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存在吗?都说我佛慈悲普度众生可我只感到无边痛苦!自问返醒没做过愧心事、以往苦难我都认了可现在却... 我佛慈悲。普渡众生。

作者&投稿:愈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陀在世说法,就是告诉我们修戒定慧,提高自己的智慧和德行,来如实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你说你问心无愧,你接下来说的事,我觉得你平时根本很少反省,都盯着别人的错误。你抛弃你两岁的孩子,你想过你孩子的感受没有?!你的行为如此自私,只顾自己的利益。到现在人财两空,又来怨天尤人,不是一个大丈夫所为!
佛陀在世的时候是个王子,他看到老百姓有生死离别之苦,有贫穷之苦,有得病之苦等等所有苦恼,他放弃了所有的荣华富贵,发大愿解决这些痛苦,并通过长达6年的苦行(坐禅做到鸟都到他的头上做窝了),及一系列的修行,最后终于悟出了世间真理,并难行能行的普渡一切有缘的众生,丝毫没有在乎自己的感受!是我们这个世间的最有担当的大丈夫!
我们现在很多信佛的人,可以说是人世间最自私的一群人,粗略的列举下:
1、信佛了,就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最有福报的人,自赞毁他,没有一点谦恭的心态;
2、认为念两句佛就要佛陀保证他到西方极乐世界享福去,如果不能如愿,就怨佛;
3、学习佛法,不求多闻,横去竖来,就会念两句阿弥陀佛,而且都不怎么诚心,有时诚心就那么三分半的热潮(念佛确实是非常殊胜的,如果非常诚心到你和佛陀心心相印,一念即可到极乐世界,佛陀是真语者、是实语者、是不妄语者);
4、学佛了,不除掉自己的习气,而是碰到挫折,就怨天尤人,怪罪佛陀没有保佑他;
5、只要一碰到违缘,就呵佛骂祖;
如是等等,数不胜数,佛陀确实发了很多大愿,帮助我们这些最苦之人,可是我们也不能太怂了吧!!
我们要像佛陀学习,我们要做大丈夫!我建议楼主从今天起担起自己的责任,做一个伟丈夫!我们不说大话,你就做你父母、妻儿在这个世间坚实的靠山!成为他们的安全、温馨的港湾!成为他们人生痛苦中的一盏明灯!!!

阿弥陀佛!师兄,佛菩萨无量的慈悲与智慧,平等慈悲一切众生,普渡众生,令得离苦。犹如太阳光明遍洒,无有遗余!怎奈众生障重,障云盖顶,不见光明。非日之咎,当自忏悔!
师兄,此生我们认为我们没做亏心事。大多数人都是这样以为的。如同在下原来未接触佛法,不相信佛法之时,亦自觉顶天立地,不亏欠他人。等到了解佛法之才,才体会到,原来自己是罪孽深重。切不说,无量劫过去的生生世世所造作的因果积累。就说当生,就说杀、盗、淫、妄、酒之中的一个杀业,我们此生杀过多少生?哪怕有善良者,吃过多少海鲜?打死过多少大的、小的、爬的、飞的、游的?我们轻而易举就结束了其他众生的生命,而且还是那么自然而然。犹如夜叉吃人,他们也认为是自然而然的。人家夜叉嘛,不吃人吃什么?那就是人家的食物啊!海里的鲨鱼,吃我们一个人,我们恨得入骨,可是我们人类杀了多少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鱼?
师兄,此生有缘遇到佛法,我们就有救了。因为我们能知道一切的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众生的痛苦烦恼是哪里来的?是自己造作来的。
如何造作的?为什么我们要轮回呢?一切众生皆因爱染取著,而轮转生死。师兄,爱染是轮转之极,痛苦之源。
师兄,放下吧!世尊说,受是苦。不如意是苦,幸福快乐亦是苦!
为什么说幸福快乐也是苦呢?因为此世间的一切,摆脱不了无常的规律,我们所有的欲望追求,皆是苦。追不到之时,有求不得苦。追到了,我们因为不懂无常的规律,不知道我们拥有它是来自因果因缘,因缘了时,就不会再拥有。我们因为不懂得这个道理,在无常的失去到来之时,会比从不曾拥有之时,更会痛苦。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因失恋、破产而自杀。并非他们真的会冻饿而死,活不下去了,而是因为这种拥有与失去的对立,让他深刻地感受到那种彻骨地爱别离之苦。
师兄,放下吧!放下一切的执着,就放下一切痛苦。好好学习佛法吧!佛法是真正的解脱之道,解苦之道!
推荐师兄视频搜索:普愿讲堂,观看《如何逐渐步入佛法解脱》,共四集,好好看看,相信会对师兄有所启示!

真实的佛陀存在过,现如今只剩下残缺混杂的遗教,真相要靠自己去发掘。但佛教的根本却没有变,是三法印:苦、无常、无我。
佛陀已经告诉世人“一切皆苦”,世间的一切都逃不开“成住坏空”这一过程,不过是有的时间长些,有的时间短一些,正如你现在感受到的也是这一部分。
佛陀教导的是:因为“一切皆苦”,要去认识“苦从何来”,如何去“熄灭痛苦”,最终达到“喜乐解脱”。这就是佛陀教导的内容“四圣谛”——苦、集、灭、道。

下面一则高僧“龙普”的小故事告诉你如何正确理解佛的法:
素辇的一场大火,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大量财产的损失,深重的失落感。有的人甚至精神失常。人们川流不息地来见龙普,感叹自己过去做的善事,说: “我们从祖辈起就一直在寺院里修福、修法。为什么那个福德没有帮助我们? 为什么法不护佑我们? 大火把我们的家全毁了。”这些人有许多便不再来寺院行福德,因为佛法没有保佑他们的房子免于被烧毁。
龙普说:
“法根本不是以那种方式护佑人们的。那场火只是在行使它的功能。这说明破坏、损失、解散、分离,在这个世界上一直跟随着我们。至于那些修法的人,心中有法的人,当他们遭遇这些事情时,懂得如何安置心,不让它受苦。那就是法的护佑。并不是它能够帮助你防止老、死、饥饿、火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一句话,佛是存在心中的!为什么您会感到很痛苦呢?因为您还没有摆脱自己的心魔。您学了佛法就知道,一切都是有因有果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您女人会骗您,可能是您过去世曾经伤害到她,由于业力的关系,现在轮转过来而已。世间的痛苦都来源于无始的贪欲,只要把这个扫除了,心里就清净了,自然就没事了,您可以试试啊!

佛,其实就是自己。想得到幸福,必须付出努力去追求,而不是坐等幸福来到。人活着不是为了怨恨,而要多考虑生活的质量。要为生活多用心计划,不应该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人或事去动怒伤身,甚至失去理智,犯法伤人。

多情自古空余恨,
何故多情伤吾身?
人生一世须臾过,
度日要防怒与嗔。
宠辱不惊先贤训,
惜气存元养精神。
无端惹得疾病至,
徒留笑柄于他人。
若犯条律被缧绁,
方知自由乃是真。
絮言叨语或可厌,
良药苦口知我心。

仓央嘉措《问佛》原文~

佛说普度众生,然实无一众生如来度者,众生皆可度,众生皆能自度,众生不愿接受佛法,那是因为无始劫来,众生所累积的习气所至,因为受无始劫来的习气所累,所以才会有财色名食睡,五蕴的困惑。被五蕴所困,心不能出,贪恋其中,所以才会不愿接受佛法。
佛经有云:佛有三不渡;无缘者不渡;无信者不渡;无愿者不渡。
天雨大 只润有根之草,道法宽 不渡无缘之人。
如心经所云,如果观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那么成佛即不远了。

郑钧《慈悲》的歌词
答:慈悲 我佛慈悲 我佛慈悲你回头是岸苦海无边你积德成善 我佛慈悲你回头是岸苦海无边你积德成善 黄河好似那天上的水罡气迷雾般缭绕着你 你又如何如何普渡众生难道你只有那虚描慈悲的容颜 有谁与我做个无形的鬼善恶有报你已不必再说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也给我一张无限慈悲的容颜 虔诚的聆听你来世的...

哪位能解释一下上香的时候为什么要插三炷香?
答:一柱敬我佛,教我脱苦恼;二柱敬我法,学做正气身;三柱敬众僧,本份来做人。我佛庄严,我佛慈悲,普渡众生,脱苦海而终成正果:其意尽在“教育”,能否得到真谛,全在诱导和悟性.都是表法而以啊...烧几柱都好啊,只是要明白,烧香不是烧给佛闻的啊!是为了让我们闻到香味,定其心!一心向佛!

形容慈悲的句子不超出六个字比如念慈悲渡众生之类的?
答:大慈大悲,慈悲为本,悲天悯人,普渡众生,我佛慈悲,济困救危。

《皮囊》读后小记
答:西方的宗教里,我们是赎罪的蚁民。东方的宗教里,我们是堕于轮回偏执而不可解脱的盲众。似乎无论哪一种,我们都可怜无比。于是有了上帝慈爱,有了低眉菩萨,我佛慈悲,普渡众生,有了信众虔诚的阿弥陀佛。不过都是祈一个安放之所。把心安住,给灵魂一个安放之所。于是神明有了意义。在写下这样一段...

求佛的唯美句子
答:4、佛光普照,祈愿佛菩萨保佑世间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天下太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南无阿弥陀。5、愿清香的檀香味带走你一天的疲倦,愿清晰的戒定慧增添你无限的清净,愿幽雅的佛乐为你祈祷,愿观世音菩萨永恒在你心间,保你身体健康,法喜充满!6、我佛慈悲,普渡众生,世间拯救;诚拜观音,平安...

求王君安的玉蜻蜓念白
答:。。。 贵生:哎呦,哎呦—— 志贞:请问施主何处疼痛? 贵生:这——,是心口疼痛。 志贞:好,火灸眉心可治心病。 贵生:慢着,慢着。 志贞:早知你无病。 贵生:小生实是慕名而来 。 志贞:佛门圣地岂容轻狂之客! 贵生:我佛慈悲,普渡众生,何独拒小生于千里之外呢? 志贞:这——,施主...

汉口归元寺可以出家吗,需要关系吗
答: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老衲在此恭候你,出家人四大皆空,不需要关系,但需要条件 施主,和尚不是想当就能够当的咯。请施主深思,谋后而动,不可见悔,我佛慈悲,普渡众生。我师兄印光大师定出的标准:1.需发大菩提心;2,需要过人天资,如此才能出家修行,做人天导师,承担如来家业,所以如果以一颗逃避的心...

寻找佛缘
答:佛曰:出家和不出家其实都是一样滴,心里有佛,在哪里都是出家鸟……汇报完毕。但是出家人平常都干什么呢?和日常生活差不多么?我只是好奇哈。其实出家挺好的啊,免了很多俗事。那个……佛教场所都是本科了么?呃……连家都不让我出啊~

佛经里哪个经文是用来驱邪的?
答:应该说,哪部佛经都可以驱邪。原理:佛经是佛所说法的结集,相当于老师的讲义被学生记录下来的笔记,因为阿难记忆力特别好,对佛祖所讲的法记得一字不漏,所以,佛经可以视为佛祖金口宣说,是佛的原话。而佛祖所宣说的内容,无非是宇宙、人生的真谛(真相、真理),我们读了以后,就能树立正确的知见(...

做和尚,需要什么要求
答:关注 展开全部 看破红尘,皈依佛法。可喜可贺啊!不要太执着于做和尚一定要去寺庙,其实只要心中有佛,处处都是净土,处处皆可学佛。我现在对中国的一些寺庙非常失望,虚有其表而以!我佛慈悲,普渡众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