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哪些成功人士的事例能说明“不求甚解”? 关于古今中外读书的名人事例

作者&投稿:将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求甚解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五 柳 先 生 传
作者:陶渊明

原 文
Original Text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以娱乐自己的心志。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Translated Text
译 文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常写文章娱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

有哪些因为固执而失足的人的事例?~

1.项羽不听范增劝告,鸿门宴放了刘邦,日后反被其灭.2.三国袁术不听劝,执意称帝,结果死于非命.3.波斯国王大流士一意孤行,征讨希腊,结果惨败归.历史上这种事太多,我不一一列举了

一、鲁迅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

二、居里夫人——玛妮雅
玛妮雅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三、万斯同
万斯同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但他小时候也是个顽皮的孩子。而且曾经因为贪玩被家中客人们批评,丢了面子,于是他一怒之下掀翻了客人们的桌子,因此被父亲关进书屋。
万斯同起初非常生气,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这样,后来他闭门思过,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发奋读书。一年过去了,父亲原谅了他,他也读遍了书屋中的书籍,知道了父亲的用心良苦、理解了父亲。
四、诸葛亮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不解求知饥渴。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呜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都摸不着头脑。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
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来,便去求司马夫人。司马夫听了请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
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这是心术不正。”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
五、黄侃误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
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古今中外的名人大器晚成的事例,至少3个。
答:清朝 姚启圣 商周 姜子牙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古今中外,在逆境中走向成功的事例
答:骨缝刚结痂,腿稍能着地后,他便拄着拐杖,来到了单位,走到了田间,继续以前的工作。在旁人的眼里,他比以前更痴迷。周围的人这样劝他说,“在家休息不是一样拿工资,何必多吃这份苦呢!”。可他不这样想:“我骨折不能动已经浪费了很多时间,我要将时间补回来。” 2003年,吴汉荣成为市农技战线唯一的市政协委员。在...

古今中外无私奉献的名人事例
答:1896年,诺贝尔逝世前决定把3300万克朗作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他奖给世界上杰出人物,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服在遗嘱中说:“这奖金不论国籍、人种和语言,只发给确实对人类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人。”诺贝尔为科学奉献了一生,诺贝尔奖则永远地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2、镭的发明者、两次诺贝尔奖的...

古今中外的名人有哪些?
答:古今中外的名人有:孔子、马克思、周恩来、牛顿、司马迁、爱因斯坦、华佗、亚历山大·弗莱明、邓小平、达尔文等。1、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主要成就:开创儒学,编纂《春秋...

古今中外有哪些坚持自己梦想并且实现的名人。
答:2、马云坚持不懈学习 1999年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弃。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但他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通过自已的努力,最终成功了。他说:...

急求 古今中外经过磨炼而成就大业的例子
答:找出古今中外经过磨炼而成就大业的例子,最好写出简介,如若不想,写出人物与事件也可!主要是速度!!这位哲人!很对不起,我要除这个以外的三个... 找出古今中外经过磨炼而成就大业的例子,最好写出简介,如若不想,写出人物与事件也可!主要是速度!!这位哲人!很对不起,我要除这个以外的三个 展开 ...

古今中外,有哪些人是顺境中成才的?
答:李嘉诚:香港亿万富翁、企业家,他在中国大陆出生,但在香港成长并创业。他创立了香港的长江实业,将其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他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了香港乃至整个中国的商业领袖。总的来说,这些人在顺境中能够取得成功,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早年获得了良好的教育和资源,另一方面则...

求顺境出人才的事例5个以上!古今中外!
答:1、纳兰容若: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纳兰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古今中外勤奋成才的具体事例有哪些?
答:回答:刺股悬梁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凿壁偷光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

古今中外靠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事例有哪些?
答: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这句话富含哲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和著名人物都有这样的事例。一、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在巴黎读大学时,因为贫困,住在一间木屋的顶楼里,那间木屋十分破旧,没有火炉和暖气,一到冬天,就算披上所有的衣服、被子,也会冻得人发抖,还要一边学习,困难就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