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曹丕是怎样当上太子的?七步诗先又是谁发明的?介绍一下曹操的家族成员。 七步诗中曹丕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作者&投稿:郦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曹丕,曹操次子,卞氏所生,在争夺继承权问题上处心积虑,战胜了文才更胜一筹的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曹操逝世后,曹丕继位成为魏王,以不参加葬礼之罪逼弟弟曹植写下《七步诗》,险些将其杀害,又顺利夺下弟弟曹彰的兵权,坐稳了魏王之位。之后不久,曹丕又逼迫汉献帝让位,代汉称帝,改国号魏,为魏国开国皇帝,也是三国中第一个称帝的君主。后刘备伐吴时,曹丕看出刘备要失败,但不听谋士贾诩、刘晔之言,偏要坐山观虎斗,事后又起兵伐吴,结果被徐盛火攻击败。回洛阳后,曹丕大病,临终前托付曹睿给曹真、司马懿等人,终年四十岁。
曹操正妻及後宫可考者有十六位:
武宣皇后,就是卞氏。
丁夫人,曹操原配正室夫人,因曹昂之死而与曹操反目,曹操曾欲迎回而不可得。
刘夫人,丁氏的侍女,随丁氏陪嫁至曹家,後亦为曹操之爱妾,不久病亡,生有曹昂、曹铄二子。
环夫人,曹操之妾,生有曹冲、曹据、曹宇三子。
杜夫人,曹操之妾,生有曹林、曹衮二子。
秦夫人,曹操之妾,生有曹琁、曹峻二子。
尹夫人,曹操之妾,生有曹矩一子。
王昭仪,曹操之妾,生有曹干一子。
孙姬,曹操之妾,生有曹上、曹彪、曹勤三子。
李姬,曹操之妾,生有曹乘、曹整、曹京三子。
周姬,曹操之妾,生有曹均一子。
刘姬,曹操之妾,生有曹棘一子。
宋姬,曹操之妾,生有曹徽一子。
赵姬,曹操之妾,生有曹茂一子。
陈妾,无子女
来莺儿,东汉洛阳之名妓,後爱上曹操的侍卫王图。

曹操有二十五位儿子:
曹昂,年轻时曾举孝廉,为张绣所杀,庶出,但是由曹操原配丁氏抚养长大。
曹铄,早薨。
曹丕,220年迫汉献帝禅让帝位,是为魏文帝。
曹彰,绰号黄须儿,为一勇将,曾大破代郡乌丸。223年封任城王。
曹植,擅长文学,曾作《洛神赋》。虽然得到曹操宠爱,但与其兄曹丕争位失败,从此在政治上无从施展抱负。225年立为陈王。
曹熊,早薨。
曹冲,为著名神童,13岁病死。
曹据,232年封为彭城王。
曹宇,232年封为燕王。魏元帝曹奂之父,魏文帝,魏明帝两代托孤。
曹霖,232年封为沛王。
曹衮,232年封为中山王。临终病重时魏明帝曹叡对其爱护备至,死後又获厚葬。
曹玹,211年封为西乡侯。
曹峻,232年封为陈留王。
曹矩,早薨。
曹干,232年封为赵王。
曹上,早薨。
曹彪,232年封为楚王。251年与太尉王凌谋反事洩,被赐死。
曹勤,早薨。
曹乘,早薨。
曹整,217年封为郿侯。
曹京,早薨。
曹均,217年封为樊侯。
曹棘,早薨。
曹徽,232年封为东平王。
曹茂,与曹操及曹丕不和。232年封为曲阳王。

曹操的7个女儿和记载她们的史书:
曹宪,汉献帝贵人。(後汉书献帝纪)
曹节,汉献帝皇后。(後汉书献帝纪)
曹华,汉献帝贵人。(後汉书献帝纪)
安阳公主,名不详,为荀恽之妻。(魏志荀彧传)
金乡公主,名不详,何晏之妻。(魏志曹真传引魏末传)
清河长公主,名不详,夏侯楙之妻。(魏志夏侯惇传引魏略)
临汾公主,名不详,疑为曹操女儿。(魏志司马芝传)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附注:
个别字,“萁向釜下然”的“然”,又做“燃”,个人认为古字就应该是“然”。“向”有人做“在”,疑为今人修改,不如“向”字好!

记载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四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此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因此,我们还是把它作为曹植的作品来介绍给读者诸君。

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

《七步诗》的诗意: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说半天你得给分啊。
曹丕当太子那是必须的,没有争议的。你知道曹操手下的三国第一智谋之士(这只是一种说法,我赞同而已)——贾诩 吧?这个人不得了,当时曹操也确实有废长立幼的想法 但是他不敢决断,就问了贾诩的意见 贾诩是曹丕的谋士 当然会向着曹丕 但是贾诩能明说吗?“孟德啊,废长立幼你不是找死吗?疯了吧你,大公子虽然没有曹植聪明 会作诗 但是治天下非得会作诗吗?” 贾诩如果这样说,当时就得死。这是曹操家事,你一个外人多说两句想干嘛?篡权啊? 所以贾诩不说话 假装思考什么。曹操很奇怪 就问他发什么呆 老子问话呢 贾诩说“我在想当年袁绍和刘表的事啊”(这俩傻帽就是废长立幼结果身死国灭的) 曹操大笑 就打消了废掉曹丕的想法。

七步诗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意思?诗作没有发明一说。七步诗的典故来自《世说新语》,这个不是正史 只能叫文学作品。这故事也并不是演义那么邪乎 就是曹丕让曹植作诗,做不出来就“行大法”。 曹植七步成诗 然后曹丕面有愧色。就这么简单个故事。当然 做不出来就行大法 未免残酷 一奶同胞啊。具体什么情况历史已经无法还原,只能猜测了。

这里不得不提到这三个人(曹操曹丕曹植)的文学成就。曹操四言诗冠绝天下 几无出右者。曹植五言诗也是震铄古今。而曹丕,你以为他没啥文化吧?可他是中国七言诗的开创者(历史混乱,这是一种说法),没有他 就没有七言。

介绍曹操家族成员 这话题开得太大了 说不完 你给个200分我试试看。曹操儿子挺多 二十好几个,知道的也就长子曹丕 次子曹彰(黄须儿 猛得很)三子曹植 四子曹熊(曹丕继位后自杀了)。至于曹冲,我个人认为没这个人 别跟我说什么哪儿哪儿史书记载什么的 我就是不信 曹冲称象这故事虽然记载在三国志里面 我还是不信。这故事本来就不合逻辑。还有曹操的表亲啊什么的 太多了 不过有一点值得一提 曹家真的基本没出过废物,个顶个儿的厉害 要文有文要武有武。也正是这么优秀的基因库才能有统一天下的能力吧。

说这么多了 望采纳。

七步诗是曹值发明的

3.《七步诗》的作者是( )。(1)曹植(2)曹丕(3)曹操~

1,曹植

从他虽然继承了曹操的位置,并且让大臣们逼汉帝退位并且自己做得魏王但是依旧逼自己的兄弟可以看出他十分小气,不大度。他假意说曹植文采好有才气,但是却让他七步成诗,可以看出他虚伪并不是一个心胸宽广的君主。

七步诗的含义 及其修辞手法?
答: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的文言文翻译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七步诗的创作背景: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太子...

七步诗曹植一
答:曹植的《七步诗》如下: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请以正史的观点来回答,三国时曹丕逼迫曹植做出 《七步诗》是不是...
答:背景:曹丕是曹植的哥哥,两个人同时魏武帝曹操的儿子。曹植少而有才,曹操一度想废曹丕而立曹植为太子。曹丕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用尽心机不择手段,最终成功继承王位。在曹丕成为魏文帝之后,为了进一步打击曹植的势力,逼其作诗(目的是如果曹植不能作就把他杀死)。《七步诗》即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三国演义》中能七步成诗的人是什么
答: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七步诗》全诗如下: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曹丕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
答:曹丕的七步诗如下: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燃烧豆杆煮豆羹,豆子在锅里哭泣。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七步诗流传着几个版本,这是比较简单、流传也比较多的一个版本。魏文帝曹丕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曹植为什么要写 七步诗 ?
答:曹植写《七步诗》的原因: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

曹植《七步诗》古诗赏析
答:师:全诗在表达上很有特点:《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2、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展开想象:如果你是曹丕,看了这首诗你会怎样...

曹丕与曹植在“七步诗”之后两兄弟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
答:文人相轻,自古有之.曹植的才华在曹丕之上,又威胁着自己的政治地位,可以说曹丕对这个弟弟是嫉恨入骨了.曹丕的心胸本来就不开阔,曹操还在世的时候,曹丕尚能矫情自饰,不敢对弟弟下手,曹操一死,曹丕自然要清算的,曹植免不了要受打击和迫害.史上著名的<<七步诗>>也出自这一时期,曹丕虽然妒忌曹植,想杀...

七步诗 曹植原文四句?
答:【创作背景】: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就想方设法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政治思想:三曹非常中重视网罗民间隐士,试图把散落在民间的隐士人才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