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有哪些进步性和局限性? 要简短的 儒家的音乐思想具有哪些局限性和进步意义

作者&投稿:淫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儒家本就是通过历代大儒不断完善的
孔子创立儒家一脉 讲仁 义 孝 乐
曾子上承孔子下启思孟 著书《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使儒家思想更加完善和发展
孟子提出性善论 主张仁爱的仁政 民为贵君为轻
荀子更把道德教育与法制规范相结合
到了董仲舒 董仲舒糅合各家优点吸纳墨家阴阳家之精华 把儒家打造的更顺应统治者需求 春秋大一统 君权神授 罢戳百家儒尊儒术
儒家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根据社会需求也在不断进步
三纲主张虽有局限但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在当代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君叫臣死臣不死则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不孝什么的固然用不到了但是只要程度适中还是符合为人处世之道的
五常中庸至今仍是修身之良方
仁爱思想也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总结下简短的....局限性是统治者愚民的手段 君权神授什么的 等级观念什么的
进步性是根据时代变化都能有所改良适应 仁义礼智信在现在也有新的概念和理解 尤其是义和孝的概念更是当代道德标准必不可少的

你要看跟谁比啊大哥,局限性是很明显的:那个时代人所特有的所谓忠君思想,君即国。还有什么三纲五常啊等等,至于进步性,儒家提倡好学及仁,这是进步性。

儒家思想有哪些进步性和局限性?~

我只知道局限性,它竭力避免竞争,强调秩序,对于社会的良性发展,这是有局限的

一、前言
中国素以“礼乐之邦”称着于世,具有悠久的乐教传统.纵观悠远流长的中国音乐教育史,我们不难发现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更多地承载了道德教化的作用,因此它备受历代统治阶级的关注和推崇.“音乐思想,即音乐观,是指对音乐的看法”.从古至今对音乐的看法可谓众说纷纭,而儒家学派的音乐思想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
二、儒家音乐思想的基本观点
1.主张善与美、仁与乐的统一
“美”(其最重要的本质就是“乐”)“善”(即合乎孔子“仁”的政治思想)合一,是孔子基于对音乐的体验而提出的对音乐的基本认识、要求.《礼记·乐记》说:“乐者乐(Le)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乐(Yue)首先能带给人以感官上的快感“乐”(Le),这是音乐“美”的基础.孔子对此十分重视、充分肯定,因为这也是孔子把音乐作为教化手段的基础.但是正如《史记·乐书》所说:凡作乐者,所以节(节制)乐.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乐(Yue)其如此也.所谓“和”,实指各种异质的谐和统一,各种对立性质的消解.音乐的功能正在于和合人心,当然只有“美”、“善”统一,“仁”、“乐”结合的音乐才具备这样的功能.强调“美”与“善”、“仁”与“乐”的和谐统一,是孔子为人生的艺术的最重要基础.
2.主张“礼”“乐”并重
所谓“礼节民心,乐和民声”;又把“礼”“乐”“刑”“政”同举,认为“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史记·乐书》).可见乐被赋予了何等重要的政治教化功能.当然,“乐”与“礼”与“刑”“政”发生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因为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是也.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荀子·乐论》)“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因人心之乐(而以乐导之,就是陶冶的功能.以美善合一,合乎“仁”的要求的音乐陶冶教化人,可以让人心之乐(le)成为追求“仁”的力量,使得出治道也.”这就达到了乐(yue)的目的.
3.提倡乐通伦理
儒家向来强调“修”(修身)、“齐”(齐家)、“治”(治国)、“平”(平天下),认为知识分子的个人修养通于天下,这是儒家的传统.“诗”、“歌”、“舞”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和人类的其他艺术相比较,这三者是不须借助于别的客观事物就可成立的,所以说“三者本于心”.因此金石丝竹这些乐器对于音乐而言本质上是第二义的,所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应当也是基于上述原因而得出的结论,所以中国传统器乐缺乏独立性,有人说中国音乐史几乎就是一部“歌曲史”.更重要的是,儒家认为乐为“德之华”,乐“通伦理”,同时儒家又认定良知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美好的道德是人的本性的自然表现,“德者情之端也”,又说“乐者德之华也”,“乐者,所以象德也”.君子作乐用来陶情养性,教化万民,移风易俗,当然就是本乎情性的最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