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 是怎么成功的 中国地势不是南低北高吗? 关于南水北调,中国地势南低北高,怎么调水?

作者&投稿:抄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

按照2002年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从长江下游、中游、上游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调水。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规划调水总规模448亿m3,其中东线148亿m3,分三期实施;中线130亿m3,分两期实施;西线170亿m3,分三期实施。

南水北调供用水管理遵循“三先三后”的原则,即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

东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并作为调蓄水库,经泵站逐级提水进入东平湖后,分水两路。

一路向北穿黄河后自流到天津,从长江到天津北大港水库输水主干线长约1156km;另一路向东经新辟的胶东地区输水干线接引黄济青渠道,向胶东地区供水,全长701km。

规划分三期实施:第一期工程主要向江苏和山东两省供水,抽江规模500m3/s,多年平均抽江水量89亿m3;第二期工程供水范围扩大至河北、天津,工程规模扩大到抽江600m3/s。

第三期工程增加北调水量,以满足供水范围内2030年水平国民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工程规模扩大到抽江800 m3/s。

中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丹江口水库引水,经南阳方城垭口,太行山东麓,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终点为北京团城湖和天津外环河。

工程途经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中线工程规划分二期实施,一期工程平均每年可调水95亿m3,二期将达到年均130亿m3。

其中,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包括水源工程、输水工程和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水源工程包括大坝加高工程及库区移民安置。

输水工程主要为明渠全封闭自流输水,与沿线河流、道路全部采用立体交叉形式,布置各类建筑物共2385座;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包括兴隆枢纽、引江济汉、部分闸站改造和局部航道整治工程。

西线: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四川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大渡河等长江水系调水,至黄河上游青、甘、宁、蒙、陕、晋等地的长距离调水工程,是补充黄河上游水资源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促进黄河治理开发的重大战略工程。

西线工程总体布局为:四川大渡河、雅砻江支流达曲—贾曲联合自流线路,调水40亿m3;四川雅砻江阿达—贾曲自流线路,在雅砻江干流建阿达引水枢纽,调水50亿m3;通天河侧仿—雅砻江—贾曲自流线路,在通天河干流建侧仿引水枢纽,调水80亿m3。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篇

1、1952年,毛泽东同志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也是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首次提出。

2、1959年,中科院、水电部在北京召开了"西部地区南水北调考察研究工作会议",确定南水北调指导方针是:"蓄调兼施,综合利用,统筹兼顾,南北两利,以有济无,以多补少,使水尽其用,地尽其利。"

3、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

4、1995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全面论证。

5、2000年6月5日,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有序展开,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调水。

6、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水北调总体规划》。

7、2002年12月27日,东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也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

8、2003年12月30日,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

9、2013年11月15日,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

10、2014年12月12日,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

11、2018年9月,南水北调东、中线输水200亿m3。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西线方案要利用“西高东低”
来克服“北高南低”
问:您说的南水北调的西线方案,您老提出的方案是1000亿m3。这个水从哪条江河、什么线路引到黄河?
林一山:这要懂得一个理论。唐古拉山北高南低,越往下水越大,地势越低,分水岭也越大。你过不去了不是?水越大,地越低,怎么到黄河呢?北高南低,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中国地貌的特点。另一个特点是,西高东低,比北高南低更明显。你就利用西高东低来克服北高南低。怎么能克服呢?比如说唐古拉山,都往这儿流水,西高东低,老百姓都懂得引水上山。怎么把水引到山上?这个坡度大,那个坡度小,这样往这儿流,就流到分水岭附近来了;这边流域大那边流域小,这儿水大那儿水少,就流到这儿来了,这是一个。
另一个,那里的地貌我亲自看了。往东到阿坝地区,这个分水岭稍微陡一点。很多方案都讲引水,但不懂一个道理,西部这个地区,从青海玉树起,我到当地好几个地方都研究过,分水岭找不到,地面很平。老百姓说:远看是山,近看是川。从远处看是山,为什么呢?地势高,夏天不化雪,是雪山。你看不出来哪个是分水岭,哪个地方像坑,怎么能引水呢?所以,你只能把这些水集中,一个水库挨一个水库集中到东部来,成了沟了,利用地貌学的道理,向南一个沟,向北也是一个沟,从这里打一个洞。这个洞比较长,约27km。同时还得修坝,200-300m的高坝,才能把水引过去。我比较了很多方案,只这个方案,打这一个洞,水穿过去就是平地,进入黄河了。就是阿坝这个地方27km的洞,现在我在研究怎么能够使这个洞再短一点。另外,我再举一个例子,为什么能把水引过来?怒江发源于唐古拉山,与金沙江的分水岭海拔6600m。我们派人专门到那里去过,从这往南,这个水一直流到孟加拉。那个地方有时候一年降雨量达1万mm。怒江在唐古拉山口翻过来就到西藏海红再往东流,流到我选水库的地方。这些地名都是西藏的乡的名,海拔4000m,坝址在3800-3900m(详见图1-1 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引水线路示意图)。

中国地势南低北高,南水北调是怎么做到的?~

南水北调为何能实现逆流而上,有哪些城市受益?
早在1952年的时候就有了南水北调工程方案的初步构想,而这个工程的最终实施也是由东、中、西这三条线路构成。正如大家了解的这样,我国地势南低北高,只有让水逆流而上才能实现南水北调,尤其是东线工程。其实,仅仅是从长江下游的扬州引长江水,便需要修建多达52个水泵站,更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水泵站群(东线泵站群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扬州和天津,主要是为了缓解苏、皖、鲁、冀、津五个省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而输水沿线地区也会在南水北调的过程中受益。对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而言,则主要是为了给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市)增加供水,其中包括30亿立方米的农业用水,以及64亿立方米的工业用水,从而推动我国中部和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什么南水北调也存在工程争议?
第一,南水北调工程本身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同时也牵涉到了不少人需要离开自己的故土(仅仅是中线工程,就需要河南省境内的33万人搬迁),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蓄洪和发电作用也因为南水北调的实施而受到众多争议,尤其是对于位于长江下游地区的生态系统和航运通道来说。

第二,不少人认为长江江水如果同时被三条线路引入其他地方,有可能会导致长江流域沿江地区的生态系统被破坏,而当长江的枯水期来临之时,也可能会因为水量过多的被引入其他地方而难以承担原来的通航能力。
第三,与水污染有关。那些流经城镇的部分径流很小的下游河段,存在水质不达标的情况,但就南水北调的库区和入库河流来水,整体上还是水质优质。当然,针对个别地方出现的水污染问题,也已经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和防范,目前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水质表现都符合预期目标。

中国淡水资源总量如何?
众所周知,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总面积排名全球第三,但总量只有28000亿立方米的淡水资源体量却让我们成为了严重缺水的国家。如果将这些水资源平均到每一个人头上,那不超过2300立方米的分得量大概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
然而,从现有数据来看,我国已然成为了用水需求最大的国家,以2003年为例,全国高达5497亿立方米的用水量占比全球总用水量的13%,而我们所有淡水资源加起来也只有全球水资源的6%左右,大家可以直接从数据上看出明需求量和资源总量之间的不平衡。

人类只能利用地球总水资源的0.26%
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淡水也已经成为了应该被所有人珍惜的自然资源。必看我们的地球表面大部分都是被水覆盖,但其中大约97.2%的部分都是海洋水,可以被人类饮用的淡水资源看上去有地球淡水资源的2.5%左右。
但事实上,由于淡水资源中的70%左右都被冰冻在南北极的冰盖中,所以,当我们撇开所有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后会发现,原来,人类使用的那些地下水和江河湖泊水,不过只占据了地球总水资源的0.26%左右。

为什么要修建南水北调工程?
之所以刚刚会用大量篇幅来讲我国水资源状况,以及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多,主要是为了让大家明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多稀缺,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提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用水。并且,我们不仅是一个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即便是我们现有的水资源也存在严重的地理分配不均的情况,部分地区容易因为稍微增多的降水量而发生洪灾,而那些没有大江大河流经的地方又频繁出现干旱。

所谓南水北调,我们可以从字面就能理解淡水资源的大致迁移路线,而耗时多年修建该工程,目的就是为了将水资源天然分配的不足进行优化,从而使得那些干旱缺水的地方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比如,南水北调的中线一期工程,便能有效帮助解决黄淮海平原之前水资源严重缺乏的问题,涉及到了北京、河南和天津等省市的民生和发展。

当2014年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通水之后,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比引水进京之前增加了50立方米以上(相当于50%以上的增幅),全年平均受水量超过了10亿立方米,占比超过了全北京生活和工业新水的50%。而中线工程的通水并不只是给北京市区的供水提供了保障,同时也让水库减少了使用的本地水源有机会对地下水进行补充。

简而言之,南水北调工程意义重大,黄淮海地区因为引水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在当地生活的人们也提升了饮水质量,之前那些可能对人体造成不好影响的水源不再被人们使用。通过南水北调充分利用水资源解决了北方多年以来缺水的问题,而经济得到更快速度发展的北方经济又提高了全国的GDP。

从长江调水到黄河南岸需设13个梯级抽水泵站,总扬程65m,穿过黄河可自流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泵站的特点是扬程低(多在2 6m)、流量大(单机流量一般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