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春熙院,究竟在何处? 圆明园的资料

作者&投稿:孙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春熙院的具体位置,史学家们都有各自的看法,有些史学家认为春熙院再绮春园南侧的万泉河以南,也就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北部地区,还有些史学家们认为春熙院在长春园东北隅墙外的二河开地区。

在史料中的记载,春熙院的前身是淑春园,这个园子是在康熙四十六年的时候建造的一座皇子园林,当时正好有七位皇子被批准可以在畅春园以北的地方修建园林,因为地方不够大,所以只有四位皇子在这个地方修建了园林,而其他的三位皇子则是在畅春园的东边修建了园林。

后来,在康熙二十八年的时候,皇帝将这座园林赐给了傅恒,而傅恒直接修改了园林的名字,等到了乾隆四十五年的时候,便直接将淑春园改成了春熙院,等到春熙院的修建工作完成之后,乾隆皇帝还特地为春熙院题字。

春熙院在京西御园中的地位不显,因此乾隆皇帝来这个院子的次数并不多,后来,乾隆直接将淑春园的南半部赏赐给了和珅,等到和珅被抄家之后,嘉庆帝直接赏赐给了皇子和公主。然而,到了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总统的徐世昌直接租下了鸣鹤园和东段的镜春园,同时还改名为淀北园,春熙院的东段也就是后来的镜春园。

但是,根据弘历编著的《日下旧闻考》中的记载,当时是他将淑春园改建为春熙院的,如果二河闸真的修建了春熙院的话,那么这个园子的名字也会直接更改为春熙院,长春园外面的关帝庙也就不会独自存在了。

通过《日下旧闻考》中的记载,能够让我们了解到二河闸在乾隆时期的情况,也能够让我们推测出春熙院的具体位置。虽说春熙院的具体位置目前还存在争议。但是从《日下旧闻考》中可以知道,春熙院很可能就是现在北京大学北部的地区,这个可能性很大,也有所依据。

乾隆皇帝赏赐春熙院的时候,直接是将春熙院分成了几个部分分别赏赐给皇子和公主,因为春熙院的面积比较大,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春熙院也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想要找到春熙院具体位置的话只能依靠历史文献的记载来推断,史学家们也会通过自己对历史的了解,找到认为最有可能的位置,而不是仅凭自己的主观猜测。



在有关古籍中,记载着一些零星的春熙院的建筑景观。如果能在相关的园林中寻觅到对应的建筑物,那就能够帮助我们确定真实的春熙院所在的位置。

原淑春园北半部传承下来的春和园、西段鸣鹤园、中段朗润园、东段镜春园的样式雷图文史料,对查找春熙院园林景观有很大帮助。春熙院的基本面貌,在其后的年代里虽然多次更换主人,也有重修和改建,但是保留了原有的山水溪湖以及堤岸桥梁的原状,对主要建筑景观也只是修缮和部分新建。恭亲王奕䜣将春和园改建成朗润园时,“轩墀高榭,凸山凹地,悉仍其旧”,“非创也,盖因也。”(奕䜣《朗润园记》)惠亲王绵愉住进鸣鹤园时,也是“不加修饰,任其朴素”。(奕䜣《鸣鹤园记》)这一客观现实,为我们在北大校园北部寻找春熙院的景观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例一,故宫出版社《清宫内务府奏销档》第149册载:“乾隆五十二年五月十一日,管理圆明园等处事务大臣和珅曾奏报:春熙院东河泡三间楼殿内遗失黄缎座褥、铜炉等项陈设十六件。后虽追回部分赃物,但盗窃正犯始终未获。为此同年十一月春熙院奉旨‘著添园户头目一名’,以加强巡防力量。”这里关键是“东河泡三间楼”。东河泡,应当在春熙院东段,即后来的镜春园。我查阅到样式雷档案史料中道光年间的记载 :“镜春园……共大小房一百三十间,楼十一间,平台游廊十间,庙一间,房一间。”这份材料证明园中有楼。我又查到一幅《镜春园地盘画样》。园内正中是镜春园的主要建筑群,西面和南面是较大湖水,东面和北面由河泡环绕,这就是《奏销档》中的“东河泡”了。画样显示两层院落,二进院北部正中是一座五楹二层楼,两侧各有一座三楹二层楼,是为东配楼和西配楼。这东西配楼就是《奏销档》中的“三间楼”了。样式雷图文史料清楚地表明,乾隆五十二年五月所发生的春熙院“东河泡三间楼”殿内的十六件陈设遗失事件的地点,就是在今北大校园北部春熙院东段正院二进院主楼旁的东西配楼里。

例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圆明园》载 :“春熙院南门三孔板桥一座,挑换承重、铺板,拆安挂檐板、地伏,栏杆找补油饰。”“南门西边三孔板桥一座。”经查,道光年间的样式雷《绮春园前春和园画样》,春和园的园门位于中段南侧东南方,门楣悬“春和园”匾额。这里也就是原春熙院的宫门即南门。进门后沿墙内土山西行,便是环绕在主要建筑群四周的湖水和溪流。在南部河泡的中间,便是三孔桥板。过桥后迎面即是中所的三间厅堂乐静堂。奕䜣在咸丰元年在春和园的基础上修建朗润园时,也曾重修这座三孔板桥。样式雷《朗润园略节》记载:“添修三孔石板桥一座”。这里所记载的就是《圆明园》一书所记录的春熙院南门内西边的那座三孔板桥。

例三,《清代档案史料——圆明园》载:“春熙院外围西北二面成砌坍塌大墙,凑长二十六丈四尺五寸,并等处捞堆山石泊岸、云步、码头等项,用过工料银二百十两八钱一厘。”这里说的内容就是园西北隅、红桥东南方那段虎皮石围墙。西面之墙指园角南北走向之墙,北面之墙指东西走向之墙。其他项目都是园内常见的修葺工程。

以上所列这三项春熙院的园林景观,都能在北大校园北部、原淑春园北部的传承园林中找到对应的园林建筑。这进一步证明了春熙院就是淑春园的北半部改建成的,春熙院就在北京大学校园的北部。



现址位于圆明园北墙外的二河开地区。

春熙院位于圆明园东北角、长春园的西洋楼遗址北侧,总面积约150亩。

圆明园北墙外的二河开21号院,就是当年圆明五园之一的春熙院。圆明园北墙外的二河开21号院,就是当年圆明五园之一的春熙院。

公众熟知圆明园有“三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但实际上,盛时的圆明园由五个园子组成。何瑜告诉记者,“圆明五园”中,剩余两园是位于今清华大学的熙春园以及位于西洋楼遗址北侧的春熙院。

根据史料研究,确定春熙院位于圆明园的东北角,南面隔墙即是长春园的西洋楼。

圆明园东北角与长春园北面有一大缺角,在这一缺角内有湖泊及山形地势,明显透露出这里曾经也是一座园林。

站在现今圆明园北墙外的二河开21号院,拆迁后裸露着泥土的地面用绿网苫盖着。虽然能看到长春园的北墙,但难以想象这里曾是当年圆明五园之一的春熙院,那个曾拥有十余处景点的皇家园林。

际盛时的春熙院是什么样的?经过考证描绘出了当年的美丽画卷:“春熙院北邻清河,水源丰富,园外的河滩湿地,常引来诸多野鸭、野鸟等觅食嬉戏;园子西边顺着圆明园北墙,遥望西山,一览无遗,美不胜收”。

澄淡映紫碧,波谷含云绮

春熙院有南宫门和西宫门,南宫门内有三孔板桥,过桥即主殿春润堂。春熙院内有两湾小湖,中有溪水相连,湖中有岛。全园主要景点有十三四处,除春润堂外,还有三间楼、点景楼、鹤来轩、融绿堂、凝芳轩、静香阁、披霞榭等。



熙春园位于清华大学校内,目前还能寻觅到当年熙春园的许多名胜古迹。根据有限的档案记载,春熙院有南宫门和西宫门,南宫门面阔三间,宫门两边各有朝房一组,共十间。门内有三孔板桥一座,过桥即是主殿春润堂。

春熙院内东西有两湾小湖,中有溪水相连,湖中有岛,东边湖畔有殿阁名三间楼,北岸有一座点景楼。

全园主要景点约有十三四处,除春润堂、三间楼、点景楼外,还有鹤来轩、融绿堂、凝芳轩、静香阁、披霞榭、月宜室、静娟斋、雅涵堂、真赏室等。

对于春熙院的具体位置,史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认为春熙院位于绮春园南侧的万泉河以南,即今北京大学的北部地域;有的则力主春熙院真实的地址位于长春园东北隅墙外的“二河开”地区。春熙院的修建工程规模不是很大,是在淑春园北半部即春和园的基础上修建的,建筑物主要集中在园内西部。竣工后,乾隆为各座殿堂题写字对、横批、字条等共十六幅(张),同时还降旨如意馆画家,指名绘制图画、画条、横幅和册页,并且限定山水、花草和人物,还要将这些绘画悬挂在指定的殿堂里。它位于长春园北,而不是以往所认为的北京大学未名湖区或朗润园等地.春熙院位于圆明园的东北角,南面隔墙即是长春园的西洋楼。北邻清河,水源丰富,园外的河滩湿地,常引来诸多野鸭、野鸟等觅食嬉戏。园子西边顺着圆明园北墙,遥望西山,一览无遗,美不胜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昔日美不胜收的园林所在地,近些年被大量违法建设所覆盖,经过上半年的拆违整治,春熙院已难觅踪迹。



乾隆在位期间,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分别建成,连同熙春园(康熙年间建)、春熙院(前身是淑春园)合称“圆明五园”。后春熙院在嘉庆七年(1802年)一分为二,东部园区赏给了庄静固伦公主,西部园区赏给了惠亲王绵愉。熙春园于道光二年(1822年)赏赐给了惇亲王绵恺。从此“圆明五园”开始改成“圆明三园”,总称“圆明园”。经专家考证,圆明园盛时五园之一的春熙院遗址,位于北五环厢白旗桥西南侧的二河开地区,地上已找不到任何历史遗存,需要依赖考古发掘其历史价值。春熙院位于圆明园的东北角,近150亩地,南面隔墙就是长春园的西洋楼,北邻清河,水源丰富,园外的河滩湿地,常引来诸多野鸭、野鸟等觅食嬉戏。园子西边顺着圆明园北墙,遥望西山,一览无遗,美不胜收。乾隆皇帝在《披霞榭》一诗中以“溪榭正向西,斜阳蒸霞起。日夕山气佳,而更润以水。”形容春熙院的美景。



朕的圆明园:五代帝王的掌上明珠,见证清王朝兴衰史的万园之园~

如果要说起中国的园林史,曾有着万园之园称号的圆明园,就是园林史上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
清朝最负盛名的园林——圆明园的营建,集结了几代能工巧匠的奇思妙想、智慧结晶,耗费倾国之力的财富,还有无数奇珍异宝为之点缀装饰,才有了万园之园的富丽堂皇和美轮美奂。
然而,由于清王朝的软弱无能,让这百年累之在一朝毁灭,后人只能看到曾经金碧辉煌的皇家御园留下的断壁残垣。
对圆明园的了解,大家要么是靠电影《火烧圆明园》的零星片段,要么就是靠对圆明园遗址走马观花的 旅游 ,但对圆明园真正的认知,远远不及故宫、颐和园,乃至承德避暑山庄。
这座能够代表清朝兴衰史的皇家御园,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帝王的掌上明珠,其实并不为人们真正熟悉,甚至是忽略的。
圆明园是清朝皇帝非常喜爱和依赖的园林,即便是最不爱出门的雍正帝,从他做皇帝后去圆明园居住的时间,也累计47次2314天,平均每年为4次210天,每一年在圆明园的时间都超过在紫禁城的时间,只有郊祀、斋戒和视朝那样的大典时,才回到宫中。
可以说,很多改变清朝乃至中国 历史 的大大小小的众多指令都出自圆明园,嘉庆帝和咸丰帝也是在圆明园出生,而雍正帝和道光帝则是在圆明园驾崩,五代天子有四个与圆明园有生死关联。
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多年来一直从事北京史地和清代皇家园林研究的刘阳老师的新作《朕的圆明园》一书,就结合典籍与 历史 图片,系统的介绍从雍正帝到咸丰帝,五位清朝皇帝和圆明园的关系,以及发生在圆明园的重大事件,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讲述清朝的兴衰。
有万园之园之称、兼容中西式皇家风格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熙春园、春 熙院 组成的,号称圆明五园,后来熙春园和春熙院被割分出去,才定型为圆明三园。
圆明园历经五代皇帝营建,是古代经营时间最长、花费人力、物力最多的皇家御园,堪称清朝的园林之最,但他最初的规模只是皇子胤禛的私人花园。
康熙四十六年(1707)之前,康熙帝在畅春园附近分别赏赐给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一块地,让他们各自建造花园,胤祉的赐园就是后来归附圆明园的熙春园,而胤禛的赐园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圆明园。
经过胤禛的苦心营建, 就在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圆明园已经初具规模 ,可以恭请康熙帝驾临了。 康熙四十八年(1709),花园的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由康熙帝御赐的“圆明园”三字匾额 ,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
“圆明”有什么含义呢?雍正帝后来解释说:“圆明”二字取自儒家经典《中庸》之“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就是说“圆”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
雍正帝的言下之意,大概就是说他爹早就属意于他,并对他寄托了明君的希望,让他以后做皇帝要明智洞察,这小作精惯会给自己脸上贴金(这点纯属个人揣测撒)。
因为圆明园的赐号,让自诩喜佛好道的雍亲王也给自己取了个“圆明居士”的道号(取号来由这点也是个人揣测),并有《圆明居士语录》。
乾隆帝第一次见祖父康熙帝,也是在圆明园牡丹台,就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三月二十五,康雍乾三朝天子在圆明园共赏牡丹,这事后来被乾隆帝吹了一辈子。
雍正帝继位后,因为园居理政的需求,开始扩建圆明园 ,他在位时期,圆明园至少已经有三十三景成型。 当时还是皇子的乾隆帝,在雍正四年(1726),被赐居圆明园后湖西北方的桃花坞,他登基后改名武陵春色。
雍正七年(1729), 乾隆帝又被赐居莲花馆 ,在那里他居住了六年,因为雍正十一年(1733)被他爹赐号长春居士,所以在 他登基后,把莲花馆改名长春仙馆 。
乾隆帝喜好奢华,他在位的六十年里,对圆明园的增建规模是相当可观的, 大概在乾隆十年(1745)前后,他又在圆明园东侧、原大学士明珠的故园怡园故址上新建长春园 ,并在园中诸景成型后、于乾隆十六年(1751)正式设置管园总领。
自从乾隆十六年初次南巡后,见识了江南园林的乾隆帝, 开始在圆明园和长春园改建、增建、仿建江南的名园名景,还在长春园北界修建欧式园林建筑群。
因为儿时随祖父去承德避暑山庄,被赐居在静佳室(即万壑松风的鉴始斋)的缘故, 乾隆帝就在乾隆三十年(1765),把万壑松风题名为“纪恩堂”。又在次年(1766)将他第一次见到爷爷时的地点,圆明园镂月开云的牡丹台,也改名为纪恩堂,并撰写纪恩堂记, 以纪念康熙帝对他的眷顾养育之恩,从这两件小事上,可见乾隆帝对其祖父有多么的崇拜和热爱。
乾隆三十二年(1767),成亲王胤祉削爵后、被没收的园林熙春园(就是和圆明园同年建造的花园)也正式归入御园。
先是怡亲王允祥赐园的交辉园,后来改赐给大学士傅恒的 春和园,也在乾隆三十四年(1769)正式归入圆明园,被赐名绮春园, 他就在圆明园和长春园之南,三园平面呈倒“品”字形。
而早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就已经存在的 淑春园,不确定什么时候成为圆明园的附属御园,但直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才设置八品苑副一人,并于四十七年(1782)改赐名春熙院 。至此,鼎盛时期的圆明五园就此定型。
如果说圆明园是雍正帝营建的,长春园是乾隆帝营建的,那么 绮春园就是嘉庆帝主要营建的,他在嘉庆四年(1799)和十六年(1813)在绮春园西边又先后并进来两处赐园,即成亲王永 瑆的 西爽村,与庄敬和硕公主的含晖园。 嘉庆帝还效法皇父把圆明园归纳为四十景一样,把绮春园归纳为三十景。
但是,也是 从嘉庆帝手中,让圆明五园变成圆明四园的,嘉庆七年(1802),嘉庆帝把春熙院赐给第四女庄敬固伦公主(后避讳慈安徽号改为庄静) ,让春熙院成为圆明五园中存在寿命最短的御园。
道光帝继位后,对绮春园、长春园以及圆明园都有过改造,并把嘉庆时期皇帝游憩的寝宫绮春园敷春堂一带,转变为太后和后宫女眷的寝宫。
道光二年(1822),道光帝又将熙春园分成两块,东半部即原中、东二所,赏赐给三皇弟惇亲王绵恺,园名依旧,后被咸丰帝改赐名为清华园;西半部则赏赐给四皇弟瑞亲王绵忻,取名近春园。
至此,曾盛极一时的圆明五园(四园)最终定型为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组成的三园格局。
到了咸丰帝继位后,即便国事糜烂,大臣们也拦不住咸丰帝常驻圆明园的心,在江南烽烟四起、内忧外患之时,咸丰帝还在圆明园和四春娘娘嬉戏,直到咸丰十年(1860)八月,在英法联军进逼北京的前夜,这个软弱的天子逃离北京,也把曾经眷恋不舍的圆明园抛弃在身后。
从雍正帝到咸丰帝的五代帝王,经常带着宫眷驻 跸 圆明园,皇帝所在即是朝廷,在圆明园自然也发生不少重大事件。
雍正五年(1727),雍正帝四次会见葡萄牙使臣 麦德乐 ,就有三次安排在圆明园。雍正八年(1730),雍正帝下令在圆明园栽种红薯作为皇室御用品。也是在该年十一月,他开始在圆明园秀清村生火炼丹,直到十三年(1735)八月,59个月中,共传用炼丹所需物品157次。
乾隆十八年(1753),葡萄牙第三次派使臣来大清,乾隆帝也是在圆明园、两次接见使臣 巴哲格 ,并请他观赏端午龙舟。四十五年(1780)七月,接受邀请的 六世班禅 来到承德朝见乾隆帝,并于九月初一进驻北京西黄寺,在六皇子永瑢和 章嘉国师 的陪同下,在圆明园游玩了三天。
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乾隆帝在圆明园勤政殿宣布册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并为其改名为顒琰,命其即日移居大内毓庆宫。嘉庆二十一年(1816)七月初七,英国使臣 阿美士德 来到圆明园,因为行礼事件,故而没有入园觐见。
圆明园对这五代皇帝来说,比紫禁城更像家,嘉庆帝就生于圆明园天地一家春;而咸丰帝则生于圆明园九州清晏的澄静斋。雍正帝和他宠爱的年贵妃、以及不受宠但后福无穷的崇庆太后都死在圆明园;乾隆帝前期宠爱的高贵妃和后期有宠的容妃也都在圆明园离世;如果不是碰巧是年关必须得回宫,恐怕老乾隆也要死在他最钟爱的圆明园里。
这样美轮美奂的清帝夏宫, 却在咸丰十年(1860)10月18日遭遇劫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大火连烧三天,由五代皇帝耗费巨大财力营建、增建、修缮、翻新、规模盛大而又富丽堂皇的万园之园就此毁于一旦 。
圆明园作为清朝五代皇帝驻跸的行宫,自然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康雍乾时代皇室收藏的书画藏品,很大一部分曾经收藏在圆明园内。
特别是长春园含经堂后面的淳化轩,是书画藏品最为丰富的一处,但不幸的是,淳化轩大多数藏品,都在咸丰十年(1860)的劫难中遗失。
根据乾隆帝旨意,在乾隆九年(1744)前后,由宫廷画师沈源、唐岱经实地描绘而后、工笔精制而成、每一幅都分别附有工部尚书庄有敦所书的乾隆帝《四十景对题诗》、安设于圆明园奉三无私殿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和淳化轩的藏品一样,在咸丰十年罹难,被法国人杜潘上校掠走。
杜潘回到法国后于1862年3月1日公开拍卖,后来以4000法郎的价格被卖给巴黎书商,又被帝国图书馆(今法国国家图书馆)以4200法郎的价格购进,成为该馆藏品。
20世纪20年代后期,安徽人程演先生漫游欧洲时,偶然看到这套《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经过多方协调,才获得馆方许可,用摄影术全部传实而归,后由中华书局用玻璃印刷成《圆明园四十叶》于1928年公开向全国发行。
中国人修建的圆明园被歪果仁烧了,致使后人无缘看到他的美丽,即便是想一睹他的盛况,却需要借助这套被歪果仁抢走的图册,来认识这座皇家御园,想想也是蛮可悲的事。
历史 告诉我们: 落后就要挨打。作为清朝兴衰史的见证者,圆明园经历了清朝的鼎盛,又目睹了他的衰落,甚至成了他的陪葬者,毁灭在人心的贪欲之下,也是莫大的悲哀,那么美丽的园子,那些人怎么下得去手哟!
《朕的圆明园》一书就详细的讲述了圆明园的故事,书中还配有大量精美绝伦的藏品图片,让人不禁感叹,果然是举国之力供一人享乐,做皇帝真是太享受了,在美丽的御园里扯什么为君难,怎么看都觉得矫情。
作者刘阳真不愧是搞园林研究的,对圆明园诸景是如数家珍、了如指掌,对圆明园的典故介绍的系统又详细 ,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史实性的失误,笔误之类不提,单史实性的错误就有三处。
其一,在149页,乾隆“降旨亲自定大行皇后谥号为‘孝贤纯’”。这错犯的跟“我孝庄”一样,孝贤是富察氏的谥号,“纯”则是乾隆帝的谥号,要到乾隆帝死后被儿子追上之后,孝贤皇后才能袝谥称为“孝贤纯皇后”,但在乾隆活着时,她只能是“孝贤皇后”。
其二,在177页,乾隆先后立过三个皇太子,第一个叫永琏,第二个叫永琮,“永琮福分也不够,立了两年就得病夭亡。”众所周知,乾隆一生只立过永琏和顒琰两个太子,永琮一个小奶娃只不过是个皇子,从来就没有被立为太子过。
其三,在179页,顒琰童年像下面的备注推测:和小顒琰同在画中的女子多半是陆庆妃,推测的理由是顒琰生母“魏佳氏很早便离开了人世”。而事实上,陆佳氏比魏佳氏还早死半年,陆佳氏死在乾隆三十九年七月,魏佳氏死在四十年正月。
虽然这么精美的《朕的圆明园》却犯了一点史实性小错误,看上去有点不走心,但并没影响本书的整体性,《朕的圆明园》还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图文合辑,如果你对圆明园的故事感兴趣,那这本入门的基础小书就不能错过。 @清华大学出版社
就是这样。

圆明园是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是康熙赐给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园林,用于打发空闲。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年间,圆明园进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在东面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年间,绮春园进行了修缮和拓建,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年间,国力日衰,财力不足,道光皇帝宁愿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围猎,但仍对圆明三园有所改建。
圆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遭劫难。在抗战时期,又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最后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圆明园也受到某些破坏。
遭焚毁后的圆明园遗址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被保护起来,1956年北京市园林局开始采取植树保护措施,1976年圆明园遗址随成立专营机构。1988年6月29日,圆明园遗址向社会开放。

圆明园介绍圆明园介绍300字
答:2017年9月,经过专家考证,圆明园“第五园”春熙院位置正式确认。圆明园管理处表示,至此清代史料中关于圆明园五园的说法得到证实。 扩展资料: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

圆明园介绍圆明园介绍300字
答:2017年9月,经过专家考证,圆明园“第五园”春熙院位置正式确认。圆明园管理处表示,至此清代史料中关于圆明园五园的说法得到证实。 扩展资料: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

圆明园介绍圆明园介绍300字
答:2017年9月,经过专家考证,圆明园“第五园”春熙院位置正式确认。圆明园管理处表示,至此清代史料中关于圆明园五园的说法得到证实。 扩展资料: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

圆明园介绍圆明园介绍300字
答:2017年9月,经过专家考证,圆明园“第五园”春熙院位置正式确认。圆明园管理处表示,至此清代史料中关于圆明园五园的说法得到证实。 扩展资料: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

圆明园介绍圆明园介绍300字
答:2017年9月,经过专家考证,圆明园“第五园”春熙院位置正式确认。圆明园管理处表示,至此清代史料中关于圆明园五园的说法得到证实。 扩展资料: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

圆明园介绍圆明园介绍300字
答:2017年9月,经过专家考证,圆明园“第五园”春熙院位置正式确认。圆明园管理处表示,至此清代史料中关于圆明园五园的说法得到证实。 扩展资料: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

圆明园介绍圆明园介绍300字
答:2017年9月,经过专家考证,圆明园“第五园”春熙院位置正式确认。圆明园管理处表示,至此清代史料中关于圆明园五园的说法得到证实。 扩展资料: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

五年级语文书(北京实验版)10课《圆明园的毁灭》的有关资料
答:这在东西方园林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一位目睹过它的西欧传教土赞誉西洋楼:集美景佳趣于一处,凡人们所能幻想到的、宏伟而奇特的喷泉应有尽有,其中最大者,可以与凡尔赛宫及圣克劳教堂的喷泉并驾齐驱。这位传教士的结论是:圆明园者,中国之凡尔赛宫也。 圆明园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