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中国的第一家外资企业是可口可乐吗?有人知道具体的历史吗? 可口可乐进入中国的历史是什么?

作者&投稿:夔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是的,新中国成立后,1979年中美建交,可口可乐再次回到中国,成为第一家进入新中国的外企。其实在1920年左右,可口可乐进入了中国市场,1948年退出了中国市场。

拓展资料:
上世纪二十年代,也就是民国时期,可口可乐第一次进入中国时,情况就出人意料。最初,可口可乐被翻译为“蝌蝌啃蜡”,让人望而生畏,但改为“可口可乐”这个喜气又朗朗上口的新名字后,很快打开了中国市场。
这瓶黑褐色带气的饮料受欢迎到什么地步?退出中国市场的前一年(1948年),可口可乐在上海的年销量超过100万箱,仅次于美国本土。
1979年,中美建交,可口可乐再次回到中国,成为第一家进入新中国的外企。三年后,百事可乐接踵而至。
两大“可乐”联手进击,攻城掠寨。到1986年,它们已经在内地建有18条生产线;1988年,总产量超过国产同类饮料的一倍多。
巨头强势,使得国产饮料面临巨大压力。比如,青岛的崂山可乐,八十年代时曾占据全国20%的市场份额,但当可口可乐在青岛建设分装厂,加上其彪悍的品牌影响力与密集的营销攻势,崂山可乐的销量急剧下降。
面对巨头的攻势,国产饮料难有招架之力。再加上90年代初市场开放的大趋势,使得八大国产汽水厂纷纷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联手,进行合资经营。
八大国产汽水中,沈阳八王寺、天津山海关、青岛崂山可乐与可口可乐合作;武汉二厂滨江汽水、广州亚洲汽水、重庆天府可乐、北京北冰洋则归于百事可乐门下;上海正广和因股权没有及时厘清,没有与两大巨头合作。
这些国产饮料本想通过合资,以退为进,学习更多技术,扭转颓势。没想到,全都被巨头雪藏,并且一藏就是十多年,这段惨痛的经历,业界后来称之为“水淹七军”。
北冰洋所属公司北京一轻化工集团党委书记邢慧明直言:“那时大家都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我们向西方学习管理,学习技术,却把自己的东西给弄丢了。”
除了被巨头“冰封”的“七军”,其他国产饮料的日子也不好过。
这方面,健力宝颇为典型。两大“可乐”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1997年后,健力宝经营绩效大幅下降。2000年至2001年,销售额比鼎盛时期下降三分之二,随后,在接连不断的股权变动中,健力宝加快“失速”,陷入困境。
至此,在中国饮料市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除了彼此,便再无强劲对手。

是的,新中国成立后,1979年中美建交,可口可乐再次回到中国,成为第一家进入新中国的外企。其实在1920年左右,可口可乐进入了中国市场,1948年退出了中国市场。

拓展资料:
上世纪二十年代,也就是民国时期,可口可乐第一次进入中国时,情况就出人意料。最初,可口可乐被翻译为“蝌蝌啃蜡”,让人望而生畏,但改为“可口可乐”这个喜气又朗朗上口的新名字后,很快打开了中国市场。
这瓶黑褐色带气的饮料受欢迎到什么地步?退出中国市场的前一年(1948年),可口可乐在上海的年销量超过100万箱,仅次于美国本土。
1979年,中美建交,可口可乐再次回到中国,成为第一家进入新中国的外企。三年后,百事可乐接踵而至。
两大“可乐”联手进击,攻城掠寨。到1986年,它们已经在内地建有18条生产线;1988年,总产量超过国产同类饮料的一倍多。
巨头强势,使得国产饮料面临巨大压力。比如,青岛的崂山可乐,八十年代时曾占据全国20%的市场份额,但当可口可乐在青岛建设分装厂,加上其彪悍的品牌影响力与密集的营销攻势,崂山可乐的销量急剧下降。
面对巨头的攻势,国产饮料难有招架之力。再加上90年代初市场开放的大趋势,使得八大国产汽水厂纷纷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联手,进行合资经营。
八大国产汽水中,沈阳八王寺、天津山海关、青岛崂山可乐与可口可乐合作;武汉二厂滨江汽水、广州亚洲汽水、重庆天府可乐、北京北冰洋则归于百事可乐门下;上海正广和因股权没有及时厘清,没有与两大巨头合作。
这些国产饮料本想通过合资,以退为进,学习更多技术,扭转颓势。没想到,全都被巨头雪藏,并且一藏就是十多年,这段惨痛的经历,业界后来称之为“水淹七军”。
北冰洋所属公司北京一轻化工集团党委书记邢慧明直言:“那时大家都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我们向西方学习管理,学习技术,却把自己的东西给弄丢了。”
除了被巨头“冰封”的“七军”,其他国产饮料的日子也不好过。
这方面,健力宝颇为典型。两大“可乐”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1997年后,健力宝经营绩效大幅下降。2000年至2001年,销售额比鼎盛时期下降三分之二,随后,在接连不断的股权变动中,健力宝加快“失速”,陷入困境。
至此,在中国饮料市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除了彼此,便再无强劲对手。

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中国的第一家外企外资企业是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中国的第一家外企,外资企业是可口可乐吗?有人知道具体的历史吗?进入第一家我觉得是王哈哈王,哈哈,在中国是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中国的第一家外企,外资企业是可口可乐吗?有人知道具体的历史吗?进入第一家我觉得是王哈哈王,哈哈,在中国是很有名气的。他也是可口可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中国的第一家外企,外资企业是可口可乐吗?有人知道具体的历史吗?进入第一家我觉得是王哈哈王,哈哈,在中国是很有名气的。他也是可口可乐的代言人。

新中国第一家外资企业:正大集团。
1979年11月,谢国民带领正大集团的第一批先遣人员,从泰国取道香港来到深圳,开启了正大集团在中国发展的崭新篇章。
可以搜索一下“新中国第一家外资企业”就可以找到相关的文章。

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中国的第一家外资企业是可口可乐的,有一定的知名度的

可口可乐进入中国的历史?~

希望篇幅和内容能满足您的要求:

1935年,CocaCola公司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遂出100美元的奖金在世界各地征集中文译名。结果由在伦敦执教的杨彝拔得头筹。杨彝所取的“可口可乐”,完美地实现了声、形、义的统一,成为广告名称翻译的经典。可以说,这个美妙传神的译名,对可口可乐汽水后来风行华人市场,功不可没。

可口可乐公司从二十世纪初在菲律宾生产并售往中国,进而到927年在上海和天津设厂,后扩展至青岛和广州。1933年,该公司在上海的工厂成为在美国境外最大的生产厂,到1948年更俨然成为美境外第一家年产量逾一百万箱的工厂。可口可乐继新中国成立而撤出后,于1978年12月中美发布建交公报之前四天签订协议重返中国。它迄今在中国总投资达11亿美元,建有23家罐装饮料厂,年销售额近百亿元,并于1999年又在同类产品中民意调查中高居榜首,获得市场占有率、最佳品牌和知名度三项桂冠。

1978年岁末,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方面达成协议,采用补偿贸易方式或其他支付方法,向中国主要城市和游览区提供可口可乐制罐及装罐、装瓶设备,在中国设专厂灌装并销售。几天后,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发布。
1979年,首批瓶装可口可乐由香港发到北京。自此,可口可乐(Coca-Cola)这种风靡世界的饮料获准进入消费市场。
在邓小平历史性的访美之旅中,《人民日报》对可口可乐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1979年2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邓小平来到了卡特总统的故乡亚特兰大,赞扬该市“发展经济速度和城市建设成就”。
在同一版面附上一篇亚特兰大的资料,提及其主要工业包括飞机和饮料等,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的总部都设在这里。

扩展资料

可口可乐在政治上脱敏后,一些学者从经济和文化上,仍对可口可乐的流行,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思虑。
1980年1月20日,《人民日报》刊出美国全美华人协会英文秘书王昌煦的寄语《献给祖国的青年朋友们》,转述一个建议:“中国人民永远不要学美国人喝可口可乐,也不要采取美国人认为每个人一定要有一辆汽车的生活水平”,希望中国人不会“把享受物质的欲望发展得像美国人那么大”。
经济学家于光远批评现在的宴会上拿出的都是可口可乐,希望国产可乐型饮料有一个大的发展,争取“把可口可乐占领的我国市场夺回一半”。
在开放的市场上,当时与可口可乐一比高低的,有以白芍为主要原料的“天府可乐”,更有李经纬的“健力宝”。
《人民日报》老记者柏生在1987年5月29日的《人民日报》上,生动地描述了健力宝第一次出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情景。
当中国女排姑娘荣膺“三连冠”时,日本记者看到姑娘们畅饮着白底红字绿色图案的橙蜜香型“健力宝”饮料,《东京新闻》次日在报纸上发出报道,称“中国魔水的问世,将在运动饮料方面引起一场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党报旧闻:可口可乐如何进入中国?

深圳蛇口工业区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是?
答:蛇口工业区是改革开放的成功样本之一。1980年,蛇口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宏气体建成投产,之后三洋电机、凯达玩具、广东浮法玻璃等外资企业陆续落户,蛇口工业区逐步形成。目前蛇口已经成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三次产业和城市形态的升级,蛇口已经从30多年前一个偏僻...

新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是
答:上海宝山工业区。宝山工业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工业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全国工业行业涉及最全、单行业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工业区之一。宝山工业区的开放,标志着中国开始引进外资、先进技术以及管理经验,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答:第二个阶段,外资企业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中国最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企业是那些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1979年我国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法。外资企业的存在事实上成为现代企业的示范。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大规模的新建或改革。

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的第一个银行是
答:英国东方银行。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五口通商口岸的开放,中外贸易进一步发展,西方列强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为适应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的需要,他们的金融资本家也纷纷来华,在中国设立银行。至1894年为止,西方金融资本家在中国设立的银行已达8家16个分支机构,其中最先来中国开办的银行便是英国的东方银行...

第一家外企在中国建工会是什么时候
答:外资企业被批准在中国以法人的形式注册成立是从1995年开始的。在1995年以前,外资企业在华只能够以驻华办事处的方式存在。而工会是附属于独立的企事业单位的,所以在华外企的工会应该最早是在1995年成立的。1995年之前,在外企驻华办事处工作的中方员工的实际雇主是中国的派遣公司。

外资企业何时在中国出现?由于哪个条约?又是哪个条款规定的?请简要说明...
答:鸦片战争以后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这就为外国侵略势力在华设厂,输出资本,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提供依据,自然,就促成了外资企业的生成。谢谢!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第二个阶段,外资企业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中国最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企业是那些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1979年我国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法。外资企业的存在事实上成为现代企业的示范。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大规模的...

杜邦公司是怎样进入中国
答:◆1992年 第一家合资企业——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正式投产。◆2005年 杜邦中国研发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1787年,E.I.杜邦一家人,乘上布鲁克斯船长的美国鹰号越过大西洋,避开法国大革命引起的社会动荡,奔赴美国这个新成立的国家。5年之后,杜邦兄弟二渡大西洋,在美国创立了杜邦公司,并由此开创了一个延续了207年的工业...

中国最早的保险机构
答:1991年9月,开始起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部保险法199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美国国际集团所属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这是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以来,第一家经批准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外国保险公司。1992年11月,友邦保险培训的第一代寿险代理人上街展业。这一代理人制度,引发了营销理念的...

多家外资银行机构同时进入中国市场是在哪年?
答:中国在2006年12月遵循WTO的承诺,加快金融业的开放进程,是中国金融业开放的一个标志性时刻。外资银行大举进入是在2007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