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来历 学校的起源?

作者&投稿:虿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古代学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相传在虞舜时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称之为“庠”的学校。高一级的叫“上庠”,近似国学的前身;低一级的叫“小庠”,近似乡学的前身。

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国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于是也就有了专门传授和学习文字的机构“成均”。这也是学校的最初萌芽。

到夏朝时学校分成了四种,按其级别的高下分别称之为“学”、“东序”、“西序”和“校”。商朝取代夏以后,又将这四种学校的名称改为“学”、“右学”、“左学”和“序”。

西周时较高级的学校,分别称之为“辟雍”、“成钧”、“上庠”、“东序”、“瞽宗”。其中“辟雍”最尊。在诸侯各国则有称为“泮宫”的学校,较低一级的学校,有每25家设立的“家塾”,也有每500家设立的“序”。

到了汉代,最高一级的学校称为“太学”,太学以下的学校有“东学”、“南学”、“西学”、“北学”等。魏晋南北朝时“太学”又称为“国子学”;北齐时则将其称为“国子寺”。至隋代,隋炀帝又将“国子寺”改名为“国子监”。此后,“国子监”之称一直沿用到明、清两代,但后来被称为“国子监”的已非以前性质的学校,而是一种实施教育管理的部门,至于各类学校则分别称之为“书院”、“书堂”、“私塾”等等。

至于“学”和“校”两字的合用,最早见于《诗经》,比较严格意义上的见于汉朝。《汉书•董仲舒传》上有“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汉书•循吏•文翁传》说:“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班固《东都赋》中也有“是以四海之内,学校如林”之语,可见汉代学校已经盛况空前了。

学校的定义历史来源:

自夏商,便有了“庠、序”(就是学校)。孟子曰:“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学校一出现,便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为己任,从而出现为培养人才所采取的因材施教等教育之法,历史赋予学校较高的地位。二千多年齐国的稷下学宫引发了百家争鸣、孔子在大成殿的甬道开设杏坛以六艺而教众贤、宋朝的六大书院所承担着选俊功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渊、丘逢甲等先贤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黄宗羲提出“公其非是于学校”,他认为学校不仅具有培养人才改进社会风俗的职能,而且还应该议论国家政事之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论在南京晓庄学校之实践时,还提出“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去”……直至如今现代化的学校,培养人这一性质也没有变化,因为这才是学校应有之义;只不过对于“培养人才”之内涵是更为丰富、更顺应人之个性发展国家需要及社会进步,也使学校更显生命与活力。

由此可见,学校这一组织之特殊,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使命,自古至今,教书育人成了这一组织所特有的使命,多少千古伟人;便是从学校走向更广阔的历史空间,于是便有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最初的教育活动与人类的生产,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人们主要是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知识,技能。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财富逐渐增加,有些人就可以从体力劳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脑力活动;同时语言文字也在丰富和发展。这样,独立的教育机构—学校便逐渐孕育产生了,学校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教育活动进入一个自觉的历史时期。

据考证,原始社会后期,就有了专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特殊场所,这就是学校的萌芽。青少年在这里接受一些训练,学习自理,参加社会劳动,如建筑房屋、耕种、收获,照看牲畜等;学习唱歌.跳舞、游戏,学习礼仪和行为规则。



学校的发展:

在殷商时代,人们上学的地方叫“庠”。到了周代,就叫做序。所以到了后来,故人依旧以庠序作为学校的代称。

国学:先秦时代的学校分为两类,一个是国学,另一个是乡学。国学是天子或者诸侯设立,包括太学和小学。太学和小学都传授六艺,但是各有侧重,太学以礼乐为主,小学以书数为主。

乡学:乡学是地方设立的,比如州郡县设立。是与国学相对的一个机构。

稷下学宫:这里讲一个比较有名的学术机构。就是战国时期齐宣王设立的稷下学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百家争鸣的发源地。设于临淄稷下。是当时法家、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农家等各派的汇集之地。兴学论战,评论时政,教徒授业。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的首次大碰撞。

太学:封建时代的教育机构与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时代或设立太学,或设立国子监,名称不一,制度有变,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学府,生员被称为“太学生”或者“国子生”。

国子监:汉魏时代设立的太学,西晋改为“国子学”,隋朝的时候改为“国子监”,从此,国子监就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的学府,兼最高教育行政机构。

书院:唐宋至明清时代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一般都是私人建立,聚徒讲学,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有四大书院。明代的时候,我们所熟知的有东林书院,培养了杨涟、左光斗等一批东林党人士。



校(英文:School;Educational institution)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名称起源于民国。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夏商,称“庠、序”。西周称学校为“辟雍”,是少数奴隶主贵族读书的场所。也有称学、校、塾的。在开始产生时并不都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而兼为习射、养老的场所。西汉时学校分中央和地方两种,中央设太学,是国家最高学府,相当于今天的大学。地方上置学宫。唐时代办学达到古代极盛时期,学校分类更细,明清时的学校基本是承袭隋唐的,但由于科举制发展,使学校成为科举制的附庸和装饰品。清末,开始兴办近代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中称学校为学堂。到1907年,新式学堂遍设各地。
辛亥革命后,教育部公布新学制,“学堂”一律改称“学校”,并一直沿用至今。

西周称学校为“辟雍”,是少数奴隶主贵族读书的场所。古代的学校称为庠、序、学、校、塾。在开始产生时并不都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而兼为习射、养老的场所。西汉时学校分中央和地方两种,中央设太学,是国家最高学府,相当于今天的大学。地方上置学宫。唐时代办学达到古代极盛时期,学校分类更细,明清时的学校基本是承袭隋唐的,但由于科举制发展,使学校成为科举制的附庸和装饰品。清末,开始兴办近代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中称学校为学堂。到1907年,新式学堂遍设各地。

汉代始有太学 中央所设谓之学 地方所设谓之校

~

清华大学名称的由来
答:由来:清华一词最早来自东晋谢混作《游西池》诗,有“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湛”通“沉”,音chén),意指“夕阳斜照,鸣叫的鸟儿归林;清澈的水色与华美的草木,已经淹没在暮色之中。”原为感叹时光流逝之意。后引申出“水木清华”一词,并赋予“池水清澈,树木华美”之意,今日工字厅后...

清华大学校名的来历是什么?
答:“清华”源于《周礼》中的“清华集翠”,合意为清静明德的校园环境和像德如师的教育理念。以下是关于清华的相关介绍:1.历史渊源 清华大学的校名起源于1925年北京清华学校升格为高等学府,当时清华的全名是“国立清华大学”。清华的前身为清华学堂(1909),后改名为清华学校(1911),是中国近代著名的“...

校姓 校氏家谱 校姓起源 校姓名人 校姓的来源 校姓简介
答:校姓,读音“xiào”,方言有“hǎo”音。校姓姓氏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河北栾城,河南中牟、巩义,江苏兴化、大丰、姜堰、泰州,陕西渭南,湖北郧县等地,北京、上海、天津、台湾等地有散居情况。国内总人口约2万人。 校姓姓氏渊源 1、名贤氏族言行类槁:出自周官王校之后,以官为姓,天宝有校...

清华大学校名的来历
答:由于这样的一种特殊的经费来源和运作模式,清华从创建伊始,在诸多方面就已经具备了自己的一些特别的优势和办学条件,也因此而有别于国内的其他大学。这样的环境也给了梅贻琦治校在客观上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提供了必要的办学条件。国外的历史学家评论道:“清华其成功的一大秘诀是,当其他院校求助于军阀政权不稳定的...

古文中的 “学校” 是什么意思
答:这个问题涉及到古文中的学校这个词的解释以及来源,详解如下:一、关于这个词的古文解释:1、解释: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2、举例:《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汉 扬雄 《百官箴·博士箴》:“国有学校,侯有泮宫。”宋 欧阳修 《议学状》:“夫建学校以养贤,论材德而...

学校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
答:自夏商便有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学校一出现,便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为己任,从而出现为培养人才所采取的因材施教等教育之法,历史赋予学校较高的地位。二千多年齐国的稷下学宫引发了百家争鸣、孔子在大成殿的甬道开设杏坛以六艺而教众贤、宋朝的六大书院所承担着选俊功能。教育来源:最初的...

复旦大学校名的由来
答:由来 校名撷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翻译:祥云灿烂,聚集弥漫在天空。日月的光辉,天天都照耀在大地上。)两句中的“复旦”二字,本义是追求光明,寓含自主办学、复兴中华之意。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复旦大学...

中国著名大学的名字由来
答:校易搜全知道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现在中国的大学越来越多,其中一些大学很有名,历史悠久。那么这些名校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下面就和安心一起来看看吧。com。1.清华大学名字的由来清华大学是国内外著名的大学。在中国,这所大学是许多学生的梦想。那么清华大学为什么以“清华”命名呢?那是因为大学原本就坐落在...

三江学院前身是什么学校
答:三江学院前身是三江师范学堂。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创办于1992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三江学院校名来历可追溯至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92年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四位退休和即将退休的教授、干部发起并创办“三江大学”,1995年4月由原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校,2002年2月经国家教育...

深雪堂小学校的名字的来历
答:深雪堂小学校的名字的来历如下所示:深雪堂小学即原罗江一小,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公元十一世纪,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正所谓“一千载北宋学宫 三百年罗江书院”,是罗江教育的发源地。“深雪堂”是乾隆丙戌年,时任罗江县令杨周冕为深雪堂小学的前身——罗江书院题写的一块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