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李容基得的什么病死的? 唐朝的历史,介绍一下

作者&投稿:贺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是李隆基= =、我个人认为呢,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死亡原因有两点。1.他被逼无奈在马崽坡赐死了杨贵妃,心中不舍,然后就得了相思病,慢慢死的。2.那时候唐肃宗李亨想要谋反夺取李隆基的皇权,他招兵买马,最后封了李隆基为“太上皇”[其实跟犯人是差不多的待遇],李隆基心中烦闷,不久就郁郁而终了。

可以说是相思病,对杨玉环(贵妃)的痴情!

抑郁而死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仓皇出逃。逃至今陕西兴平马嵬驿时,将军陈玄礼以军士不满为名,杀了杨国忠,逼迫唐玄宗让杨贵妃自缢。在西行途中,太子李亨又被百姓截留,乘机北上宁夏灵武,被臣下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在郭子仪等重臣的努力下,至德二年(758年)末,唐军收复长安,洛阳两京,玄宗也由此返回长安。
  回到长安后,玄宗住在城南的兴庆宫里。肃宗本就对玄宗心怀猜忌,加上奸相李辅国的挑拨,对玄宗更是冷漠少礼。实际上在肃宗的默许下,李辅国先是将兴庆宫中的300匹马取走290匹,只留下10匹;又将玄宗连骗带逼地转移到太极宫,以便监控;最后又把几十年的贴身宦官高力士流放到巫州(今湖南黔阳县)。唐玄宗在这样的环境中,更觉寂寞,凄凉,他整日郁郁寡欢,连饭也越来越吃不下了。上元三年(762年)四月五日,唐玄宗死在长安太极宫神龙殿,享年77岁。后人有诗形容他的晚年说:“南内(指兴庆宫)凄凉西内(指太极宫)荒,淡云秋树满宫墙。由来百代明天子,不肯将身做上皇!”
  一是西边和吐蕃的关系恶化,开战后互有伤亡,损害了历来的和睦有好关系。二是西南的南诏国。由于边境将领的骄横跋扈,致使本该平息的冲突日益升级,结果唐朝征兵和南诏开战。先后战死、病死的唐朝兵达二十万之多。

高中历史唐朝总结~

唐朝历史从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开始,到907年后梁太祖朱温篡唐为止,共289年。可以概略分成数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乱为界。初唐时国力强盛,唐太宗时期国力逐渐复苏,击败强敌东突厥,唐太宗受尊“天可汗”,成就贞观之治。 唐高宗时期击败西突厥、高句丽等强敌,建立永徽之治。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于690年建国周,即武周,女主政治达到高峰。直到705年唐中宗因神龙革命而复辟,唐朝得以恢复。女主政治直到唐玄宗继位后才完全结束。唐玄宗时进入盛唐时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与转折,开元时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开明,威服四周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到天宝时期,政治逐渐混乱,于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中唐时,唐朝受到河朔三镇、吐蕃的侵扰、宦官专权与牛李党争等内忧外患的影响而衰退。其间虽然有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唐武宗的会昌中兴与唐宣宗的大中暂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内忧外患。 在晚唐时因为政治腐败,爆发了唐末民变,其中黄巢之乱破坏江南经济,使唐朝经济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镇割据,唐室最后被藩镇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并于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朱全忠建国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

唐朝共历289年,20位皇帝。唐朝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唐诗、科技、文化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节度使之于唐朝,犹如刺史(州牧)之于汉朝。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两个王朝,汉唐都是对外扩张性的政权,这一特点注定了在军事上的外重内轻,所以节度使这一制度其实是适合唐朝的。

不过,节度使的存在,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掌控。一旦中央政府虚弱,很容易引起地方叛乱和军阀割据。
安史之乱和唐后期的藩镇割据就是明证。
节度使对于大唐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唐朝最终的灭亡,是藩镇割据导致;而唐朝在安史之乱后仍能存在150多年,藩镇的存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唐朝想要的只是听命于中央的藩镇,而不是完全废除藩镇。
与唐朝相比,宋朝是完全废除了藩镇的,也就是“守内虚外”。
于是,宋朝的政权在内部很稳定,不必担心地方造反,但对外战争则无力收复失地和开疆拓土。
如果与后世相比,节度使与总督、巡抚都是一类的封疆大吏。
历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总是此消彼长,其关键不在“节度使”是否存在,而在于中央如何掌控地方。

经济基础影响上层建筑,大唐开始的时候是府兵制,因为当是实行的均田制,府兵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上战场是兵,平常是农民,后来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瓦解,府兵制随即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募兵制,有了募兵制,有了募兵制,才逐渐形成藩镇,有了藩镇,才有节度使,玄宗时设了十大节度使,节度使是玄宗时期开始的,当时全国有五十万兵力。
有三十几万在节度使手里,仅安禄山就身兼三个藩镇的节度使,形成外重内轻,地方强于中央的格局,后来安禄山反叛,朝廷历经八年才平了内乱,但无法根除叛军的残余势力,又将河北三镇交到叛军手里,河北三镇实际上处于独立状态,为了安抚平叛有功的功臣和投降过来的将领,又增加了许多藩镇,让他们当节度使,藩镇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又扩大化了,中央于藩镇时战时和,一直到黄巢起义,一些节度使借平叛之机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唐廷也无可奈何,最终也亡于这些节度使手里,所以说,唐朝没有解决藩镇问题,主要原因是因为经济基础以及朝廷的政治妥协性和软弱性决定的,若此事发生在明朝,明朝一定不会向藩镇妥协。

唐朝皇帝李容基得的什么病死的?
答:唐玄宗(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简称唐明皇)李隆基(685年——762年),汉族,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昭成窦皇后(窦德妃)。玄宗个人素质优秀,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 神龙元年(705年)中宗李显即位,恢复了唐国号,但政柄却旁落在皇后韦氏手中。中宗去世后,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

唐肃宗怎么死的
答:简单的来说,唐肃宗李亨就是病死的,享年52岁。不过,在李亨去世的当天,却发生了一场宫变,因为自己的皇后要废立太子,而自己的大臣又捉拿了皇后、保护了太子。李亨的一生,是颇为曲折的。他在出生前后就遭遇危难,稍微大点的时候,又亲眼目睹了皇室之间的争权夺利。当上太子后,他也处处谨小慎微,...

唐玄宗之死,唐玄宗李隆基怎么死的
答: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李隆基怎么死的
答:抑郁而终,公园762年驾崩。回到长安后,玄宗被李亨冷落,玄宗在寂寞凄凉的环境中生活,最后郁郁寡欢,于762年死于太极宫,享年77岁。“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仓皇出逃京师长安。逃至今陕西兴平马嵬驿时,将军安史之乱陈玄礼以军士不满为名,杀了杨国忠,逼迫唐玄宗让杨贵妃自缢。在西行途中,太子李亨...

李隆基是怎么死的,是被他儿子李亨给害死的吗?
答:李隆基是病逝的,不是被他儿子害死的。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宝应元年(762年)病逝...

唐玄宗李隆基真的是病死的吗?他死的时候是多少岁?
答:在逃跑的过程中李亨被拥立为皇帝。随着安禄山被杀,叛军逐渐被消灭,胜利逐渐向唐王朝倾斜,经过这一次叛乱之后,唐朝的盛世也将不复存在,逐渐走上衰败。当李隆基回到长安,晚年的时候李隆基身体患有重病,加上长期思念杨玉环,于是在宝应元年的时候驾崩,在同一年,唐肃宗李亨也驾崩了。

唐玄宗李隆基他为什么退位?他又是怎么死的?
答:唐玄宗李隆基退位的原因如下:唐玄宗晚年骄奢淫逸,终日只顾与杨贵妃游乐。他罢免良相张九龄,任用奸相李林甫,朝政每况愈下。玄宗本不太相信鬼神之说,后来崇信方士张果,渐好神仙;并尊奉道教,企慕长生不老,以是朝野争言符瑞。李林甫死后,又以杨贵妃之从兄杨国忠担任丞相,李林甫在位时尚可稳住朝政,...

唐朝各个皇帝分别都是怎么死?
答:玄宗李隆基52岁病逝,葬建陵。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原名李俶)、德宗李适病逝。顺宗李诵804年9月,本来疾病缠身的顺宗突然中风,不能言语,次年正月病逝,享年46岁。一般认为他是被宦官所杀。葬丰陵。宪宗李纯(原名李淳)是顺宗的长子,在位16年,于820年正月27日在大明宫中和殿暴死,年仅43岁。关于他的死亡原因,有简单...

唐睿宗李旦真的是病死的吗?他死的时候是多少岁?
答:无论是新唐书旧唐书还是其他的历史的正史记载,李诞确实是因为积劳成疾病死在了百福殿,但是后世对于这一说法却充满了怀疑。之所以有这种怀疑,也是因为唐睿宗李旦与唐明皇李隆基较为复杂的父子关系所导致的。唐太宗李代在我国历史上来说,都算是一个比较奇葩的皇帝,他这一辈子当过8年的皇帝,但这八...

唐中宗李显到底是怎么死的?
答:心脑血管疾病说法:李唐家族有心脑血管的遗传病史,唐高祖、唐太宗、长孙皇后、唐高宗统统患有"气疾"、"风疾",这在古代都指心脑血管类疾病。正因为如此,李唐王朝的皇帝们并不长寿,李显五十五岁死亡尚属正常。心脑血管疾病说法也不能完全是石锤,因为这仅仅是基于一种合理的推测,无法用实际证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