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西湖曾经住过一个著名的诗人,他是谁 惠州属于哪个市

作者&投稿:柴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公元1037年1月8日,苏轼生于眉州眉山。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接受良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江城子·夜记梦》词意图 吴玉阳作(2张)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宋神宗(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年幼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以王安石为首新党被打压,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三品),知礼部贡举。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
苏轼
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1091年(元祐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今安徽阜阳市治)。 1093年(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第二年6月,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1097年,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海南儋州(古名单耳)(九死蛮荒吾不悔,兹游奇绝慰平生)为古代儋州的文化教育做出卓越的贡献。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1101年(元符三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1101年8月24日(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御赐号文忠(公)。故有“历典八州,行程万里。”的荣誉之称。

苏轼,陆游

广东省惠州市属于几级城市?~

截止到2019年11月广东省惠州市属于二线城市。惠州,广东省地级市,背靠罗浮山,南临大亚湾,境内东江蜿蜒100多公里,属珠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惠州毗邻深圳、香港,北连河源市,东接汕尾市,西邻东莞市和广州市,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和龙门县,设有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惠州又是广东省的重点发展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成为珠三角东部新兴的工业化城市。



扩展资料
惠州风景名胜:
1、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惠州市惠城中心区,由西湖景区和红花湖景区组成,总面积20.9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13平方公里,是以素雅幽深的山水为特征、以历史文化为底蕴、以休闲和观光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罗浮山
罗浮山方圆214多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山峰432座,飞瀑名泉多达980多处,洞天奇景18处,石室幽岩72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城市新分级名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惠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浮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湖

惠州市是广东省地级市,不归哪个市管辖,属于省管辖。惠州,背靠罗浮山,南临大亚湾,境内东江蜿蜒100多公里,属珠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惠州毗邻深圳、香港,北连河源市,东接汕尾市,西邻东莞市和广州市。

扩展资料:
惠州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旅居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称为客家侨都 。
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隋唐已是“粤东重镇”,一直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誉。
惠州是中国近代抗争史的前沿阵地,曾建立华南抗日战争的主力部队—东江纵队。从唐到清末1000多年间,共有43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留下了96处遗址和2100多件文物。惠州本土孕育了叶挺、廖仲恺、邓演达、叶亚来等杰出人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惠州

西湖的白堤的得名,具体与谁有关?
答:许多人误解了杭州西湖白堤和白居易之间的关系西湖结其中,苏白堤是一个奇妙的存在。如果我们说这个湖南北有苏堤,不仅是为了纪念苏东坡而命名的,而且是由苏东坡组织的疏浚西湖,使西湖积起淤泥。然而,白堤却不是很多人所理解的那样。据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修复西湖时,用湖中的淤泥建造了这座湖。事实...

古代哪位诗人在杭州西湖写了赏月的诗?
答:宋王洧《平湖秋月》原文:万顷寒光一夕铺,水轮行处片云无,鹫峰遥度西风冷,桂子纷纷点玉壶。平湖秋月,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被列为西湖十景之三,元代又称之为“西湖夜月”而列入钱塘十景。“平湖秋月”景观是指:每当清秋气爽,西湖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

《采桑子》欧阳修的赏析
答: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

杭州西湖为啥那么出名?
答:西湖之所以闻名,主要是人文兴盛。中国有很多风景优美的湖,杭州西湖之所以闻名,主要是杭州自古繁华,人文兴盛,西湖边许仙和白娘子相会的传说千古流传,苏东坡、白居易两大文豪都在杭州为官,留有著名的苏堤、白堤,名胜古迹众多,如断桥残雪、岳王庙、灵隐寺、保俶塔,且多有名人题咏。

宋代诗人苏轼写过一首赞美杭州西湖风景的诗是什么
答:宋代诗人苏轼写过一首赞美杭州西湖风景的诗是《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饮湖上初晴后雨 (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译文...

杭州西湖导游词(简单一点)
答:西湖是在杭州城西面的一个泻湖,古时与海相连,后来因为泥沙淤积成为一个独立的泻湖 西湖的特点是三面云山一面城,主要的景观是一湖两塔(雷锋,宝俶),三堤 (苏,白,杨公堤)三岛(湖心亭,阮公墩,三潭映月)西湖最有名的就是南宋时的西湖十景,要记着十景的景名也不难,就按照春夏秋冬,晨昏暮...

白堤、苏堤究竟和白居易、苏轼这两位大诗人有怎样的关系?
答:位于西湖北边,东起“断桥残雪”,经“锦带桥”,西至“平湖秋月”,这一条连接杭州市区跟西湖风景区的著名堤岸,通常被称为“白堤”。人们都说,这是因为,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担任杭州刺史期间,主持修筑了这一条堤岸。其实,这个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白居易在做杭州刺史期间,的确曾经主持修筑过一条...

杭州的导游词
答:西湖总面积大约有6.4平方千米,著名的诗人几乎都来过这里。比如:苏轼、王维——大家还记得吧。宋代诗人苏轼有这么一句描写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是把西湖比作西子,不管怎么样都是很漂亮的。大家看了有没有觉得苏轼说的很对呢?西湖好像一个天上下凡的仙女在跳舞,只要经过这里的人都会被迷住。 好了...

写作文杭州
答:在这里远眺西湖群山,可以看到它们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的神态。 在西湖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如灵隐寺、黄龙洞、烟霞洞、放鹤亭,历史上,著名诗人苏轼和白居易都在杭州做过官。他们非常喜欢西湖的山水,修建了景色宜人的苏堤和白堤湖畔,还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的岳飞墓和清末民主革命家秋瑾的坟墓等。 所有这一切,都为西湖...

杭州西湖导游词
答:西湖作为著名的风景地,许多中外名人对这情有独钟 毛泽东一生中共40次来杭州,最长的一次整整住了7个月之久,他把杭州当作 第二个家 毛泽东常常称赞西湖秀美,但他生前从未正式发表过描写西湖的诗词 中国伟人喜欢西湖,国际友人对西湖更是流连忘返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两次来杭州,他赞叹地说: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而杭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