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结构中,构造柱定位图中,有这样的表示:GZ1:370X370 8B12 B6@100/200 (角柱8B14),是什么意思啊 谁能告诉我砖混结构中的构造柱用多大号的钢筋。箍筋用多大的,谢...

作者&投稿:华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2、 120(或100)厚墙 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180(或190)厚墙 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1、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2、当墙长大于5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 3、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 主要还是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在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明天开始实施的那本。 第13.3.4-4条: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墙长大于5m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 或层高2 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 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间距应该分两种情况区分对待。一种是单一作为约束边缘构件的构造柱,此类构造柱的设置主要考虑约束墙段的长度需要,以往抗震规范中尚不明确,无论在砌体横墙或纵墙中均未提出间距的要求。事实证明构造柱的约束作用是有限的。例如在以往的纵墙中设置构造柱时只要求在两端设构造柱,数十米长的构造柱难以约束墙段的破坏此时构造柱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横墙中的构造柱间距一般可能达到11~12米,构造柱的作用也难以完全发挥。 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和有关实验研究分析结果,新规范对此做了补充和完善: a) 当层数和房屋高度接近或者达到砌体结构限定高度时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2倍,即一般不宜超过5.4米;纵墙内的构造柱一般不超过3.9米(外纵墙)和4.2米(内纵墙),即大致每开间均应设置一根构造柱如此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实验证明墙段的宽高比超过2时,构造柱的约束作用降低。 b) 在开间较大的多层数和房屋高度接近和达到砌体高度是对构造柱的设置间距要求更高。在横墙内德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在纵墙内的柱间距不宜大于4.2米;同时在所有纵横墙交接处及横墙的中部也均应设有构造柱以约束相应墙段的砌体。 冬日骄阳暖阳 前期 答案 一般可采用《06SG614-1》具体构造措施。 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 造柱的设置比较复杂,1.一般外墙和内横墙交接处是必定设置的2.开大洞口(〉3.0米)的墙体中,洞口两侧应设置。3.楼梯间四角最好设置。4.上人屋面的女儿墙。
5.跨度比较大的梁,如果不设置墙垛或垫块6.其余的你参考一下抗震规范中的砌体部分 截面一般200X200 , 240X240 配筋从10-16不等,箍筋一级钢6@200/150/100的,具体根据抗震来 【【【构造柱的钢筋不是算的,是根据结构布置,凭经验按构造来配筋的。

我可以给你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参考下:

要是框架中构造柱,就用240*240或200*200(根据墙厚来),你就用4根12的钢筋,箍圆6间距200就可以。

要是砖混结构,底层的用4根16,箍圆6间距200,中间层的用4根14,上面层和顶层用4根12。要是局部受压大的或挑梁处的钢筋,截面加大,钢筋加大,可以用到6根16的钢筋都可以,在比较长的墙体中段可以用4根12的。

上面说的意思就是根据结构布置和受力情况酌情设置合适的构造柱,不计算的。构造柱截面就要适合墙厚,融入墙中,不凸出墙面(就是说不可以象承重柱那样可以看见,凸出墙面),和承重墙体是整体受力。配筋符合规范,适当在受力大的地方加大配筋和截面。
=======
构造柱是用于砌体结构或框架结构填充墙中,只承受竖向力不承受水平力或弯矩。其主要作用 一是和圈梁增强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二是减少、控制墙体的裂缝产生, 另外还能增强砌体的强度,按构造配筋,并设置拉结筋。 306651050前期答案 】】】

砖混结构中的构造柱怎样设计??~

GB 50003—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8.2.8 组合砖墙的材料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2 柱内竖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
8.2.6 的规定;
3 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40mmX240mm,其厚度不应小于墙厚,边柱、角柱的截面宽度宜适当加大。柱内竖向受力钢筋,对于中柱,不宜少于412。对于边柱角柱不宜少于414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也不宜大于16mm其箍筋一般部位宜采用6间距200mm楼层上下500mm范围内宜采用6间距100mm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应在基础梁和楼层圈梁中锚固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
4 组合砖墙砌体结构房屋应在纵横墙交接处墙端部和较大洞口的洞边设置
构造柱其间距不宜大于4m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应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5 组合砖墙砌体结构房屋应在基础顶面有组合墙的楼层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240mm纵向钢筋不宜小于412纵向钢筋应伸入构造柱内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圈梁的箍筋宜采用6间距200mm
6 砖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600mm
7 组合砖墙的施工程序应为先砌墙后浇混凝土构造柱

要看抗震设防烈度以及房屋层数,一般情况下纵向钢筋用4根直径12,箍筋用直径6间距100/200,角柱的话纵筋宜适当增大。

构造柱怎么布置,在平面图中,万一有的丁字交界处太多呢?我该怎么布置...
答:这个是框架剪力墙结构,一般情况下构造柱在砖混结构设计中应用比较广泛,其余中均为局部才需要,遇到丁字墙型设置构造柱也是不影响了,构造柱处是马牙槎砌筑构造,与每道墙都用钢筋拉结,拉结钢筋有长度,都高度拉结要求,一半都在结构设计说明中反映,看看结构施工图说明,如果有构造柱的话,应该有这条...

砖混结构中构造柱的角柱起什么作用,它受力大吗?
答:房屋大角设置的构造柱的功劳尤为显著。但是,构造柱与圈梁,都是不参与房屋结构受力计算的构造构件,是构造措施。可以这样认为,当没有水平荷载或地震水平作用时,认为它是不受力的,工程人员也不宜利用它来承受房屋的重力荷载。实际上它承受了多少KN的力,谁都不得而知!

构造柱在板图里,怎么识别构造柱?
答:插筋总得来说应该属于是结构构造钢筋。部分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二次后浇框架柱、后浇楼梯或者与塔楼沉降量不一致的裙楼结构也存在需要预留上下柱插筋,此时的结构柱插筋就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定位设置,且要留足一定的搭接长度。在施工主体框架是先预留插筋,施工围护结构填充墙时构造柱钢筋与插筋连接...

砖混结构中的构造柱有横行钢筋吗?
答:砖混结构中构造柱无横行钢筋,有竖向受力钢筋。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40mmX240mm,其厚度不应小于墙厚,边柱、角柱的截面宽度宜适当加大。柱内竖向受力钢筋,对于中柱,不宜少于412。对于边柱角柱不宜少于414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也不宜大于16mm其箍筋一般部位宜采用6间距200mm楼层上下500mm范围...

砖混结构中构造柱的角柱偏离了垫层中心,就是放在垫层的边缘去了,边缘还...
答:基础边缘到垫层的边缘距离,设计是100mm宽,是为了便于拆除基础侧模及避免泥土污染的。题目所述情况,只要能保证便于拆除基础侧模及避免泥土污染,对工程没有影响。例如有的土质很好的,就容许垫层宽同基础,不要侧模原槽浇注。

构造柱的加设要不要全部在结构图中标出?
答:严格来说,不论是框架结构还是砖混结构构造柱都应该在结构平面图中表示出来并定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为了省事,很多设计单位框架结构图纸的填充墙构造柱都没有表示,而是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以文字说明哪里需要布置构造柱的一般性原则,这样经常使施工单位弄不明白,给施工带来不便,并且可能会漏掉一些重要...

建筑图纸中, KZ表示什么意思?
答:GZ表示构造柱;DJ表示独立基础。框架柱:在框架结构中承受梁和板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基础,是主要的竖向受力构件。构造柱:构造柱是砖混结构建筑中重要的砼构件。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

砖混结构的住房中钢筋柱的问题。
答:框支柱属于转换层结构。例如,当下部为框架结构,而上部为剪力墙的时候,需要建立一个横向的转换结构,即框支梁,而框支梁下面起支撑作用的柱子即框支柱。框支柱一般是建筑在基础或者框架柱之上的,其结构与框架柱不同。显然,框支柱跟构造柱完全不同。2、图中所示更像是梁,斜放的箍筋应为弯起...

构造柱在什么专业图纸上表示,在建筑图,还是结构图里。
答:构造柱在结构专业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表示。结构图的设计说明里一可能会有构造柱做法。但是基础平面布置图里是肯定有的。因为构造柱虽然可以不做单独基础,但还是有可能 引起条基尺寸改变的。

何为构造柱?在砖混结构房屋中设置一定数量的构造柱有什么作用?
答: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必须设置成封闭状。从施工角度讲,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基础梁整体浇筑。与砖墙体要在结构工程有水平拉接筋连接。如果构造柱在建筑物、构筑物中间位置,要与分布筋做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