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床地质特征 火山岩型铀矿床分布特征

作者&投稿:雍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本区铀矿床主要为产于花岗岩体内断裂破碎带中及接触围岩中的热液脉状铀矿床。通过大量矿床研究表明,区内热液铀矿化大多受燕山期花岗岩浆及新华夏系断裂构造制约,绝大多数为中低温热液单铀矿床,铀矿成矿的共同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大型复式岩体,最好是加里东期—燕山期岩浆旋回发育较全者成矿有利,特别是燕山期多阶段侵入,且侵入阶段较齐全者更为有利。在复式岩体早期(阶段)花岗岩体中,铀矿床常产于燕山期小侵入体附近,特别是燕山晚阶段酸性—超酸性小岩体对铀矿化关系更为密切,如诸广山、苗儿山岩体等。

(2)花岗岩体围岩为较古老的含铀丰度值较高的变质岩,这些含铀丰度值较高的岩系,常被较大的断裂切割并贯穿于岩体之中,在其断裂中的有利部位及其旁侧次级断裂中,形成花岗岩体中及其近侧围岩中的热液脉状铀矿床,如九嶷山、明月峰岩体等。

(3)东西向、南北向、新华夏构造是宏观控矿的主要构造,其复合部位是控制矿田(区)的有利部位,而大多数的矿床或矿体直接产出于新华夏系各组断裂带中。在新华夏系各组断裂带中,又以北北西向(大义山式)扭张性断裂对成矿最为有利。其次为张性断裂复合于其他断裂部位铀矿化亦属有利。

表3-1 花岗岩型铀矿床类型划分及其特征表

(4)矿床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产于断裂破碎带中。其中硅化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矿床占80%以上。而硅化断裂破碎带常有规律地受构造应力场制约,大多数矿床的含矿硅化破碎带常成群成带出现,有的呈现一定的侧伏规律。因而矿脉条数多,矿床内的矿体个数也多。每个矿床往往由几个或几十个矿体组成,大多数矿体规模较小,但一般常有一或几个主矿体规模较大,个别工业矿体长度达千米以上。矿床铀平均品位(即质量分数,下同)一般在0.15%左右,个别高达0.5%。矿体形态比较复杂,而主矿体则相对较为简单,多呈脉状、扁豆状、透镜状。

(5)主要铀矿物为沥青铀矿,常见为沥青铀矿与石英、萤石、方解石、赤铁矿、黄铁矿、绢云母、绿泥石共生,少数矿床还见沥青铀矿与氟磷灰石共生。具有工业意义的主要矿石建造有沥青铀矿-石英(或玉髓)、沥青铀矿-石英(或玉髓)-赤铁矿、沥青铀矿-石英-萤石、沥青铀矿-石英-黄铁矿、沥青铀矿-石英-方解石和沥青铀矿-绢云母-绿泥石建造等。矿床工业类型属单铀矿床,铀浸出率一般大于95%。

(6)以硅化为主的蚀变普遍而强烈,硅化一般具多阶段活动,常形成一定规模的硅化带;带中及其两侧常伴随红色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粘土化等,有时还以硅化带为核心,形成由内向外的离心式分带现象,如211铀矿区各矿床明显而发育。在较多的铀矿床矿体围岩中,常见碱交代作用,部分矿床中见碳酸盐化、萤石化,个别矿床则以碳酸盐化为主,如新兴岩体中的铀矿床。

(7)铀热液成矿一般有2~3个阶段常与构造活动的阶段或构造序次有关,形成相应的构造热液活动阶段,而其中某一阶段是形成工业矿体的主要阶段。铀的热液搬运形式,主要以铀酰硅酸盐配合物运移,其次还有铀酰碳酸盐配合物以及铀酰氟-碳酸盐配合物形式运移沉淀。

(8)铀矿成矿时代普遍晚于成岩时间,多数矿床为75~114Ma,大多为80Ma左右。铀矿成矿温度一般为295~180℃,属中温成矿。

(9)矿床氧化带一般不发育,多数在地表以下几米至几千米。次生富集带也不发育。铀镭平衡情况,表现为氧化带偏镭,原生带铀镭趋于平衡。



产铀岩体地质特征~

南岭东段产铀岩体与非产铀岩体是在相同的地质背景下形成的(邓平等,2011a, 2011b,2012),它们与南岭地区地壳发展、大地构造背景和构造-岩浆演化有着密切的 关系。只是产铀岩体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表现在它们具有较高的铀含量,通常在10× 10-6以上才能为铀成矿提供充足的铀源。此外,岩体中的铀还需要有相当一部分呈容易被 浸出的活性铀形式,同时存在较发育的裂隙系统和具有较高的孔隙度,才能为含铀溶液的 转移和沉淀提供必要的空间(张祖还等,1991)。
产铀花岗岩体多为复式岩体,对南岭东段主要产铀花岗岩体(表7-4)统计结果显 示,区内铀矿大多集中分布在粤北地区早中生代和中-晚侏罗世复式岩体中(表7-5), 其中诸广岩体和贵东岩体是粤北地区最重要的产铀花岗岩岩体。
表7-4 南岭东段主要产铀岩体简表


续表


(据核工业290研究所资料)
表7-5 南岭东段主要岩体铀、钍含量表


续表


续表


(据核工业290研究所、核工业北京铀矿地质研究院资料整理编制)
从成因类型上看,南岭东段产铀岩体可分为改造型(S形)和同熔型(I形或A形) 两种类型(张祖还等,1991),幔源型(M形)岩体中至今未发现有工业价值的铀矿床。 由于改造型花岗岩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地壳上部的沉积岩和沉积变质岩经混合岩化、花岗岩 化或重熔而形成(徐克勤等,1989),在经历过地壳长期演化后,其铀含量相对集中,可 为铀矿化提供足够的铀源,因此对铀成矿比较有利。同熔型产铀花岗岩的物质来源以上地 幔或下地壳分异出的岩浆为主,在其向上侵位过程中可同熔一定数量的上地壳物质,因而 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的性质(徐克勤等,1989)。上地幔和下地壳中铀含量很低,但当 SiO2、K2O和Na2O等低熔组分从上地幔分异出来,发生壳幔相互作用时,地壳中的铀将 被带入岩浆,并在向上侵过程中从上地壳汲取更加丰富的铀,最后形成富铀岩体(张祖 还等,1991)。
在岩体产状和控岩特征上,改造型产铀花岗岩常形成规模巨大的多期多阶段或同期多 阶段复式岩体,岩体规模较大。早期岩体以原地半原地交代成因为主,晚期岩体则以重熔 再生岩浆成因为主。岩体常被晚期中基性岩脉、石英脉充填,或表现为硅化断裂带、韧性 剪切带、角砾岩化带和片理化带等,并伴随有较大范围的自交代蚀变和热液蚀变现象。铀 矿化受各种构造、蚀变带和不同阶段岩体之间的接触界面控制;同熔型产铀花岗岩一般规 模较小,受深断裂控制明显,常形成同期多阶段岩体,蚀变现象较弱(张祖还等, 1991)。
在含铀性特征上,产铀岩体铀含量通常大于10×10-6,比世界花岗岩平均铀含量(3.5×10-6)高出约3倍,但与本地区非产铀岩体平均值(9.71×10-6)相比差别不大。 且改造(S形)花岗岩和同熔型(I形或A形)含铀性特征明显不同,前者平均铀含量(11.6×10-6)较后者(8.94×10-6)相对较高,后者晚阶段岩石中铀含量有升高的趋 势,明显高于同熔型非产铀花岗岩的平均铀含量(6.91×10-6)。由此可见,本区花岗岩 铀含量较高的地球化学背景,为铀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产铀岩体与非产铀岩体铀含 量非常接近的事实表明,岩体铀含量的高低不是铀成矿能力的决定因素(章邦桐, 1991)。
大量研究表明,上述两类产铀花岗岩总体上具有如下特征:(1)在区域展布上,多分布 于政和-大埔断裂以西,岩性多为 和 的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其次为 的黑云母(或二云母)花岗岩。(2)岩体多产于后早古生代造山带或其边缘,围岩以 震旦-寒武纪碎屑岩建造为主。(3)大型铀矿床均产于多期多阶段的复式岩体中,且上述复 式岩体均为富铀花岗岩(U>13×10-6),Th/U <1.7;中型或小型矿床多产于含铀量中等 的岩体(U>11×10-6),仅个别为富铀岩体。(4)产铀岩体具高铝、低钙、富铀的酸性花 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铝指数Al/Na-K-Ca>1,铝过饱和系数Al>20,偏钙系数P< 0.13,K/Na>1,Na/Ca>3,富碱度A>2.5)。(5)在矿物学特征上,有大型铀矿产出的岩 体,副矿物组合为钛铁矿型或过渡型,锆石晶型均为(100)柱面晶形发育,并与(111) 组成简单聚形;产中型或小型铀矿床的岩体,副矿物组合为钛铁矿型、过渡型和磁铁矿 型,锆石柱面晶形为(100)或(110)(谭正中等,1981)。(6)产铀岩体多为多种蚀变叠 加,或蚀变强烈的岩体,碱交代普遍,白云母化、绿泥石化、硅化、水云母化、黏土化及 紫红色蚀变发育。(7)中基性岩脉发育,中基性岩脉与铀成矿关系十分密切,铀矿床的空间 展布和矿体定位受中基性岩脉控制明显(邓平等,2002e)。

火山岩型矿床主要是燕山期喷出至浅成序列岩浆演化分异形成的矿床,故其分布与该序列岩浆岩分布密切相关,主要分布于南岭东部,即产于南岭东部火山活动带内。
南岭地区虽然各个地质时期均有喷出至浅成岩浆演化序列,但以中新生代活动最强,正如前述,燕山期是喷出至浅成岩浆活动鼎盛时期,尤以晚侏罗世的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形成一套分布面积广、厚度巨大的火山岩组合,以及大面积出露的花岗岩侵入体。在燕山期火山岩强烈活动过程,形成较多的火山岩型铀矿床,且绝大部分产于晚侏罗世中酸性火山岩及次火山岩中。因而火山岩型铀矿床的分布与燕山期喷出至浅成序列的岩浆岩,尤其是与晚侏罗世的火山岩和次火山岩的产出形影相关。
火山岩型铀矿床,受燕山期喷出至浅成岩浆演化序列产出的深大断裂和火山机构控制,尤其是新华夏系北北东向深大断裂带与东西向等构造复合或联合控制。因此火山岩型铀矿床沿着控制火山岩的北北东向构造带分布,尤其是与东西向构造带复合部位,是火山岩型铀矿床密集分布的部位。

地面放射性物理场特征
答:3)本区显示出震旦系、寒武系高正常伽马场地层和侏罗系、白垩系、老第三系高正常伽马场地层,根据地层和铀矿床的分布,它们分别与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铀矿床产出部位相一致。3.变质岩 区内各类变质岩正常伽马值统计见表1-8。表1-8 南岭地区变质岩正常伽马值表(γ)从表1-8看出,伽马值有随岩石变...

广东长排铀矿床
答:初步建立了有效的地球化学元素示踪找矿的技术方法和长江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的勘查模式。 [关键词]矿床勘查;构造蚀变带;矿体特征;长排铀矿床 1 发现和勘查过程 长排铀矿床位于广东省仁化县境内,处于长江矿田中南部,北接棉花坑(302)矿床、306矿床,东南与水石(308)矿床相邻,矿区面积8.15km2。 1956~1975年,南岭区测...

后杭爱省楚鲁特铀成矿区的铀矿化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答:位于蒙古后杭爱省北部的后杭爱省楚鲁特铀成矿区,坐落在蒙古一外贝加尔褶皱系的西端地带。这一地区表现出显著的铀矿化特征,特别是在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的花岗岩中,其铀含量达到了0.5%-0.6%的水平(铀质量分数为5×10-6-6×10-6</)。新构造运动的活跃促使在花岗岩基底上形成了第四纪的侵蚀型...

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铀矿化
答:苗儿山、黄材地区以碳硅泥岩型为主的铀矿化 主要受资源-望城深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所控制。修水地区的花岗岩型、碳硅泥岩型铀矿化主 要受长寿-衡阳-观音阁深断裂控制,铀矿床分布在该断裂带及其两侧的铀源层体中。九嶷 山-郴州地区的花岗岩型和碳硅泥岩型铀矿田则主要受北东向的荣陵-郴州深断裂带和北...

叠加成矿系统类型及时空分布
答:如南岭地区广泛分布燕山期花岗岩,也有加里东期花岗岩和印支期花岗岩。据陈培荣研究,印支期花岗岩中富含铀,当该类花岗岩受后来燕山期花岗岩体侵入叠加时,可能生成燕山期花岗岩型铀矿床(陈培荣,2004)。也即印支期花岗岩型铀矿化受到燕山期铀成矿作用的改造叠加。这里要说明的是,成矿系统的叠加是广义的,...

湖南三江口铀矿床
答:山体走向或呈北东—南西后,如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或呈正东西向,如大庾岭;宏观而言,南岭地区为东西走向山地。三江口铀矿床与鹿井矿田在区域上具有类似的地质成矿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从宏观地域来看,南岭地区铀成矿具不连续性,但具有广泛分布的特征[5~6] 。在数十年的地质工作中,我国在该地区发现了众多...

中国铀矿储量世界第一
答:中国铀矿储量的丰富程度可以从其地理分布和矿床类型两个方面来解释。首先,中国铀矿资源地理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这些地区的地质构造和成矿条件非常有利于铀矿的形成和富集。其次,中国铀矿床类型多样,包括砂岩型、碳硅泥岩型、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等。这些不同类型的铀矿床含有...

硫同位素矿床地球化学
答:花岗岩型铀矿床的内带黄铁矿的δ34S值接近于花岗岩的硫同位素组成,说明热液中的硫可能来自岩浆硫,但一些可能有海相硫酸盐的硫混入;还有一些为负值,具生物硫的特征,可能与岩体的围岩地层有关;一些矿床从正到负的δ34S值均存在,变化较大,也说明了地壳硫的存在。一些火山岩型铀矿床的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从-5‰到...

中国什么资源储量世界第一
答:首先,中国的铀矿资源遍布多个地区,主要包括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这些地区的地质结构和成矿条件极为有利于铀矿的形成和聚集。其次,中国拥有多种类型的铀矿床,包括砂岩型、碳硅泥岩型、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等。这些不同类型的铀矿床含有不同品位的铀矿石,为中国的铀资源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以新疆地区...

内蒙古宝龙山铀矿床
答:截至2013年底,共圈定铀矿体6个(图2),累计估算铀资源量达到中型铀矿床规模。 2 矿床基本特征 2.1 区域地质背景 宝龙山铀矿床位于松辽盆地西南部钱家店凹陷东北部。钱家店凹陷呈北北东—北东向狭窄条带状展布,长约100km,宽9~20km,面积1280km2。 图2 宝龙山地区前第四纪地质图 1—上新统泰康组;2—上白垩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