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奥数题(带答案,带解题思路). 解答六年级奥数题解题思路

作者&投稿:之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工程问题

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

解:

1/20+1/16=9/80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

9/80×5=45/80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

1-45/80=35/80表示还要的进水量

35/80÷(9/80-1/10)=35表示还要35小时注满

答:5小时后还要35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

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九。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

解:由题意得,甲的工效为1/20,乙的工效为1/30,甲乙的合作工效为1/20*4/5+1/30*9/10=7/100,可知甲乙合作工效>甲的工效>乙的工效。

又因为,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所以应该让做的快的甲多做,16天内实在来不及的才应该让甲乙合作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

设合作时间为x天,则甲独做时间为(16-x)天

1/20*(16-x)+7/100*x=1

x=10

答:甲乙最短合作10天

3.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

解:

由题意知,1/4表示甲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5表示乙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

(1/4+1/5)×2=9/10表示甲做了2小时、乙做了4小时、丙做了2小时的工作量。

根据“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可知甲做2小时、乙做6小时、丙做2小时一共的工作量为1。

所以1-9/10=1/10表示乙做6-4=2小时的工作量。

1/10÷2=1/20表示乙的工作效率。

1÷1/20=20小时表示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答: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4.一项工程,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第三天甲做,第四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恰好用整数天完工;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第三天乙做,第四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完工时间要比前一种多半天。已知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17天完成,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

解:由题意可知

1/甲+1/乙+1/甲+1/乙+……+1/甲=1

1/乙+1/甲+1/乙+1/甲+……+1/乙+1/甲×0.5=1

(1/甲表示甲的工作效率、1/乙表示乙的工作效率,最后结束必须如上所示,否则第二种做法就不比第一种多0.5天)

1/甲=1/乙+1/甲×0.5(因为前面的工作量都相等)

得到1/甲=1/乙×2

又因为1/乙=1/17

所以1/甲=2/17,甲等于17÷2=8.5天

5.师徒俩人加工同样多的零件。当师傅完成了1/2时,徒弟完成了120个。当师傅完成了任务时,徒弟完成了4/5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答案为300个

120÷(4/5÷2)=300个

可以这样想:师傅第一次完成了1/2,第二次也是1/2,两次一共全部完工,那么徒弟第二次后共完成了4/5,可以推算出第一次完成了4/5的一半是2/5,刚好是120个

工程问题

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

解:

1/20+1/16=9/80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

9/80×5=45/80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

1-45/80=35/80表示还要的进水量

35/80÷(9/80-1/10)=35表示还要35小时注满

答:5小时后还要35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

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九。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

解:由题意得,甲的工效为1/20,乙的工效为1/30,甲乙的合作工效为1/20*4/5+1/30*9/10=7/100,可知甲乙合作工效>甲的工效>乙的工效。

又因为,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所以应该让做的快的甲多做,16天内实在来不及的才应该让甲乙合作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

设合作时间为x天,则甲独做时间为(16-x)天

1/20*(16-x)+7/100*x=1

x=10

答:甲乙最短合作10天

3.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

解:

由题意知,1/4表示甲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5表示乙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

(1/4+1/5)×2=9/10表示甲做了2小时、乙做了4小时、丙做了2小时的工作量。

根据“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可知甲做2小时、乙做6小时、丙做2小时一共的工作量为1。

所以1-9/10=1/10表示乙做6-4=2小时的工作量。

1/10÷2=1/20表示乙的工作效率。

1÷1/20=20小时表示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答: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4.一项工程,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第三天甲做,第四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恰好用整数天完工;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第三天乙做,第四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完工时间要比前一种多半天。已知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17天完成,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

解:由题意可知

1/甲+1/乙+1/甲+1/乙+……+1/甲=1

1/乙+1/甲+1/乙+1/甲+……+1/乙+1/甲×0.5=1

(1/甲表示甲的工作效率、1/乙表示乙的工作效率,最后结束必须如上所示,否则第二种做法就不比第一种多0.5天)

1/甲=1/乙+1/甲×0.5(因为前面的工作量都相等)

得到1/甲=1/乙×2

又因为1/乙=1/17

所以1/甲=2/17,甲等于17÷2=8.5天

5.师徒俩人加工同样多的零件。当师傅完成了1/2时,徒弟完成了120个。当师傅完成了任务时,徒弟完成了4/5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答案为300个

120÷(4/5÷2)=300个

可以这样想:师傅第一次完成了1/2,第二次也是1/2,两次一共全部完工,那么徒弟第二次后共完成了4/5,可以推算出第一次完成了4/5的一半是2/5,刚好是120个

20%的盐水加入10kg水,浓度刚好为15%,原来盐水多少KG?
解:设原来盐水Xkg。
20%/15%=10+X
0.2X/0.15=10+X
0.2X=(10+X)×0.15
0.2X=105+0.15X
0.2X-0.15X=1.5
0.05X=1.5
X=1.5/0.05
X=30
答:原来盐水有30kg。

你是需要一道题吗?

什么题目?????????

444575888888888855

六年级上册奥数题五十道 带答案 是奥数题 难得 题不能让那个太长 好的话我再给一百财富值~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12天可以完成.如果甲单独做3天,余下工作由乙去做,乙再用6天可以做完.问若甲单独做6天,余下工作乙要做几天?

  2.一条水渠,甲乙两队合挖30天完工.现在合挖12天后,剩下的由乙队挖,又用24天挖完.这条水渠由乙单独挖,需要多少天?

  3.客车与货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经2小时24分钟相遇,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9.6千米.已知客车从甲站到乙站行4小时30分钟,求客车与货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4.水箱上装有甲、乙两个注水管.单开甲管20分钟可以注满全箱.现

满水箱?

  5.一项工程,甲、乙单独做分别需要18天和27天.如果甲做若干天后,乙接着做,共用20天完成.求甲乙完成工作量之比.



  7.做一批儿童玩具.甲组单独做10天完成,乙组单独做12天完成,丙组每天可生产64件.如果让甲、乙两组合作4天,则还有256件没完成.现在决定三个组合做这批玩具,需要多少天完成?


1.一块长方形的地,长和宽的比是3∶2,长比宽多24米,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块长方形的地,长和宽的比是3∶2,长方形的周长是120米,求这块地的面积?

  3.水果店运来橘子、苹果共96筐,橘子和苹果筐数的比是5∶3,求橘子、苹果各是多少筐?

  4.化肥厂计划生产化肥1400吨,由于改进技术5天就完成了计划的25%,照这样计算,剩下的任务还需多少天完成?

  5.小强买了一件上衣和两条裤子,小明买了同样价钱的上衣和裤子各一件,他们用去钱数的比是4∶3,已知一件上衣7元,求一条裤子多少元?

  页,这时已读的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是3∶7,小刚再读多少页就能读完这本书?

  7.甲、乙两车由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两车速度比是2∶

  8.“长江”号轮船第一次顺流航行21公里又逆流航行4公里,第二次在同一河流中顺流航行12公里,逆流航行7公里,结果两次所用的时间相等.求顺水船速与逆水船速的比.

第一讲 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是应用题中的一种类型.在工程问题中,一般要出现三个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完成工作总量所需的时间)和工作效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这三个量之间有下述一些关系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为叙述方便,把这三个量简称工量、工时和工效.

  例1 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需12天完成,乙丙两队合作需15天完成,甲丙两队合作需20天完成,如果由甲乙丙三队合作需几天完成?

  

   

  答:甲、乙、丙三队合作需10天完成.

  说明:我们通常把工量“一项工程”看成一个单位.这样,工效就用工



  例2 师徒二人合作生产一批零件,6天可以完成任务.师傅先做5天批零件各需几天?

  工效和.要求每人单独做各需几天,首先要求出各自的工效,关键在于把师傅先做5天,接着徒弟做3天转化为师徒二人合作3天,师傅再做2天.

  

  答:如果单独做,师傅需10天,徒弟需15天.

  例3 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12天,乙单独完成需9天.若甲先做若干天后乙接着做,共用10天完成,问甲做了几天?

  分析 解答工程问题时,除了用一般的算术方法解答外,还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解题。

  解:设甲做了x天.那么,

  

  两边同乘36,得到:3x+40-4x=36,

                x=4.

  答:甲做了4天.

  例4 一件工作甲先做6小时,乙接着做12小时可以完成.甲先做8小时,乙接着做6小时也可以完成.如果甲做3小时后由乙接着做,还需要多少小时完成?

  分析 设一件工作为单位“1”.甲做6小时,乙再做12小时完成或者甲先做8小时,乙再做6小时都可完成,用图表示它们的关系如下:



  由图不难看出甲2小时工作量=乙6小时工作量,∴甲1小时工作量=乙3小时工作量.可用代换方法求解问题.

  解:若由乙单独做共需几小时:

  6×3+12=30(小时).

  若由甲单独做需几小时:

  8+6÷3=10(小时).

  甲先做3小时后乙接着做还需几小时:

  (10-3)× 3=21(小时).

  答:乙还需21小时完成.

  例5 筑路队预计30天修一条公路.先由18人修12天只完成全部工程



之几(即一人的工效).

  解:①1人1天完成全部工程的几分之几(即一人的工效):

    

    ②剩余工作量若要提前6天完成共需多少人:

    

    =36(人).

    ③需增加几人:

    36-18=18(人).

  答:还要增加18人.

  例6 蓄水池有一条进水管和一条排水管.要灌满一池水,单开进水管需5小时.排光一池水,单开排水管需3小时.现在池内有半池水,如果按进水,排水,进水,排水…的顺序轮流各开1小时.问:多长时间后水池的水刚好排完?(精确到分钟)

  分析与解答 ①在解答“水管注水”问题时,会出现一个进水管,一个出水管的情况.若进水管、出水管同时开放,则积满水的时间=1÷(进水管工效-出水管工效),

  排空水的时间=1÷(出水管工效-进水管工效).

  ②这道应用题是分析推理与计算相结合的题目.根据已知条件推出水池



好排完.

  一半,最后余下的部分由甲、乙合作,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

  分析 这道题是工程问题与分数应用题的复合题.解题时先要分别求出甲、乙工作效率,再把余下的工作量转化为占单位“1”(总工作量)的几分之几?

  

  如果二人一起干,完成任务时乙比甲多植树36棵,这批树一共多少棵?

  分析 求这批树一共多少棵,必须找出与36棵所对应的甲、乙工效



=4∶3,所以甲与乙的工效比是3∶4.这个间接条件一旦揭示出来,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甲与乙的时间比是4∶3.

  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所以甲与乙的工效比是时间比的反比,为3∶4.

  

  答:这批树一共252棵.

  例9 加工一批零件,甲、乙合作24天可以完成.现在由甲先做16天,

个零件,求这批零件共多少个?

  分析 欲求这批零件共多少个,由题中条件只需知道甲、乙二人每天共做多少个即可,然后这就转化为求甲、乙两人单独做各需多少天,有了这个结论后,只需算出3个零件相当于总数的几分之几即可.由条件知甲做16



甲单独做所用天数可求出,那么乙单独做所用天数也就迎刃而解.

  解:甲、乙合作12天,完成了总工程的几分之几?

    

  甲1天能完成全工程的几分之几?

    

  乙1天可完成全工程的几分之几?

    

  这批零件共多少个?

    

  答:这批零件共360个.

  例10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12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18小时完成.若甲先做1小时,然后乙接替甲做1小时,再由甲接替乙做1小时,…,两人如此交替工作,问完成任务时,共用了多少小时?

  分析 要求共用多少小时?可以设想把这些小时重新分配:甲做1小时,乙做1小时,它们相当于合作1小时,也即是每2小时,相当于合做1小时.这样先大致算一下一共进行了多少个这样的2小时,余下部分问题就好解决了.

  解:①若甲、乙两人合作共需多少小时?

    

    ②甲、乙两人各单独做7小时后,还剩多少?

    

    

    

    ④共用了多少小时?

    

   
第二讲 比和比例


  在应用题的各种类型中,有一类与数量之间的(正、反)比例关系有关.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我们需要对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成正比或反比的量中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记作x)变化时另一种量(记作y)也随着变化.与这两个量联系着,有一个不变的量(记为k).在判断变量x与y是否成正、反比例时,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不变量k.如成正比例;如果k是y与x的积,即在x变化时,y与x的积不变:xy=k,那么y与x成反比例.如果这两个关系式都不成立,那么y与x不成(正和反)比例.

  下面我们从最基本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的例题开始.

  例1 下列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①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

  ②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

  ③路程一定,已走的路程与未走的路程.

  ④总时间一定,要制造的零件总数和制造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

  ⑤总产量一定,亩产量和播种面积.

  ⑥整除情况下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

  ⑦同时同地,竿高和影长.

  ⑧半径一定,圆心角的度数和扇形面积.

  ⑨两个齿轮啮合转动时转速和齿数.

  ⑩圆的半径和面积.

  (11)长方体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12)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13)乘公共汽车的站数和票价.

  (14)房间面积一定,每块地板砖的面积与用砖的块数.

  (15)汽车行驶时每公里的耗油量一定,所行驶的距离和耗油总量.

  分析 以上每题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那么怎样来确定这两种量成哪种比例或不成比例呢?关键是能否把两个两种形式,或只能写出加减法关系,那么这两种量就不成比例.例如①×零件数=总时间,总时间一定,制造每个零件用的时间与要制造的零件总数成反比例.③路程一定,已走的路程和未走的路程是加减法关系,不成比例.

  解:成正比例的有:①、⑦、⑧、(15)

    成反比例的有:②、④、⑤、⑥、⑨、(11)、(14)

    不成比例的有:③、⑩、(12)、(13).

  例2 一条路全长60千米,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的比依次是1:2:3,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4∶5∶6,已知他上坡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问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

  分析 要求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必须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此人走上坡路用了多少时间,必须知道走上坡路的速度(题中每小时行3千米)和上坡路的路程,已知全程60千米,又知道上坡、平路、下坡三段路程比是1∶2∶3,就可以求出上坡路的路程.

  解:上坡路的路程:

    

  走上坡路用的时间:

    

  上坡路所用时间与全程所用时间比:

    

  走完全程所用时间:

    

  

  例3 一块合金内铜和锌的比是2∶3,现在再加入6克锌,共得新合金36克,求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

  分析 要求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必须分别求出新合金内铜和锌各自的重量.应该注意到铜和锌的比是2∶3时,合金的重量不是36克,而是(36-6)克.铜的重量始终没有变.

  解:铜和锌的比是2∶3时,合金重量:

  36-6=30(克).

  铜的重量:

  

  新合金中锌的重量:

  36-12=24(克).

  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

  12∶24=1∶2.

  答: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是1∶2.

  例4 师徒两人共加工零件168个,师傅加工一个零件用5分钟,徒弟加工一个零件用9分钟,完成任务时,两人各加工零件多少个?



工作量与工作效率成正比例.

  解法1:设师傅加工x个,徒弟加工(168-x)个.

    

      5x=168×9-9x,

      14x=168×9,

       x=108.

    168-x=168-108=60(个).

  答:师傅加工108个,徒弟加工60个.



  

  =60(个),(徒弟).

  

  考方法可求出两人各用了多少分钟.然后用师、徒每分钟各自的效率,分别乘以540就是各自加工零件的个数.

  

  解法4:按比例分配做:

   

  例5 洗衣机厂计划20天生产洗衣机1600台,生产5天后由于改进技术,效率提高25%,完成计划还要多少天?

  分析 这是一道比例应用题,工效和工时是变量,不变量是计划生产5天后剩下的台数.从工效看,有原来的效率1600÷20=80台/天,又有提高后的效率 80×(1+25%)=100台/天.从时间看,有原来计划的天数,要求效率提高后还需要的天数.

  根据工效和工时成反比例的关系,得:

  提高后的效率×所需天数=剩下的台数.

  解法1:设完成计划还需x天.

  1600÷20×(1+25%)×x=1600-1600÷20×5

        80×1.25×x=1600-400

            100x=1200

              x=12.

  答:完成计划还需12天.

  解法2:此题还可以转化成正比例.根据实际效率是原来效率的1+25因为工效和工时成反比例,所以实际与原来所需时间的比是4∶5,如果设实际还需要x天,原来计划的天数是20-5=15天,根据实际与原来时间的比等于实际天数与原来天数的比,可以用正比例解答.设完成计划还需x天.

  

  5x=60,

   x=12.

  解法3:(按工程问题解)设完成计划还需x天.

      

  例6 一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14:5,如果长减少13厘米,宽增加13厘米,则面积增加182平方厘米,那么原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画出图便于解题:




  解法1:BC的长:182÷13=14(厘米),

      BD的长:14+13=27(厘米),

  从图中看出AB长就是原长方形的宽,AD与AB的比是14∶5,

  AB与BD的比是5∶(14-5)=5∶9,

  

  原长方形面积是42×15=630(平方厘米).

  答:原长方形面积是630平方厘米.

  解法2:设原长方形长为14x,宽为5x.由图分析得方程

  (14x-13)× 13-5x×13=182,

             

             9x=27,

              x=3.

  则原长方形面积

  (14×3)×(5×3)=630(平方厘米).

  例4、例5、例6是综合性较强的题,介绍了几种不同解法.要求大家从不同角度、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去思考解答应用题,从而提高自己思维判断能力.






第三讲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重点和难点之一.一方面它是在整数应用题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另一方面,它有其本身的特点和解题规律.因此,在这类问题中,数量之间以及“量”、“率”之间的相依关系与整数应用题比较,就显得较为复杂,这就给正确地选择解题方法,正确解答带来一定困难.

  为了学好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具备整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解答整数应用题的基础知识,如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仍广泛用于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②在理解、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前提下灵活运用.

  ③学会画线段示意图.线段示意图能直观地揭示“量”与“百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现量与百分率之间的隐蔽条件.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复杂的条件与问题中理清思路,正确地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

  ④学会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变化多端,单靠统一的思路模式有时很难找到正确解题方法.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掌握对应、假设、转化等多种解题方法,在寻找正确的解题方法同时,不断地开拓解题思路.

  例1 (1)本月用水量比上月节约7%,可以联想到哪些关系?

  ①上月用水量与单位“1”的关系.

  ②本月节约用水量与上月用水量的7%的关系.

  ③本月用水量与上月用水量的(1-7%)的关系.

  (2)蓝墨水比红墨水多20%,可以联想到哪些关系?

  ①红墨水与单位“1”的关系.

  ②蓝墨水比红墨水多出的量与红墨水的20%的关系.

  ③蓝墨水与红墨水的(1+ 20%)的关系.

  (3)已看的页数比未看的页数多15%,可以联想哪些关系?

  ①未看的页数与单位“1”的关系.

  ②已看的与未看的页数的差与未看页数的15%的关系.

  ③已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的(1+15%)的关系.

  事书是多少页?

  分析 每天看15页,4天看了15×4=60页.解题的关键是要找出



  解:①看了多少页?

     15×4=60(页).

    ②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③这本书有多少页?

     

  答:这本故事书是 150页.



  分析 要想求这本书共有多少页,需要找条件里的多21页,少6页,剩下 172页所对应的百分率.也就是说,要从这三个量里找出一个能明确占全书的几分之几的量.

  画线段图:


 

  

  答:这本故事书共有264页.

  例4 惠华百货商场运到一批春秋西服,按原(出厂)价加上运费、营知售价是123元,求出厂价多少元?

  相当于123元,




  如上图可以得出解答:

  

  答:春秋西服每套出厂价是108元.

  克,收完其余部分时,又刚好装满6筐,求共收西红柿多少千克?

  



  与百分率”的关系已经直接对应,求每筐的千克数的条件完全具备.

  解:其余部分是总千克数的几分之几:

  

  西红柿总数共装了多少筐:

  

  

  每筐是多少千克:

  

  共收西红柿多少千克:

  

  综合算式:

  

  答:共收西红柿384千克.

  解法2:(以下列式由学生自己理解)

   

  答:共收西红柿384千克.

  水泥没运走.这批水泥共是多少吨?




  分析 上图中有3个相对各自讨论范围内的单位“1”(“全部”、“余下”、“又余下”).依据逆向思路可以得出,最后剩下的15吨对应的是下”的吨数90吨(即“余下”含义中的1个单位是90吨).这90吨恰是“全

  

  例7 某人在公共汽车上发现一个小偷向相反方向步行,10秒钟后他秒?

  分析与解答 这是一个追及问题,因此求追上所花时间必须求出相距距离及它们速度差.相距距离是因为车上之人与小偷反向走了10秒钟产生的.而速度差是易求的.



  

  所以追上所花时间是

  

  答:追上小偷要110秒.

  例8 A有若干本书,B借走一半加一本,剩下的书,C借走一半加两本,再剩下的书,D借走一半加3本,最后A还有2本书,问A原有多少本书.

  
  

           

  答:A原有50本书.

  解法2:用倒推法解.

  分析 A剩下的2本应是C借走后剩下的一半差3本,所以 C借走后还



  综合算式:

  

  答:A原有50本书.


第四讲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二)


  在解题过程中,除了要利用上一讲中所说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如画线段示意图等)之外,还要注意在解题过程中量的转化.例如,在解题过程的不同阶段,有时需把不同的量看成单位1,即要把单位1进行“转化”;有时,在解题过程中需把相等的量看成完全一样,即其中之一可“转化”为另一.通过这样的转化,往往能使解题思路清晰,计算简便.

  几?

  而问题“女工人数比男工人数少几分之几”是把男工人数看作单位“1”.解答这题必须转化单位“1”.



  

  说明:“1”倍量的转换引起了“百分率”的转化,其规律是,甲数是



  修路程的比是4∶3,还剩50O米没修,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分析 此题条件中既有百分率又有比,可以把比转化成百分率,按分数应用题解答.

  第二天与第一天所修路程的比是4∶3.即第二天修的占4份,第一天



米相对应的百分率,进而求出全长有多少米.

  

  =1200(米).

  答:全长是1200米.

  相等,求两个班各分到多少皮球?

假设四个球队按积分从高到低分别为ABCD,
每两队都要比赛分别为AB、AC、AD、SC、SD、CD共六场比赛,而每队都有三场。再看任一队的可能得分:
胜 平 负 得分
3 0 0 9
2 1 0 7
2 0 1 6
1 2 0 5
1 1 1 4
1 0 2 3
0 3 0 3
0 2 1 2
0 1 2 1
0 0 3 0
首先因为不可能得8分,因为连续所以A一定不是9分;




假设A7分,则B6分,C5分,D4分线再看上表中胜场数
A2胜1平、B2胜1负、C1胜2平、D1胜1平1负
则共6场比赛A、B、C、D四队共胜六场则没有平,而上表中CD均有平场
故此假设不成立。




假设A6分,则B5分,C4分,D3分线再看上表中胜场数
此时有两种情况:①A2胜1负、B1胜2平、C1胜1平1负、D1胜2负
则此时看平场数,若有一场打平,那么应该有两个队计平,所以四队平场数相加应为偶数;若有一场胜利则另一队告负,则胜场数与负场数应该相同。
而此例中平场数共记为3不是偶数,所以此例不成立

②A2胜1负、B1胜2平、C1胜1平1负、D3平
则此时看平场数,此例中平场数共记为6,则有3场平局,再看胜场为4,则共有7场比赛;实际上只有6场,所以此例也不成立。




假设A5分,则B4分,C3分,D2分线再看上表中胜负场数
此时也有两种情况:①A1胜2平、B1胜1平1负、C1胜2负、D2平1负
则此时看平场数,而此例中平场数共记为5不是偶数,所以此例不成立。

②A1胜2平、B1胜1平1负、C3平、D2平1负
则此时看平场数,此例中平场数共记为8,则有4场平局,再看胜场为2,则共有6场比赛与题相符而此假设成立,所以得分情况和胜负场数如此例。

此时看胜负关系:先看A的胜负:Ⅰ若A胜B,则B胜D,C3平则AC、BC、CD均打平,则只剩A和D而此时正好A、D均有一个平,所以此例成立。所以负于A队的是B队她的得分是4分。

Ⅱ若A胜D,则剩下的只有B有胜负(非平场)B队不可能胜自己,所以此例不成立。


以此类推可以看出得分分别为4、3、2、1和3、2、1、0均不成立。



综上所述得出结论:输给第一名的队(A队)的总分是4分。

奥数题大全四年级上册及答案
答:小学四年级奥数题:统筹规划(一)【试题】1、烧水沏茶时,洗水壶要用1分钟,烧开水要用10分钟,洗茶壶要用2分钟,洗茶杯用2分钟,拿茶叶要用1分钟,如何安排才能尽早喝上茶。【分析】:先洗水壶 然后烧开水,在烧水的时候去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共需要1+10=11分钟。【试题】2、有137吨货物...

求75道奥数题,要有思路和算式
答:答案:6小时。 解题思路如下: 根据题意可知,三人同时出发,丙先坐车,再步行;乙先步行,再坐车,最终两人同时到达,因此,实际上乙丙两人步行和坐车的时间是相等的,只是一个先坐车,一个先步行而已。根据这个推论,设乙丙两人坐车的时间为X小时,步行的时间为Y小时,则可列出方程组如下: (1)25X+5Y=75; (2)[(25X-...

急求适合五年级做的奥数题30道,请告诉我解法公式,或做法,30道题全都...
答:2010-08-15 小学五年级奥数题30道要答案算式 579 2013-09-08 要30道5年级数学奥数题,带答案。 6 2009-02-05 30道五年级奥数题 288 2011-02-12 五年级30道奥数题带答案,要提的问题短一点,解答必须要有,要... 169 2011-08-19 五年级下30道奥数题,加答案,最好是计算题 37 2010-03-19 谁有...

四年级奥数题,请各位帮忙!要写出过程,在答案后能告诉我用了什么方法吗...
答:1.解:设人民公园售出成人门票X张,则售出儿童门票(3000—X)张。8X+4(3000—X)=15600 X=900 售出儿童门票:3000—900=2100(张)2.解:设雏菊有X盆,则一串红有(100—X)盆。3(100—X)+120=4X X=60 一串红:100—60=40(盆)3.解:设小敏猜对了X道,则她猜错了(20—X)道...

求小学五年级20道奥数题(有解题过程及答案)
答:求小学五年级20道奥数题(有解题过程及答案) 4个回答 #热议# 为什么现在情景喜剧越来越少了? zuyajo 2009-02-09 · TA获得超过25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9. 有7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8。去掉一个数后,剩下6个数的平均数...

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答:48/(1-8%*0.5)=48/96 =50(千克)答:原有油50千克。=乘号 /=除号 回答者: 叛逆精灵屋 - 魔法学徒 一级 2-4 17:50 查看用户评论(3)>>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2 个人评价 好 50% (1) 不好 50% (1)相关内容 • 六年级 奥数题 • 五年级奥数题目哦 •...

五年级上册奥数题(要详解!!!谢谢!!!)
答:附加题:答案是每袋奶粉4.8元。解题分析:因为东东比芳芳少买3袋剩下的钱必须大于或等于7.2元,二芳芳比东东多买3袋差的钱是7.2元,又因为他们带的钱一样多,所以东东买了5袋奶粉后剩下的钱应该是7.2元,所以3袋奶粉的钱应该是14.4元,每袋奶粉则应该是4.8元,东东和芳芳都是带了31.2...

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答:1.六年级有3个班,一班人数占三个班总人数的25%,二班和三班人数比是7:8,一班比三班人数少24人。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三班占总人数的:8/7+8×(1-25%)=8/15×3/4=2/524÷(2/5-25%)=24÷3/20=160(人) 答:六年级有学生160人。2.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需要6小时,慢车从乙站...

小学一年级奥数题及答案:锯木头
答:有一根木头,每1米锯一下,每锯一下需要1分钟,总共6分钟锯完,那么这根木头有多长呢?(假设木头的长度为整数)解答:每锯一下需要1分钟,共锯了6分钟,所以锯了6下。锯6下共有7 段(这个同学们可以通过实物模拟,了解为什么是7段),每段1米,所以长7米。

急求六年级奥数题解答!附带解法和解题思路,最好用小学生的解法。(要简...
答:1。设火车长度为“1”火车与甲每秒速度差为1/8 火车与乙每秒速度和为1/7 甲乙速度为:(1/7-1/8)/2=1/112 火车速度为:(1/7+1/8)/2=15/112 火车离开甲时,甲乙相距:(1/112+15/112)*5*60=300/7 甲乙从出发到相遇需要:300/7÷(1/112*2)+8=2408秒 2。甲是4个数总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