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资料 清华的资料(历史)!!! 急需! (在线等待)

作者&投稿:缑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华大学主体所在地——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园林区,明朝时为一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一部分,称熙春园,道光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咸丰年间改名为清华园。
2003年,第六教学楼、信息技术研究院楼、纳米科技楼、附中学生宿舍楼、紫荆学生公寓等工程项目陆续竣工,竣工总建筑面积达到21.04万平方米。2004年,原信息产业部酒仙桥医院、玉泉医院并入我校。两个医院占地总面积8.5公顷,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目前在建项目包括紫荆学生公寓区的研究生、留学生公寓和高级培训学员公寓、理化楼、公管学院大楼、老年学研究中心等,总面积达到15.4万平方米。截至2004年3月,学校建筑面积达到218.7万平方米, 学校占地总面积达到404.4公顷。校园内绿草青青,树木成荫,湖光山色,景色优雅。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自然形成各具风格的建筑群落,为师生创造了适宜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中国综合性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开发以及整体办学条件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清华大学现有教职工7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6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00余人。全国重点学科49个;本科专业5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在校全日制学生27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3000余名,硕士生8600余名,博士生4600余名。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及进修生1300余名,远程教育学员7500余名。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科技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网上研究中心6个。学校藏书400余万册。学校占地面积400余公顷,建筑面积230余万平方米。出版物有《清华大学学报》(分自然科学版、英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世界建筑》、《装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

清华大学治学严谨,有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清华大学传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共培养了11万余名学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治学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他们中有竺可桢、高士其、姜立夫、段学复、张子高、杨石先、叶企荪、周培源、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梁思成、杨廷宝、钱伟长、吴仲华、洪深、曹禺、金岳霖、王力、陈岱孙、钱钟书、费孝通、吴晗、周光召、林宗棠等。此外,马寅初、陈寅恪、熊庆来、华罗庚、茅以升、吴有训、钱学森、张光斗等是清华的进修生和资助生,美籍学者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是清华校友。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5%为清华大学校友。

水清木华九十余载,清华大学蕴育着独特的精神魅力。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形成了自己优良的传统和精神。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从建校初期就成为清华师生治学与为人的追求,并一代代得以传承。从“五四”爱国运动、“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到反内战争民主的“一二一”学生运动,从施滉、韦杰三到闻一多、朱自清,生动地展现了清华师生的革命精神。解放后,清华大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又红又专”方向,培育“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探索出一条“爱国、成才、奉献”和“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成才道路。今天,她更以“拼搏、创新”的精神,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911年 建立“清华学堂”后更名为“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

1925年 设立大学部

1928年 改建成国立清华大学,有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

1937年 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 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 迁回北京清华园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 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1978年 恢复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

1984年 设立国内高校中第一个研究生院

在管理工程系基础上建立经济管理学院

在已有理学科系基础上恢复理学院

1985年 建立国内第一个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 在建筑系基础上建立建筑学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 在已有机械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 恢复建立法学院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土木水利学院

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建立公共管理学院

2001年 建立医学院

2002年 在传播系基础上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4年 在工程力学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建立航天航空学院

清华大学历任校长及党委书记一览表

学校名称及起讫年月 姓 名 职 务 任 期
清华大学 1949年1月至今 顾秉林 校长 2003.4 - 至今
陈 希 党委书记 2002.2 - 至今
王大中 校长 1994.1 - 2003.4
贺美英 党委书记 1995.9 - 2002.2
方惠坚 党委书记 1988.9 - 1995.9
张孝文 校长 1988.10- 1994.1
李传信 党委书记 1984.2 - 1988.9
高景德 校长 1983.5 - 1988.10
林 克 党委书记 1982.7 - 1984.2
刘 达 党委书记 1977.4 - 1982.7
校长 1978.6 - 1983.5
蒋南翔 校长 1952.11- 1966.6
党委书记 1956.5 - 1966.6
袁永熙 党委书记 1953.9 - 1956.5
刘仙洲 院系调整
筹委会主任 1952.6 - 1952.9
何东昌 党委书记 1950.3 - 1953.9
叶企孙 校务委员会
主任委员 1949.5 - 1952.6
彭佩云 党总支书记 1949.3 - 1950.3
冯友兰 校务会议
临时主席 1948.12- 1949.5
国立清华大学 1946.10 - 1948.12 梅贻琦 校长 1946.10- 1948.12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8.3 - 1946.5
(北大清华南开组合) 梅贻琦 常务会主席 1938.5 - 1946.5
清华校长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7.10- 1938.2
(北大清华南开组合) 未设校长,设立“常务委员会”,由北大、
清华、南开三校校长任常务委员
国立清华大学 1928.8 - 1937.8 梅贻琦 校长 1931.12- 1937.8
吴南轩 校长 1931.4 - 1931.6
罗家伦 校长 1928.8 - 1930.5
清华学校 1912.10 - 1928.8 温应星 校长 1928.4 - 1928.6
曹云祥 校长 1922.4 - 1927.12
金邦正 校长 1920.9 - 1921.10
张煜全 校长 1918.7 - 1920.1
周诒春 校长 1913.10- 1918.1
唐国安 校长 1912.10- 1913.8
清华学堂 1911.4 - 1912.10 唐国安 监督 1912.4 - 1912.10
周自齐 监督 1911.2 - 1912.4

校 长 致 辞

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顾秉林

春花漫校园,和风拂紫荆。在喜庆清华大学94周年校庆之际,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和校友总会,向全校师生员工,向祖国各地和旅居海外的广大校友,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清华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稳步地推进 “十五”计划和“211工程”二期与“985工程”二期建设,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三个九年,分三步走”的征程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令清华人自豪的骄人成就。学科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学科布局,努力提高学科水平,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80个一级学科评估中,有13个学科整体水平名列第一,位列全国高校之首;教学方面,着力探索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分别有17门和13门课程被评为北京市和国家级精品课程,9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总共六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我校共有48篇获奖,获奖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一;科研方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最近又获10项国家科技奖,被SCI、EI和ISTP收录论文数继续保持全国高校第一位,SCI论文的引用篇数首次居全国高校第一;队伍建设方面,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针,又引进了包括世界著名学者姚期智院士在内的200余人来校工作;国际交流方面,进入全方位、高层次、重实效的新阶段,全年接待海外来宾16000多人次,包括9位国家和国际组织首脑、49位政府部长或驻华大使、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69位大学校长和45位大公司总裁等;后勤和基建方面,努力建设和谐校园,新竣工的教学、科研等设施面积近26万平方米;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学生德育和毕业生就业指导等工作都取得新的进展,为国家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国防等各部门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校党委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回顾过去的可喜成绩,其中凝聚着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与汗水,也离不开了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校友是母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清芬挺秀,华夏增辉,正是广大校友对社会的无私奉献和工作的卓著业绩才会使母校有越来越好的社会声誉。校友们的奋斗精神、成长之路,也为在校青年学生走好人生之路提供了极其生动的教材。更为可贵的是在学校的科研开发、对外交流、队伍建设等方面,不少校友也尽己所能,提供信息,牵线搭桥,为母校的工作献计献策。校友们还以各种方式资助母校,自2003年开始启动“校友年度捐款”活动以来,已有两万多校友踊跃参与,体现了清华校友强大的凝聚力。在此欢度校庆的日子里,我谨向各地校友会和各界校友对母校的关爱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并衷心祝愿各级、各界的校友们保重身体,开拓进取,在各自的人生征途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让我们牢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发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保持“行胜于言”的作风,为清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顾秉林

关于清华大学的资料~

英文名: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校园,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是在几处满清皇家园林的遗址上发展而成的。清华校园周围高等学府和名园古迹林立,园内林木俊秀,水木清华;清澈的万泉河水从腹地蜿蜒流过,勾连成一处处湖泊和小溪,滋润着一代代清华学子高洁的志趣和情操
清华大学主体所在地——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园林区,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的附属园林,称熙春园。道光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两部分,咸丰年间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
清华校园占地六千余亩,以南北主干道为线分为东区、西区。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大礼堂为其中心景观,图书馆、科学馆、清华学堂、西体育馆及新建的理学院、新图书馆等建筑分布其间,而原“工字厅”、“古月堂”、“水木清华”等古建筑,以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近春园荒岛——荷塘”等,则展示了中国传统的皇家园林风格。东区校园50年代则以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90年代开始主楼前后新建了各院系系馆及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紫荆公寓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雄伟大气,而又安静舒适。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理学院、美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院系。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文、法、理、工、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中国综合性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开发以及整体办学条件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清华大学现有教职工7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6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00余人。全国重点学科49个;本科专业5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在校全日制学生27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3000余名,硕士生8600余名,博士生4600余名。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及进修生1300余名,远程教育学员7500余名。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科技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网上研究中心6个。学校藏书400余万册。学校占地面积400余公顷,建筑面积230余万平方米。出版物有《清华大学学报》(分自然科学版、英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世界建筑》、《装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

清华大学治学严谨,有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清华大学传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共培养了11万余名学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治学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他们中有竺可桢、高士其、姜立夫、段学复、张子高、杨石先、叶企荪、周培源、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梁思成、杨廷宝、钱伟长、吴仲华、洪深、曹禺、金岳霖、王力、陈岱孙、钱钟书、费孝通、吴晗、周光召、林宗棠等。此外,马寅初、陈寅恪、熊庆来、华罗庚、茅以升、吴有训、钱学森、张光斗等是清华的进修生和资助生,美籍学者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是清华校友。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5%为清华大学校友。


水清木华九十余载,清华大学蕴育着独特的精神魅力。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形成了自己优良的传统和精神。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从建校初期就成为清华师生治学与为人的追求,并一代代得以传承。从“五四”爱国运动、“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到反内战争民主的“一二一”学生运动,从施滉、韦杰三到闻一多、朱自清,生动地展现了清华师生的革命精神。解放后,清华大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又红又专”方向,培育“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探索出一条“爱国、成才、奉献”和“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成才道路。今天,她更以“拼搏、创新”的精神,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911年 建立“清华学堂”后更名为“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

1925年 设立大学部

1928年 改建成国立清华大学,有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

1937年 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 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 迁回北京清华园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 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1978年 恢复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

1984年 设立国内高校中第一个研究生院

在管理工程系基础上建立经济管理学院

在已有理学科系基础上恢复理学院

1985年 建立国内第一个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 在建筑系基础上建立建筑学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 在已有机械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 恢复建立法学院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土木水利学院

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建立公共管理学院

2001年 建立医学院

2002年 在传播系基础上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4年 在工程力学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建立航天航空学院
参考资料:清华大学网站
回答者:老仁参 - 经理 四级 12-23 19:03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谢谢 祝君好运!!!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100% (1) 不好
0% (0)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谢谢谢谢谢谢!!!!!!!!!!!!!!!!!!真诚的祝愿您能考上清华!!
评论者: 旋儿风帅 - 试用期 一级

其他回答共 3 条
清华大学简介

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座落在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它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创建于1911年,1928年改建为国立清华大学,今天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理、工、医、经济、管理、人文、法律、艺术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工科的严谨执着、理科的求证探索、文科的醇厚积淀、艺术的色彩浪漫,交融渗透、综合创新,形成了清华大学学科发展的深厚底蕴和独有特色。清华大学是中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清华大学现设有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医学院等13个学院54个系;学校还设有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全校共有本科专业58个,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专业159个,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专业123个。

清华大学不仅是教学中心,也是国家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校内设有47个研究院(所)、29个研究中心(其中5个为国家级研究中心)、13个国家实验室(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以及27个博士后科研站。目前清华大学校园网连网计算机30000多台。图书馆馆舍3.9万平方米,藏书401万册,通过因特网为读者提供国际、国内联机检索服务。清华大学每年获得的科研经费、发表的研究论文及获得奖励的科研成果均居全国高校首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赢得国内外同行的赞誉。

清华大学一直以人才荟萃、师资力量雄厚、学生质量优异著称,学校现有教师3000多人,其中教授1100多人,副教授1200多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60人,为全国高校之首。目前在校学生26800多名,其中本科生13300名,硕士研究生8500余名,博士研究生近5000名。

清华大学一贯坚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各类优秀人才的成长。几十年来,清华大学培养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包括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工程技术专家、企业家和政府部门的领导人,他们在科技、教育、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清华大学重视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国外许多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及跨国公司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双边交流与合作关系,包括互派专家讲学,进行合作研究,建立联合研究中心等,促进了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在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1700余人,来自世界上75个国家,他们在我校的理工、人文、经济、管理、法律、艺术等各个学科学习。

荆门交投汉津华园绿化率是多少?
答:交投汉津华园绿化率为:35%。"【交投·汉津华园】项目是由湖北交投产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沙洋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强强联合打造,同时也是湖北交投集团继武汉【交投·华园】项目后又一【华园】系列品牌力作。湖北交投集团【华园】系产品的落地,必筑于城市发展热土之上,为此项目精心选址于沙洋城市北扩核心...

星星华园国际价格信息
答:星星华园国际的房价信息如下:当前小区的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14700元,这是项目的基准价格。购房方式较为灵活,包括银行按揭贷款、公积金贷款、分期付款以及一次性付款等多种选择,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在历史价格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2012年9月28日,项目的最高价和最低价都保持在14700元/平方米,没...

朝阳区国典华园属于哪个街道
答:朝阳区国典华园属于和平街道。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国典华园小区归属朝阳区和平街派出所,离国典华园小区约1.2公里,位于樱花园东街3号,归和平街派出所管辖。国典华园小区由北京国电房地产公司开发建设,地处朝阳区安定路,紧邻北三环,地理位置与天坛、地坛一线,北侧与小月河、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相依,交通便...

广州新鸿基御华园在哪里?
答:新鸿基御华园位于:花都区狮岭大道东路1号。新鸿基御华园中童巴比尼位于嘉定区浏翔公路699号,地处嘉定南翔板块,东临浏翔公路,南靠丰翔路,均为城市主干道,项目沪嘉高速及外环高速的上下口,临近11号线南翔站。中童巴比尼总占地面积约39719.8平,总建筑面积约185782.2平,其中商业面积190000平,...

华中国宅华园的配套信息
答:让您不到品一杯咖啡的时间里,购物、休闲、商务一应俱全。国家机构:新市区检察院、韩村乡政府、安全局、北市区政府。车位费:暂无资料车位数:暂无资料车位配比:1:1车库配置:暂无资料采暖方式:燃气壁挂炉周边公园:植物园周边交通:29、310、35、102、313、30、38路等多路公交车到达售楼部 ...

武汉银泰御华园为啥那么便宜
答:1、地理位置:该小区位于青年路与北湖西路交汇处,虽然交通便利,但相对于其他位于市中心或繁华商业街的物业来说,地理位置稍显劣势,这是其价格相对较低的原因之一。2、建筑年代:根据资料显示,该小区的建筑年代为2002年,相对于别的新建或近几年改造的小区来说,存在一些设施老化或环境不够新的问题,...

宜兴水清木华园属于什么社区
答:宜兴水清木华园属于高档社区。根据查询相关资料得知,宜兴水清木华园坐落于一环旁,教育、商业、交通配套完善,主推112平高层和132平小高层产品,总价区间约160万-210万,适合对地段要求较高,注重生活配套和房企品牌的改善型置业者,因此可知是一个高档次的社区。

石家庄康华园属于哪个居委会
答:康华社区居委会。根据相关资料查询显示康华园属于康华社区居委会。康华园由石家庄市市政建设公司于1974年建成,楼栋总数16栋,共计房屋1180户。

北京海淀区水清木华园属于哪个居委会
答:北京海淀区水清木华园属于科汇社区居委会。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小区地址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4号,属于科汇社区居委会。水清木华园小区环境优雅,地理位置优越,商超医院银行等公共设施齐全。

奎文区舜华园属于哪个社区
答:奎文区舜华园属于奎文区。根据查询资料显示舜华园项目位于奎文区北宫街与虞河路交汇处东300米路南,由潍坊市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项目占地面积387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230平方米,建设有多层和高层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