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皖南事变的原因

作者&投稿:释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皖南事变的发生原因:

皖南事变的发生,有着深刻复杂的历史背景。从客观上讲,是国民党自抗战以来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必然结果,这个主要原因是毫无疑义的,绝不是有的学者认为是八路军、新四军发动了苏北曹甸战役,共产党“得陇望蜀”,错误在先引发的。从主观上讲,则是由于中共对形势判断的过于乐观和皖南新四军军事行动部署不周、指挥不力等原因造成的。

皖南事变的发生,根源在于国民党蓄意制造、精心策划的反共阴谋,在抗日战争中限制和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是国民党的既定方针,是第二次国内战争的延续。1937年夏,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危及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终于把国民党和共产党两个老对手带到了守土抗战的同一条船上,国共两党分别调整了各自的政策,达成统一合作协议,共渡劫难。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节节阻敌,八路军和新四军则迅速开赴敌后作战,配合正面战场。两个战场互相配合、互相依存,分别牵制着大量日军,使日本侵略者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国民党当局对八路军、新四军也屡有嘉勉,正如陈毅所说:“上峰前后嘉奖电文数十余通,即顾祝同、上官云相等亦俯首帖耳,甘拜下风,屡电驰贺者再,此固事实之昭然,非可以浮词粉饰者也”。

但是,对抗战中日益发展壮大的中共武装,蒋介石始终心存忌惮,不断谋划对策,不仅纵容一部分顽固反共势力制造磨擦,而且积极筹划和鼓动更大规模的反共行动。蒋介石当初同意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完全是形势所逼,大势所趋。

扩展资料

皖南事变介绍:

1941年1月4日,叶挺、项英率领新四军军部、一个教导团、一个特务团和第一支队、第二支队、第三支队的各两个团,共9000余人,由泾县的云岭(新四军军部所在地)起程,向茂林前进。茂林地区丛山环绕,断崖绝壁,国民党反动派预先在这里布置了由顾祝同、上官云相指挥的七个师(约8万余人)。7日,新四军到达茂林,国民党军立即对它实行包围袭击。

新四军指战员仓卒应战,并电国民党当局质问。但蒋介石诡称已电顾祝同查询真相,实则密令各部切实执行其“一网打尽,生擒叶、项”的毒计。新四军指战员在军长叶挺的指挥下,奋不顾身,英勇地抗击了国民党反动部队的围攻。

经七昼夜血战,终以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等率领3千余人突围外,大部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亲赴敌108师师部谈判,竟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等皆遇难。

蒋介石随即又在1月17日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反咬一口,宣布新四军“叛变”,取消其番号,将军长叶挺“革职”,“交军法审判”,并令汤恩伯、李品仙的20余万军队进攻江北新四军至此,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已达顶点。

参考资料:

皖南事变真相辨析—人民网

皖南事变—百度百科



原因:

皖南事变发生于1941年1月6日。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发出“皓电”,限令黄河以南新四军于一个月内撤到黄河以北,同时密令其数十万军队准备进攻华中新四军,从而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

中共中央在揭露蒋介石罪恶阴谋的同时,为顾全大局,决定将皖南的新四军撤到长江以北,并连电东南局和军分会书记项英,乘国民党军尚未部署就绪,迅速率部北移,防止遭到突然袭击。

1941年1月4日,项英率新四军军部和部队共9000余人北移。6日,当进入安徽泾县茂林地区时,突遭事先埋伏的国民党军队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和袭击。广大指战员经7昼夜浴血奋战,但终因众寡悬殊,措施失当,弹尽粮绝,除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一部被俘,大部壮烈牺牲。

军长叶挺与对方谈判被扣,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17日,蒋介石竟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其番号,并声称要将叶挺交军法审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新四军副军长项英与副参谋长周子昆在蒋介石下令停火后突围逃出,3月12日两人于泾县濂坑石牛坞赤坑山遭随从副官开枪打死。1月17日,蒋中正发布命令,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号,将叶挺交军事法庭审判。

中国共产党进行回击,指示八路军、新四军在军事上自卫,在政治上反攻。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

此事变主要将领叶挺虽遭逮捕,但受苏俄、英国等国关切下,仅予以监禁。

扩展资料:

皖南事变中被围攻的新四军

皖南事变中,新四军九千将士,其中两千余人突出重围,两千余人战死,一千余人失散、失踪,四千余人被俘。被俘的将士分别被关押在江西上饶集中营、江西铅山等地。在被俘的人员中,有极少数人由于对中共失去信心,被俘后叛变、变节。

而赵凌波、赵希仲、刘厚总这三个团级干部的叛变,则给新四军造成极大的破坏。最终,这三个叛徒也得到应有的下场。

事变影响

在第二次反共高潮中,蒋介石在政治上、军事上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在政治上,蒋介石的反共面目在全国人民面前暴露无遗。国内各小党派和中间势力对蒋介石已失去幻想;中共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同情和支持,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和在全国人民中的声望。

在军事上,尽管新四军在皖南遭受局部失利,但是何应钦、白崇禧“皓电”、“齐电”限令八路军、新四军撤至黄河以北的阴谋化为泡影。而皖南事变后不久新四军军部的重建,使部队由原来的6个支队扩编为7个正规师,新四军从此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蒋介石妄图通过围歼皖南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部队来达到取消新四军的阴谋也彻底破产。

皖南事变发生后的1941年1月17日,周恩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亲笔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切正义的人们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又一次反共内战的愤怒和谴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皖南事变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叶挺、项英,强令将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这明显地暴露了国民党制造分裂、挑动内战的险恶用心。11月9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复电何应钦、白崇禧,据理驳斥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但为顾全大局,仍答应将皖南新四军部队开赴长江以北。而蒋介石对此不予理睬,仍按原定计划密令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官云相将江南新四军立即“解决”。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 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于1941年1月17日发布命令,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号,下令进攻新四军江北部队。中国共产党对此进行了坚决的回击,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不久,新四军新军部在苏北盐城正式成立。随后,新四军扩编为9万余人。同时,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发言人的名义发表谈话,揭露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的真相。在一片反对声中,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更陷于孤立。1941年3月,蒋介石被迫“保证”决不再有“剿共”的军事行动。至此,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彻底击退。

项英与皖南事变

1941 年l 月15 日,即在皖南事变大规模战斗结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在尚未与皖南被围、突围人员取得任何联系,对新四军皖南部队伤亡、被俘情况尚不清楚的情况下,匆匆发出了一个关于项(英)袁(国平)错误的决定。认为‘此次失败,乃项、袁一贯机会主义领导的结果”,并加以“不服从中央”、“阳奉阴违”、“自寻绝路”等罪名,而且与叛徒张国熹相提并论。从此,项、袁的革命业绩,包括他们对创建和发展新四军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被一笔抹煞。但这个决定并不是最后的决定,因为这个文件的最后一条写道:“将项、袁错误提交党的七次代表大会讨论议处。”可至今已六十多年,经历了十次党的代表大会,均未讨论议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史学界和新四军的老同志就提出重新评价项英的问题。上世纪80 年代初,根据小平同志指示,中美双方达成翻译出版〈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协议后,由我方重新撰写我党我军历史和人物条目。有一天,胡绳同志主持开会讨论编写中的一些问题。姜椿芳、刘尊棋、李琦、廖盖隆等一二十位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时,中央档案馆刚刚公开出版了有关皖南事变的电报。李维民在会上提出,这些电报充分证明了当年把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遭受损失的全部责任推到项英身上是不公正的,请示在项英条目中应当如何表述。当时重新评价项英的条件尚不成熟,富有经验的胡绳同志表态说:’ ’既然是简明百科全书,字数不能太长,皖南事变的事就不要写了。”这是第一次在正式出版的关于项英的条目中,没有提他在皖南事变中的责任。1982 年,开始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 军事卷,王辅一负责撰写项英条目。对于皖南事变问题如何表述,经过许多同志集体讨论,1984 年12 月先后经胡绳、余秋里、杨尚昆、胡耀邦同志一一审定,对项英的历史功绩作了充分的肯定,对于他在皖南事变中的责任只写了‘负有责任”,而不是全部责任或主要责任,纠正了当年的片面指责。后来,王辅一根据中央和军委审定的项英条目的基本评价,写出42 万字的《 项英传》 ,1995 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1998 年5 月13 日,经党中央批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纪念项英诞辰100 周年座谈会,吴邦国、曾庆红、张震等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迟浩田同志代表中央和军委发表讲话,对项英的一生作了全面的评价。指出:’ ’项英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的名将之一”。

关于如何评价项英和皖南事变的问题,本来已经解决了。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史研究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可是,2003 年8 月在央视一台播出拟新四军》 电视剧,继续沿用片面指责项英的错误观点,在北移的时机、路线等问题上,给人以中央三令五申,叶挺每每提出正确主张,却被项英一一否决的印象,严重歪曲了历史真相,误导了广大观众。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再写此文以正视听。

关于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皖南部队何时北移,如何北移,选择什么路线,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虽然中央早有新四军向北发展、向敌后发展的方针,但由于情况瞬息万变,指示也是不断变化的。仅在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北移的前两个月内,项英就接到过各种不同的指示。1940 年11 月9 日,中共中央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名义答复国民党方面,表示新四军皖南部队将‘遵令北移”江北。第二天,即11 月10 日,毛主席致电叶、项,要叶挺去与顾祝同谈北移问题时,要以要求国民党两个军停止东进,不要进攻皖东,为谈判‘第一位问题”。H 月21 日中央给叶、项指示:’ ’你们可以拖一个月至两个月(要开拔费、要停止江北进攻),但须认真准备北移。”同日,毛主席对当时的形势作了这样的分析:’ ’只要蒋介石未与日本妥协,大举剿共是不可能的,他的一切做法都是吓我让步,… … 除吓以外还有一个法宝即封锁,此外再无其他可靠办法… … 我早要北移,但是偏要再拖一两个月。”H 月24 日,中央致电叶、项:“你们必须准备于12 月底全部开动完毕。希夷(即叶挺)率一部分须立即出发。”但11 月30 日,毛主席又作了如下的分析:“此次反共规模不会比上次大,只会比上次小,… … 冯玉祥的估计是不正确的,所谓惹急了他会撕开脸皮乱打,这是被蒋之流氓吓倒了的话,其实蒋是精于计算的人,他的流氓只用以吓人,并不用以决定政策。”同日,毛、朱致电叶、项:“你们29 日的布置很对。· · … 日蒋决裂,日汪拉拢,大局从此有转机,蒋对我更加无办法,你们北移又让他一步,以大势判断,蒋(介石)、顾祝同)是不会为难你们的,现在开始分批移动,12 月底移完不算太迟。”12 月3 日,毛主席打电报问项英:’ ’军部及皖南部队被某方袭击时,是否有冲出包围避免重大损失的办法,其办法以向南打游击为有利,还是以向东会合陈毅为有利,渡江向北是否已绝对不可能。”12 月6 日,中央又确定项英先去重庆,然后和周恩来一起于1941 年1 月巧日前到延安参加“七大”。12 月14 日,中央给叶、项指示:’ ’ (一)蒋介石为使我军移动不发生变化起见,确已命令顾祝同通知各军加以协助,故阻碍是不会的,但你们仍需注意警戒。(二)移动时间蒋限十二月底移完,我们正交涉展限一个月,但你们仍须于本月内尽可能移毕。(三)速向顾祝同请领应得之晌弹。”12 月18 日中央指示:“项(英)、曾(山)二人暂勿离开军队。’x ’希夷及一部人员北上,望速作部署。”12 月25 日,毛主席发的通报还认为:’ ’蒋介石内外情况只能采取攻势防御,大吹小打,故复电指复蒋方电报)以拖为宜,拖到一月底再说,… … 只要蒋不投降,大举进军是不可能的,始终不过是大吹小打而已。”然而皖南的形势已日趋严重,由于新四军军部在国民党第三战区顾祝同的防区之内,叶挺曾多次去见顾祝同、上官云相,商定了军部北移的路线、时间等问题。但顾祝同忽然改变态度,项英急电中央:’ ’近顾忽令我军改道,而桂、李在江北之军事布置,皖南顽军之暗中调动,对我包围,阻我交通,并故意对弹药遣散费之推读,如此情形,是否彼等有意阻难我们,而便于进攻江北,然后可再借口对付皖南。… … 部队早已整装待发,两方交通因敌顽两方面不能顺利北渡。… … 情形如此,我们的行动应如何?请考虑后即速示,以免陷于进退两难之境地。”中央接到项英电报后,于12 月26 日复电项英等,没有回答项英的请示,只是严厉地批评:’ ’你们在困难面前屡次向中央请示方针,但中央远在一年前即将方针给了你们,即向北发展,向敌后发展,你们却始终借故不执行,最近决定全部北移。至如何北移,如何克服移动中的困难,要你们自己想办法,有决心。”12 月29 日项英又接指示:“ (一)同意直接移皖东分批渡江,一部分资材经苏南。(二)头几批可派得力干部率领,希夷可随中间几批渡江,项英行动中央另有指示。”在刻不容缓的情况下,项英与叶挺等决定1941 年1 月4 日全部北移,并得到中央的同意,7 日在转移途中遭到8 万国民党军大规模的进攻,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上述经过说明,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缺乏警惕和决策失误的并不止项英一人,把皖南失败的责任全部归罪于项英是不公正的。虽然《 新四军》 电视剧在一些具体方面试图从正面塑造项英的形象,但在皖南事变这个关键问题以及进军敌后和部队建设等许多重要问题上歪曲和贬低了项英。电视剧还把事变前从未当过项英随从副官的孙厚忠真名刘厚总)安排在项英身边,并虚构了项英袒护刘厚总的许多情节,目的是说明项英革命警惕性不高,用人不当,自食其果。事实是,皖南事变前,项英身边根本就没有副官,刘厚总是在副官处第三科管木工班和饲养班的副官,在皖南事变突围途中刘厚总偶然遇到项英一行,才和项英一起行动。刘厚总经不起两个多月艰苦环境的考验,起了图财害命之心,于3 月14 日枪杀了项英和周子昆,携款潜逃。其结局也不是被电视剧虚构的余秀英打死,而是跑到国民党那里去报功,遭到冷遇和长期监禁。

项英是一位革命意志非常坚定的革命家,深受指战员尊敬和爱戴。1930 年12 月底,项英根据六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的决定到达中央苏区,就任苏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并代理苏区中央局书记。1931 年1 月16 日,在苏区中央局正式成立后的第二天,他就发出苏区中央局通告第二号,以非凡的革命胆识和勇气,纠正苏区和红一方面军肃AB 团扩大化的错误,提出用解决党内矛盾的方法来解决当时出现的问题,尽管遭到六届四中全会后党中央的反对,其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和军委主席职务被撤销,但历史证明项英纠正打AB 团错误的指导思想和做法是正确的,是长期被埋没的一大历史功绩。1934 年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后,中央领导人都随主力部队走了,项英奉命留下坚持斗争,他作为留在苏区的第一把手,和陈毅等同志一起,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领导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1937 年12 月13 日,中央政治局在《 对于南方游击区工作的决议》 中指出:“项英同志及南方各游击区主要的领导同志,以及在游击区长期艰苦斗争之各同志,他们的长期艰苦斗争精神与坚持为解放中国人民的意志,是全党的模范。政治局号召全党同志来学习这些同志的模范。”项英正直无私,原则性很强。1939 年5 月,他从来自上海地下党的扬帆那里了解到蓝萍即江青)在上海时表现不好,在政治上、生活作风上都有问题。项英立即打电报向党中央反映,并讲到此人不宜做毛主席的夫人。此时江青已与毛泽东结合,项英提出这个问题显然会得罪人,但他直言不讳,这种远见卓识和刚正不阿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真实原因,从时间上看非常直观!就是因为彭德怀发动了百团大战!至于百团大战错在哪里?那就该先了解下第二次合作,蒋和共是怎么商量的,从1937到1940年末!共方一直隐藏实力,背后私自阔军,而到了百团大战才让蒋发觉!而发动百团大战的彭德怀也受到了处分!那么问题来了,100个团的部队,隐藏实力,怎么去隐藏?侧面的证实了消极抗日。那么问题又来了,偷偷发育,不能让蒋发现,那发展部队的目的是什么?不言而喻,所以蒋发动了皖南事变!最直接的证据就是皖南事变蒋对共的要求,退支黄河以北(黄河以北日军多才能游击战!也就是东北,河北山东。如果你呆蒋的地盘和谁游击)第二点更直接!要求裁军,名义上很过分,但是这要求是第二次合作就已经商议某方同意的结果

这个嘛,反正我们是没有看到的事。历史是有胜利者来编写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呗。只是有1点,3个字:不真实。就好象出土的尧舜禹那样,“历史”是让贤,出土的记载是后者擒前者囚禁。

皖南事变发生的原因?~

抗战期间,国共关系颇多风雨,但两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却是1941年初的事。在此之前,两党纵有磨擦冲突,仍属局部问题。而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双方剑拔驽张之程度,离全面破裂以至发生大规模内战,实仅一步之遥。事变最后虽以相互妥协而告收场,但由此而导致的两党感情之对立和实际之分立,已无可避免地决定了两党关系的最终走向。
皖南事变发生之国内原因:
1、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推行反动政策的必然结果
2、皖南事变的发生与苏北新四军在黄桥战役中歼灭顾祝同嫡系部队李守维部有关联
3、人民革命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极度恐慌和敌视,是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的内在动因
4、华中及皖南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是国民党顽固制造皖南事变的客观原因
5、华中国民党军事力量较强,蒋认为可以轻而易举地消灭新四军

苏美日战略调整与皖南事变发生之国际背景:
1、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的苏联对华政策
2、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
3、日本侵华战略与政略的调整

海归派也挺与土鳖派项英内部损耗,花生米处心积虑消灭异己,再一个就是花生米得了日军好处,作为报答,剿灭一个异己部队。生死关头,丫挺和项英整糙了五天,没有一个结果,肉头战术害了新四军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各队,此事件由称“九·一八事变”。

珍珠港事件中最大的疑点是什么?
答:珍珠港被袭,真是罗斯福等大佬的苦肉计?此问题答案成谜。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很多人认为,珍珠港事变最大疑点是美军三艘航母,都不在港内。 谁都知道,后来的作战美军完全依靠航母,最终在中途岛重创日军,一举扭转了局势。 当时中途岛战役,日军有4艘重型航母,而美军只有三艘,战斗力有差距,主要靠美军情报的优势。 但...

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的根本原因.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影响(用...
答:九一八事变 根本原因:“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 时间:1931年9月18日 地点:中国东北地区 经过: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 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

九一八事变起因是什么?
答:九一八事变的起因是诬告中国军队破坏铁路。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日军在此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

...八国联军,百日维新,西安事变,着四个词都是什么历史背景? 请简要...
答:国内开始了学习日本、以明治维新为模板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其核心是将权利从慈禧和大臣手中夺回给光绪帝,然后由他领导改革,完全仿照日本的例子。西安事变:红军长征胜利后,蒋介石没有放松围剿,另一方面,九一八事变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在张学良带领下背井离乡,张本人也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蒋却调他...

九一八事变的原因和导火线?
答:原因:本国发展资本主义困难因而急需对外扩张.加之其明治维新后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尤其是极力推行军国主义,制定了大陆政策,因而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为进一步扩张准备。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线是日本人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本借机宣称东北军士兵因谋财害命而杀死中村...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答:“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

九一八事变的起因是什么?
答: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挑起的。1931年9月18日夜,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起因 和七七事变的区别
答:九一八事变起因是什么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1、根本原因: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

卢沟桥事变的原因
答:客观原因: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