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九江市的历史和习惯

作者&投稿:驹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瑞昌剪纸、瑞昌竹编、湖口草龙、修水全丰花灯和星子金星砚,以及技艺精湛的九江三声腔、湖口青阳腔、星子西河戏、武宁打鼓歌和德安潘公戏,这些都是九江文化内涵的珍贵记录和历史见证。

瑞昌剪纸

瑞昌剪纸是一门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瑞昌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极大地影响了瑞昌剪纸的风格:既有南方的阴柔之丽,精巧秀美,又具北方的阳刚之美,古朴豪放。

瑞昌竹编

瑞昌竹编技艺是历史久远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九江市发掘的商周古铜矿冶遗址(距今3300多年)中出土了完好的,用来运送矿石的竹筐。千百年来,瑞昌的竹编工艺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变革,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竹编艺术制品享誉海内外。

湖口草龙

湖口草龙俗称谷龙,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汉族的一种习俗。

修水全丰花灯

全丰花灯是江西修水全丰镇一项介于灯、戏、舞之间的艺术表演活动,主要特色是灯队表演,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春节期间,乡村各路花灯云集,从初一发灯一直唱到元宵,跑东家窜西家,通宵演唱。此外,民间节日、做寿、上梁、婚嫁,都请来花灯热闹一番。

星子金星砚

星子金星砚又称金星宋砚。是江西省九江市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属于历史名砚。金星石主产地星子县横塘镇驼岭山下有宋村,自古以采石制砚为业。

九江三声腔

流传了千余年的九江(三声腔)山歌给后人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有代代民间艺人不断充实完善,使得九江(三声腔)山歌歌词在文学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它丰富的想象力,真挚的情感,淳朴的语言,深刻的寓意,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湖口青阳腔

青阳腔是在明代嘉靖(1522~1566)年间因弋阳腔流入安徽青阳后,与当地流传的戏曲声腔、地方语音、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结合而成。于嘉(靖)、隆(庆)、万(历)(1522~1610)年间进入湖口流传至今。

星子西河戏

星子西河戏又称"弹腔戏",俗名"星子大戏",形成于清朝咸丰年间,因其产生地星子县地属赣江下游的西河流域故名"西河戏",流行于赣北星子、德安、九江、都昌等县,尤其在星子县农村有着广泛群众基础,几乎村村有戏团、人人会哼唱。2008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武宁打鼓歌

武宁打鼓歌是江西九江武宁县的汉族传统曲艺。当地素有打鼓歌之乡的美誉,虽然该县各种汉族民俗艺术异彩纷呈,而其中最为耀眼的却是被称为武宁打鼓歌的民间艺术。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的武宁打鼓歌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是极为少见的汉族传统艺术瑰宝,在当地流传了两百多年。

德安潘公戏

德安潘公戏(布帐傩)源于唐末宋初,以“请神”、“驱鬼”、“捉蛇”、“寻医”、“关公打大刀”、“竖杨树桩”、“单、双杠翻杠”、“倒立表演”、“拜天拜地”等表演形式,于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分白天游春和晚上表演两项,演出内容主要是祈神保佑、驱鬼逐魔、消祸灭灾、保佑合家平安、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增延福寿,并杂有农事生活、四季时调娱乐,亦有一定的宗教礼仪、杂技表演色彩。



说到九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不提青阳腔、金星砚和全丰花灯这“吉祥三宝”,他们是九江市成功申报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2、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 + 省 + 市 + 县”共4级的保护体系。

3、九江市入选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德安潘公戏(布帐傩)、青阳腔、武宁打鼓歌(锄山鼓)、瑞昌剪纸、金星砚制作技艺、瑞昌竹编技艺、湖口草龙制作技艺、全丰花灯、东林寺净土宗。【其中青阳腔、金星砚制作技艺、全丰花灯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江市入选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九江山歌、武宁采茶戏、瑞昌采茶戏、西河戏、修水宁河戏、九江采茶戏、一圣仙娘花灯、义门陈、湖口粑俗。

九江市入选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德安八景传说、浔阳八景传说、都昌老爷庙传说、 彭泽小姑与彭郎传说、九江秧号、永修吴城排工号子、瑞昌秧号 、都昌打岔伞、永修丫丫戏、德安西河大戏、武宁戏社火、都昌鼓书、永修杨氏弹花技艺、九江桂花茶饼制作技艺、 星子镌石技艺、湖口豆豉制作技艺、修水哨子制作技艺 、修水贡砚制作技艺、九江王万和中医药疗法、彭泽板龙。

九江市入选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九江丝弦锣鼓、永修建昌锣鼓、九江文曲戏 、德安南河戏、庐山云雾茶制作技艺、 九江封缸酒酿制技艺、瑞昌范镇河灯节。



说到九江非物质
文化
遗产,不能不提青阳腔、金星砚和全丰花灯这“吉祥三宝”,他们是我市成功申报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那次全省总共申报了62个项目,有19个获得通过,其中九江就占了3个。

青阳腔最早本诞生于安徽青阳,明代嘉(靖)、隆(庆)、万(历)年间传入湖口。湖口历来是文人荟萃之地、戏曲盛行之地,青阳腔一经传入便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并与本地流传的弹腔戏、饶河戏、文曲戏、采茶戏、黄梅戏和木偶戏等,相互吸收借鉴,促进了湖口戏曲艺术的丰富和发展。陶金林科长认为,这正是九江商贾云集,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充分交融的一个例证。青阳腔在湖口生根开花,长久流传,而在它的故乡安徽青阳,如今反而失传了。

星子金星砚,又名“金星宋砚”。金星石主产地星子县横塘镇驼领山宋村,自古以采石制砚为业,民间相传第一方砚出自晋陶渊明之手。星子城内有“砚池街”,当地艺人制作的金星砚两度参加国际性展览并获奖。金星石本身色彩和文理变化就具有天然美,传统金星砚的造型与图饰因取材于当地物产、山水和人文传说而极具地域性,风格古朴大方,是中国民间艺术瑰宝。

全丰花灯是修水县全丰镇特产,它发源于全丰镇,辐射全县各乡村。当地人称为“下半本戏”的花灯,不仅与当地流行的“上半本戏(宁河戏)”迥然不同,独立存在,而且与外地民歌小曲也有别。全丰花灯一般在喜庆活动上出现,除春节之外,每逢民间节日、做寿、上课、结婚和嫁女,老百姓也都会请来花灯热闹一番。春节当然是做热闹的,乡村各路花灯云集,从初一发灯一直唱到元宵,跑东家窜西家,通宵达旦。节日花灯上的演出,首先要选灯贴通知对方;出发时,书有“庆祝**娱乐花灯”的牌头开道,一路上彩灯高照,锣鼓喧天。花灯活跃在偏乡僻壤,随时随地可演,为山区群众所喜闻乐见。目前,全丰镇有20多支花灯队,均有锣鼓、服装、道具等设备。龙泉段1200多人当中70%会唱花灯,有为叫曹泽民的老艺人更是孙三代都唱花灯。

二、 品类丰富

九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丰富,形式多样,涉及很广的领域。拿戏曲类项目来说,九江的民间戏曲十分发达,有影响的除湖口青阳腔外,还有修水宁河戏,星子西河戏,武宁、瑞昌和九江县三地的采茶戏,永修的丫戏,以及弹腔、饶河戏和文曲戏等地方戏,这些戏种至今尚在民间广为流传;民间美术和手工技艺,除了星子金星砚,还有瑞昌剪纸、瑞昌竹编技艺和湖口草龙等等;民歌系列也多,德安山歌、城门山歌、九江三声腔山歌。。。。。不胜枚举。灯彩同样极为丰富,全丰花灯、一圣仙娘花灯。。。。。。。算起来至少有几十个。6月份“文化遗产日”当天,我市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有都昌渔鼓、武宁打鼓歌、龙灯、采莲船、绝活蛇舞、鼻子吹唢呐,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民间艺术让市民们大饱眼福。

九江的历史~

一、夏、商、春秋、战国
夏、商时期,九江境地分属荆州、扬州;春秋时期,分别属吴国、楚国,有“吴头楚尾”之称;战国时多有变更: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楚败越,属楚。
商代设艾侯国,建都于修河上游,所辖范围大致为今修水、铜鼓、武宁、永修一带;武王克商后,除艾侯国,设艾监。
春秋后期至战国期间,在分封诸侯国之外,出现了县邑,江西境内有番(pó)、艾2邑,其中艾邑辖区范围大致与艾侯国、艾监相等。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时属孙吴,柴桑隶武昌郡,寻阳隶庐江郡。各县分属武昌(柴桑)、豫章(艾、海昏、建昌、永修、新吴、西安、彭泽)、鄱阳(鄡阳、历陵)、庐江(寻阳)4郡。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西安县为豫章县。元康元年(291),分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10郡为江州,治豫章(今南昌)。永兴元年(304),分庐江郡寻阳县、武昌郡柴桑县合立寻阳郡,治寻阳县(江北),属江州。
东晋咸和年间(326~334),先后将寻阳郡治、寻阳县治由江北迁至柴桑;咸康六年(340),又将江州州治由豫章移驻寻阳。至此,州、郡、县三级政权同治寻阳。义熙八年(412),寻阳郡改名为江州郡;省寻阳县,并入柴桑。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废鄡阳,并入彭泽县。元嘉元年(424),废历陵,并入柴桑县;二年(425),废海昏,并入建昌县。
三、明、清
明洪武初三年(1370),降建昌州、宁州为县;九年(1376),改江西行省为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全省分为5道、13府,其中九江道辖九江、南康、饶州3府;九江府辖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泽5县。
清代,九江境内各县隶属仍承明制。嘉庆六年(1801),改宁州为义宁州。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改湖口为九江郡,以九江府为江西省;太平天国失利后,清复原制。
四、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后,废除府制。1912年改义宁州为义宁县。1914年,全省设4道,辖81县,其中浔阳道辖20县。同年,为避免道、县同名,改德化为九江县、义宁为修水县、建昌为永修县。1926年废道,各县均直属省政府。1927年设九江市政厅,次年改称市政府,1930年撤销,并入九江县。
1932年以后,江西省设行政督察区,其区划变更频繁,数量时有增减。以1935年全省设8个行政督察区,今九江境内各县隶属关系为:武宁、修水、永修属第一行政督察区;都昌、彭泽、湖口、九江、星子、德安、瑞昌属第五行政督察区。
九江在民国以前,商业发达,几度繁华,曾为富庶之地。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5月7日九江解放,7月19日设九江专员公署,析九江县城厢设九江市。1968年4月,成立九江专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2月,改为九江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改为九江地区行政公署。
1980年九江市从九江地区划出,升为省辖市,辖浔阳区、庐山区、郊区三区。1983年7月27日地市合并,同时实行市管县体制,辖浔阳区、庐山区、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都昌县、彭泽县、湖口县、星子县、德安县、永修县、瑞昌县。
198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瑞昌县撤县设市,设立县级瑞昌市,由九江市代管。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县级共青城市,由九江市代管。

扩展资料:九江,古称浔阳、柴桑、江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号称“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与“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门”之称。九江是“三大茶市”和“四大米市”之一,是江南地区“的鱼米之乡”。地处长江、鄱阳湖、京九铁路三大经济开发带交叉点。
201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星子县,设立县级庐山市,由九江市代管。同时将庐山区牯岭镇划归庐山市管辖。以原星子县和庐山区牯岭镇的行政区域为庐山市的行政区域。原来的庐山区更名为濂溪区。
将驻濂溪区赛阳镇的庐山云雾茶场(含剪刀峡景区入口)、庐山茶科所,驻莲花镇的莲花林场,驻海会镇庐山茶场管理范围划入庐山市牯岭镇管辖。
2017年8月2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函〔2017〕104号文件已同意撤销九江县,设立九江市柴桑区,以原九江县的行政区域为柴桑区的行政区域,柴桑区人民政府驻沙河街镇庐山北路168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江

  九江,山拥千嶂,江环九派,“士高气清、富有佳境”。自古以来,就是舟车辐辏、商贾云集的通都大邑。九江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襟江带湖,背倚庐山,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
  九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九江之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等记载。后据《晋太康地记》记载,九江源于“刘歆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
  九江开发历史较早。夏、商时期,九江属荆、扬二州之域,春秋时九江属吴之东境,楚之西境,因而有“吴头楚尾”之称。九江作为行政区划最早出现在秦代,秦始皇划天下为三十六郡,就有九江郡。此后九江又有柴桑、浔阳、汝南、湓城、德化等古称,但主要以九江、柴桑、浔阳、江洲著称于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全国划为36郡,设有九江郡。西汉时,九江始建县,称柴桑。现在的九江城,是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车骑大将军灌婴在此凿井筑城戌守,称位城,又称灌婴城。三国时属东吴,隶武昌郡。唐时,改九江郡为江洲。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河阳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江洲。五代十国时,江洲是南唐道德教化之地,故改浔阳为德化,废江洲。宋时,复置江洲。元代改为路,元末陈有谅自称皇帝,以江洲为都。明代,改路为九江府。清沿明制。辛亥革命后废除帝制,1914年设道领县,将九江府改为河阳道,共领二十县,其中德化县因与福建省的德化县同名,于1914年改为九江县。1917年设九江市。1921年3月,设九江行政厅,次年改设市政府。1932年2月,设立行政区制。1936年又改为九江县,1949年5月7日九江解放,7月19日设九江专员公署,原九江县的农村划九江县,原九江县的市区划分为九江市,1968年4月,成立九江专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2月,改为九江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改为九江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九江市从九江地区划出,升为省辖市,市辖浔阳、庐山、郊区三区,1983年7月27日地市合并,同时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等九县,瑞昌市,浔阳、庐山两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青开发区和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九江民俗
  每当喜庆佳节,为增添欢乐气氛,希冀美好愿望的实现,人们舞龙灯、采莲船、挑花灯、打蚌灯,场面热闹,喜气洋洋。鄱阳湖渔民迎婚嫁娶,别有风韵,迎新娘的渔船彩绸围篷,山花插满船舷,彩电置于船头,锣鼓、唢呐一路高奏。
  源于历史的图腾,在节令时祭仪所跳的傩舞俗称“跳鬼脸”。所戴面具如恶魔,变形夸张,色彩鲜明,舞蹈动作简洁刚劲。龙舟竞渡,激人情怀;茶艺表演,沁人心脾;自行车登山赛,心潮迭起。

中国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缂丝、全聚德、苏绣、吴歌、评弹、中和韶乐、川剧变脸、滩头年画、江永女书、南京云锦 、西安古乐、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顾绣、南汇锣鼓书、侗族大歌、山西“耍孩儿”、纳西古乐、唐三彩、紫砂壶、木版年画、川江号子、古琴、皮影戏、剪纸艺术、傩戏和傩戏面具、杨柳青年画、木卡姆、...

苏州有哪些文化遗产
答:明清以后织出的宋锦称为“仿古宋锦”或“宋式锦”,统称“宋锦”。宋锦织造技艺是中国苏州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生产的宋锦,织工精细,艺术格调高雅,具有宋代以来的传统风格与特色,与元明时期流行的光泽艳丽的织金锦、妆花缎等品种有着明显的区别。2006年5月20日,宋锦织造...

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答: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民间文学14项,民间音乐20项,民间舞蹈15项,传统戏剧15项,曲艺14项,杂技与竞技1项,民间美术6项,传统手工技艺5项,传统医药1项,民俗6项。详细如下:一、民间文学(共计14项)黑暗传神农架林区、保康县 崇阳民间长诗-钟九闹漕、双合莲崇阳县 黄鹤楼传说武汉市 伯牙、子期传说...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答:6. 传统运动:包括太极拳、剑术、武术等。7. 传统医学:包括中药、针灸、拔罐等。8. 传统语言文字:包括汉字、敦煌文、甲骨文等。9. 传统戏剧:包括皮影戏、木偶戏、越剧、秦腔等。10. 传统企业:包括传统手工业、传统食品等。总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历史...

我国第一个成功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
答:我国第一个成功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

嘉兴非遗项目有哪些
答:嘉兴非遗项目有哪些 国家级:嘉善田歌、平湖派琵琶艺术、平湖钹子书、海盐滚灯等 省级:海宁皮影戏、平湖钹子书、海盐滚灯、嘉善田歌、硖石灯彩、桐乡蓝印花布、海盐骚子、平湖派琵琶艺术、塘工号子、平湖九彩龙、三跳、嘉兴灶画艺术、手工彩色拷花、剔墨纱灯、嘉兴南湖荷花灯会、网船会、含山轧蚕花等 ...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哪些
答:打铁水:起源于明末清初,鼎盛于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跨越了三百多年的历史。侗锦: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著名织锦类型之一。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是具有一整套丰富、独特而又神秘的端午习俗,分布于汨罗市的汨罗江流域中下游一带。珠梅“抬故事”:长期以来在“耕作文化”和“梅山文化”的...

荆州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1、荆河戏 荆河戏因流传于长江荆河段而得名,历史上曾有上河路子、大班子、大台戏等名称,1954年正式定名为荆河戏。荆河戏起于明初永乐年间,到清代初年基本完成了楚调与秦腔的“南北结合”,形成荆河戏弹腔的“南北路”,荆河戏基本成型。2、荆州挑担围鼓 自清代早期在当地民间形成基本形态流传至今...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的类称。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2006年5月20日,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广东音乐又称粤乐,原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