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演化简史是怎么样的? 地壳是怎样来的啊

作者&投稿:曹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分布区是了解地壳早期面貌的物质基础。这些古老的岩石分布的面积相当有限,大致在南非、波罗的海沿岸、澳大利亚西部、西伯利亚、中国华北、北美大湖区等地。它们组成陆地的核心,从地壳构造角度看,称之为地盾;也有人认为这就是最早的板块,称为陆核。它表示地壳最稳定的部位。这些陆核或地盾上的岩石,几乎全由基性、超基性火山岩、酸性花岗岩类以及深度变质的沉积岩组成。

地球的历史约为46亿年,从地球的诞生到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的形成,用了约8亿年的时间;从生物大量的出现至今,大约历时5.7亿年。在此两段时间之间,还有32.3亿年,这段时间根据生物演化特点,又分为太古代和元古代2个时期,合称前寒武纪。

太古代的陆壳增长大致通过3个时期的地壳运动来实现。①第一次约发生在距今35亿年前,在西伯利亚的阿尔丹地盾和阿纳巴尔地盾上发生,构成世界上最早的稳定地块。②第二次地壳运动的时间发生在31亿~29亿年前,见于波罗的海沿岸、澳大利亚西部、北美大湖区及南非等地。③第三次地壳运动发生在距今25亿年前后,这是一次颇为强烈、影响很大的地壳运动,并使当时有限的沉积岩层发生变质作用。中国的冀东、辽东都深受影响,构成中国最古老岩石的所在地。通过这次运动,地球的历史已进入到25亿年前,也宣告太古代的结束。

进入元古代,虽然前期形成的古陆核仍继续存在,但面积还很小,而且彼此之间呈分离状态,像海洋中孤立的岛屿。构成“岛屿”的古陆核虽然开始处于稳定的地壳环境中,但构成“海洋”的其他地壳却仍是活动性很强,只是比太古代时有些减弱。到了距今20亿年前后,出现了一次遍及全球的造山运动,比较大面积的稳定区出现了,地壳上强烈的火山运动也暂告一段落。在中元古和晚元古代时期,由于地幔的热力运动使它产生顶托与拉张作用。大陆地壳不断增厚,地壳运动以板块方式进行,发生分裂、漂移、并接等现象。太古代的陆核经过早元古代的造山运动使之扩大,有些还相互连接起来。

在距今14亿~8亿年前这段时间里,世界各地在不同时段内,发生过一些规模不同的地壳运动,随后趋向稳定。至此,自地球形成以来的强烈地壳运动终于告一段落。



地壳演化历史(简史不要网上的长篇大论)~

太古代 距今28亿----25亿年 生命发生和最初分化时期

元古代 距今25亿----6亿年 出现藻类和海生无脊椎动物 震旦纪

古生代 距今6亿-----2.25亿年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出现蕨类和鱼类 泥盆纪
出现两栖类 石炭纪
二叠纪

中生代 距今2.3亿---0.7亿年 三叠纪
出现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 侏罗纪
白垩纪

新生代 距今0.7亿年至今 出现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 老第三纪
新第三纪
出现人类 第四纪

纯手工望采纳!!!!

地壳演化简史 (一)太古代(距今约25亿年之前) 太古代是地质年代中最古老、历时最长的一个代,即原始地壳以及原始大气圈、水圈、沉积圈和生物的发生、发展的初期阶段。 (二)元古代(距今25亿—6亿年前) 在元古代,大陆性地壳逐渐由小变大,从薄增厚,火山活动相对减少,岩性也从偏基性向偏酸性转化。下元古界有巨厚的碎屑堆积,大有利于强烈的花岗岩化活动及导致大型侵入体的形成。由于大气中CO2浓度降低和水中Ca、Mg离子增多,开始出现有化学沉积的碳酸盐岩。它将直接影响到岩浆过程的演化,导致碱性派生岩的出现。随着大气中游离氧的增加,氧化环境也开始出现了。因而后期有了鲕状赤铁矿和硫酸盐等矿物以及第一批红层建造的产生。生物的出现对环境的影响还不大,所以在元古界无大量的生物化学沉积。元古代末还发现有冰碛岩,这是全球性第一次大冰期的产物。 (三)古生代(距今6亿—2.3亿年前) 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据研究,6亿—7年亿年之前,大陆经历过多次分合,在元古代末期(晚前寒武纪),各分散陆块曾联合组成泛大陆。寒武纪时泛大陆发生分裂,在南部成为冈瓦纳大陆,北部分为北美、欧洲和亚洲三个大陆,彼此间被前海西海、前加里东海、前乌拉尔海和前特提斯海(前古地中海)所分隔。奥陶纪末开始发生加里东造山运动。至泥盆纪时,前加里东地槽已褶皱成山,古欧洲与北美合成一块大陆。晚石炭纪时经海西运动后,前海西地槽消失了,使欧美大陆与冈瓦纳大陆合并。至晚二叠纪,前乌拉尔海也消失了,亚欧大陆形成,全球又成为一个新的泛大陆。 (四)中生代(距今2.3亿—7千万年前) 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现有许多资料证明,泛大陆的重新分裂发生于中生代,即始于晚三叠纪,主要分裂在侏罗纪和白垩纪,且一直延续到新生代。这泛大陆原来向南北极延伸,赤道部分较窄,存在特提斯海(古地中海)。三叠-侏罗纪时,北美洲与非洲分裂,北大西洋开始扩张,泛大陆被分为北部的劳亚(劳伦斯和亚细亚)古陆和南部的冈瓦纳古陆。侏罗-白垩纪,南美洲与非洲分裂,南大西洋开始扩张。非洲和印度在侏罗纪时也与南极洲和澳洲(二者仍在一起)脱离,开始形成印度洋。白垩纪时,北大西洋向北展宽,南大西洋已有一定规模,印度向东北漂移,印度洋也随之扩大,而古地中海则趋于缩小。 (五)新生代(7千万年前—现在) 新生代包括老第三纪、新第三纪和第四纪,是距今最近的一个代。继中生代之后,海底继续扩张,澳洲与南极洲分离 东非发生张裂,印度与亚欧大陆碰撞。在第三纪发生强烈的地壳运动,欧洲称为新阿尔卑斯运动,亚洲称喜马拉雅运动。在古地中海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和环太平洋带形成一系列巨大的褶皱山体。在古老的地台区也发生拱曲、断层等差异性升降运动,在断陷盆地中广泛发育了红层。这次造山运动和伴随的海退作用,使从中生代继承下来的自然地理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第四纪出现了人类。这是地球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人类经过复杂的发展过程之后,又逐渐成为干扰、控制和改造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第四纪又被称为“灵生代”。

构造演化阶段与盆地演化史
答:南华北地区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华北板块南部及其与秦岭—大别造山带结合部,东临著名的NNE向走滑断裂系—郯庐断裂系)决定了其独特而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通过对深部地球物理、区域地质及大量的地震、钻井等地质资料的系统研究,认为南华北地区新元古代—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形成的不同类型盆地与中元古代泛亚洲古板块裂解(刘...

区域构造演化史
答:古元古代陇川运动,导致南北向深大断裂生成,促使“菱形地块”解体为3个次级构造单元,构成“两堑夹一垒”的构造格局,从此开始了次级构造单元各自不同的地质演化史。中-新元古代阶段,康滇断隆带全面隆起遭受剥蚀,缺失中-新元古界沉积。东部会理-昆明裂陷带呈断陷沉积,接受厚逾10000m的中元古界、新...

中生代沉积演化史
答:中生代以陆相盆地为主,主要受苏鲁造山带及沂沭断裂带控制。(一)淄博群 在古生代末期华北地台总体抬升,经历了奥陶纪—晚三叠世漫长的风化剥蚀之后,在至侏罗纪,受近南北向挤压的应力作用,形成了东西向的早期盆地雏形。1.坊子期 沉积中心在坊子一带,角度不整合沉积于古元古代花岗岩上。早期水体较深,以灰白...

地球的历史可划分为几个地质时代
答:地球的历史可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个地质时代。1、太古代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老的时期,该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称为太古宇。该时期延续时间长达15亿年,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确地质记录的最初阶段。由于年代久远,太古代的保存下来的地质纪录非常破碎、零散。但是,太古代又是地球演化...

地壳的资料 (少的)
答: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5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上层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平均化学组成与花岗岩相似,称为花岗岩层,亦有人称之...

地球有哪些历史?
答:时光迁移,由于地球自身存在引力,而且在地球的内部不断的发生着化学反应,其所产生的气体不断的被喷出,附着在地球周围,就成为现在我们所说的大气层。而氢气和氧气结合后形成了水。经过太阳的能量辐射,才使地球本身产生了重要的磁场作用。历经了一系列奇妙无穷的变化,才演化成为现在这个适合人类的生存和...

南海海盆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史
答:图6.16 南海海盆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史 AL—非洲大陆;IC—印支半岛;HN—海南岛;WB—万安滩;XI—西沙群岛;ZI—中沙群岛;DI—东沙群岛;TS—台湾浅滩;LB—礼乐地块;NP—东北巴拉望地块;KI—加里曼丹岛;WP—西南巴拉望;XS—ZSB—西沙-中沙地块;NB—南沙地块;PW—巴拉望岛 根据已知地质资料,...

地球的进化史?
答:原始海洋就形成了。3、第三阶段为为显生宙时期,其时限由543Ma至今。显生宙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但在这一时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质演化十分迅速,地质过程丰富多彩,加上世界各地的地质体,保存广泛,可作为观测和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地质科学,奠定了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二、华北克拉通演化史
答:二 、华北克拉通演化史 1.太古代的构造及其演化 (1)最早的陆核 35亿年左右的构造-热事件形成了一小块最早的陆壳,不过他的轮廓和构造面貌都尚难确定 (2)陆核阶段(迁西期)35-30亿年其间,是我国境内几个陆核的形成阶段。古岛链式的陆核在华北地台北缘呈东西向分布。这些陆核主要由麻砾岩相、...

长白山喷发历史
答:但是,在地质历史的长河中(地球形成距今至少有46亿年,长白山区的地壳演化也进行了约32亿年),长白山的地质演化历史只是短短的一瞬间。 长白山火山爆发的历史就更加短暂了,但至今还没有死去,只是处于休眠状态,称为休眠火山。据史料记载,自1597年以来,长白山火山曾有过三次小规模的间歇式活动。 第一次喷发是在15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