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到和三有是什么?

作者&投稿:播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心思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三有:有志气、有胆识、有恒心。

曾国藩认为: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意思是说:文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气(或志向),第二要有知识(或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或毅力)。

扩展资料:

读书三到:

原文

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

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三有:要有志、要有识、要有恒。

南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释意: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出处:《古人谈读书》五年级上级部编。《古人谈读书》是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总编,从《论语》、《训学斋规》、《曾文正公全集》三部文献中总结古人读书的方法。

扩展资料

朱熹读书之法

1、循序渐进

朱熹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就是说,读书要有个先后顺序,读通一书,再读一书。就读一书而言,则要逐字逐句逐段按顺序读,先读的未弄通,就不能读后面的。这样才不会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

2、熟读精思

他认为有些人读书收效不大,是由于在"熟"和"精"二字上下功夫不够。他还批评那种读书贪多的倾向,一再讲"读书不可贪多,且要精熟。如今日看得一板,且看半板,将那精力更看前半板"。



六年级课外阅读必读-京东精心选好书,为您呈现美好时光!~

读书有三到,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南宋大儒朱熹的训诫,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求知之路。他强调,每个字都要清晰响亮,一字不漏,一字不少,不应勉强,而应如流水般自然,一遍遍地诵读,直至深入骨髓。这种读书法,是真正的用心体验,而非机械记忆。朱熹将读书分为三层境界:心到,即注意力...

读书有三到的全文是什么?
答:1、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2、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

古人谈读书中朱熹说的读书有三到谓什么到什么到什么到强调了什么的重要...
答:眼口岂不到乎?二、译文 我曾经说过,读书要专心一致,必定要三者到位,即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古人谈读书里面为什么作者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答:因为:首先要做到“心到”就是要专心致志,集中精力,这样眼和口也跟着集中,就能做到这“三到”。出处:《古人谈读书》之 朱熹《训学斋规》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出处?
答:1、聪敏而又好学,不已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来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的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知道满足,教人自不感到疲倦。2、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得仔细。心和眼睛已经不专注一致,...

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是什么意思
答: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出处:南宋·朱熹《读书有三到》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译文:我曾经说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在文中第一句起什么作用?
答:“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句话放在文中第一句,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是全文的纲领,下文的论述都围绕着这个中心和纲领而展开。从文章欣赏和写作的角度看,这种写法叫做开门见山,字面意思是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

曾国藩读书三到是什么?
答:这三个方面,缺一都不行。 拓展资料: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无论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的家书推崇备至,可见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 参考资料...

读书有三到是什么意思?
答:1、意思: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说的是心到、眼到、口到)。2、出处:出自朱熹的《训学斋规》。3、原文: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

读书有三到,下一句是什么
答: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句古语源自宋代朱熹的《训学斋规》,强调了阅读时需要注意的三个重要方面。其中,“心到”指的是阅读时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真正理解和吸收书中的内容;“眼到”则是指要仔细看清每一个字句,不遗漏任何信息;“口到”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