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四岁 想报个特长班 但是之前学的特长都放弃了 家长不给报 看着别人都有才艺 我该怎么办? 我现在13上初二,小学什么兴趣班都没有报,周围人都有特长,只...

作者&投稿:本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你想报一个特长班,家长不给报,那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和家长说呀,将来特长了,也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呀

这当然是需要跟父母进行有效沟通的,也就是说,可以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跟父母谈,我相信父母应该是会根据你的兴趣爱好支持你,这个报个特长班的。

不要看别人学什么,你就跟着学什么。
就是因为这样你的家长才不给你报。
在这些方面我想你的家长应该给你花了不少钱。
如果你真的想学习一门特长。
先要给自己下定一个决心。
然后再让你的家长给你报最后一次。
不管成与不成,以后再也不提特长班的事情了。

如果在某一方面有特长,有兴趣,可以和家长商量,让他们支持你报特长班。一旦学习,就要不怕困难,坚持下来。锲而不舍,才能学有所成。

特长这种东西需要坚持 家长不给报也许就是因为你无法坚持下去 别人都有才艺我就一点要有吗? 其实也说不准 我觉得特长这种东西不是因为身边朋友都有就我没有 不行我也要有 我觉得这样的心理是不对的 应该是因为我热爱这种东西所以我想去学习这门特长 14岁应该初中了吧 初中不是说不能学还是说这时候应该更注重学习 当然在成绩允许的情况下 还能拥有一门特长何乐而不为呢 并且在现在这种时代技多不压身 !!!不过学习第一

父母不给孩子报任何兴趣班,孩子15岁一点特长都没有,父母是不是太不负责任了。~

下面是我们关于孩子兴趣班的主要观点:
1、爸妈要给给孩子充足休息时间

孩子上一天学,真的很不轻松,大人千万不要认为,不就是坐那儿上一天课吗,有啥累的?以小学生来说,早晨6点起床(上学路近的孩子能晚点起,不过在大城市,住在学校边上真是很难做到),7点到校,上午4节课,下午3节课。然后吃晚饭,做家庭作业,顺利的话,9点到10点间能上床睡觉。这已经是十五六个小时了,中间几乎没有大块的休息时间。要是课后还有才艺班、补习班,更是紧张得连好好吃晚饭的时间都没有。这样的节奏,大人能做到连续五天一点不觉疲惫吗?
我们一直以来的观点是,和大人一样,孩子上一天学、一周学,也需要在傍晚和周末有彻底的放松,才能将身心调整到适应并且乐于接受下一天、下一周学习的良好状态。除了上课、写作业,孩子放学后、周末时间,最重要的事就是休息,爸爸妈妈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我家孩子周一到周五,无论放学早晚,晚餐前后都用来休息,玩儿,阅读,或者闲散着什么都不干,开始写作业时间根据作业量多少自己掌握,有时7点,有时7点半。
周末两天,两个孩子除了完成作业,基本上是休息。早晨可以睡懒觉,然后玩电脑两小时,中午想午睡就午睡,下午或者晚上写作业,其余时间还是自由地玩儿或者自由阅读。度过这样两天闲散的、真正休息状态的周末,周一又可以精神百倍地去上学了。
有人说,学习哪有不苦的?有苦才有甜。这点我们同意,但学习的苦,在勤奋,在努力克服困难,不在漫长的时间、看不到头的任务和最低限度的休息。
不断像给海绵加水、给石头缝隙填沙子那样,占满孩子上课之外的所有空隙、强迫孩子延长学习时间,让孩子每天都处于大人都很难适应的疲于奔命的状态,实在是不够明智。
2、给孩子充足自主时间,孩子才能发展真正的兴趣
自主时间,就是由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对孩子非常重要,孩子的兴趣、能力、主要是在他自由支配的时间发展起来的。
孩子有充足的自主时间,才能培养对阅读的兴趣、提升阅读能力。都说阅读重要,但阅读需要相对宁静的心态和大量的空余时间,所有时间都被上学和课外班占满的孩子,他怎么可能有时间坐下来,安安静静地读一本书?更何谈广泛阅读?
孩子有充足的自主时间,才能学会自己安排时间。自己安排时间,是孩子的一种重要能力。没有爸妈安排就不知道下一个小时做什么的孩子,上到初中、高中,课程越来越繁重的时候,很难学会在不同课程之间合理安排时间、让自己的学习更有效率。
孩子有充足的自主时间,才能学会自学。自学是重要的学习能力,也是孩子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随着孩子成长慢慢显现的学习成绩的差异,和孩子之间自学能力的差异非常相关。
孩子有充足的自主时间,才能学会认真、耐心地长时间专注于某项任务。学习确实需要勤奋、刻苦,长时间专注任务,就是勤奋、刻苦的素质。一个孩子,如果他没有花上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反复尝试、努力解决问题的经历,他很难在学习中找到全身心投入并从中获得乐趣的状态。
我家上初中的大儿,会把很多自主时间,花在自学上和长时间专注任务上,虽然内容经常不是大部分爸爸妈妈认为的“有用的学习”。
比如他六年级时,为了游戏运行更快,曾经一个人花一整天时间,整理他的电脑,格式化,然后重装系统。他以前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大人也没有教过他,整个过程,全靠他自己上网收集资料、学习操作步骤完成,中间遇到问题,也是他自己查找到解决办法。做这样的工作,实际上就是一次深度学习,会锻炼到搜集资料的能力、定义问题的能力、识别有帮助的信息的能力、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和长时间专注于任务的能力,成年人在工作中经常要用到,孩子在学校学习中也经常要用到。大儿某个学期,就有两项重要的学习任务用到了他在自主时间锻炼出来的这些能力。一是学习性研究课程,需要每个人自己报选题,自己学做开题报告,自己组建研究小组,并带着小组展开研究。二是语文课组织的学写剧本和排演三国小话剧。两项任务,他都能独立、有条不紊地进行,不需要大人提供帮助。
3、盲目让孩子多学,可能会坏了孩子学习的胃口

好多孩子学习时间长,是因为有大量的课外班要上。学书法、学绘画、学乐器,学各种“才艺”,一天到晚忙得没有休息时间。这样对孩子可能有两个坏处:
一是占用过多时间,损害孩子的学校学习。
孩子的时间就是那么多,课余时间被课外班占满了,他能花在学校课程上的时间必然会很有限。要预习,没有时间,要复习,没有时间,要做作业,时间紧张,不免急急忙忙、品质不高。这样,孩子难免成绩不佳,父母不免又把孩子送去各种补习班、提高班,继续造成班越上越多、成绩越来越不理想的恶性循环。与其如此,不如改变这种舍本逐末的方式,削减孩子课余的学习项目,让孩子有更多时间,专注于学校学习。
二是填鸭式的才艺学习,可能让孩子坏了兴趣胃口。
小孩子的“多才多艺”,最大的“益处”可能就是让爸爸妈妈骄傲自得。一个多才多艺的孩子,并不必然变成多才多艺的成人;孩子小时候学的那些才艺,也并不必然变成他日后一生的兴趣。甚至更坏的,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的才艺,可能令他生厌,变成他长大后再不想碰的东西。相反,那些真正能让孩子保持一生兴趣、并持续从中获得快乐的东西,往往是孩子长大一些、甚至成年后后,自己选择、自己爱上的。
如果爸爸妈妈们让孩子学习各种才艺,是为了升学时获得“特长”上的优势,更是不必要学得太多。好些孩子参加升学的特长生考试时,同时报好几个科目。就为了一次升学,孩子可能小学六年都在这好几个项目上花掉大把时间,而上了中学以后,这些项目的绝大部分都会被放弃。那些时间,原本可以花在阅读上、花在真正发展自己的兴趣上、花在锻炼自学能力上、花在和父母享受高质量的亲子时间上、花在享受充足的休息上。
4、盲目多学,可能会扼杀孩子一生的学习意愿
学习是一生的事,一个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人,会在一生的的任何时候,都保持对学习的兴趣、都能开始学习新的东西。但也有人,从走出大学校门开始,甚至走入大学校门开始,学习的意愿,就彻底消失了。不再阅读一本书,不再专注课程、工作所需的学习、不再发展新的兴趣、不想再学任何新的东西。生活变成日复一日的重复,能力停在那里一步都不再向前。
被逼着学、学、学的孩子,没有内在动力,一旦脱离父母的监控,就会大呼“可算逃出来,再不用被看着学了”;被逼着学的孩子,也没有学习目标,一旦没有父母的安排,他就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到成年后,他也不会主动识别出自己哪些能力,需要通过持续学习来提升;被逼着学的孩子,因为没有自主时间和自学机会,也不会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到成年后,遇到需要学习的东西,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我要想办法学会”,而是“这么难,我学不会啊”。
父母的责任,是培养孩子具备终生幸福的能力,而不是把他送到大学就完成任务。在孩子小时候只盯着升学目标,把学习仅仅视为升学手段,耗尽他一生的学习意愿,无疑是杀鸡取卵的做法。
一个自主的、会学习、能够从学习中找到乐趣,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的孩子,才可能开放身心,一生中不断通过自主学习获得进步。逼着孩子每天花十六七个小时、一周七天无休的爸爸妈妈们,请停下来想一想,您的孩子,他累吗?他学得快乐吗?他真的会学习吗?他会保持终生的学习意愿吗?

现在社会上很多家长都会帮小孩报各种类型的兴趣班技能培训班。应该来说,这个其中很多的属于家长的选择,而不是小孩自己自愿的选择。所以这样的兴趣班只多只是班助小孩儿在将来增添了某个方面的某些技能而已。并不会给小孩钱前度的发展带来多大的影响,也不会为小孩儿谋生,带来增加多大的选择面。所以你没有填报各种兴趣班,你也没有什么特长。但是我觉得你作为学生,只要把你应该掌握的知识学好,将来你会有很多的提升自己的机会,就你感兴趣的。你可以进一步的深造,那才是你今后谋生的基础础。那才有意义,你工作的选择。所以不要看眼前,你没有什么技能,其实真正的技能是在以后工作中形成的,是工作的需要,是岗位的需要,是社会的需求。所以我们作为学生还是打好学习的基础,不要过多的去追求那些娱乐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