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地区民风民俗 古时生孩子江浙地区的风俗

作者&投稿:春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开门炮

大年初一,每家每户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门炮”,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象征着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过开门炮,大家都穿上新衣。

二、送元宝

在温州,人们喜欢用红糖和糯米、籼米做成大小元宝,家里面贮藏物件之处都要放上一个小元宝。大年初一那天,把红糖元宝用红绳缚在万年青的树枝上,挨家挨户送吉利话,一人打板一人应好,叫做“送元宝”。

绍兴新年则以“茶碗茶”待客,茶中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三、划龙舟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

四、舞太平灯

大年初一,村民们在锣鼓声中舞起“太平灯”。原汁原味的祈福舞蹈“太平灯”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是当地特有的民俗活动,精彩的跳灯传承着指南村村民质朴火热的民风习俗,以祈求新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象更新。

五、舞龙

舞龙,又称玩龙灯,是江浙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吉祥。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端午节也舞龙。



江浙地区民俗:接青龙
  汉族民间岁时旧俗。流行于浙江杭州。每年农历正月十二,各路龙灯集中到吴山龙王庙,挂红点睛,称为“龙灯开光”。随后,各路龙灯,飞舞下山,分别到大街小巷、富商巨贾家去舞龙灯、开利市。分别到大街小巷去舞龙灯,计采头。各店家富户遇龙灯到来,竞相迎入,称“接青龙”,以示吉利。舞后,要赏给香烛、点心、酒资。   各店家为了“接青龙”都要争相迎人。舞龙者则高举龙头,在招牌上兜一圈,然后,绕着厅堂、店铺,盘旋飞舞一番。有的舞龙者,还边舞龙灯,边吟吉利词,如:“天下太平万年长,青龙飞舞到店堂;一祝店家生意好,财源茂盛达三江;二祝店上多利市,生意兴隆四海旺;三祝东家身健康,多子多孙财满堂。”唱得店主高高兴兴,赐予香烛、点心和酒资红包后,才离去。也有的店家因付给的酒资太少,得罪了舞龙者,舞龙者如将龙灯倒退而出,俗称:“倒拔龙”,意为诅咒店家一年生意不利。
  江浙端午民俗
  吃的不只是粽子
  汾口:用四季豆炒面,此外,还做包子,这个包子不是我们平常早上吃的包子,是没有馅的包子,俗称“淡包子”。另外,鸡蛋、鸭蛋和土大蒜一起煮着吃,还有吃佛豆(兰花豆)等等。
  界首:吃的也是炒面,习俗接近于汾口。
  老茶园:吃大蒜,整个的煮熟来吃,据说吃完了还不会口臭。
  左口:吃五黄—黄瓜、黄鳝、雄黄酒、黄鱼、咸蛋黄。这和杭州习俗有些相似,白蛇传里的许仙给白蛇喝的就是端午的雄黄酒。
  汪宅:做包子或者馒头,同时还杀鸡杀鸭,为的是“杀鸡、杀鸭,请原德子(方言)。”
  威坪:吃馒头,馒头上还点上一个小红点。除此之外,还做豆腐。
  由此可见,淳安很多地方除了吃粽子,更多的地方是吃包子馒头类的面食,究其原委,上了年纪的人会告诉你,那是因为端午时节,正是当地小麦成熟之际,以往条件不好,孩子又多,所以赶上端午,用麦粉做包子馒头是最好的了,而且也只有端午才吃得到。有些地方吃鸡蛋、杀鸡、杀鸭也是趁过节之际吃得好一些,吃些平常难得吃到的东西。
  挂香包,穿新衣
  淳安当地还有一习俗,就是长辈们在端午节还要给孩子们买新衣穿。这里的长辈一般是指外婆,让孩子跟过大年一样,同时还会送孩子们一些自己绣的小香包,香包里有十多种驱邪驱蚊的中药材。
  还有一些地方,也同样有送孩子们香包的习俗,但不同的是香包的做法,有些地方是绣,有些地方却是用编的,即用包粽子用的棕树叶,撕成细条,然后编成一个香囊状,远看有点像“蜂窝”,再在里面装几种驱虫驱蚊的中药材,自制的“绿色香囊”就成功了。但因为制作这个费时费力,所以现在很少有人会做了。
  插艾叶,撒石灰
  除了给孩子买新衣挂香包,那就是家家户户门口会插几根艾叶,为的是用艾叶特殊的味道驱除蚊虫。
  还有一种很土的驱虫方法就是在家家户户的屋前屋后撒石灰,这个撒石灰时,嘴里还得念念有词。
  威坪人边撒边说:石灰验一验,蜈蚣晰蜴不出现。
  汪宅人会说:毒死蜈蚣,毒死蜗牛……
  插艾叶,撒石灰,这个在农村还一直保持着,为了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少些蛇虫鼠蚁的骚扰,但是念念有词的撒石灰,估计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了。

浙江人的风俗习惯~

浙江人的风俗习惯如下:
1、腊月二十三,小年。农村人一般要大扫除,办年货,送灶君菩萨上天。也有些地方在这一天祭祖。过年拉开序幕。
2、大年三十,除夕夜。贴对联,放鞭炮、烟火,吃年夜饭,守岁,祭天地菩萨。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开始给“压岁钱”了。年夜饭是比较隆重的,家人要团聚,饭菜要丰盛,要有鱼,取“年年有余”之意;除夕饭不能全吃完,要留饭于初一吃,取“吃剩有余”之意。守岁一直到晚上12点,新岁到来,烟花庆祝。
3、正月初一,过大年。首先是“开门炮”。初一凌晨,家家户户争先恐后打“开门炮”,一般认为,越早越好。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有讲究,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疾病灾难,并表示接新年。三发鞭炮越是声音宏亮清脆,越是吉祥。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红花满地,喜气洋洋,此时,年味最浓。
4、拜年。初一晨起,先在家内,晚辈给长辈拜年。从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初一不拜年的习俗在浙江部分地区还保留。
5、春节期间的习俗。新年鼓:春节期间,民间娱乐活动较多,如新年鼓和吹打乐。新春天亮,小孩结队成群,沿街敲锣打鼓,叫“新年鼓”。有些村子则集合村民,演奏各种乐曲,有吹打曲,也有清唱,欢乐而热闹。

扩展资料:浙江,简称“浙”,省会杭州。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折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据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浙江陆地面积10.43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1.09%,是中国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等文化遗存。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参考资料:浙江 百度百科

江浙地区民俗:接青龙
  汉族民间岁时旧俗。流行于浙江杭州。每年农历正月十二,各路龙灯集中到吴山龙王庙,挂红点睛,称为“龙灯开光”。随后,各路龙灯,飞舞下山,分别到大街小巷、富商巨贾家去舞龙灯、开利市。分别到大街小巷去舞龙灯,计采头。各店家富户遇龙灯到来,竞相迎入,称“接青龙”,以示吉利。舞后,要赏给香烛、点心、酒资。   各店家为了“接青龙”都要争相迎人。舞龙者则高举龙头,在招牌上兜一圈,然后,绕着厅堂、店铺,盘旋飞舞一番。有的舞龙者,还边舞龙灯,边吟吉利词,如:“天下太平万年长,青龙飞舞到店堂;一祝店家生意好,财源茂盛达三江;二祝店上多利市,生意兴隆四海旺;三祝东家身健康,多子多孙财满堂。”唱得店主高高兴兴,赐予香烛、点心和酒资红包后,才离去。也有的店家因付给的酒资太少,得罪了舞龙者,舞龙者如将龙灯倒退而出,俗称:“倒拔龙”,意为诅咒店家一年生意不利。
  江浙端午民俗
  吃的不只是粽子
  汾口:用四季豆炒面,此外,还做包子,这个包子不是我们平常早上吃的包子,是没有馅的包子,俗称“淡包子”。另外,鸡蛋、鸭蛋和土大蒜一起煮着吃,还有吃佛豆(兰花豆)等等。
  界首:吃的也是炒面,习俗接近于汾口。
  老茶园:吃大蒜,整个的煮熟来吃,据说吃完了还不会口臭。
  左口:吃五黄—黄瓜、黄鳝、雄黄酒、黄鱼、咸蛋黄。这和杭州习俗有些相似,白蛇传里的许仙给白蛇喝的就是端午的雄黄酒。
  汪宅:做包子或者馒头,同时还杀鸡杀鸭,为的是“杀鸡、杀鸭,请原德子(方言)。”
  威坪:吃馒头,馒头上还点上一个小红点。除此之外,还做豆腐。
  由此可见,淳安很多地方除了吃粽子,更多的地方是吃包子馒头类的面食,究其原委,上了年纪的人会告诉你,那是因为端午时节,正是当地小麦成熟之际,以往条件不好,孩子又多,所以赶上端午,用麦粉做包子馒头是最好的了,而且也只有端午才吃得到。有些地方吃鸡蛋、杀鸡、杀鸭也是趁过节之际吃得好一些,吃些平常难得吃到的东西。
  挂香包,穿新衣
  淳安当地还有一习俗,就是长辈们在端午节还要给孩子们买新衣穿。这里的长辈一般是指外婆,让孩子跟过大年一样,同时还会送孩子们一些自己绣的小香包,香包里有十多种驱邪驱蚊的中药材。
  还有一些地方,也同样有送孩子们香包的习俗,但不同的是香包的做法,有些地方是绣,有些地方却是用编的,即用包粽子用的棕树叶,撕成细条,然后编成一个香囊状,远看有点像“蜂窝”,再在里面装几种驱虫驱蚊的中药材,自制的“绿色香囊”就成功了。但因为制作这个费时费力,所以现在很少有人会做了。
  插艾叶,撒石灰
  除了给孩子买新衣挂香包,那就是家家户户门口会插几根艾叶,为的是用艾叶特殊的味道驱除蚊虫。
  还有一种很土的驱虫方法就是在家家户户的屋前屋后撒石灰,这个撒石灰时,嘴里还得念念有词。
  威坪人边撒边说:石灰验一验,蜈蚣晰蜴不出现。
  汪宅人会说:毒死蜈蚣,毒死蜗牛……
  插艾叶,撒石灰,这个在农村还一直保持着,为了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少些蛇虫鼠蚁的骚扰,但是念念有词的撒石灰,估计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了。

浙江人的风俗习惯
答:4、拜年。初一晨起,先在家内,晚辈给长辈拜年。从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初一不拜年的习俗在浙江部分地区还保留。5、春节期间的习俗。新年鼓:春节期间,民间娱乐活动较多,如新年鼓和吹打乐。新春天亮,小孩结队成群...

去浙江游玩需要了解哪些当地的风俗习惯?
答:节庆:浙江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赏花灯、包粽子、赏月等。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的节日,如杭州的西湖龙舟赛、绍兴的乌篷船比赛等。婚俗:浙江的婚礼习俗丰富多样,有迎亲、送嫁、拜堂、宴客等环节。在婚礼上,新娘要穿...

嘉兴的传统民俗有哪些?嘉兴的传统民俗具体有哪些?
答:5、连泗荡民俗庙会 秀洲区连泗荡刘公园是人们祭祀为民除蝗的刘承忠将军场所,每年除夕、清明和中秋都要举行系列民间活动,尤以八月十四日最为隆重,江、浙、沪、皖等地民众纷至沓来,船只云集。6、南湖旅游节 节日在每年5月。有放荷花灯、水上拔河(抢荷花)、踏白船、划艇表演等水上游览项目。旅游节...

浙江的风俗
答:初一晨起,晚辈先在家里给长辈拜年。从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初一不拜年的习俗在浙江部分地区还保留。5、敲新年鼓 春节期间,民间娱乐活动较多,如新年鼓和吹打乐。新春天亮,小孩结队成群,沿街敲锣打鼓,叫“新年鼓...

浙江的春节习俗
答:1、腊八粥是浙江过年的一项重要习俗。在农历腊月初八,也就是腊八日,浙江人通常会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来熬制腊八粥,并将其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这一习俗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寺庙,最初是僧侣们的斋供食品,被称为“七宝五味粥”。2、烧八寺香是浙江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活动...

浙江的地方风俗有哪些?
答:3、塘栖:立夏狗、灰鸭蛋 在塘栖这块土地上,长期以来一直流传着做米塑的传统习俗。米塑又称“粉塑”,用糯米磨成粉,蒸熟后手工捏成,其中,“立夏狗”是塘栖米塑中最为出名的一种。塘栖民间每逢立夏就有让小孩子吃“立夏狗”的习俗,据说这可以让孩子们像小狗一样强壮。4、嵊州:斗蛋 嵊州人在...

浙江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
答:1、抢猪节 “抢猪节”由“迎神”与“抢猪”两部分构成的。抢猪前,乡里都会请来戏班子,演上七天七夜,直到最后一天才开始备办鞭炮、鼓乐,摆设祭筵,祭祀马氏天仙娘娘。各户饲养的迎神猪,都规定要在迎神的前一日才能宰杀。2、马灯 村民将竹篾制成马的样子,再将马用各色的棉纸糊好,并到山上...

浙江各地有什么民俗民风?
答:旧时鄞县西乡鄞江桥、东乡邹溪、南乡茅山和镇海大契、昆亭等地均有此习俗。 台阁会 三北(镇北、慈北、姚北)地区迎神赛会以台阁特高著名,谓之“台阁会”,说是在台阁上神艺给神灵观赏。一些豪富大族,斗奇竞巧。慈溪县沈师桥台阁尤为著称,俗称“三北高台阁”,1932年赛会时,台阁高至5丈,有10座左右,台阁...

浙江的家乡风俗是什么?
答:2、浙江的特色古风民韵浙江各地星罗棋布的水乡村落中,至今仍保存有许多明清时代,甚至更早期的古建筑、古民居。那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朴实憨厚、聚居而居的民风民俗,使得龙门、诸葛、芙蓉、苍坡、郭洞、俞源、大昌、前童、廿八都等一大批原来“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小村镇,正越来越多的为都市人所...

浙江冬至吃什么风俗食物
答:冬至前一天,宁波人一般不出门,冬至节一早有全家人吃大头菜烤年糕的习俗。大头菜香成了宁波冬至节风味独特的乡间美食,让人食之难忘。冬至节前夜,家家烤大头菜,大灶的火烧得旺旺的,将大头菜洗净,削皮切块,菜叶也不要浪费。5、浙南:冬至圆 提起浙南地区,就是温州、台州和丽水了。浙南的人们过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