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 十 百 千 万 十万 百万 千万 亿 十亿 百亿 千亿,然后后面是什么,就一直到头为止千亿后面都是什么 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后面是什么

作者&投稿:离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据说是 兆
中国古代大数量级的计数单位表:
万:代表的是10的四次方。
亿:代表的是10的八次方。
兆:代表的是10的十二次方。     
京:代表的是10的十六次方。
垓:代表的是10的二十次方。    
杼:代表的是10的二十四次方。
穰:代表的是10的二十八次方。   
沟:代表的是10的三十二次方。
涧:代表的是10的三十六次方。   
正:代表的是10的四十次方。
载:代表的是10的四十四次方。   
极:代表的是10的四十八次方。
恒河沙:代表的是10的五十二次方。  
阿僧口:代表的是10的五十六次方。
那由它:代表的是10的六十次方。  
不可思议:代表的是10的六十四次方。(这竟然是数量单位)
无量:代表的是10的六十八次方。   
大数:代表的是10的七十二次方。
中国古代亿以上的大数计数方法有三个体系:这是我国东汉时期的《数述记遗》书中所载。
一是上法,为自乘系统: 万万为亿,亿亿为兆,兆兆为京。这种系统,希腊的阿基米德也采用过;10^4=万, 10^8=亿,10^16=兆,10^32=京
二是中法,为万进系统,皆以万递进:万 亿 兆 京 垓 秭 穰 沟(土旁) 涧 正 载┅┅(万万为亿 万亿为兆 万兆为京┅┅) ;10^4=万, 10^8=亿,10^12=兆,10^16=京
三是下法,为十进系统,皆以十递进: 万 亿 兆 京 垓 秭┅┅到了近代,直至解放前我国还流行十进的系统,即个 十 百 千 万 亿 兆 京 垓 秭 穰 沟(土旁) 涧 正 载 报,皆以十进,10万为亿,10亿为兆,10兆为京......;10^4=万, 10^5=亿,10^6=兆,10^7=京
赋予‘兆’‘京’‘垓’‘秭’新概念,发展汉语数目字
古汉语数目字位序的排列规则是这样的:

十万为亿,十亿为兆,十兆为京,十京为垓,十垓为秭
依照上述的古时的位序关系,就很容易理解‘兆’表示一百万,‘京’表示一千万,
‘垓’表示一万万,‘秭’表示一万亿。

但社会发展到今天,‘兆’‘京’‘垓’‘秭’的古汉语数目字的概念,我们已经不再使用了,
有时偶尔用‘兆’表示一百万,多数情况下,我们习惯直说‘一百万’,而不说‘兆’。
比如说,北京市有一千三百万人口,我们不会去说,北京市有十三兆人口。

再来说‘亿’,‘亿’在古时表示十万,但在现在,我们已经用它来表示一万万了。这说明
‘亿’这个数目字的概念被发展了,‘亿’的概念已经由古汉语数目字的‘十万’被发展成现代
汉语数目字的‘一万万’了。
通过‘亿’这个数目字的概念的发展,就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我们为什么不去 赋予‘兆’‘京’
‘垓’‘秭’新概念,来发展汉语数目字呢!

经过推演,我认为,将‘兆’‘京’‘垓’‘秭’这些古汉语数目字发展成这样一种逻辑关系是比较
合理的,即:万万为亿;亿亿为兆;兆兆为京;京京为垓;垓垓为秭;

依此逻辑关系排序,发展了的新概念的汉语数目字,可以非常准确地表述到‘十的二百五十六次方’
而且表述清晰,逻辑严密,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对古汉语数目字具有很好的继承性和延续性。

发展了的新概念的汉语数目字的推演排序如下:

个 十 百
千 万 十万 百万 千万 万万(亿)

十亿 百亿 千亿 万亿 十万亿 百万亿 千万亿 亿亿(兆)
十兆 百兆 千兆 万兆 十万兆
百万兆 千万兆 亿兆

十亿兆 百亿兆 千亿兆 万亿兆
十万亿兆 百万亿兆 千万亿兆 兆兆(京)
十京 百京 千京
万京 十万京 百万京 千万京 亿京
十亿京 百亿京
千亿京 万亿京 十万亿京 百万亿京 千万亿京 兆京
十兆京
百兆京 千兆京 万兆京 十万兆京 百万兆京 千万兆京 亿兆京

十亿兆京 百亿兆京 千亿兆京 万亿兆京 十万亿兆京 百万亿兆京 千万亿兆京 京京(垓)

十垓 百垓 千垓 万垓 十万垓 百万垓 千万垓 亿垓
十亿垓 百亿垓 千亿垓 万亿垓 十万亿垓 百万亿垓 千万亿垓
兆垓
十兆垓 百兆垓 千兆垓 万兆垓 十万兆垓 百万兆垓
千万兆垓 亿兆垓
十亿兆垓 百亿兆垓 千亿兆垓 万亿兆垓 十万亿兆垓 百万亿兆垓
千万亿兆垓 京垓
十京垓 百京垓 千京垓 万京垓 十万京垓
百万京垓 千万京垓 亿京垓
十亿京垓 百亿京垓 千亿京垓 万亿京垓 十万亿京垓
百万亿京垓 千万亿京垓 兆京垓
十兆京垓 百兆京垓 千兆京垓 万兆京垓 十万兆京垓
百万兆京垓 千万兆京垓 亿兆京垓
十亿兆京垓 百亿兆京垓 千亿兆京垓 万亿兆京垓 十万亿兆京垓
百万亿兆京垓 千万亿兆京垓 垓垓(秭)
十秭 百秭 千秭 万秭
十万秭 百万秭 千万秭 亿秭
十亿秭 百亿秭 千亿秭
万亿秭 十万亿秭 百万亿秭 千万亿秭 兆秭
十兆秭 百兆秭
千兆秭 万兆秭 十万兆秭 百万兆秭 千万兆秭 亿兆秭
十亿兆秭 百亿兆秭
千亿兆秭 万亿兆秭 十万亿兆秭 百万亿兆秭 千万亿兆秭 京秭
十京秭 百京秭
千京秭 万京秭 十万京秭 百万京秭 千万京秭 亿京秭
十亿京秭 百亿京秭
千亿京秭 万亿京秭 十万亿京秭 百万亿京秭 千万亿京秭 兆京秭
十兆京秭 百兆京秭
千兆京秭 万兆京秭 十万兆京秭 百万兆京秭 千万兆京秭 亿兆京秭
十亿兆京秭 百亿兆京秭
千亿兆京秭 万亿兆京秭 十万亿兆京秭 百万亿兆京秭 千万亿兆京秭 垓秭
十垓秭 百垓秭
千垓秭 万垓秭 十万垓秭 百万垓秭 千万垓秭 亿垓秭
十亿垓秭 百亿垓秭
千亿垓秭 万亿垓秭 十万亿垓秭 百万亿垓秭 千万亿垓秭 兆垓秭
十兆垓秭 百兆垓秭
千兆垓秭 万兆垓秭 十万兆垓秭 百万兆垓秭 千万兆垓秭 亿兆垓秭
十亿兆垓秭 百亿兆垓秭
千亿兆垓秭 万亿兆垓秭 十万亿兆垓秭 百万亿兆垓秭 千万亿兆垓秭 京垓秭
十京垓秭 百京垓秭 千京垓秭
万京垓秭 十万京垓秭 百万京垓秭 千万京垓秭 亿京垓秭
十亿京垓秭 百亿京垓秭 千亿京垓秭 万亿京垓秭
十万亿京垓秭 百万亿京垓秭 千万亿京垓秭 兆京垓秭
十兆京垓秭 百兆京垓秭 千兆京垓秭 万兆京垓秭 十万兆京垓秭
百万兆京垓秭 千万兆京垓秭 亿兆京垓秭
十亿兆京垓秭 百亿兆京垓秭 千亿兆京垓秭 万亿兆京垓秭十万亿兆京垓秭 百万亿兆京垓秭 千万亿兆京垓秭 秭秭(?)

.......千亿、万亿、兆、十兆、百兆........

兆 十兆 百兆 千兆(有时兆被叫做十万万)

据说是 兆 中国古代大数量级的计数单位表: 万:代表的是10的四次方。 亿:代表的是10的八次方。 兆:代表的是10的十二次方。

兆,十兆,百兆,千兆……

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然后呢?~

计数单位依次为 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兆、十兆、百兆、千兆、京、十京、百京、千京、垓、十垓、百垓、千垓、秭、十秭、百秭、千秭、穰、十穰、百穰、千穰、沟、十沟、百沟、千沟、涧、十涧、百涧、千涧、正、十正、百正、千正、载、十载、百载、千载、极、十极、百极、千极、恒河沙、十恒河沙、百恒河沙、千恒河沙、阿僧祗、十阿僧祗、百阿僧祗、千阿僧祗、那由他、十那由他、百那由他、千那由他、不可思议、十不可思议、百不可思议、千不可思议、 无量、十无量、百无量、千无量、大数、十大数、百大数、千大数

亦可以写作为: 万:10的四次方。 亿:10的八次方。 兆:10的十二次方。 京:10的十六次方。 垓:10的二十次方。 秭:10的二十四次方。 穰:10的二十八次方。 沟:10的三十二次方。 涧:10的三十六次方。 正:10的四十次方。 载:10的四十四次方。 极:10的四十八次方。 恒河沙:10的五十二次方。 阿僧祗:10的五十六次方。 那由他:10的六十次方。 不可思议:10的六十四次方。 无量:10的六十八次方。 大数:10的七十二次方

是十亿。十亿、百亿、千亿、万亿、十万亿、百万亿、千万亿等等。
一是10的零次方、十是10的一次方、百是10的二次方、千是10的三次方、万是10的四次方、十万是10的五次方、百万是10的六次方、千万是10的七次方、亿是10的八次方、十亿是10的九次方、百亿是10的十次方、千亿是10的十一次方。

扩展资料:
十进制
《卜辞》中记载说,商代的人们已经学会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13个单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数字,但是现在能够证实的当时最大的数字是三万。甲骨卜辞中还有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
我们有个成语叫"屈指可数",说明古代人数数确实是离不开手指的,而一般人的手指恰好有十个。因此十进制的使用似乎应该是极其自然的事。但实际情况并不尽然。在文明古国巴比伦使用的是60进位制(这一进位制到现在仍留有痕迹,如一分=60秒等)另外还有采用二十进位制的。
古代埃及倒是很早就用10进位制,但他们却不知道位值制。所谓位值制就是一个数码表示什么数,要看它所在的位置而定。位值制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零是位值制记数法的精要所在。但它的出现却并非易事。我国是最早使用十进制记数法,且认识到进位制的国家。我们的口语或文字表达的数字也遵守这一原则,比如一百二十七。同时我们对0的认识最早。
十进制是中国人民的一项杰出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有重要意义。著名的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教授曾对中国商代记数法予以很高的评价,"如果没有这种十进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李约瑟说:"总的说来,商代的数字系统比同一时代的古巴比伦和古埃及更为先进更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