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春秋时期会出现诸侯称霸,礼乐崩坏的局面?

作者&投稿:言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原因就是礼崩乐坏,所谓的礼崩乐坏其实是很笼统的一种说法。我们先来简单聊一下西周的覆灭,东周的建立。这里就要提到一件人尽皆知的事情——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对褒姒极为宠爱,不惜用诸侯勤王,累得气喘吁吁的样子来博得爱妃一笑,之后又将褒姒封为王后。

原王后的娘家申侯引戎狄之兵攻破镐京,幽王连同太子伯服在战乱中被杀,王妃褒姒自裁。一把大火将昔日盛极一时的帝都烧得只剩些断壁残垣。府库财货掠劫一空,被源源不断地运回西戎。

这里所讲的礼崩乐坏是指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坏,最早最深刻的破坏者就是周王室自身,王室都违禁,各诸侯国自然也不会遵守,这便影响到后来的政局。

镐京之乱平定后,申侯、鲁侯与许文公拥立废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一方面,大力拥戴平王的申侯自然有引戎兵祸乱镐京的失德之处;另一方面,作为废太子的宜臼继位怕也是有些不合礼制之处的。

与此同时,虢公翰于携地拥立为携王的王子姬余继位为周携王,毕竟幽王及太子伯服已死、宜臼先被废太子之位,又被驱逐出镐京,此时由宣王幼子姬余继位,于宗法礼制而言,倒也并无悖逆之处。更有其施政包容的理念也为诸多诸侯国所赞赏。

所以,当周携王于郑武公、晋文侯合力攻伐中,兵败身亡,“二王并立”的局面终结后,周平王虽然实现了周王室内部政治的稳定,却丧失了政治上的权威性,埋下了东周以后“诸侯不朝”的祸患。

东周建立之后,领地进一步缩小,国家财政捉襟见肘,甚至到了拮据的地步,因为周王室的种种作为,导致诸侯国也不再尊重,也就有了,后来割据的局面。

孔子虽然一直提倡恢复周公曾经的礼乐制度,但这在乱世之中是肯定不可能实现的。



~

春秋五霸简介_春秋时期五大诸侯介绍
答:春秋时期称霸的五个诸侯的合称 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期,从此以后,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

春秋五霸能够称霸的原因是什么?
答:各个诸侯国之间争霸角逐,无疑让周天子成为了陪衬。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开始,周王室的衰落就再说难免了。周公创立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制度也随之崩塌了。而讨伐诸侯的权力更是落到春秋五霸手中,“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扎乐征伐自大夫出”,甚至于“陪臣执国命”。不进新兴地主阶级纷纷...

春秋战国时期称王的诸侯和周天子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周天子成了什么样的...
答:而春秋五霸中最出名的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礼尊周天子都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是在名义上很尊重周天子的。到战国时期,由于秦迁九鼎,东周灭,各诸侯心中再没任何顾忌,加上少数国家已经称王,其他国家(包括七雄中尚未称王者以及宋国等强国)才陆续称王 至于你说的周天子成为什么样的...

春秋时期诸侯打仗看重礼仪,为何到了战国他们就将礼弃之不顾呢?_百度知 ...
答:当时的 社会 生产力主要体现在人口和粮食两方面,春秋时期,生产资料较少,生产工具较为落后,导致生产力上不来,也就没有更多的粮食来养活更多的人。再加上自从平王东迁后,各诸侯国之间的军事战争也是越来越频繁,只要打仗,就算是春秋时期的战争,都会让人口减少的。据史料所载,整个春秋时期下来,人口竟然没有出现什么明...

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如何发生的。
答:春秋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领域出现了与周礼要求不相融的局面,具体表现在势力强大的诸侯开始变王田为私田,变分封制为郡县制,政权不断下移,并纷纷制定自己的法律。这些都反映了周代封建社会正走向解体。1、经济上井田制逐步解体,出现了土地所有制及相应的赋税制度,如鲁国的...

春秋时期四大霸主分别是谁?
答:铁农具的出现提升了生产力,大量井田之外的土地被开垦,这成为诸侯国强大的主要原因。周王朝建立在宗法制和井田制基础上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动荡局面。王室、诸侯、卿大夫之间相互混战,天下大乱。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春秋有什么典故?
答:并得到周元王的承认)先后取得霸主地位。这些霸主往往打着“尊王”的旗号,借助周天子的权威,以压服其他诸侯国。他们成为实际上的“共主”。为了争当霸主,或为了不受他国的欺辱,各国着手进行政治改革,以增强自己的实力。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与各国内部改革与反改革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十分复杂...

春秋时期最高的就是周朝天子,周朝天子为何默允楚国称王称霸?
答:但在春秋后期,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所以楚在春秋时期就一直称王。公元前344年,齐魏“会徐州相王”,已开始诸侯称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韩、赵、魏、燕、中山“五国相王”。诸侯称王事实上已不承认周为宗主国或者共主了。战国时期也属东周时期,东周时期(自公元前770——公元前249年),...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说的礼崩乐坏指的是什么?
答:接下来的周幽王更无君样,乃致西周最终灭亡。西周灭亡後,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的悲剧不断上演。各种僭越行为也堂而皇之地出现,孔子见季氏“八佾舞于庭”,怒斥曰“是可忍,孰不可忍!”春秋後期,奴隶社会赖以存在的井田制也不断遭到了破坏,经济基础也动摇了,所以孔子时代,“礼崩乐坏”的局面已...

谁帮我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答:2、政治方面,为了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取得优势地位,各国通过改革变法,使奴隶社会生产关系向封建社会生产关系过渡。3、在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井田制开始瓦解,封建土地制度开始形成,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大城市开始出现,商业贸易开始繁荣。4、在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