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令仪济盗成良文言文翻译

作者&投稿:闽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谁能告诉我《于令仪济盗成良》的翻译

于令仪济盗成良

〔宋〕王辟之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

意思:曹州于令仪,本是市民,为人忠厚,不损人利已,晚年家境颇为富裕。一天晚上有人到他家行盗。于令仪的儿子们抓住了小偷,原来是邻居的儿子。令仪对他说:“你平时从末做过坏事,何苦做小偷呢?“那人回答说:“都是贫穷逼的。“问他需要什么,小偷回答说:“有一万钱就足以买食物及衣服了。“令仪按照他要求的数目给了他。小偷刚一走,令仪又叫他回来,盗贼很怕,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却背着一万钱,恐怕巡逻的人会盘问你。“留到天亮才打发他走。盗贼十分惭愧,终于成于良民。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人。令仪选择子侄中的优秀者,办了学校,请有名望的教书先生来执教。儿子及侄子于杰效,陆续考中了进士,成为曹州南面一带的望族。

2. 于令仪济盗成良翻译

于令仪是曹州(今山东菏泽)人,是个商人;他为人宽厚,很少得罪别人,晚年时的家道颇为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结果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 于令仪问他说:“你平常很少犯过错,何苦今天做贼呢?”小偷回答说:“因受贫困所迫的缘故。”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麽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千钱,便足令衣食无忧了。”于令仪听后就如数给了他。正在那小偷要出门离去时,于令仪又叫住他,这使得那小偷大为恐惧,但于令仪对他说:“你如此的贫困,晚上带著十千钱回去,恐怕会被巡逻人员的盘查。”于是将小偷留下,天亮后才让他离去。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良民。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人。令仪选择子侄中的优秀者,办了学校,请有名望的教书先生来执教。儿子及侄子于杰效,陆续考中了进士,成为曹州南面一带的望族。

3. 于令仪济盗成良的译文

曹州于令仪,本是市民,为人忠厚,不损人利已,晚年家境颇为富裕。

一天晚上有人到他家行盗。于令仪的儿子们抓住了小偷,原来是邻居的儿子。

令仪对他说:“你平时从末做过坏事,何苦做小偷呢?“那人回答说:“都是贫穷逼的。“问他需要什么,小偷回答说:“有一万钱就足以买食物及衣服了。

“令仪按照他要求的数目给了他。小偷刚一走,令仪又叫他回来,盗贼很怕,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却背着一万钱,恐怕巡逻的人会盘问你。

“留到天亮才打发他走。盗贼十分惭愧,终于成于良民。

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人。令仪选择子侄中的优秀者,办了学校,请有名望的教书先生来执教。

儿子及侄子于杰效,陆续考中了进士,成为曹州南面一带的望族。

4. 翻译《于令仪济盗成良》并回答下列问题

于令仪是曹州(今山东菏泽)人,是个在市场中做买卖的人;他为人宽厚,很少得罪别人,晚年时的家道很富有。

有天晚上,一个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结果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 于令仪问他说:“你平常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为什么今天要做贼呢?”小偷回答说:“那是因为贫困所迫的。”

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么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千铜钱,便足以衣食无忧了。”于令仪听后就如数给了他。

正在那小偷要出门离去时,于令仪又叫住他,这使得那小偷非常恐惧,但于令仪对他说:“你如此的贫困,晚上带着十千铜钱回去,恐怕会被人责难的。你留下来,天亮后再离去。”

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成了良民。

5. 于令仪济盗成良的原文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1),长厚不忤物(2),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室(3),诸子擒之,乃邻子也(4)。令仪曰:“汝素寡悔(5),何苦而为盗邪(6)?”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11)以衣食(7)。”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14)使(12)去(8)。盗大感(29)愧,卒(13)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30),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31)。

6. 于令仪济盗成良的注释

(1)市井人:做生意的人,市井:经商。

(2)长(zhǎng)厚:年长而厚道(厚:宽厚)。

(3)盗:贼。

(4)乃:原来。

(5)素:向来。

(6)邪:同“耶”,表疑问、反问语气。

(7)十千:指十千(铜钱)。

(8)去:离开,使去:拿走。

(9)延:聘请。掖:教育。

(10)令族:有声望的家族。

(11)足:足够。

(12)使:让。

(13)卒:最后,最终。

(14)明:今之次,下一个。

(15)物:人。

(16)既:已经。

(17)忤(wǔ)物:做事情违背天理和人情。忤:违反、抵触的意思。

(18)寡悔:很少有懊悔,意为很少做错事。即为人谨慎小心。

(19)诘:追问。

(20)负:背。

(21)颇:很

(22)掖:教育

(23)为:被

(24)夕:晚上

(25)耳:语气词

(26)欲:想要

(27)恐:恐惧

(28)愧:惭愧

(29)感:感动,不译为“感到”

(30)延:聘请。掖:教育。

(31)令族:有声望的家族。

7. 于令仪济盗从良的翻译

译文

于令仪是曹州(今山东菏泽)人,是个商人;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时的家道颇为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结果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 于令仪问他说:“你平常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何苦今天做贼呢?”小偷回答说:“因贫困所迫罢了。”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麽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千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听后就如数给了他。正在那小偷要出门离去时,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贫穷的厉害,晚上带着十千铜钱回去,恐怕会被人责难的。”于是将小偷留下,天亮后才让他离去。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良民。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人。令仪选择子侄中的优秀者,办了学校,请有名望的教书先生来执教。儿子及侄子于杰效,陆续考中了进士,成为曹州南面一带的望族。

注释

(1)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2)长(zhǎng)厚:年长而厚道。

(3)盗:贼

(4)乃:原来。

(5)素:向来。

(6)邪:同“耶”。

(7)十千:指一万铜钱。

(8)去:离开。

(9)延:聘请。掖:教育。

(10)令族:有声望的家族。

(11) 足:足够。

(12)使:让。

(13)卒:最后,最终。

(14)物:人。

(15)既:已经。

(16)忤(wǔ):触犯。

(17)寡悔:很少有懊悔,意为很少做错事。

(18)诘:责备,责怪。

有不明白的地方再问哟,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 (*^__^*)



~

于令仪不责盗翻译注解谁能告诉我于令仪济盗成良的翻译
答:关于于令仪不责盗翻译注解,谁能告诉我 于令仪济盗成良 的翻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于令仪济盗成良 〔宋〕王辟之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2、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3、令仪曰:“汝素寡悔...

于令仪不责盗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1. 于令仪不责盗 译文 于令仪济盗成良〔宋〕王辟之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

于令仪济盗成良注释于令仪济盗成良
答:关于于令仪济盗成良注释,于令仪济盗成良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于令仪是曹州(今山东菏泽)人,是个商人;他为人宽厚,很少得罪别人,晚年时的家道颇为富足。2、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结果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

文言文中于令仪,让贼留下来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文言文《于令仪诲人》中,于令仪让贼留下来的原因,用原文回答是:“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于令仪诲人》,又名《于令仪济盗成良》,出自宋代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讲述了于令仪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诲周围的人,并且用宽厚的心去感化了盗贼,使盗贼成了良民的故事。于令仪按照小偷...

于令仪不责盗翻译
答:小偷说:“能得到十贯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依照他的要求给了他。小偷已经离开,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带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你会被人追问的,留下钱财,到了明天再拿走。”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善良的人。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人。

文言文:王辟之《于令仪诲人》原文译文赏析
答:在《于令仪济盗成良》这个故事中,于令仪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诲周围的人,并且用宽厚的心去感化别人,甚至是盗贼。文章揭示的现实意义是,对于别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断性的结论,要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谅和向善的心,这样就能赢得他人的尊敬。 扩展阅读:王辟之写作特色 作者站在封建士大夫的道德立场,歌颂了爱民尊贤、...

求译文(多篇,有多少给多少吧。。多者最佳)
答:3.于令仪济盗成良 曹州于令仪,本是市民,为人忠厚,不损人利已,晚年家境颇为富裕。一天晚上有人到他家行盗。于令仪的儿子们抓住了小偷,原来是邻居的儿子。令仪对他说:“你平时从末做过坏事,何苦做小偷呢?“那人回答说:“都是贫穷逼的。“问他需要什么,小偷回答说:“有一万钱就足以买食物...

于令仪不责盗翻译
答:100字……是指什么=.= 你说的《于令仪不责盗》是不是这个额?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其欲与之。既去...

于令仪济盗成良的原文
答: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1),长厚不忤物(2),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室(3),诸子擒之,乃邻子也(4)。令仪曰:“汝素寡悔(5),何苦而为盗邪(6)?”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11)以衣食(7)。”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

渑水燕谈录狄青文言文翻译
答:1. 渑水燕谈录文言文翻译 原文:太宗朝,有王著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