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形成性测试题(二)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南昌市形成性测试卷八年级(初...

作者&投稿:锻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南昌市期中形成性测试卷

八年级(初二)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你能选择出正确答案吗?(共29分,1-7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把你认为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内;8、9题为多选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选对但没选全得2分;不选、错选得0分)

1.D2.B3.B4.D5.D6.B7.C8.ABC9.ABC

二、你能用你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共20分,每空1分)

10.0-53.411.增大压强增大摩擦力12.静止滚动重力

13.电梯向下14.拉灯绳2N15.70312

16.(1)省力;多移动距离;(2)A;C

17.(1)将手尽量靠近车把处/(将B/C处砖移几块到A/B处)

(2)增大了动力臂/减小了阻力臂(其它合理的也可)

三、你能正确做出下列图像和回答下列问题吗?(共14分,第18题2分,第19题2分,第20题2分、第21题4分、第22题各4分)

18.19.20.21.答:用力蹬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快速跳起--------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起跳后在空中运动一段距离--------利用了物体的惯性;

最后落入沙池-------是因为重力的作用

沙池中留下个深深凹坑----------力改变物体的形状(答对一个状态即可)

22.答:相信,虽然重力大但因为双脚分别站立在两个气球上时受力面积比针尖的面积更大,所以压强会减小,可以不压裂气球。

四、你能完成下面的探究吗?(共24分,其中第23题4分,第24题5分第25题6分,第26题9分)

23.①小明小明实验压力作用效果②相同(一定),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

24.(1)30.00(2)0.030.024(3)非平衡(最后一空2分,其余每空1分)

25.(1)光滑相等(2)不在相反同一直线上(最后一空2分,其余每空1分)

26.(1)a.为了便于测量动、阻力臂(2分),右,b.左,(2分)

(2)①(b)相同②(d)相反

五、你能完成下列计算吗?(共13分,第27题7分,第28题6分)(g=10N/kg)

27.(1)F=G=mg=120kg×10N/kg=1200N------4分(说明:公式2分、代入、结果1分)

(2)P=F/S=1200N/(6×10-2m2)=2×104pa------3分

(说明:公式、代入、结果各1分)

28.G板×L板=-G人×L人-----2分400N×4m=500N×L人----2分L人=3.2m----2分

周六晚上,小红同学乘游有游珠江游船逆流而上下列哪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说士禁止的。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物理形成性测试题(六)(综合测试题)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计27分)
  1.在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伴口技的手影节目《手影表演》,通过演员的双手和口技表演生动地演绎了两只鸟从相恋到生育、养子的全过程。观众听到的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播的;观众从演员的口技表演中听到像是黄鹂鸟的叫声,是因为演员模仿了黄鹂鸟叫声的 音色 。
  2.声波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声波传递_能量_的一种救援装备。它可以灵敏地接收到物体_振动_时产生的微弱的声音,以利尽早营救。
  3.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 不变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请写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一水多用 洗手的水用来冲厕所 。
  4.今年我国遭遇到了几十年一遇的寒冷雨雪冰冻天气,真正感受到了“霜前冷,雪后寒”。那么:霜是由于气温较_低_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凝华 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_吸_热,因而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5.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 凝固 和 熔化 ,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 晶体 (填“晶体”或“非晶体)
  6.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该图像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信息一: 该物质为晶体 。
 信息二: 该物质的熔点为80℃ 。
7.图为采集奥运圣火的画面.圣火采集器是一个凹面镜,太阳光经凹面镜 折射 后会聚,使置于凹面镜 焦点 上的火炬点燃。

  8.云龙湖四周杨柳环绕,湖畔垂柳成萌,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_直线传播_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_反射__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_虚像__(选填“实像”或“虚像”)。
  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___完全重合___。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___不能___观察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选填“能”、“不能”)。
  (2)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物距/cm像距/cm像与物大小比较
第一次12.012.0等大
第二次15.015.0等大

  实验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__相等_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等于_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11.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很容易粘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转动过程中带上了_ ,具有_ 的性质,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
  二、选择题(每题4分,计40分)
  1.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C )
  A.老师讲话时声音要小一些
  B.每位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2.如下图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B )

  3.如图是我国南方雪灾中高压电线上结起的冰挂,它严重地破坏了电力设施。冰挂主要是( C )

  A.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B.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C.由水凝固而成的
  D.由水汽化而成的
  4.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 )
  A.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
  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
  C.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由空气液化而形成的
  D.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
  5.如图是有关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的示意图,其中表示近视眼矫正的是( B )

  6.如图所示现象或事例中,应用光的反射定律的是( C )

  7.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 )
  A.7.5cm
  B.12.5cm
  C.4.5cm
  D.10cm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A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汽车的后视镜

  三、作图题(14分,1-4、6题每题2分,第5题4分)
  1.请在答题卷上画出物体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如图a所示。

图a
  2.如图b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图b
  3.如图c所示,画出入射光线由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图c
  4.如图d所示,已知两条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请画出两条对应的入射光线。

图d
 
  四、综合解答题(每空1分,计19分)
  1.下表为妮妮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
温度℃-4-3-2-1000001234

  (1)该物质的熔点是 0  ℃。
  (2)该物质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温度为2℃时,该物质处于 液 。(选填“固”或“液”)
  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被被测物体浸没 ;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43 ℃。
  (2)小明同学在利用图14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 水的初温较低 ;② 烧杯中的水太多 。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南昌市期中形成性测试卷
八年级(初二)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你能选择出正确答案吗?(共32分, 1-8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每小题3分,把你认为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内;9、10题为多选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选对但没选全得2分; 不选、错选得0分)
1.B 2.D 3.C 4.D 5.A 6.C 7.A 8.D 9.ACD 10.BCD
二、你能用你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共18分,每空1分)
11.m dm 12.450 或4.5×102 150 13.振动 真空 14.铁管 空气
15.直线传播 反射 虚像 16. 4 4 17.圆 变短 18. 30 可逆的 19. 水或液体
三、你能正确作图和回答下列问题吗? (共16分,每小题4分)
20. 量杯画成:上大下小的形状(1分)、 有单位及数字(1分)、 分为四格(1分)、 上密下疏(1分)
21.法线、平面镜、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反射光线各1分。
22. 答:因为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苍蝇发出的声波为147Hz—200Hz,在人的听觉范围以内,所以人听得到。而蝴蝶发出的声波在5—6Hz,属于次声波,人听不到。
23.a旁边倾斜变薄 b刻度线在尺的背面 c刻度尺透明(其它合理答案亦可)
四、你能完成下面的探究吗?(共26其中第24、26题6分,第25、27题7分)
24.添加棉线,采用曲直法。(添加合适辅助器材并且答案合理亦可)
25.(1)较黑暗;B蜡烛
(2)相同(或相等);垂直;相等
(3)B(2分)
26. (1)高 信息 (2) 振动 频率 慢 快
27. (1)1 、2、5(3分) 当射出仰角相同时,射出速度越快,掷得更远(3分)
(2)45°(1分)
五、你能完成下列计算吗?
28.(1)不能同时感觉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光速小得多,而色彩(光)是以光速在空气中传播的
(2)Δt=14.7s (公式不做要求)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南昌市期中形成性测试卷 高二物理理科甲卷评...
答: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B AC D B BC B ABC BC 二、填空题 11、5×10-8 5×10-8 220 12、4.8×105 13、(1)3 4 5 6 (2)500 1.985或1.990 14、(1)ABC (2)见答图1 1.46 0.71 15 、(1)R1 (2)见答图2 答图1 ...

八年级下物理期中测试题
答:沪粤版物理八年级09—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制卷教师: 座位号: 姓名: 班级 :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计30分)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下列事例中,能减小摩擦力的是 ( )A、运动鞋鞋底有花纹 B、行李箱下安装两个轮子 C、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D、在冰冻路面上撒沙子2、在右...

跪求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南昌市期中形成性测试卷高二物理昂,急急急...
答:要综合的还是某一章节的?

跪求: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测试题。
答:八年级物理(下)期末模拟试卷(附答案)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该选项的标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奥运会的许多比赛项目都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知识有关,假如“力的作用不是相互的”,在①射箭:②跳水;③跳远...

初二物理单元测试题
答:初二上册每个单元的物理测试题谁有啊... 初二上册每个单元的物理测试题 谁有啊 展开 4个回答 #热议# 有哪些跨界“双奥”的运动员?...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一下后一观点的正确性吗? 参考答案: 卷(I) 单项选择题部分:(本题满分30分,每小题2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南昌市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形成性测试卷 八年级 物理
答:我家电话:0791-8602081 也许我能帮助

谁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其中测试题呢?
答: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测试题 (考试时间70分钟,试卷总分100)选择题答案必须填入下面表格,否则不得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36分)1.关于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电源就一定有电压且有电流 B.电压就是电的压力 C.电压是形成...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南昌市期中形成性测试卷八年级物理附答案
答:59 2009-1-14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南昌市期末形成性测试卷八年级(初二)物理,英语答案 30 2009-1-9 2008-2009学年度南昌市期末形成性测试卷初二(八年级上)物理和英语期末答案 44 2010-4-22 2005、2006、2007、2008、2009湖北卷高考理科:语文,数学,英语,理综... 41 2009-2-9 求 2008--2009 高二上...

初二物理声现象习题
答: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测试题 (45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下列几种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 A.真空中 B.固体中 C.液体中 D.气体中 2.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停止了。以下原因正确的是( ) 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C.鼓的振动变快了 D.没有传播...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
答: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