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泛滥的历史和从古至今治理黄河的故事

作者&投稿:空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神话故事: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

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

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

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

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

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

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

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

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

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

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

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

冯夷喜出望外。

满口答应。

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

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

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

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

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

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

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

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

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

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

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

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

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

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

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

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

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

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

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

他儿子叫羿,射箭百发百中。

无论后老汉如何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

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

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

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

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

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

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

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

你是大禹吗?”

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

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

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

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

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

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

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

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

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

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

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

大禹高兴极啦。

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

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

民间故事:栗毓美(1778—1840),字含辉,又字友梅,号朴园,山西浑源州(今山西浑源县)人。

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由拔贡任西华县令调补宁陵县令,以后历任知州、知府、布政使、护理巡抚等职,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任河东(今河南、山东)河道总督。

他是一代廉吏,又是一位实心实力、勇于革新的治河专家,对我国古代水利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

栗毓美一生最大的功绩是治理黄河。

栗毓美到任时,宁陵正遭黄河泛滥,墙倒屋塌,人畜死亡无数。

面对汹涌的黄水,栗毓美毫不畏惧,他脱下官袍,身着便衣,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到决口处查看险情,并带领全县人民用杉木杆穿铁锅一举堵住了黄河决口。

河水过后,他一面上书朝廷免杂税皇粮,一面组织群众疏通河道,整修农田,使百姓的生产生活很快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栗毓美在宁陵任职近3年,体察民情,治水有方,后被调任河东河道总督。

栗毓美注重调查研究,经常沿河道巡视、考察,并深入群众了解治黄的症结及经验。

其间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创造了“以砖代‘埽’、抛砖筑坝”的治黄经验。

以往河南一带一直沿用“埽”(即用杂草和沙子装入麻袋)的方法筑坝,栗毓美经过探索发现用砖筑坝“排远溜势,水维顿缓”,不仅有效地防治了水患,而且每年节约皇银3万两。

当时河工用的大砖为椭圆形,每块重约10公斤,中有圆孔,可以用绳穿系,易于抛修,并可用以砌筑坝体。

这是黄河上御水工程的一次革新。

直到1949年,黄河河务部门在开封还设有砖料厂,专门烧制河砖,以补石料不足。

实践证明砖代“埽”是成功的,栗毓美在治黄中大力推广这一成功经验,并写出一部专著《栗勤公砖坝成案》,为我国水利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栗恭勤公年谱》记载:“公任五年,河不为患。”自阳武板张庄至孙家堤15公里的老砖坝,一直保留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平日,栗毓美心中有一张治水图,河道的曲直高低,河水的宽窄深浅,流速的快慢,他都了如指掌。

每逢风雨即将到来,他立即到达险地。

一旦水患发生,他又能亲自指挥抢险,将水患降伏,因此很受当地人民爱戴。

在他任职期间,河东一带地区很少发生水灾。

由于他清正廉明,勇于执法,以致触犯权贵,遭到陷害,后来积郁成疾,于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二月,卒于河道总督任上,享年62岁。

当他的灵柩从河南北上运往山西时,沿途群众挥泪相送,千里不绝。

许多官吏“亦皆闻之流涕”。

清代对治理黄河水患尤为关注,康熙皇帝曾感叹“河涨河落维系皇冠顶戴,民心泰否关乎大清江山”,雍正皇帝曾经亲自坐镇武陟指挥治理黄河。

所以栗毓美被皇上追赠为太子太保,谥号“恭勤”。

道光皇帝还作了祭文和碑文,并赐祭葬,入名宦祠,吏民思,庙以祀,加封号“巡河督大王”。

今在山西浑源县,还有道光皇帝下谕为栗毓美修建的规模可观的陵墓,人称“栗家坟”。

栗毓美去世后,宁陵人民为感谢他的治黄功劳和做出的丰功伟绩,拜他为“大王(河神)”,在县城东关为他修建了栗大王庙,春秋祭祀,万代供奉。

说来也巧,自建栗大王庙后,黄河水再也没有淹过宁陵县。



~

历史上人们是如何治理黄河,利用黄河的!!! hurry up!
答:只有据此研究黄河的治理,才不会重蹈三门峡之覆辙。三、处理水库淤沙是关键 流域及干流均拦不住泥沙,泥沙必然在水库里淤积。三门峡水库 在减少淤积和排沙入海方面进行了反复实践,最后选定了“蓄清排浑”调水调沙运用方式,即在非汛期蓄水,汛期降低库水位防洪,排沙,把淤积在库区的泥沙利用洪水排出水库。

从古至今人们都是怎样治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答: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据...

黄河决口泛滥的历史图片
答:栗毓美一生最大的功绩是治理黄河.栗毓美到任时,宁陵正遭黄河泛滥,墙倒屋塌,人畜死亡无数.面对汹涌的黄水,栗毓美毫不畏惧,他脱下官袍,身着便衣。 黄河泛滥的历史和从古至今治理黄河的故事急 神话故事: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 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古...

关于黄河的历史知识点
答:关于黄河的历史知识点二 黄河之名的由来 黄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史前旧石器考古时代开始,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这...第二次改道是在宏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又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决口,河水泛滥后分为两脉:一脉北流合当时的永济渠至今天津市附近入海;另一脉东流在今...

在中国历史上,在某种程度上是如何治理母亲河黄河的?
答:因为王莽先为权臣后来又篡汉建新,紧接着又是一场缠绵的战乱,导致黄河在无人理睬的情况下放任自流的肆虐了60年之久。直到汉明帝永平十二年,著名水利学家王景领导治河,使黄河河道固定在从长寿津自西汉古河道流出,还是回到东营入海:“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

关于黄河过去和现在对比的资料
答:二,公元70年,在王景领导下,对西汉末漫流的河水进行全面治理,才固定了一条新的河道,大体流经冀鲁交界地区,从长寿津(今濮阳西旺宾一带),自西汉大河别出,循古漯水河道,经今范县南,在今阳谷县与古漯河分流,经今黄河和马颊河之间,至今山东利津县境入海。 三,当时黄河下游存在不少分支,或单独入海,或流入其他河流...

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答: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河床不断升高,人们被迫筑堤束水。暴雨季节,两岸随时都有决口的危险。形成方圆25万平方千米的泛滥区。综合治理措施:上游建水库;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明清时期黄河改道,泛滥问题频发,政府如何妥善治理河患呢?
答:明清时期,黄河频繁的改造和泛滥,造成水灾不断,对沿边人民造成极大的痛苦和难以估计的损失。据史料记载,历代统治者都将治理黄河作为第一要务,采取了多种治理措施但由于频繁的改道发生导致水患爆发,对多个省市造成严重危害。黄河水患造成的灾害状况 黄河流经多个地域,其上游,中游和下游分别处于不同的...

黄河整治过多少次
答:大体流经冀鲁交界地区,从长寿津(今濮阳西旺宾一带),自西汉大河别出,循古漯水河道,经今范县南,在今阳谷县与古漯河分流,经今黄河和马颊河之间,至今山东...这是河势的一大变化.后来在万历初年,潘季驯推行“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针,下游河道方始基本固定,即今图上的废黄河.其后虽有决溢.但旋即恢复...

黄河的历史
答: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条件下就决溢泛滥,改走新道.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根据有文字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