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题怎么做: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作者&投稿:崔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C
2.D
3.B
4.A
5.(1)顷之/东具冠带出/乃与澈同斩于市/四明李猷赎其尸瘗之/东初未识纲/特以国故/至为之死/识与不识皆为流涕/时年四十有二。
  (2)①年轻时就有才智出众的名声,不(因出身)贫贱而自感哀伤。
                ②全身心担当国家重任的是李纲,(他)就是所说的国家重臣啊!


在考试中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这道题?有没有什么方法?~

首先将句子分出“主谓宾”语,再理解词义,最后汇成一段话.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 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这就增加了答题难度,而且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1. 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3. 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

4.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是不难的。

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
2005年语文考试大纲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了高考考试范围,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译题中体现,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已成为考生们关注的焦点。

一、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词类活用是2005年高考的选考内容。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

二、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文言句式已纳入2005年高考考查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别要掌握好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而这些句式一般说来都有语言标志,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的识别,来判断它们是属于哪种句式特点。

三、悟词义——从关键实词意义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四、辨用法——从主要虚词用法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试大纲18个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而、以、于、因、用、乃、其、为、则、之”等,考前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翻译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意上下文的关系,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

所以,在文言文翻译中,一定要注意通过看词性、观句式、悟词义、辨用法等方法,敏锐地发现这些得分点并准确地把它们翻译好,翻译得通顺流畅。这样,才能在文言文翻译中得到高分。

试为解答如下:
1、【答案】D
【解析】司:掌管;主管;管理。
2、【答案】D
【解析】
①是采莲女的行为,与其“婀娜多姿”无关;③是紫衣女的行为,也与“婀娜多姿”无关;⑤说的是荷花,不是女子。
3、【答案】B
【解析】
“书生一心为拯救花妖生命而倾心致力”不符合原文意思。
注:原创自作。网上没有答案。

这道题怎么做: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答:回答:1.C 2.B 3.D 4.①林类的年纪将近一百岁了,到了春天穿着粗皮衣,在收割后的田地里拾取遗留下来的谷穗,一面唱歌,一面往前走。   ②子贡听了,不明白他的意思,回来把(这些话)告诉了孔子。   ③这两种人,都是有所失的, 而世人却赞扬一种人,反对一种人。

这道题怎么做: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答:回答:1.明帝/问何以致泣。 2.(1)详细。(2)于是。(3)感到非常惊异。 3.你今天说的话为什么和昨天说的话不一样呢? 4.“日远”的原因是:不闻人从日边来;   “日近”的原因是: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5.晋明帝是个机敏睿智、有理想有抱负(身在建康,心在长安故园)的人。(意对即可)

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答:回答:1.B 2.C 3.(1)你今年二十岁,眼睛没有阅读过书本,心中不懂道理,没有什么可以安慰我的。 (2)富贵是人人想得到的,贫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为什么不顾惜自己,等待困穷而不作改变呢? (关键词意对即可)

这道题怎么做: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答:回答:1.D 2.A 3.A 4.(1)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2)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

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答:回答:1.B 2.D 3.A 4.(1)既然这样,那么人难道有勇敢和怯懦的差别吗?关键在于用形势驱使他们罢了。   (2)臣子闭口不言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国政混乱、国家衰亡也就紧随其后了。    (3)太子和那些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白帽来为他送别。到了易水上,祭过路神之后,就要上路了。

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答:回答:1.C 2.B 3.B 4.予友蔡君谟善大书/颇怪伟/将乞大字以题于楹/惧其疑予之所以名斋者/故具以云/又因以置于壁。 5.(1)那疏阔通达的虚空之处,就在两边砌上栏杆把它作为坐立时的倚靠之物。   (2)考虑到我确实没有空闲的时间,而“舫”是安闲时嬉玩的船,姑且用它来命名我的斋室,怎...

这道题怎么做: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答:回答:1.B 2.C 3.C 4.(1)希望您不因自己富贵而对他们傲慢,不因他们微贱而轻视他们。   (2)这是我往日的心事行迹,怎敢不尽情向您表露呢?   (3)有的因才干名声被您知晓,有的因操行清白受您赏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答: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得车千乘不如闻烛过一言赵简子围 小题1:(1)通“敝”,疲惫(2)通“殁”,死(3)满溢,盛多(4)距离(大赛的答案为“割去”,似不妥。)(5)乘势、追逐 小题2:首先针锋相对,是君王不能用民,而不是民有不足;其次,用本国自古而来的例子,说服力强;再次正反对比论证,气势...

这道题怎么做: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答:回答:1.B 2.A 3.B 4.B 5.(1)您用人通达不拘一格,只要才能合适就任其职。   (2)而您临大事能当机立断,随机应变,因事制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0分)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答:小题1:①田间小路②妻子及儿女③不要说,(更)不必说④做标记小题1: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小题1: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小题1:环境优美,物产富饶,和平安宁,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快乐。 小题1: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