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朝代的著名诗人的创作背景及代表作 每个朝代都有哪些著名诗人?越详细越好!

作者&投稿:占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人回答过了啊= = 下面是转的,,

魏晋南北朝:

曹操、曹植、曹丕、阮籍。谢灵运、陶渊明、庾信。

唐朝:

王勃,骆宾王(写鹅、鹅、鹅的),宋之问,陈子昂,王维,孟浩然,贺知章,王昌龄,崔灏,王翰,王之涣,李白,杜甫,孟郊,贾岛,李贺,韩愈,刘禺锡,柳宗元,白居易,元稹,杜牧,李商隐

李煜

宋:

苏轼,欧阳修,陆游,秦观,晏几道,李清照,辛弃疾,秦观,杨万里,范仲淹 ,柳永,王安石,朱熹

元朝:

马致远,王冕,

明朝:

于谦,袁宗道

清朝: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纳兰性德,袁枚,龚自珍,郑板桥

source sited: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806818.html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各朝代的著名诗人及作品~

陆游.(宋代)作品有《示儿》《放翁词》《剑南诗稿》等。王勃.(唐代)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膝王阁序》等。
杜甫.(唐代)作品有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王安石.(宋代)作品有《元日》《伤仲永》等。沈.(宋代)作品有《梦溪笔谈》《采草药》《雁荡山》等。

三国:曹操、曹植、曹丕等;
两晋南北朝:陶渊明、谢灵运等;
唐朝: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崔颢、贺知章、王昌龄、李白、杜甫、白居易、张继、柳宗元、许浑、韩愈、韦应物。李贺、刘禹锡、温庭筠、李商隐、杜牧、罗隐、陆龟年、皮日休、王建等;
宋朝:欧阳修、苏轼、陈师道、黄庭坚、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王安石等;
元朝:元好问、王冕等;
明清:高启、杨慎、厉鹗、朱尊彝、张问陶等;
1、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 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2、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出身陈郡谢氏,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 ),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绍兴上虞区)。南北朝时期诗人、佛学家、旅行家。
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谢灵运继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义熙元年(405年),出任大司马司马德文的行参军。此后任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
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年仅四十九岁。
谢灵运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他还兼通史学,擅书法,曾翻译外来佛经,并奉诏撰《晋书》。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3、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4、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
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明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
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5、王冕
王冕(1310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
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史》有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谢灵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浩然

中国古代著名文人,诗人介绍
答: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每个朝代的文学样式和其中的代表人物及这个人物的代表作
答:诸子散文:代表为《论语》《老子》《墨子》等 2,秦汉 汉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马相如的《子虚赋》等 汉史:司马迁《史记》3,魏晋南北朝 文学理论: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骈文:庾信的《哀江南赋序》4,唐五代 唐诗:以李白、杜甫为首的一大批诗人将唐代的...

孟浩然诗人的介绍以及诗文的创作背景
答: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禄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

杜甫和辛弃疾的生平及代表作
答: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辛弃疾 生平:辛弃疾(...

四大著名诗人是哪个朝代的四大著名诗人分别是哪个朝代的
答: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

列举唐代几个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
答: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5、杜牧,代表作《清明》《清明》【作者】杜牧 【朝代】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李商隐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

杜甫是什么朝代的诗人?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答:3、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4、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列个代表作家、作品、主要风格流派、艺术特征...
答:先秦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宫廷、从集体歌唱到诗人创作的漫长过程。1.《诗经》周王朝为了制礼作乐,设有专门的采诗官,春秋两季到各地搜集歌谣;贵族为了祭祖、宴客、出兵、打猎、讽喻等目的做诗、献诗,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编成《诗》。《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

登幽州台歌的作者及当时的写作背景!
答:《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

《长歌行》、《七步诗》和《出塞》的诗人姓名、朝代和时代背景
答:诗人在七步之内写成了这首诗,让曹丕失去了迫害他的借口。尽管曹丕看到这首诗后,感到惭愧,但是他始终害怕诗人与他争夺王位,一直把他软禁终生。《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他的诗作多以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