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到什么节气了 现在什么节气

作者&投稿:武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芒种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南方地区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

  到了芒种时节,华南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一、气候特点
  每年的芒种节气在6月6日或7日,这时太阳到达黄径75°。从字面上说,“芒”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收 获;“种”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 、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对于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此时也正是播种最忙的 季节,故又称“忙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 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收 、种、管交叉,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真 是“芒种芒种,样样都忙”小麦成熟期短,收获的时间性强,天气的变化对小麦最终产量的影响极大。这 时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芒种前后若遇连阴雨天气及风、雹等,往往使小麦不能及时收割 、脱粒和贮藏而导致麦株倒伏、落粒、穗上发芽霉变及“烂麦场”等,使眼看到手的庄稼毁于一旦。“收 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的农谚正形象地说明了麦收季节的紧张气氛,必须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抢割、抢 运、抢脱粒。“春争日,夏争时”,一般而言,夏播作物播种期以麦收后越早越好,以保证到秋前有足够 的生长期。大量的试验和生产实际表明,夏大豆、夏玉米、夏甘薯等作物的产量均随播(栽)期的推迟而明 显降低,播(栽)过迟的甚至不能成熟,得不到任何效益。“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种豆 不怕早,麦后有雨赶快搞”。麦收以后应抓紧抢种抢栽,时间就是产量,即使遇上干旱,也要积极抗旱造 墒播种,切不可消极等雨,错过时机。“芒种忙,下晚秧”,南方的双季晚稻育秧要抓紧进行,要特别注 意稻蓟马等病虫的防治工作。东北、西北地区的雨水仍然不多,冬、春、小麦要适时浇水追肥,做好生长 后期的管理工作。大部分茶区的夏茶采制已经开始,由于气温高,芽头长得快,容易粗老,一定要及时采 摘,加工细制,提高品质。
  芒种后,我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 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宋人范成大的《芒种后积雨骤冷》诗:“梅霖倾泻九河 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绘出了阴雨连绵不止,河满沟平,农夫冒着 寒冷身披棉絮播秧忙的画面。芒种时节,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中的梅雨对农业生 产十分有利;梅雨过迟或梅雨过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会受到干旱的威胁。但若梅雨过早,雨日过多, 长期阴雨寡照,对农业生产也有不良影响,尤其是雨量过于集中或暴雨还会造成洪涝灾害。“圩田好作, 五月(农历)难过”的农谚体现了在抗灾能力极低的旧社会农民对梅雨成灾的忧虑。在“样样都忙”的芒种 之时,防汛抗灾工作千万不可放松。

  二、农事
  芒种节到收麦忙,男女老少上战场。
  麦熟九成就动手,昼夜虎口来夺粮。
  地里场里不算收,打轧扬晒快入仓。
  腾出茬口早下种,玉米豆谷快播上。
  套播粮棉仔细管,定苗松土把虫防。
  棉田追浇锄治修,切莫忙麦将棉忘。
  春谷高粱精细管,追肥治虫勤松耪。
  制种高粱和玉米,严格管理照规章。
  苹果疏枝和扭梢,枝条盘圈加捆绑,
  桃树修剪重摘心,内膛疏密要恰当。
  麦秸氨化方法好,营养提高气味香;
  无毒无害容易制,十天半月喂牛羊。
  养鱼犹如女锈花,昼夜不忘巡鱼塘,
  分期灌水调水质,投饵施肥要适量。

  三、农谚
  芒种忙,麦上场。
  夏季农活繁,做好收、种、管。
  大旱小旱,不过五月十三。
  五月十三,不雨直干。
  吃了端午粽,寒衣不可送。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机、畜、人,齐上阵,割运打轧快入囤。
  推车不用教,全靠屁股摇。
  两腿拉得宽,屁股摆得欢。
  平路怕后沉,上坡怕前沉,下坡载重难驾稳。
  小麦选种在田间,弄到场里就要掺。
  选种忙几天,增产一年甜。
  若要种子选得好,秆粗、穗大、籽粒饱。
  秆黑粉,不抽穗;散黑穗,不长粒;腥黑穗,粒腥味。
  麦收有三怕:雹砸、雨淋、大风刮。
  麦在地里不要笑,收到囤里才牢靠。
  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
  麦收九十九,不收一百一。
  麦熟九成动手割,莫等熟透颗粒落。
  黄熟收,干熟丢。
  麦收要紧,秋收要稳。
  紧收麦子慢收秋。
  麦子夹生割,谷子要熟妥。
  麦子争青打满仓,谷子争青少打粮。
  生割麦子出好面,生砍高粱煮好饭。
  杏子黄,麦上场。
  枣花开,割小麦。
  麦到芒种谷到秋,豆子寒露用镰钩,骑着霜降收芋头。
  芒种前后麦上场,男女老少昼夜忙。
  三麦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
  麦收有五忙:割、拉、打、晒、藏。
  麦子入场昼夜忙,快打、快扬、快入仓。
  麦松一场空,秋稳籽粒丰。
  麦收时节停一停,风吹雨打一场空。
  快割快打,麦粒不撒。
  麦收无大小,一人一镰刀。
  好手不压快刀。
  手巧不如工具巧。
  七分家什,三分行家。
  把式把式,离不开家什。
  手快不如工具快,老汉能把青年赛。
  心巧不如手巧,手巧不如家什巧。
  要酿好酒需好曲,巧手还得好工具。
  战士爱武器,庄稼人爱农具。
  小小轴承黄豆大,千斤百斤它不怕,运转工具安上它,好像跨上千里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磨镰擦锄,不误工夫。
  磨刀不误砍柴工。
  面朝黄土背朝天,腰酸腿疼割得慢,收割机过去一大片。
  打轧机械转速高,检查调试必须搞。
  润滑点,注机油,固定零件要牢靠;磨损变形要修换,试验运转要良好。
  脱粒机,效率高,安全操作要记牢,填入麦秸要注意,扎好袖口站立好,两侧喂入危险大,一不小心把手咬,均匀填入别成捆,谨防机子吃不消。
  机械要戴防火帽,防止火星把麦烧。
  夜间照明要注意,千万不能明火照。
  机器起动在场边,远离麦垛为最好。
  轧麦头遍先慢速,二遍车速再提高。
  回转半径要适宜,车速过快会翻倒。
  场内防火铭记心,灭火设备不可少,
  湿麻袋,大水缸,沙土铁锨准备好,
  有备无患就主动,麦场操作安全保。
  脱粒机,好又快,一天能打百麻袋。
  联合机械收麦强,代替收割和轧场,
  东征西进流动战,南北收割跨区忙。
  快收快种抢时节,丰产丰收夺米粮,
  农业出路机械化,万机联合创辉煌。
  麦捆根,谷捆梢,芝麻捆在正当腰。
  小麦虽丰收,就怕收中丢。
  一步丢一棵,一天丢一垛。
  小麦不进场,不敢说短长;小麦进了场,也难说短长。
  田里看年景,场里看收成,仓里定输赢。
  拉到场里一半,收到囤里才算。
  麦入仓,谷入囤,豆子入库才放心。
  芒种三日打麦场。
  忙不忙,先打场。
  有风没风,堆到当中。
  会扬场的一条线,不会扬的一大片。
  冷装豆子热装麦,不冷不热装芥菜(泛指菜种)。
  湿麦进仓,烂个净光。
  霉烂病虫能生灾,入到囤里还得晒。
  夏种无早,越早越好。
  夏种晚一天,秋收晚十天。
  夏季田,早一宿,高一拳。
  五黄六月去种田,午前午后差一拳。
  麦不让场,豆不让墒。
  豆不让宿,麦不让晌。
  割麦种豆不用犁,有雨抓紧耩地皮。
  麦播一月,豆种一时。
  麦子割倒还未运,遇雨种豆不用问。
  麦茬无早豆。
  豆不隔宿。
  晚种一宿,秸矮二指。
  晚种一天,秸矮粒扁。
  豆子播上大雨下,不管黑白快套耙。
  豆子就怕急雨拍,抓紧划搂莫懈怠。
  豆勒脖,一个豆粒打不着。
  豆子当宿就翻身,再下大雨就无损。
  要吃豆腐,泥里咕嘟。
  阴种豆子晴种棉,种菜宜在连阴天。
  高地芝麻洼地豆,沙岗坡上种绿豆。
  浅播豆,半边露。
  埋麦露豆,提耧耩谷。
  埋麦露豆晒芝麻。
  提耩谷子,按耧麦,皮上豆子播下来。
  种子要齐,下种地皮。
  五月冷,一棵豆子收一捧。
  槐花稠,豆子收;槐花稀,豆子秕。
  槐连豆,打滴溜,今年不收明年收。
  收扁豆就收黄豆。
  沤了麦子收豆子,沤了豆子收麦子。
  大豆锄瓣,豇豆锄蔓。
  大豆锄芽,荞麦锄花。
  芒种黍子夏至麻。
  春谷宜晚,夏谷宜早。
  芒种谷,赛过虎。
  芒种不种高山谷,过了芒种谷不熟。
  播夏谷,抢时间,不用耕,不用翻。
  耕耕不如耪耪,耪耪不如快耩上。
  能种当时,不种二犁。
  耩地深又暄,就怕大雨灌。
  麦前没串,麦后紧赶(玉米)。
  水源能保险,可以提前串。
  玉米地里带豆,十年九不漏,丢了玉米还有豆。
  南京到北京,都耩隔耧青。
  端阳好插秧(晚稻),家家谷满仓。
  芒种插秧谷满尖,夏至插的结半边。
  芒种打火(掌灯)夜插秧,抢好火色多打粮。
  栽秧割麦两头忙,芒种打火夜插秧。
  老乡种西瓜,头刀不结瓜,二刀结小瓜,三刀结大瓜。
  芒种有雨豌豆收,夏至有雨豌豆丢。
  麦子去了头,高粱没了牛。
  五月栽薯(夏地瓜)盘大墩,六月栽薯一把根。
  麦收前后浇棉花,十年就有九不差。
  麦收前后浇棉花,促棵健长把架搭。
  棉花灌在麦收时,十年就有九适宜。
  麦前蹲苗,麦口浇花。
  得不得,麦芒水。
  棉花常规措施有五手:追、浇、锄、治、修。
  麦子上了场,棉花别没娘。
  光忙麦,不管棉,麦子入囤棉攥拳。
  不治蜜,光忙场,棉棵就像“屎克螂”。
  管粮不管花,麦后棉“烫发”。
  苗蚜治不下,伏蚜积疙瘩。
  棉花卷成蛋,收成减一半。
  棉花不治虫,结果一场空。
  棉花不治虫,有苗没有铃。
  棉花果枝见花蕾,后边紧跟脱裤腿。
  芒种现蕾,带桃入伏。
  灭虫先灭娘,擒贼先擒王。
  高压灯,诱成虫,棉田卵量减五成。
  杨柳枝,诱虫蛾,虫未出腹就消灭。
  割麦后,快灭茬,棉铃虫蛹回老家。
  玉米螟一代明显,二代阴险,三代就怕赤眼卵(蜂)。
  防治玉米螟,一代虫等药,二代药等虫。
  防治玉米螟,喇叭口施药效果灵。
  蚂蚱蚂蚱,剩个楂楂。
  有肥没有水,庄稼干噘嘴;有水没有肥,庄稼饿肚皮;有肥又有水,庄稼有吃有喝抖神威。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不怕施肥远,就怕施肥浅;不怕施肥浅,就怕埋不严。
  棉花不打杈,光长柴禾架。
  杈子不去掉,好像氓流把兜掏。
  旱耪田,涝浇园。
  中耕松土渐加深,蕾期达到三四寸。
  苹果树,要夏剪,疏枝、扭梢、枝盘圈。
  夏季修剪桃摘心,三次摘心增千斤。
  麦上场,牲口忙,拉麦子,轧麦场,耠麦茬,送公粮,春田耠耘除草荒。
  麦秸氨化好,牛羊没个饱。
  氨化麦草,营养提高,气味浓香,牛羊之宝。

芒种,是前几天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南方地区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

到了芒种时节,华南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二十四节气表学过吗上半年六二一下半年八二三最多相差一二天。也就是说上半年在每个月的节气在6号、21号左右下半年在8号、23号左右最多差1、2天

现在是大雪节气。
一九从冬至那天12月22日开始,每到第十天开始进下一个九,即12月22日进一九,12月31日进二九,1月9日进三九,1月18日进四九。

中秋节刚过,下一个是9月22日,秋分

现在是什么节气~

2019年12月7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

大雪日期计公式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18,20世纪=7.9。
举例说明:2019年大雪日期=[19×0.2422+7.18]-[19/4]=11.78-4.75=7,12月7日大雪。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斗指癸,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8日。大雪和小雪、雨水、谷雨、小满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扩展资料:大雪节气,最常见的就是降温、下雨或下雪。据统计,我国强冷空气最多的月份是在农历11月,强冷空气过后,北方大部分地区12月的平均温度约在-20℃至-5℃之间,南方也会出现降雨或霜冻,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带来阴雨或雪天。
大雪风俗:
1、腌肉
老南京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将腌肉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
2、观赏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3、进补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雪

  芒种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南方地区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

  到了芒种时节,华南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一、气候特点
  每年的芒种节气在6月6日或7日,这时太阳到达黄径75°。从字面上说,“芒”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收 获;“种”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 、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对于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此时也正是播种最忙的 季节,故又称“忙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 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收 、种、管交叉,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真 是“芒种芒种,样样都忙”小麦成熟期短,收获的时间性强,天气的变化对小麦最终产量的影响极大。这 时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芒种前后若遇连阴雨天气及风、雹等,往往使小麦不能及时收割 、脱粒和贮藏而导致麦株倒伏、落粒、穗上发芽霉变及“烂麦场”等,使眼看到手的庄稼毁于一旦。“收 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的农谚正形象地说明了麦收季节的紧张气氛,必须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抢割、抢 运、抢脱粒。“春争日,夏争时”,一般而言,夏播作物播种期以麦收后越早越好,以保证到秋前有足够 的生长期。大量的试验和生产实际表明,夏大豆、夏玉米、夏甘薯等作物的产量均随播(栽)期的推迟而明 显降低,播(栽)过迟的甚至不能成熟,得不到任何效益。“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种豆 不怕早,麦后有雨赶快搞”。麦收以后应抓紧抢种抢栽,时间就是产量,即使遇上干旱,也要积极抗旱造 墒播种,切不可消极等雨,错过时机。“芒种忙,下晚秧”,南方的双季晚稻育秧要抓紧进行,要特别注 意稻蓟马等病虫的防治工作。东北、西北地区的雨水仍然不多,冬、春、小麦要适时浇水追肥,做好生长 后期的管理工作。大部分茶区的夏茶采制已经开始,由于气温高,芽头长得快,容易粗老,一定要及时采 摘,加工细制,提高品质。
  芒种后,我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 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宋人范成大的《芒种后积雨骤冷》诗:“梅霖倾泻九河 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绘出了阴雨连绵不止,河满沟平,农夫冒着 寒冷身披棉絮播秧忙的画面。芒种时节,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中的梅雨对农业生 产十分有利;梅雨过迟或梅雨过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会受到干旱的威胁。但若梅雨过早,雨日过多, 长期阴雨寡照,对农业生产也有不良影响,尤其是雨量过于集中或暴雨还会造成洪涝灾害。“圩田好作, 五月(农历)难过”的农谚体现了在抗灾能力极低的旧社会农民对梅雨成灾的忧虑。在“样样都忙”的芒种 之时,防汛抗灾工作千万不可放松。

  二、农事
  芒种节到收麦忙,男女老少上战场。
  麦熟九成就动手,昼夜虎口来夺粮。
  地里场里不算收,打轧扬晒快入仓。
  腾出茬口早下种,玉米豆谷快播上。
  套播粮棉仔细管,定苗松土把虫防。
  棉田追浇锄治修,切莫忙麦将棉忘。
  春谷高粱精细管,追肥治虫勤松耪。
  制种高粱和玉米,严格管理照规章。
  苹果疏枝和扭梢,枝条盘圈加捆绑,
  桃树修剪重摘心,内膛疏密要恰当。
  麦秸氨化方法好,营养提高气味香;
  无毒无害容易制,十天半月喂牛羊。
  养鱼犹如女锈花,昼夜不忘巡鱼塘,
  分期灌水调水质,投饵施肥要适量。

  三、农谚
  芒种忙,麦上场。
  夏季农活繁,做好收、种、管。
  大旱小旱,不过五月十三。
  五月十三,不雨直干。
  吃了端午粽,寒衣不可送。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机、畜、人,齐上阵,割运打轧快入囤。
  推车不用教,全靠屁股摇。
  两腿拉得宽,屁股摆得欢。
  平路怕后沉,上坡怕前沉,下坡载重难驾稳。
  小麦选种在田间,弄到场里就要掺。
  选种忙几天,增产一年甜。
  若要种子选得好,秆粗、穗大、籽粒饱。
  秆黑粉,不抽穗;散黑穗,不长粒;腥黑穗,粒腥味。
  麦收有三怕:雹砸、雨淋、大风刮。
  麦在地里不要笑,收到囤里才牢靠。
  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
  麦收九十九,不收一百一。
  麦熟九成动手割,莫等熟透颗粒落。
  黄熟收,干熟丢。
  麦收要紧,秋收要稳。
  紧收麦子慢收秋。
  麦子夹生割,谷子要熟妥。
  麦子争青打满仓,谷子争青少打粮。
  生割麦子出好面,生砍高粱煮好饭。
  杏子黄,麦上场。
  枣花开,割小麦。
  麦到芒种谷到秋,豆子寒露用镰钩,骑着霜降收芋头。
  芒种前后麦上场,男女老少昼夜忙。
  三麦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
  麦收有五忙:割、拉、打、晒、藏。
  麦子入场昼夜忙,快打、快扬、快入仓。
  麦松一场空,秋稳籽粒丰。
  麦收时节停一停,风吹雨打一场空。
  快割快打,麦粒不撒。
  麦收无大小,一人一镰刀。
  好手不压快刀。
  手巧不如工具巧。
  七分家什,三分行家。
  把式把式,离不开家什。
  手快不如工具快,老汉能把青年赛。
  心巧不如手巧,手巧不如家什巧。
  要酿好酒需好曲,巧手还得好工具。
  战士爱武器,庄稼人爱农具。
  小小轴承黄豆大,千斤百斤它不怕,运转工具安上它,好像跨上千里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磨镰擦锄,不误工夫。
  磨刀不误砍柴工。
  面朝黄土背朝天,腰酸腿疼割得慢,收割机过去一大片。
  打轧机械转速高,检查调试必须搞。
  润滑点,注机油,固定零件要牢靠;磨损变形要修换,试验运转要良好。
  脱粒机,效率高,安全操作要记牢,填入麦秸要注意,扎好袖口站立好,两侧喂入危险大,一不小心把手咬,均匀填入别成捆,谨防机子吃不消。
  机械要戴防火帽,防止火星把麦烧。
  夜间照明要注意,千万不能明火照。
  机器起动在场边,远离麦垛为最好。
  轧麦头遍先慢速,二遍车速再提高。
  回转半径要适宜,车速过快会翻倒。
  场内防火铭记心,灭火设备不可少,
  湿麻袋,大水缸,沙土铁锨准备好,
  有备无患就主动,麦场操作安全保。
  脱粒机,好又快,一天能打百麻袋。
  联合机械收麦强,代替收割和轧场,
  东征西进流动战,南北收割跨区忙。
  快收快种抢时节,丰产丰收夺米粮,
  农业出路机械化,万机联合创辉煌。
  麦捆根,谷捆梢,芝麻捆在正当腰。
  小麦虽丰收,就怕收中丢。
  一步丢一棵,一天丢一垛。
  小麦不进场,不敢说短长;小麦进了场,也难说短长。
  田里看年景,场里看收成,仓里定输赢。
  拉到场里一半,收到囤里才算。
  麦入仓,谷入囤,豆子入库才放心。
  芒种三日打麦场。
  忙不忙,先打场。
  有风没风,堆到当中。
  会扬场的一条线,不会扬的一大片。
  冷装豆子热装麦,不冷不热装芥菜(泛指菜种)。
  湿麦进仓,烂个净光。
  霉烂病虫能生灾,入到囤里还得晒。
  夏种无早,越早越好。
  夏种晚一天,秋收晚十天。
  夏季田,早一宿,高一拳。
  五黄六月去种田,午前午后差一拳。
  麦不让场,豆不让墒。
  豆不让宿,麦不让晌。
  割麦种豆不用犁,有雨抓紧耩地皮。
  麦播一月,豆种一时。
  麦子割倒还未运,遇雨种豆不用问。
  麦茬无早豆。
  豆不隔宿。
  晚种一宿,秸矮二指。
  晚种一天,秸矮粒扁。
  豆子播上大雨下,不管黑白快套耙。
  豆子就怕急雨拍,抓紧划搂莫懈怠。
  豆勒脖,一个豆粒打不着。
  豆子当宿就翻身,再下大雨就无损。
  要吃豆腐,泥里咕嘟。
  阴种豆子晴种棉,种菜宜在连阴天。
  高地芝麻洼地豆,沙岗坡上种绿豆。
  浅播豆,半边露。
  埋麦露豆,提耧耩谷。
  埋麦露豆晒芝麻。
  提耩谷子,按耧麦,皮上豆子播下来。
  种子要齐,下种地皮。
  五月冷,一棵豆子收一捧。
  槐花稠,豆子收;槐花稀,豆子秕。
  槐连豆,打滴溜,今年不收明年收。
  收扁豆就收黄豆。
  沤了麦子收豆子,沤了豆子收麦子。
  大豆锄瓣,豇豆锄蔓。
  大豆锄芽,荞麦锄花。
  芒种黍子夏至麻。
  春谷宜晚,夏谷宜早。
  芒种谷,赛过虎。
  芒种不种高山谷,过了芒种谷不熟。
  播夏谷,抢时间,不用耕,不用翻。
  耕耕不如耪耪,耪耪不如快耩上。
  能种当时,不种二犁。
  耩地深又暄,就怕大雨灌。
  麦前没串,麦后紧赶(玉米)。
  水源能保险,可以提前串。
  玉米地里带豆,十年九不漏,丢了玉米还有豆。
  南京到北京,都耩隔耧青。
  端阳好插秧(晚稻),家家谷满仓。
  芒种插秧谷满尖,夏至插的结半边。
  芒种打火(掌灯)夜插秧,抢好火色多打粮。
  栽秧割麦两头忙,芒种打火夜插秧。
  老乡种西瓜,头刀不结瓜,二刀结小瓜,三刀结大瓜。
  芒种有雨豌豆收,夏至有雨豌豆丢。
  麦子去了头,高粱没了牛。
  五月栽薯(夏地瓜)盘大墩,六月栽薯一把根。
  麦收前后浇棉花,十年就有九不差。
  麦收前后浇棉花,促棵健长把架搭。
  棉花灌在麦收时,十年就有九适宜。
  麦前蹲苗,麦口浇花。
  得不得,麦芒水。
  棉花常规措施有五手:追、浇、锄、治、修。
  麦子上了场,棉花别没娘。
  光忙麦,不管棉,麦子入囤棉攥拳。
  不治蜜,光忙场,棉棵就像“屎克螂”。
  管粮不管花,麦后棉“烫发”。
  苗蚜治不下,伏蚜积疙瘩。
  棉花卷成蛋,收成减一半。
  棉花不治虫,结果一场空。
  棉花不治虫,有苗没有铃。
  棉花果枝见花蕾,后边紧跟脱裤腿。
  芒种现蕾,带桃入伏。
  灭虫先灭娘,擒贼先擒王。
  高压灯,诱成虫,棉田卵量减五成。
  杨柳枝,诱虫蛾,虫未出腹就消灭。
  割麦后,快灭茬,棉铃虫蛹回老家。
  玉米螟一代明显,二代阴险,三代就怕赤眼卵(蜂)。
  防治玉米螟,一代虫等药,二代药等虫。
  防治玉米螟,喇叭口施药效果灵。
  蚂蚱蚂蚱,剩个楂楂。
  有肥没有水,庄稼干噘嘴;有水没有肥,庄稼饿肚皮;有肥又有水,庄稼有吃有喝抖神威。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不怕施肥远,就怕施肥浅;不怕施肥浅,就怕埋不严。
  棉花不打杈,光长柴禾架。
  杈子不去掉,好像氓流把兜掏。
  旱耪田,涝浇园。
  中耕松土渐加深,蕾期达到三四寸。
  苹果树,要夏剪,疏枝、扭梢、枝盘圈。
  夏季修剪桃摘心,三次摘心增千斤。
  麦上场,牲口忙,拉麦子,轧麦场,耠麦茬,送公粮,春田耠耘除草荒。
  麦秸氨化好,牛羊没个饱。
  氨化麦草,营养提高,气味浓香,牛羊之宝。

二十四节气是哪些?(包括二十四节气歌)
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

24节气歌 及对应节气 是什么??
答:《二十四节气歌》所对应的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歌词对应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

近段时间是二十四节气到什么节气
答:5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立夏,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真正意义上的入夏时间各地并不一致。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立夏前后,只有华南南部跨入夏季;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还处在“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时节;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

24节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独有的也是中国最传统时间认知体系,千年以来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定出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经过后人的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了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

二十四节气歌意思和代表日期
答:二十四节气歌: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河叉上。大雪地封严,冬至不行船...

24节气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24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农历吸收了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表...

冬季的六个节气
答: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4、冬至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

什么节气代表了什么?
答:23、小寒:是一年中温度已到严冬节气,这时正值"三九"前后,我国大部地区天寒地冻,进入严冬时期。24、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期,相对于小寒来说,标志着严寒的持续和加剧。《三礼义宗》日:“冷气之逆极,故谓大寒”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历史上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

二十四节气是哪24个.是什么朝代,哪个人提出
答:二十四节气是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具体提出者无法考证。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1、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2、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3、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

数九到哪个节气结束 2020数九是从什么开始什么结束?
答:数九的起始时间都是从每年的冬至开始,每年的冬至在12月21-23日中的一天,所以数九也是在这段时间开始的,而结束时间要经过九九八十一天,一般情况下数九结束的时间刚好的惊蛰节气和春分节气之间。数九到哪个节气结束数九到冬至后81天到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之间的时候结束,因为81天就是九九。数九,又称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