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不防寒,不要谈养生​!女人不懂寒,夏天很难办

作者&投稿:黄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夏天不防寒,不要谈 养生 !



什么是寒?这大概是夏季 养生 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有人说,夏天气温那么高,不是应该防暑,防热么?这样想就太天真了。


因为夏天的寒无处不在,而且隐患极大,好比有个浅显的道理,淹死的往往是会水的。


冬季天气寒冷,大家都知道穿衣保暖,而夏天为了让自己凉快舒服一点,大家反而去主动的接触寒,主动把寒吃进肚子,身体可不就越来越寒了吗。


而且炎热的危害,本身也不如寒,大量顽固性的折磨人的慢性病,妇科病,肿瘤癌症等等,背后的根源几乎都是因为寒。


所以夏天不懂寒,不防寒,不驱寒,那就不要谈 养生 。女人如果对寒不设防,夏天将会很受伤。


二、什么是寒?



中医里的寒,主要说的是寒邪。


寒邪是中医六邪之一,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是许多疾病的罪魁祸首。


寒邪是不分季节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能存在。


寒邪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因时间而异,比如夏天的寒邪,反而更容易侵入人体内,埋下病根。


寒邪的来源也很多,冬天穿的少,吹风淋雨,夏天吹空调冷气,吃生冷食物,裸露腰腿等等,都会让人体内滋生寒邪。


三、四种寒邪,最是伤人



寒邪本身没有种类,但进入人体以后,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寒,其中又以四种寒对人体威胁最大:


① 体寒


所谓体寒,通俗来即身体怕冷、体温偏低,比如手脚冰凉。


一般来说体寒的人常伴随脾肾阳虚,而体寒又可能诱发其他更深层次的寒,如宫寒,胃寒等。

体寒特征:面色偏白而无华;畏寒喜热;唇舌偏白偏淡;精力弱,易疲劳等。


② 宫寒


顾名思义就是“子宫寒冷”,即由于外来之寒邪或脾肾阳虚所生之内寒停滞在女性胞宫,使胞宫(内生殖器官:子宫、输卵管、卵巢)受损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宫寒是所有女性夏天最需要预防和调理的一种寒邪症状。


③ 实寒


实寒,指体内阳气未虚、阴寒过盛。主要因机体阴寒偏盛,损伤阳气所致。


多由寒气侵犯人体局部引起,致局部冷痛,比如冬天手冻伤了,这就是实寒,实寒少有全身症状。


④ 虚寒


虚寒,即阳虚外寒,指体内阳气不足,寒从内生。主要因机体阳气不足,低于正常水准,温煦能力减弱,机体不得温暖而寒。


虚寒体质者常伴有脏腑功能减退、神疲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相比于实寒,虚寒对人体的危害往往更大,民间说的体寒、宫寒、胃寒等,多半数属于虚寒。


四、寒邪3大危害



① 易伤阳气


寒为阴邪,是阴气盛的表现,最易损伤人体阳气。


因为阳气和寒邪是天敌,阳气发现体内有寒邪,它会奋起抵抗,将之驱散。


但若寒邪亢盛,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寒邪,反而会被寒邪所伤,导致人阳虚。


阳气受损之后,寒邪长驱直入,会逐渐侵害肌表,损伤脏腑,产生各种严重的症状,精神萎靡等等。


② 造成淤堵


《黄帝内经》记载:“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中医认为寒性凝滞,体内有寒邪,则气血津液容易凝结、经脉容易阻滞。


气血运行不畅,甚或凝结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比如女性痛经,或者胃痛,多是因为受寒后气血瘀滞所致,所以得温痛减,遇寒痛增。


除此之外,还会使人的头身肢体关节气血淤堵,关节疼痛,冷痛,麻痹等,所以“寒性凝滞而主痛”的说法。


③ 收缩肌体


《素问·举痛论》说:“寒则气收”


寒性“收引”,有收缩牵引之意,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比如体寒的很少流汗,因为寒邪伤及肌表,导致毛孔腠理紧闭,汗难以排出,人容易恶寒、发热。


还有人的关节,血管,经脉等等,在寒邪侵袭下,会气血凝滞,收缩拘急,伸缩不便,冷厥不仁等。


五、夏天的寒无处不在!



总而言之,寒是人一生之敌,有数不清的种类,数不清的危害,带来数不清的疾病。


夏天的寒更是无处不在,冰镇瓜果,寒凉冷饮,空调冷气等等。


加上夏季腠理开泄,阳气浮于体表,造成体内空虚,更容易被寒趁虚而入,埋下疾病伏笔。


而女性天生体寒,更是被寒邪紧盯的人群,所以接下来的时间,直到三伏,名媛课堂将会为广大女性深入的解读寒,以及与寒有关的症状,疾病,阳气,艾草,艾灸等等。


只要明白了什么寒,如何防寒,如何祛寒?并加以实践,那么拥有一个 健康 的体魄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

俗话说“年轻不养生,老了养医生”,中青年在夏天应该如何养生?
答:1、养身先养心 养心就是我们要有愉快和平和心情去对待人和事,心胸开阔,遇事不乱,拿得起,放得下,看得开!不要斤斤计较,多位他人着想!2、养身要运动 养身重要的就是一个动字,动字包括劳动和运动,只是不宜运动过猛,人体不断活动,才能保证气血的运行畅通,才会有健康的体魄 3、养身养饮食 ...

伏天养生哪些禁忌不要犯?
答:6、忌整天不出汗 养生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该出汗的时候就出汗,出汗既能带走体内毒素,又能调节体温。建议:傍晚出门走一走,微微出汗对身体好。7、忌情绪激动 炎炎夏日,难免会心浮气躁,生气时,血压会上升,血管及心脏部位所承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高出3倍以上。建议:情绪激动时,可通过转移注意...

天气越来越冷,立冬后如何养生才更健康?
答:冬至以后如何养生呢?很多人尽管不知道有冬至的存有,可是针对冬至的掌握实际上是有局限的,要了解冬至的来临,表明气温愈来愈冷了,一定要留意做好身体的养生与防寒保暖对策,要不然在后面的冬天是比较容易得病的,那麼冬至以后如何养生呢?冬至以后如何养生在霜降以后如果要想做好养生,最先要开展恰当的...

从冬至开始就要进入数九寒天的时节了,在这段时期该如何养生呢?
答:天寒地冻 因为俗话说,寒从脚下生,现代人很多是上班一族,长期坐在办公室里不动,缺乏运动,因此脚步受凉是比较常见的,因此,大家不能因为爱美而忽视了保暖,特别是女性不要因为追求外观好看,而忽视了对寒冷的防御,因此秋裤、帽子、围巾、打底裤、棉鞋,这些老一辈流传的保暖穿着,还是要坚持下去的。...

如何理解养生
答:不要再嘲笑养生,更不要再拒绝和你谈养生的人。养生,是一个庄严肃穆的话题,是每个人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我们要学会把生活的性价比计算得清晰准确,与其快准狠,不如慢慢来更沉稳更长久。那么, 养生和医疗的区别在哪呢?一句话,医疗是治病,养生是治未病。举个例子,桌子上放个杯子,这个杯子已经...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若能做好这3点,有助于养生防病
答:其次就是要注意“防郁”,晚秋多悲,万物萧瑟,这个时候会很容易影响我们的情绪,让人意志消沉,出现抑郁寡欢的局面,抑郁容易伤及肝脏,所以平时还是要舒缓心情,保持开心。最后就是“防寒”,霜降是秋冬季节的一个转折点,天气也开始由凉爽转入寒冷,外在的环境中夹杂着寒气,所以一个不注意,就容易让...

“春捂秋冻,不生大病”,春季养生要防风保暖忌生冷
答:同时在春季除了“外风”之外,还需防“内风”。风气痛于肝,肝阴不足或肝失所养,都会诱发肝风。肝风内中或肝风上扰,则容易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病,大家不要错过。===PEI_PAGER_PEI=== 保暖 除了上面介绍的情况,大家在春季还要注意,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大病”,防风防寒都需要做到“春捂”,不...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以下哪种做法更适合秋季养生?_百度...
答:“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民间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人的体温总是保持相对恒定,一般在37℃左右。如果体温太高或太低,都会使人体生理功能受到损害。秋季养生的其他注意事项 第一,适当增加营养...

冬季养生要注意什么?
答:冬季养生的小常识 冬天由于气温很低,和我们正常的体温相差甚远,所以大家感觉到的不适应,比 其他的三个季节感觉的更强烈,特别是一些体质比较弱或者年纪比较大的人来说,在严寒恶劣的天气中对健康的影响也比较大,所以冬季养生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我们谈谈冬季养生的小常识。1、防寒补肾 天气的变化 ,...

不同人群四季如何保健养生
答:不同人群四季如何保健养生?本专题就从老人、小孩、孕妇、男士、女士五类人群为大家介绍不同季节养生方法,满足不同人群养生保健需求。春季养生春天气候多变,时寒时暖,穿衣时要注意“下厚上薄”。春季养肝,在饮食上,要选甘、辛、温之品,清淡可口,尽量不要吃油腻、生冷、粘硬食物。还要多吃些新鲜蔬菜。老年人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