑷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①单个离子的水解:一般很微弱,用,产物不标“↑”“↓”;多元弱酸盐的水解方程式要分步写
②双水解有两种情况:Ⅰ水解到底,生成气体、沉淀,用=,标出“↑”“↓”。
Ⅱ部分水解,无沉淀、气体,用,产物不标“↑”“↓”;
⑸ 盐类水解的应用:①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②判断盐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及其浓度大小 ③判断离子共存 ④加热浓缩或蒸干某些盐溶液时产物的判断,如AlCl3溶液 ⑤某些盐溶液的保存与配制,如FeCl3溶液 ⑥某些胶体的制备,如Fe(OH)3胶体 ⑦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如明矾净水、化肥的施用等。(解释时规范格式:写上对应的平衡-----条件改变平衡移动-----结果)
5、沉淀溶解平衡:
⑴ Ksp:AmBnmAn++nBm-,Ksp=[An+]m[Bm-]n。
①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平衡移动,不改变Ksp。②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⑵ Q>Ksp,有沉淀生成;Q=Ksp,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Q<Ksp,沉淀溶解。
⑶ 一种沉淀可以转化为更难溶的沉淀。如锅垢中Mg(OH)2的生成,工业中重金属离子的除去。
6、离子反应:
⑴ 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设量少的物质物质的量为1mol,与另一过量的物质充分反应。
⑵ 离子共存推断题解答时应注意:①判断一种离子存在后,一定注意与之不共存的离子一定不存在;②前面加入的试剂对后面的鉴定是否有影响。
⑶ 离子(或物质)检验的一般步骤:取少量——加试剂——观现象——定结论。

我们刚学完选修4,现在在学选修二,选修四最重要的电化学,知识点太多了。去买本资料书嘛

化学 别看了!

辅导资料?

怎样快速学好高中化学选修4~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心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那么,如何学好化学呢?笔者通过这些年的教学,认为学好化学有以下几方面要注意:
一、认真阅读化学课本
化学课本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它能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
看化学书的程序一般分三步。
1.全面看 全面看一节教材,把握一节书的整体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整体印象,要做到能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和本质的问题。
2.抓关键 在全面看的基础上,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用语重点看,认真反复琢磨。
3.理思路 看书时要积极思考,重点知识要掌握,难点知识要逐步突破。
总之,看书的程序可概括为:“整体枣部分枣整体”,即整体感知,部分探索,整体理解。
二、注意化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途径与策略。
A、针对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一)实验——学习化学的手段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二)观察实验要与思考相结合
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别进行观察。观察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思维。例如: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要想为什么会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三)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一、二、三”
1.实验室取用固体粉末时,应“一斜、二送、三直立”。即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人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部。
2.实验室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时,应“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在液体的过滤操作中,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口,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烧杯要紧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B、针对化学用语的学习
(一)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是研究化学的工具,也是一种国际性的科技语言。不懂化学用语,学习化学就不能入门。所以,掌握它是很重要的。
(二)写好记好化学式的方法
1.掌握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2.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三)掌握写好记好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1.抓住反应规律
2.联系实验现象写好记好化学方程式
三、抓住规律,学会联想,简化记忆
化学,相对于数学.物理来说,偏重记忆的东西较多,“反常”的知识多一些,规律性似科不是很强。如何把貌似零乱的知识系统起来,简化记忆,这是学好化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强调指出的是: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需要记忆,不需记忆的知识是没有的。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主旨是强调记忆,在记忆中体会.深化.升华。这是我们今天仍然要借鉴的。只强调提高能力,忽略基础知识的记忆是错误的,“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但如何简化记忆,总体说来是要:归纳.概括,使其尽可能条理化,抓规律性的知识。
比如,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五光十色各不相同的,可细细看来,某物质的化学性质实际就是与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物质的反应(中学范围内),如下所示:
金属单质:Na(Li) Mg Al Fe Cu
单质
非金属单质:H2、C Si N2 P O2 S Cl2 (X2)

某物质+ 酸
化合物 盐
氧化物
有机物
只需对物质稍加分析,便会把它的化学性质记全.记准。
又如电解,产物也因电解质不同而不同。当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时,便会发现:电解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含氧酸.强碱的溶液,实际是电解水;电解非含氧酸(除HF),不活泼金属的非含氧酸盐溶液,是在电解溶质;电解活泼金属的非含氧酸盐或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的溶液时,溶质.溶剂同时参加电解。
如此等等,只要你用“心”去学,不断归纳总结,就会把纷杂的知识梳理得整整齐齐。在梳理过程中要注意联想,不会联想的同学是很难把知识学“活”的。有一句广告词:“如果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变得怎样?”同样,如果我们在学习中不擅于联想,你的知识就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单就一章一节而言,你可能优秀;如果综合考查,你就很给保持良好。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
比如,高中化学没有把氧气单列一节,但氧气的性质却贯穿中学化学始末。这就要求你在学习涉及氧气的性质时,学会联想,由点及面,带动你的化学知识。请参看下表:
金属 Li Na Mg Al Fe Cu
单质
非金属 H2 C Si N2 P S O2
碱 Fe(OH)2
无机物 酸 H2S H2SO3
盐 Na2SO3 FeSO4
氧化物 CO NO SO2 FeO
烃:烷、烯、炔的燃烧反应
有机物 芳烃的燃烧反应
醇、醛的催化氧化
原电池反应的吸氧腐蚀。
生成的氧气的途径也由KMnO4和KClO3的分解扩展到:
盐类分解:KCIO3、KMnO4 AgNO3 NaNO3 Cu(NO3)2
酸的分解:HCIO. HNO3
过氧化物:H2O2分解 Na2O2+ H2O、CO2
电解:CuSO4 AgNO3等溶液
光合作用:CO2+H2O
这样通过O2,你就复习了中学化学中的三本书中的知识。如果把H2.X2.HNO3.H2SO4等物质都联想起来,久而久之,你的知识就不再零散,而是网络化.立体化了,形成了你自己的知识网络,就用起来便会得心应手。
四、处处留心,时时总结
我们在学校学习一般要遵从:听讲,看书→思考→练习→思考(归纳.总结,深化知识)这一条路线进行。上课听讲,阅读教材受知识,通过思索,掌握知识,这仅是停留在“理性”阶段(眼到,心到)。通过练习(手到)检验自己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程度。在练习中思考,归类,总结知识,做到触类旁通,跳出题海(手到,心到)。比如,在溶液各离子组可否大量共存,离子的组合方式可以随意变化,但当离子间生成难溶物,气体,弱电解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用双水解反应时是不能同时大量共存的。掌握了这一原则,这类题目尽管不断变换“面孔”,但处理方法是相同的。
在既能与H+反应又能与OH-反应的相关题中,只需总结出:两性物质〔Al,Al2O3, Al(OH)3〕,弱酸的酸式盐,弱酸弱碱盐,氨基酸.蛋白质这几类物质能满足上述要求,蓁的都不行,这也大简化了记忆。
对有关物质组成的计算中: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中,含硫为a%,让你确定Fe的百分含量。只要稍加注意,量自然是1-3a%了。类似题目很多,如:Na2S,Na2SO3,Na2SO4混合物,知硫的百分含量,求含氧量;CH3COOH和CH3COOCH2CH3混合物中,知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求碳的百分含量等解题思路都相同,只要在解题过程中用心体会,总结规律,练习就可起到一当十、当百的作用。
关于PH值的一些计算,烃类燃烧有关计算都有规律可循,关键是要善于总结,处处留心,做治学的有心者。
五、眼到、手到、心到,品尝果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实验是教学过程中刺激感官.深刻记忆.引发思考的必要手段。你在学习中学会观察与思考了吗?当向Kl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后,将会有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吗?若不能,有追问到底的兴趣吗?
在实验室制取乙烯并检验乙烯的化学性质的实验中,当把乙烯通入Br2水中,Br2水迅速褪色,你是否意识到,这与我们所学的有机反应的特点(速度较慢)相矛盾?是否想到在乙烯中可能混杂着其它无机还原剂?注意到乙醇和浓H2SO4的混合液在制得乙烯时已经变为棕色.甚至变黑吗?你想过这里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吗?如果想了,你能获取较为纯净的乙烯吗?如此等等。只要你用心了,问题就来了。
只停留在想上还不行,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要动手做。“事非经过不知难”,不亲自动手做一做,你是体会不出从理论到实践之间的难度的。“心想事成”只是人们良好的祝愿。心里想的,手上做的往往不尽合拍,如何解释一些异常现象,如何准备得实验时万无一失,这是提高你学习能力的最好时机。
“有味诗书苦后甜”,掌握方法,努力学习,总结规律。经过你的设想、实验、总结,会发现学习化学原来这么有味道,学习好化学也就很容易了。

1、甲基橙的滴定终点变色:pH3.1以下,红色.3.1到4.4橙色.4.4以上,黄色
用酸滴碱,刚开始时溶液为碱性,甲基橙为黄色,当滴定变色时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如果变为红色,说明酸过量了。
2、这个需要记住也需要理解,但首先需要记住才可以理解灵活运用。考试时石蕊变色几乎不考,因为变色不太明显,几乎都是酚酞和甲基橙作指示剂。偶尔也有别的,例如用酸性高锰酸钾滴草酸,因此需要灵活运用这类知识。

高中化学选修4
答:第一题,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存在变化,也就是说压强对平衡有影响。对于平衡移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分布处理。先看前者,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加入A气体,我们可以假设另外还有一个容器,使得这部分的A气体也达到了相同的平衡,这时两个容器中中是等效平衡的,A的质量分数是一样的,然后将...

高中化学选修4笔记
答:谁有化学选修4的笔记呀,我半年前补过课,不过早了,现在要学,样的差不多了,谁能给个大概讲的是什么,别太复杂,废话一堆,我想要笔记,上课记得那种,参考书就算了,一半多废话,还... 谁有化学选修4的笔记呀,我半年前补过课,不过早了,现在要学,样的差不多了,谁能给个大概讲的是什么,别太复杂,废话一堆,我...

(高中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焓变与能量、键能关系的理解?
答: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

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
答:四、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1)逆:可逆反应(2)动: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进行)(3)等: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4)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 不变,各组分的含量一定。(5)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 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①“逆”研究对象为可逆反应。 ②“等”: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υ正=υ逆...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答:1. 平衡用三项式解题,通用的。也就是初,转,末 由2S后,C为1.2mol知道,这是消耗了1.2molA和0.6molB,则B余1.4mol。即0.7mol/L 2.B。H2O。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 3.体积减小,压强是增大的。还有,你把影响速率和影响平衡弄混淆了。只要增大有效压强,正逆...

怎样快速学好高中化学选修4
答:高中化学选修4学好方法: 对化学选修4知识需要不断的反复看书,记忆,理解,还要不停的依靠做题去锻炼题感.但是这里的知识是很抽象的,所以最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把每一个知识点都给弄明白了,只靠记忆那些结论是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的。 一、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用自己的语言记下老师讲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思路和疑难...

化学选修4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答:(3)在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物质的浓度必须是平衡浓度(固体、纯液体不表达)。在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水的浓度可以看成常数,不表达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但非水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水,此时水的浓度不能看成常数。(4)K>105 时,可认为反应进行基本完全。(5)K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

高中化学选修4为什么这么多人说难,我觉得很
答:第三章差不多是全书中最难的,试着理解。实在不行,就放弃。第四章电化学,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规律可循,多做题,自然能发现规律。对于选修5,则注意从结构的角度,从官能团的角度看问题,不要把无机化学里的习惯带入到有机的学习中,适应一段时间,应该就可以胜任了。

高二化学 选修四问题
答:选B。曲线上的点表示饱和溶液,上方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有沉淀产生,下方的点表示不饱和溶液。在该曲线上的点乘积都为Ksp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课时跟踪训练
答:D.非自发过程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变为自发过程 解析:自发过程的本质判断标准是ΔH-TΔS<0,它是受温度这一外界条件影响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答案:C 4.金属锡的冶炼常用焦炭作还原剂:SnO2(s)+2C(s)Sn(s)+2CO(g),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解析: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