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作者&投稿:延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果你是正方,认为利大于弊:汽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如果没有汽车,人类不可能如此自由快速地与外界沟通。外出旅游、办事都离不开它。它也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工具,可以说,汽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如果你是反方:丘吉尔曾说过:汽车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发明,它污染环境,消耗资源,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汽车发行过多还时常造成大塞车,甚至有时开车还没走路快。而且,每年全世界又有难以计数的人死于交通事故,其中大多数都与汽车有关。可以说,汽车更多的是在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且人类也迟早会独自承受汽车带来的灾害。

肯定是利大于弊,他可以提高你的办事效率。加快你的生活节奏。为你更快捷的服务你说呢?

要看你怎么用了,还是利大。
对经常不住下的人来说,利大于弊,你要是用的少,当然是弊大余利。

辩论题;汽车工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这是一个很好的命题
正反方的辩论方向也比较容易选择
正方的话以科技发展为主要思路,科技必然发展,汽车工业对于生活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环保问题可以通过技术研发来解决,而科技进步是不可逆转的,缺点仍然是对环境破坏的控制,这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汽车工业必然要发展,堵不如疏,疏通的好就可以造福人类,疏通不好就是贻害众人,汽车是出行不可或缺的部分,汽车工业的开展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环节,可以像生物链一样带动整个社会,这就是为什么其他国家金融危机的时候,我国却在汽车销售和生产方面大幅度提倡的原因,所以利大于弊
反方的话不要以事故增长率为主思路,而是要以生态环保为主思路,毕竟这是关系到人类的未来,虽然汽车工业是必须的,但是汽车工业现在不适宜发展,仍然要以节制使用为主,再发展几十年甚至几年,就会对地球造成不可预料的永久破坏,那时候后悔晚矣,技术发展是必须的,科技进步是必然的,那么是否应该先放慢汽车工业的产量,而是从质量或者其他方面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再开展汽车工业,这样会好很多,就目前来看,汽车工业达不到这种要求,所以汽车工业弊大于利
以上仅仅是个人对于辩论的一点意见和辩论思路。下面一段是个人对于辩论活动的建议,辩论会不是争强好胜的舞台,而是真正研究道理的地方
辩论首先要明白辩论的意义是什么,不是说抓住对方言语或者命题的漏洞或者疏忽来加强自己辩论的胜率,而是要从命题的根本出发,真正的研讨命题的深度内涵,不要一味的争胜,你只要说出自己的道理,不管输赢,这次辩论都算是完满的,别人可以从互相答辩之间寻找到自己所认同和理解的一面,根据答辩的内容来让自己对命题有更深的理解和判断,要抛开胜负之心,研究命题的本源真相

很长时间以来,股票增发问题一直是市场热点之一,其利弊众说纷纭。本文就股票增发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股票增发对股价行为的影响和股票增发倾向性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检验。

股票增发趋势分析

沪深证券市场从1998年6月开始正式试点实施增发新股融资方式,1998和1999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增发。在2000年4月30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暂行办法》后,许多上市公司纷纷"弃配改增",增发数量迅速增加。从1998年至2002年6月30日,共有203家公司提出并公告了拟增发预案。从2001年开始,提出拟增发预案的公司在急剧增多,特别是2001年达到了创纪录的127家。

上市公司提出的股票增发预案只有在得到证监会的批准之后才能实施。因此,实施的增发数量要远远小于公布的增发预案。从1998至2002年间,共有77家公司实施了股票增发,其中13家系原有A股和B股公司增发A股,55家系原有A股公司增发A股,8家系原有B股公司增发A股,1家系原有B股公司增发B股。考虑到A、B股市场之间股票价格的关系,本文只研究原有A股公司(包括同时发行B股的A股)增发A股的情况,这样共有68家A股公司增发了新股。

由根据发行日统计的股票增发数据看出,从1998年开始,股票增发数量呈不断增长之趋势。

增发对股价的影响

从我国股票增发的市场实践来看,增发一般对市场股价产生负面影响,表现为增发意向书公告日股价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本文尝试采用事件研究方法,用事件前后股价行为的变化来考察股票增发对股价的影响。本文定义增发意向书公告日为基准日(如果增发意向书公告日是非交易日,则以公告日后一个交易日为基准日)。本文随后以公告日(基准日)前40个交易日、后80个交易日为计算超额收益率的事件期。考虑到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市场调整超额收益率(股票收益率与对应A股指数收益率的差额)来表示股票在事件期的超额收益率(这实际上意味着假设所有股票的β系数都等于1),通过计算增发股票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和累积超额收益率来考察增发对股价行为的影响。

本文选取了基准日前40个、后20个共61个交易日的情况。由结果可以看出,在股票增发意向书公告日或者是次日,超额收益率显著小于零,平均达-3.52%,显示在股票增发公告时,股价有迅速的反映。在增发公告前后的61个交易日内,只有一个交易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显著大于零,而10个交易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是显著小于零,其余交易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没有显著异于零,显示在股票增发公告前后超额收益率并没有显著异于零。换句话说,在公告日后并没有一致的超额收益率为负的情况出现。对各年度基准日前后平均超额收益率的检验也说明,绝大多数的超额收益率都没有显著小于零,因此,可以认为,在股票增发意向书公告日或者次一交易日,股价迅速反映了增发对股票价格的利空效应。

增发动机分析

实施增发公司的货币资金数量没有显著小于市场平均水平,即实施增发公司的平均货币资金数量并没有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因此,很难认为上市公司因为缺乏货币资金才进行增发。它从侧面说明了上市公司并非因为缺钱才进行增发,而往往是因为它满足了增发的条件,所以不愿意放弃通过增发"圈钱"的机会。

我们计算了在1999年至2001年实施增发的61家公司的流通股股数占总股数的比重发现,在这61家公司中,比重超过50%的公司只有两家,比例为3.23%+。我们比较了各年度市场平均流通股比重,发现实施增发公司的平均流通股比重要小于市场平均水平。

同时,我们发现,信息技术业中的上市公司提出股票增发预案的概率相对来说比较高一些;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比率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证监会提高股票增发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要求是有道理的。

另外,每股收益越高,股票增发预案获批准的概率越大。这说明中国证监会在进行股票增发预案审批时对于拟增发新股的每股收益指标比较重视,每股收益高的公司所提出的股票增发预案较容易获批准。从股票增发条件的变化历史看,2000年之前对增发公司基本没有明确的财务指标要求,2000年4月30日发布的《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暂行办法》所提出的股票增发条件较低,并且所有提出股票增发预案的公司基本都符合这一条件。因此,实证结果表明,每股收益对股票增发预案获批准的概率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从历史演变过程看,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而不是每股收益更加重视。在2002年7月24日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有关条件的通知》中,明确提高了净资产收益率的标准,但并没有涉及每股收益。每股收益率而不是净资产收益率对股票增发预案获批准的概率有影响的原因有待于做进一步的分析。

增发并未有效改善业绩

对股票增发的主要批评之一是,股票增发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为了比较股票增发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我们考察了实施增发公司在实施增发前后五年财务数据的变化情况。我们分别计算了1998年至2002年上半年实施增发的68家上市公司在1997年至2001年的主要财务指标的加权平均值,其中年度股票增发家数是根据新股发行日确定的。作为对照,我们计算了1997至2001年主要财务指标市场平均值的变化情况。

就1998年实施增发的7家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在增发新股的同时进行了大规模注入优质资产等重组活动,因此,这些公司在增发后实现了公司经营情况和业绩的大幅度改善。在重组当年,净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两项指标的增长幅度非常高:平均净利润从2192万元上升到13985万元,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从67965万元上升到225778万元。此外,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也有非常大的改善,每股净资产也呈显著上升。这说明,增发所导致的摊薄作用在1998年实施增发的这7家公司中并不明显。但是,考虑到1998年实施增发的7家公司当年还实施了重大重组,即在增发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重组活动,因此业绩的大幅度改善可能是由于大规模重组所导致的。相应地,下面进行的分析中我们基本上剔除了这7家公司。

就1999年实施增发的5家公司而言,在重组当年,除净资产收益率外,各项指标都有了一定幅度的改善,但改变的幅度并未远远大于市场平均指标的改善程度。在实施增发后的两年之内,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下降,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都下降并且下降幅度远远大于市场所有上市公司平均指标的下降程度。这说明,1999年实施增发的公司的业绩在实施增发后非但没有提高,反而有了急剧的下降。

2000年实施增发的19家公司的业绩变化情况要比1999年实施增发的公司更差:公司业绩在增发当年就有非常明显的下降。在2000年,除了主营业务收入有所增长外,净利润、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这三个指标的下降幅度更大。这说明,2000年实施增发公司的业绩恶化程度要大于1999年实施增发的公司。

对于2002年实施增发的18家公司,我们只能比较它们在增发实施之前的平均业绩和市场平均业绩之间的关系。比较结果显示,2002年实施增发公司的平均业绩要大大优于市场平均水平,即实行增发的上市公司是所有上市公司中优秀的群体,其经营业绩在上市公司中处于较高水平。这是提高增发条件之后的必然结果。但是,这些公司在增发新股当年及以后能否继续保持优良的业绩则更引人注目。

综上所述,对于股票增发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比较结果表明:(1)股票增发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改善上市公司的业绩。除1998年实施增发的公司因同时实施大规模重组而改善业绩之外,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在实施增发之后业绩反而下降,部分公司在实施增发当年业绩就有大幅度的下降。因此,认为增发能够改善业绩的结论是得不到充分支持的。(2)较低的上市公司增发条件一定程度上导致增发公司在实施增发后业绩急剧变坏,即所谓的"变脸"。2000年实施增发公司的业绩变化情况说明了这一点。(3)在提高增发条件后,2001年、2002年实施增发公司在增发前的平均业绩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2001年实施增发的公司在增发当年的业绩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下降。

结论

1、实施股票增发的公司在股票增发完成后并没有显著地改善业绩,有些甚至在实施增发后业绩有很大的下降;由于股本扩大,因此导致了每股收益的下降,损害了长期持股老股东的利益。从1998年以后增发案例的结果来看,增发这种再融资行为并非提高上市公司业绩的有效手段。

2、从增发对股价的影响来看,增发的确是对股票价格的"利空"消息:在增发意向书公告日前的超额收益率显著为负,显示市场提前就对这一利空消息作出反映,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来表示对增发行为的否定。

3、增发价格折扣率对公告日前后11个交易日累积超额收益率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并且不同年份对该累积超额收益率的影响也有差异。这显示出市场对股票增发的看法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价格的下降程度。

4、1999年和2000年实施增发股票在增发新股上市后股价的累积超额收益率曾经出现了上升的趋势,所以参与增发的投资者在增发前后可以获得了较大的价格差,存在着明显的套利机会。但是从2001年开始,在增发后的超额收益率没有显著为正,即这种套利机会开始逐步消失。

5、关于增发公司存量资金的分析表明,增发公司拥有的平均货币资金没有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即上市公司并不是因为缺乏货币资金才要进行增发。实际上由于增发条件的限制,往往可以进行增发的公司其业绩和财务状况都比较好,所以增发公司的平均闲置资金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也是必然的。分析其增发动机,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公司业务和规模的扩张,通过增发募集资金投入新项目;二是由于增发融资的门槛越来越高,成功难度越来越大,为了不"浪费"宝贵的增发机会而进行增发。

6、有关实施股票增发和提出股票增发预案公司的流通股比例的分析表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和实施增发公司的流通股比例要小于没有实施增发或没有提出股票增发预案的公司,说明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会影响到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增发的倾向性。虽然流通股比例较小的公司通过增发来改善股权结构无可厚非,但要注意在这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流通股东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大股东的利益,增发应以提高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为主要目的。尤其在增发过程中,股票价格的市场风险完全由流通股东承担,因此流通股东应在增发决策中拥有较大的发言权。

7、有关提出股票增发预案倾向性的二元选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倾向性在不同行业有差异:信息技术行业更倾向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而且重要的三个指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和流通股比例会影响上市公司提出股票增发预案的概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越高、流通股比例越低,上市公司越倾向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

8、股票增发预案获批准情况的二元选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每股收益高的公司所提出的股票增发预案更容易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这说明盈利能力较高公司的股票增发预案更能够得到发行审核部门的认可。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辩论题:“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答:当然是弊!原因很简单,政府不该以纳税人的税款从事赢利性活动与民争利的。所谓的大力发展就是引进外国汽车企业,联合外国欺压中国人自己的汽车产业,这是纯粹的卖国行为!正确的做法是开放中国公民生产汽车的权利,降低国产汽车企业的税费,降低公民买车的税费,降低汽油价格,这才是真正的爱民。

汽车价格战,长远来看究竟是利还是弊?你希望价格战持续吗
答:你是希望车子一直掉价,还是掉着掉着就不掉了,或者还是维持一个合理的价格呢?最近车企是疯狂的打折促销,然后大家掀起了价格战,那么这个价格战,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喵哥先聊聊我的观点。第一点 持续便宜容易偷工减料 首先从普通消费者来说,我是希望这个价格,肯定是越便宜越好。但是...

大学生驾驶小汽车的好处和坏处
答:利大于弊 为求职成功增添砝码 本人认为,大学生开车利大于弊。时下,懂电脑、英语及驾驶技术是每一个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傍身法宝。大学生开车,无论从兴趣还是从熟悉驾驶技术的角度看,于其本人都是有好处的,起码多掌握了一种技能,在即将投入社会求职的征程上,为成功的几率增添了一个...

私家车的发展利大于弊辩论稿
答:[正方一辨] 我们提醒辩友注意:北京是我们辩论的地域前提;我们对限制私家车消费的定义,就是,利用法律、规章和经济手段去限定、规范、约束和干预私家车的消费方式,理念和规模。而我们衡量利弊的受体是公众。北京限制私家车消费当然有利有弊,我方观点认为,北京限制私家车消费利大于弊。 经济的理论和...

汽车利大于弊的例子
答:问,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毋庸置疑,当然是利大!作何解释?不用解释!中华文明八千年历史文明就是铁证如山,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人类从茹毛饮血原始生活学会利用或烧熟食物,从依靠自然到繁殖饲养,从手无寸铁到冶金炼石,这不都是进步,这不都是发展?如果是弊端大于利的话,那人类为什么都...

个人车辆挂到公司名下的利与弊
答:为了交通营运过程中的方便,通常公司会将车辆登记为某个具有运输经营权资质的单位名下,以单位的名义进行运营,并由挂靠者向被挂靠单位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那么到底挂公司名下好不好呢?从法律角度上讲,私人买车登记在公司名下利弊为:1、个人购买,公司可享受租赁费用、折旧费用和用车费用的减税好处,...

如果真的取消车辆年检,是利大还是弊大?
答:但是有很多人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取消车辆年检的呼声越来越高,除了白交钱,浪费时间精力以外,其实并发现不了什么问题。甚至对车损伤很大,说了一些的心声,那么假如有一天真的取消了年检,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汽车年检的初衷本来是为了确保车辆安全性。汽车年检细致到每一个零碎的检查其实也是为了提前检...

共享单车的利与弊辩论赛
答:下面是我整理的共享单车的利与弊辩论赛,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共享单车的利与弊辩论赛 4月17日下午,滨河小学少先队大队委开展了一场激烈而又精彩的辩论赛,大队委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辩题为:使用共享单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正反方辩手都是铆足了劲,在准备的时间里就流露出丝丝的“杀气”。在辩论会中...

利大于弊什么意思?
答:就是一个事情有两面性,譬如青少年使用电脑,它就是有两面的,一方面学生使用电脑有利于查阅资料开阔眼界,(这就是利)而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导致一些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之中,(这就是弊)。希望对你有帮助亲,O(∩_∩)O~问题二:利大于弊和弊大于利是什么意思? 科学即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

...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求利大的辩论素材...
答:利大于弊的素材:一,如果弊大于利那么全球为什么都在发展科技。(如果全球都在犯错就让它们将错就错)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4-29 16:47 当然是利大于弊了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4-29 16:56 主持人:各位评委,各位辩手,各位观众,大家好,. 今天我们的辩题是科技发展: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