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即将开讲,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天宫课堂中播出的科学实验之后你觉得可以在天空中做还可以做什么...

作者&投稿:蒲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课堂”第二课将于23日15时40分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相互配合进行授课。这也是中国航天员第三次进行太空授课。那么这次“天宫课堂”给我的感觉就是太震撼了,眼前一亮的那种感受,更多的是为祖国日新月异的科技而感到骄傲。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次授课活动讲什么?来看一下课程表:届时,航天员将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另外还有天地互动环节,航天员真诚邀请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在地面同步尝试开展相关实验。

在约45分钟的授课中,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生动演示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深入浅出讲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展示部分空间科学设施,介绍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天宫课堂”第一课的太空实验我还历历在目:“太空健身”、“细胞培养”、“浮力消失”......,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亚平宇航员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现象。而“天宫课堂”第二课,我印象最深的是水油分离实验,我们都知道在正常的环境下,水油是分离的,但在失重的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了。实验还展示了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的现象。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在太空抛物实验中,新晋“顶流”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惊喜亮相,充当“助教”。只见王亚平将吉祥物冰墩墩轻轻抛出,它并没有像在地面上一样掉落,而是沿着原来抛出的方向匀速前进。这是空间站微重力环境最直观的体现,生动演示了天地抛物之间的区别。

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在天地互动环节,谈及皮肤在太空是否会变好,王亚平表示,因为空间站没有太阳光照射,温度和湿度也都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另外在微重力环境下人的体液会向上分布,皮肤也会随之向上提升,“所以我感觉在空间站里皮肤状态很不错”。

“天宫课堂”通过三位航天员惟妙惟肖的讲解,更能使青少年近距离深入了解航天知识。直观感受到科学的伟大奥妙之处。看完“天宫课堂”第二课,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认识到了航天事业的重要性,也对科学知识的热情也更加强烈了。希望,我们的航天事业更上一层楼,祝愿我们的祖国更美好。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人类对太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未止步。

然而身处太空,浩瀚苍穹看似壮美寥廓,实则挑战着航天员的心理与生理极限,更经历着很多惊心动魄的瞬间。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采取了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由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中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环境,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不停的跳动;微重力环境在地球上难以取得,在地面上不能完成的搬到了太空之中,使实验现象更加直接和直观。

液体表面张力试验,使水在太空中变成一张水膜;继续注水后,形成水球;将气泡注入水球后,形成一正一反两个像;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还有宇航员在无重力状态下活动等现象,并实时与地面课堂进行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



在神舟十二号离开地球的3个月,3名外人眼中光芒四射的中国航天员,均来自普通而朴实的家庭。当他们远离地球、巡游寰宇、辛勤工作时,留在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在一-如既往、年复一年地耕耘劳作。中国航天人的奉献和担当,始于热血、恒于信仰、终于爱国,他们把使命和重担铭刻心间、扛在肩,上,把荣誉和光环归于祖国、献给民族。



3月23日下午,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再度开课,“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

为什么要做这些科学实验?背后蕴含着哪些科学奥妙?与人类探索浩瀚宇宙又有什么关联?

实验一:温热的“冰球”现象回顾:这一幕仿佛发生在“魔法世界”:透明的液球飘在半空中,王亚平用一根小棍点在液球上,球体瞬间开始“结冰”,几秒钟就变成通体雪白的“冰球”。王亚平说,这枚“冰球”摸上去是温热的。

专家解读:“太空‘冰雪’实验实际上是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核、结晶的过程,过程当中会释放热量。”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璐介绍,过饱和溶液结晶通常需要外界“扰动”,而这个实验的“玄机”就在于小棍上沾有晶体粉末,为过饱和乙酸钠溶液提供了凝结核,进而析出三水合乙酸钠晶体。

延伸阅读:在地面上进行结晶实验时,晶体的样子可能因容器形状不同有很大差异。而在微重力环境中,晶体并不受容器的限制,可以悬浮在半空“自由生长”,这与中国空间站里的无容器材料实验柜相呼应。无容器材料实验柜目前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实现材料在无容器状态下从熔融到冷却凝固的过程,供科研人员收集物性参数进行研究;二是用于特殊材料在轨生长,缩短新材料从实验室走向流水线、走进大众视野的时间。



实验二:“拉不断”的液桥

现象回顾:叶光富将水分别挤在两块液桥板上,水球状似倒扣着的碗。液桥板合拢,两个水球“碗底”挨“碗底”;液桥板分开,一座中间细、两头粗的“桥”将两块板相连;王亚平再将液桥板拉远,液桥变得更细、更长,仍然没有断开。

专家解读:张璐介绍,微重力环境与液体表面张力是液桥得以成形的主要原因。日常生活中的液桥不易被察觉,比如洗手时两个指尖偶然形成几毫米液柱,再拉远一点就会受重力作用坍塌。而在空间站里,航天员轻松演示出比地面大数百倍的液桥,这在地面上是不可能看到的景象。

延伸阅读:液体表面张力是“天宫课堂”中的高频词,天宫一号太空授课、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做过的水膜、水球实验都阐释了这一原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康琦介绍,空间站可以最大限度摆脱地面重力影响,为包括液桥实验在内的流体力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带着液桥热毛细对流实验项目升空。



太空授课更在于营造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社会氛围。

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所说,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科学永无止境,探索不断前行,在一个未知的广袤领域,只有以谦卑的姿态、勇往直前的力量才能探索出那神奇的奥妙。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当代中国人的重大历史责任。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啃硬骨头、涉险滩。

要坚持推进创新,使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要坚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包容创新育人才,方能广纳贤才,为创新提供坚实支撑。科学永远是一个国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热爱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会理解、支持这项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历史的潮流在呼唤年轻一代为科学而努力探索,但鼓励他们奋发前行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太空授课的深层次意义便在于此。

探索任重道远,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有希望。激发学子对于未知世界的求知欲与渴望,树立全社会为创新而奋斗不息的信念,让梦想张力无限。寻梦过程,无疑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默默奉献、坚定顽强的民族精神。



看完了天宫课堂。让我受益匪浅,知道了太空的奥秘:在太空中,人体转动困难,没了地心引力,宇航员无法正常行走,水可以飘在空中,甚至可以成“球”……老师的语言诙谐有趣,使我对太空更感兴趣,增加了与同学之间的探讨话题和生活情趣,感觉到祖国的伟大,让我叹为观止,非常期待下次的天宫课堂,不知道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和宇宙奥秘。



~

《天宫课堂》学生观后感
答:今天过后,相信已经有许许多多航天梦的种子悄悄埋进了我们的心间。“身在神州,眼望星光。心底有诗,自在远方。“让我们一起追逐梦想吧! 《天宫课堂》学生观后感2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9日15:40,“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之后, 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

“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出差三人组进行四大实验,具体讲了什么?_百 ...
答:因为在太空中是没有重力和浮力的,所以当你摇晃瓶子后,油就变成了小油滴,均匀分散在水里边,而且分散之后,就不会分开了。液桥演示实验 这个实验是观察水在空间站中的“张力”,在空间站上,航天员王亚平拿着两个有水球的液桥板缓慢靠近,当两个水球碰在一起后,再将液桥板缓慢拉开,水球竟然像...

“天宫课堂”第三课开播,中国航天员将进行太空授课,你期待吗?
答:同时也是心里面非常期待,希望这一次的开奖能够让我们学到更多东西。我们非常期待这一次天宫课堂的开讲,也相信通过这一节生动的课程,能够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去增加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这一节课能够了解到宇宙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非常好的现象,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让我们小朋友和学生们了解到更多内容。

天宫课堂观后感六年级500字
答:“天宫课堂”第三课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看了这一课之后,我学...

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即将正式推出,有什么重大意义?_百度...
答:从2002年开始,上海航天局的研究人员也开始正式研制这一对接机构,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地面试验,目前已进入初样阶段。之前,记者也曾见过交会对接机构的模型,从外表上看,它类似于一扇圆形的门,内部直径约为0.8米,航天员可以通过这一扇门从飞船进入“天宫一号”。 在发射“天宫一号”之后,我国将相继...

《天宫课堂》观后感
答:《天宫课堂》观后感(15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天宫课堂》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天宫课堂》观后感1 仰望闪闪烁烁的星空,我们不禁萌发出无数的问号,在宇宙中,人可以正常行走吗?水和泡腾片在太空会碰撞出怎...

2022看《天宫课堂》的感想范文(优选7篇)
答:记忆中难忘的事,经常是观看一些经典的影响记忆,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的,观看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很多人都是在写观后感的过程获得成长。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天宫课堂》观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2看《天宫课堂》的感想范文(优选7篇)}”,欢迎您阅读和收...

天宫课堂观后感
答:天宫课堂观后感15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天宫课堂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宫课堂观后感1 “航天员”这个伟大而又神圣的职业,必定是由一个不平凡的人来做的!电视中的老师,给我们展现了他们在太空舱中...

天宫课堂观后感
答: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有关天宫课堂观后感范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天宫课堂观后感1 在2021年12月9日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的太空授课...

天宫课堂观后感400字作文12篇
答:天宫课堂观后感 3 盼望着,期待着,《天宫课堂》终于要和我们见面了,节目把课堂搬到了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由天核心舱中的三位宇航员为我们带来一堂特别的“太空授课”。 长大后我想当一位人民教师,因为现在同学们的作业太多了,在家长看不见的地方,他们因为作业默默哭泣。都说人有三苦:读书、赶马、磨豆腐。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