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可以救治人心吗?那么谁能告诉我一些经典的佛言吗? 佛祖留人心能说吗

作者&投稿:肥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先来让我们看下,是哪十个经典,然后我们一起来分析下其中的奥妙所在,佛学可以让人心静无为,抛开杂念,达到致静心息欲、圆融无碍的境界。佛学,对于我来说一直是最又兴趣的,它能让我在不同的心境下对同一句,有不同的领悟:人生从微末的细节中觉悟奋迅而回归本初空线基线,其证解至道的过程自在殊胜、素逸庄严,经历着各相应证解层面的清净、平等、妙观、圆满、俱藏、宛然。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下面开始,我们来一一的解析,体会下。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经典二: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陈永涛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里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 《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 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 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 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而这些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 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 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 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 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 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出自《华严经》 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 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现在附录上这个典故: 有个年轻美丽的女孩,出身豪门,家产丰厚,又多才多艺,日子过得很好。 媒婆也快把她家的门槛给踩烂了,但她一直不想结婚,因为她觉得还没见到她真正想要嫁的那个男孩。 直到有一天,她去一个庙会散心,于万千拥挤的人群中,看见了一个年轻的男人,不用多说什么,反正女孩觉得那个男人就是她苦苦等待的结果了。 可惜,庙会太挤了, 她无法走到那个男人的身边,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那个男人消失在人群中。 后来的两年里,女孩四处去寻找那个男人,但这人就像蒸发了一样,无影无踪。 女孩每天都向佛祖祈祷,希望能再见到那个男人。 她的诚心打动了佛祖,佛祖显灵了。 佛祖说:“你想再看到那个男人吗?” 女孩说:“是的!我只想再看他一眼!” 佛祖:”你要放弃你现在的一切,包括爱你的家人和幸福的生活。” 女孩:“我能放弃!” 佛祖:“你还必须修炼五百年道行,才能见他一面。你不后悔么?” 女孩:“我不后悔!” 女孩变成了一块大石头,躺在荒郊野外,四百多年的风吹*晒,苦不堪言,但女孩都觉得没什么,难受的是这四百多年都没看到一个人,看不见一点点希望,这让她都快崩溃了。 最后一年,一个采石队来了,看中了她的巨大,把她凿成一块巨大的条石,运进了城里,他们正在建一座石桥,于是,女孩变成了石桥的护栏。 就在石桥建成的第一天,女孩就看见了,那个她等了五百年的男人! 他行色匆匆,像有什么急事,很快地从石桥的正中走过了,当然,他不会发觉有一块石头正目不转睛地望着他。 男人又一次消失了,再次出现的是佛祖。 佛祖:“你满意了吗?” 女孩:“不!为什么?为什么我只是桥的护栏?如果我被铺在桥的正中,我就能碰到他了,我就能摸他一下!” 佛祖:“你想摸他一下?那你还得修炼五百年!” 女孩:“我愿意!” 佛祖:“你吃了这么多苦,不后悔?” 女孩:“不后悔!” 女孩变成了一棵大树,立在一条人来人往的官道上,这里每天都有很多人经过,女孩每天都在近处观望,但这更难受,因为无数次满怀希望的看见一个人走来,又无数次希望破灭。 不是有前五百年的修炼,相信女孩早就崩溃了!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女孩的心逐渐平静了,她知道,不到最后一天,他是不会出现的。 又是一个五百年啊!最后一天,女孩知道他会来了,但她的心中竟然不再激动。 来了!他来了!他还是穿着他最喜欢的白色长衫,脸还是那么俊美,女孩痴痴地望着他。 这一次,他没有急匆匆的走过,因为,天太热了。 他注意到路边有一棵大树,那浓密的树荫很诱人,休息一下吧,他这样想。 他走到大树脚下,*着树根,微微的闭上了双眼,他睡着了。 女孩摸到他了!他就靠在她的身边! 但是,她无法告诉他,这千年的相思。她只有尽力把树荫聚集起来,为他挡住毒辣的阳光。 千年的柔情啊! 男人只是小睡了一刻,因为他还有事要办,他站起身来,拍拍长衫上的灰尘,在动身的前一刻,他抬头看了看这棵大树,又微微地抚摸了一下树干,大概是为了感谢大树为他带来清凉吧。 然后,他头也不回地走了!就在他消失在她的视线的那一刻,佛祖又出现了。 佛祖:“你是不是还想做他的妻子?那你还得修炼……” 女孩平静地打断了佛祖的话:“我是很想,但是不必了。” 佛祖:“哦?” 女孩:“这样已经很好了,爱他,并不一定要做他的妻子。” 佛祖:“哦!” 女孩:“他现在的妻子也像我这样受过苦吗?” 佛祖微微地点点头。 女孩微微一笑:“我也能做到的,但是不必了。” 就在这一刻,女孩发现佛祖微微地叹了一口气,或者是说,佛祖轻轻地松了一口气。 女孩有几分诧异,“佛祖也有心事么?” 佛祖的脸上绽开了一个笑容:“因为这样很好,有个男孩可以少等一千年了,他为了能够看你一眼,已经修炼了两千年。”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 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 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 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 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 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 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 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 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希望你看了对你有帮助

有什么经典的佛言~

看看金刚经吧 里面有很多经典的话。

敬摘部分: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一心向善就好

现在的励志书和讲座有用么
答:没有用啊,所谓的励志 和讲座 都是成功人士的一种身份标榜。在国内,尤其是近代……现实主义比较明显,有钱或者有身份就是所谓的成功人士,成功人士也被大力鼓吹。捧臭脚的最大形式之一就是所谓的名人成功人士的励志书籍和讲座。痛苦回忆创业艰难,立数自己优秀素质和美德。做人讲究问心无愧比什么都好,...

疫情正能量短句有什么?
答:34、处惊不乱,稳中求胜。中华民族总能在灾难面前,不畏惧,不退缩,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祝福武汉,祝福湖北,祝福中国!35、抗疫心连心,武汉不孤单!向武汉人民送上祝福,湖北加油,中国加油!36、把最大的祝福和敬意,献给参加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救治工作者们!37、不恐慌,不传谣,不造谣,...

谁能告诉我我的理想是当医生怎么写,快!
答:谁能告诉我我的理想是当医生怎么写,快! 我的理想 -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我的理想之所以是当一名优秀的医生, 是因为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并且治病救人是他们的职责。医生救人小到门诊,大到手术,都能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而且他们知道一个小错就能酿成大祸。因此,他们总是那么专心致志,不敢...

医学生救人无效遭恶评后,学校将授她们特别奖。你如何看此事?
答:虽然极力救治,但病人始终没有知觉,当救护车来的时候,医生说男子的双侧瞳孔已经放大,没有生命特征了。虽竭尽全力的抢救,也没能挽回男子的性命,两个女孩哭着离开了。 一些网友不明白,对于突然倒地者,必然是患了心脑血管疾病,即使是在医院里马上用药,也不见得能够医治,因为这种病短时间内就可能让人死亡,更何况这种...

养生论原文及翻译
答:世上有人认为 神仙可以学成,不死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又有人说:人得最高寿命是一百二十岁,这是自古以来共有的认识,超过这个岁数往上的说法,没有不是蛊惑人心而又荒谬的。这两种说法都搞错了寿命的实情,请允许我试着粗略地论述这个问题。 神仙虽然不能凭着眼睛看到,但记事之书记载的史实、历代史籍传写的人物中,都...

推荐几部下饭神剧?
答:要说看剧什么时候最有感觉,那一定是吃饭的时候,强烈给大家推荐几部下饭神剧,每部都是我的心头好。第一部《请回答,1988》🍧这部剧是我最爱的治愈系韩剧,没有之一,最近又重刷了一遍,果然在寒冷的天气里就是要看这样温暖人心的电视剧。这部剧讲述了1988年在首尔市道峰区双门洞居住的五...

全球350人正在冷冻中,科学分析下:被冷冻的人还能再复活吗?
答:说了半天废话,不就想告诉大家,冻死了无法复活么!事实上冷冻技术实施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全球被冷冻人数量已经达到了350人以上,但到现在为止尚未有一人被成功解冻并复活!当然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等待未来技术更成熟的时刻!但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不过是维持这个冷冻骗局罢了,无论是冷冻技术公司还是...

关于手的作文 和一篇主题为我和你的作文字数400
答:奥运会歌曲是需要有激情的,有气势的,宏伟的,可以让人兴奋的歌曲,虽然切合了主题,但是让人感觉牺牲了激动人心的东西。还有的说:奥运主题曲《我和你》:听上去让人感觉不够大气,基本转身就忘,我还以为是开幕式主题曲,那知道这是奥运会主题曲,传唱度低,连《北京欢迎你》的氛围都营造不出来。 我认为, 我们不能...

错换人生28年小伙姚策病危:4个老人的心伤,为何永远无法缝合?
答:许敏认为骂她的网友和姚策、儿媳妇熊磊关系密切,依据是他们能随时掌握姚策的动态。有时候,许敏会将网友骂她的内容截图发给姚策,让其解释,姚策解释了,但她又听不进去。熊磊很心疼姚策,她帮忙劝许敏,最后双方也产生了矛盾。熊磊说,姚策生病以来从来没哭过,但每次一和许敏打电话,发微信就在那里哭...

摆渡人读后感
答: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迪伦在医护人员的救治下,苏醒了过来,一切就像梦一场,太出乎我的资料。总之,比较喜欢这本书,值得读一读。 摆渡人读后感4 关于这本书的性质,我还说不太清,但是它确实是一本温暖人心的佳作。书的封面印着这样一句话: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我想,这应该是这本书所要表达的宗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