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版《梁祝》写尽爱而不得之苦,痛陈人性薄凉之怨怒斥命运不公

作者&投稿:衅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是一部极其阴郁的《梁祝》,却似乎真实地还原了这场悲伤的爱情故事,我们总是向往这样美好的爱情,可这样的结果,又有几人能够承受?

徐克果然是导演鬼才,他拍摄的《梁祝》,用恐怖的画风道尽了真实的时代风气,以凄美的爱情掺杂了浓厚的门第观念,即便如此,这场生死相随的爱情,依然是最美好的爱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所在的年代,是东晋时期,那个时期士族门阀兴旺,门第观念极盛,这便是他们爱情悲剧的根源。

士族门阀掌握着财富,权力,地位,而这些又世代相传,他们就像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大家族,外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内部联姻,强强联合,希望以这样的方式,令家族尽可能的源远流长。

除此之外,东晋还是一个流行柔弱的年代,这个时期不讲礼法,没有封建的思想束缚,男人也可以涂脂抹粉,装柔扮俏。

人们奉行阴柔之美,也热衷于追求皮肤白嫩,所以那时候的化妆技术近乎病态地追求一个字,白。

祝英台是三品官家之女,出身富贵,她的父亲甚至比她还爱保养皮肤,明明长着一脸的络腮胡子,却日日经常被一群侍女围着,护理面部,涂脂抹粉。

而祝英台身为女儿身,却对这些丝毫没有兴趣,她经常带着一个,装有一对蝴蝶的罐子,趴在房顶。

在那里,她入神地盯着,在罐中飞不起来的蝴蝶,仿佛就是在看她自己,她何尝不是日日被关在这府宅之中,毫无自由呢?

那时候,她并不知道,父亲为了稳固仕途,已经收下了马家的聘礼,马家是鼎盛之家,在朝中极有权势,在祝英台的父亲眼里,马家是最好的联姻对象。

可祝英台并不似别家的大家闺秀那般,她走路风风火火,个性跳脱外向,琴棋书画皆找丫环帮忙,当父母现场考校的时候,只能频频翻车。

父亲见状,捂住脸上涂着厚厚的脂粉,跑开了,他觉得这样的女儿,嫁到马家一定会给她丢人。

祝英台被父亲嫌弃,只能朝母亲撒娇,母亲看着伏在自己膝上的女儿,母女俩交谈甚欢,最后,母亲决定,将祝英台送到书院读书,希望以书院的文化氛围,熏陶一下女儿。

就这样,被送去书院改造的祝英台,和丫鬟一起女扮男装,前往崇琦书院。

此时,崇琦书院的学生们正在上音乐课,学子们一袭白衣,在树林中席地而坐,每人的前面都放置一把琴,而梁山伯则正在为众人抚琴。

一曲结束,老师觉得梁山伯的琴音里缺乏 情感 ,可梁山伯此时并不明白,怎样才能令琴音中带有 情感 。

祝英台一行人赶到,学生们纷纷转头望去,梁山伯也抬起了头,正好与祝英台对视,两人相视一笑。

书院的院士夫人,与祝英台的母亲似乎是旧相识,听到祝英台母亲的闺名,便感叹了一句,她到底还是嫁到了祝家了。

由于祝英台是女扮男装,院士夫人便将祝英台安排进了书库,独自住宿。

谁知,祝英台晚上休息之时,便遇到了偷偷在书库读书的梁山伯,那时候祝英台解开衣襟正在擦汗,梁山伯从后面突然出现,吓得她慌忙扯过被子盖住身子。

梁山伯是没落士族出身,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养长大,所以在书院里,梁山伯需要日日勤工俭学,所以晚上便偷偷跑进书库读书,以弥补落下的读书时间。

对于梁山伯来说,唯有刻苦读书,考取功名,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祝英台得知梁山伯的情况后,并没有将他赶走,让他可以继续在书库读书。

梁山伯极为乐观,虽然条件艰苦,可每次祝英台遇见他的时候,他不但笑脸相迎,有时候还会做出搞怪的鬼脸,逗祝英台开心。

书院的座位是根据家庭情况排的,祝英台坐在了第二排,而梁山伯则坐在了最后一排,祝英台回头望向梁山伯的时候,梁山伯还对她做鬼脸。

祝英台每晚,都是与一旁挑灯夜读的梁山伯,陪伴着入眠的,经过与梁山伯之间的相处,祝英台对他倾心不已。

之前书院有一个男同学叫亭望春,他极为爱慕梁山伯,总是温柔缱绻地看着他。

所以梁山伯每次见到,祝英台朝他笑的时候,都在心里犯嘀咕,想着祝英台不会与亭望春一样吧。

书院的考试如期而至,平时不用功的学生都做好了作弊的准备,只有祝英台,刚来学院,啥也不懂,差点交了白卷。

而梁山伯原本想要帮祝英台作弊,却不小心被老师发现了,两人互相维护,遭到了老师的惩罚,若祝英台第二日的补考不能通过,梁山伯就要被赶出书院。

于是,梁山伯帮祝英台复习了一个晚上,还用绳子绑住祝英台的头发,头悬梁,心飞扬,令祝英台奋发图强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在考场内,祝英台想到梁山伯昨夜的督促,一边拽着自己的头发,一边寻找昨晚的感觉,顺利通过了考试。

音乐课上,梁山伯帮祝英台解围,两人都受到了惩罚,举着琴罚站,又被同窗欺负,导致梁山伯的琴被摔坏,祝英台快速调换了两人的琴,将坏了的琴抱在手上。

因为弄坏了琴,祝英台被老师罚站到天黑,梁山伯为陪伴祝英台,坐在一旁为她抚琴。

经过这件事,梁山伯因祸得福,终于领悟到了老师说的,弹琴时应该融入的感情。

在书院里,梁山伯有一好友,是名为若虚的和尚,若虚与祝英台却大有渊源。

原来祝英台的母亲年少之时,也曾女扮男装,在这间书院里读书,那时候若虚还没有出家,也是书院的学生,他们相识相恋,度过了一段很美好的时光。

然而因门第之念,祝英台的母亲,最终选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服从家中的安排,嫁进了祝家,而若虚伤心不已,心如死灰,剃度出家。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关系越来越好,他甚至已经说服自己,接受喜欢上祝英台的事实了。

后来,因祝英台听说梁山伯即将离开书院,上京赴考,气得她拿起木头将梁山伯暴揍了一顿,离开之时,竟然掉落了围胸内衣。

梁山伯追到书库,好不容易才将祝英台哄好,两人的关系更进一步。

书院设有化妆课,梁山伯将涂抹在祝英台的嘴上,少女的美就是无需施以过多的粉黛,便可以美得动人心魄。

没过多久,梁山伯要离开书院赴京赶考了,他离开的那天,也是一次音乐课,就如同她来书院的那天一样。

不过这一次,是祝英台坐在课堂之上,目送挑着行礼的梁山伯离开,两人眼神交汇,可以看出,他们对彼此很是不舍。

梁山伯走后,祝英台便没有了往日的精神,也无心读书,碰巧此时,家中来人将她接回,准备择日与马家成亲。

梁山伯收到了消息,急忙赶来送行,祝英台抱住了梁山伯,不舍离去,一场雨忽然而至,似乎也是在为他们创造机会。

两人在山洞中避雨,相爱之人,情不自禁,私定终身,共度一夜。

第二天,雨停了,两人一身泥泞从山中走出,分别之际,祝英台叮嘱梁山伯,一定要去祝家提亲,不然她会恨他一辈子。

梁山伯很是争气,一举高中,成为了酒品县令,归来之时,他带上东西,迫不及待地来到祝家提亲。

那日正是马家来祝家纳吉之日,见到马家浩浩荡荡的队伍,及所带的东西,梁山伯顿时觉得,自己的那一点聘礼,简直不值一提。

但他依然去了祝家,祝英台的母亲表面和善,对梁山伯客客气气的,但字字诛心,字里行间皆是让梁山伯知难而退之意。

梁山伯与身着女装的祝英台相见,分别很久,久到似乎看到彼此都觉得很不真实,他们小心翼翼地询问彼此,你真的是山伯?你真的是英台?

两人做着彼此最熟悉的鬼脸,这才确认,对方真的是自己心心念念的爱人。

这时候,丫环将祝英台叫回房间,去试穿新娘礼服,当祝英台一袭红衣出现在梁山伯面前的时候,他既惊艳又难过。

两人商定要一起私奔,可计划却被祝英台的母亲得知,那天晚上,梁山伯焦急地等在祝府门外,而祝英台却被父母叫去考校学识。

外面雷霆打坐,如同祝英台的心一般备受煎熬,终于,她鼓起勇气,对父母说出拒婚,父母勃然大怒,将祝英台软禁在房中。

大雨倾盆而至,梁山伯与祝英台得以见面,他们依然想要离开,可家丁却突然涌入,将梁山伯以盗贼之名,打出了祝府。

自此,梁山伯被打成重伤,祝英台则遭到软禁,他们再也没能见面,梁山伯相思成疾,面容枯槁,祝英台蓬头垢面如同疯妇。

祝英台的母亲来找梁山伯,希望他可以写一封信给祝英台,让她死心,不要再折磨自己,也说明梁山伯的胸襟,不止是儿女私情这么狭隘。

这样的情况,其实,就如同她年轻时一样,可她却依然要女儿接受命运。

她见到梁山伯憔悴的模样,出言劝说,你这么年轻,应该趾高气昂,为人所不能为之事,你与英台不顾相识半载,感情不会太深,很容易放下的。

当梁山伯愤怒地起身,告诉祝英台的母亲,他不会给祝英台写信的时候,祝英台的母亲出声质问:你以为愤怒可以改变你和英台的命运?

要怨就怨你们生错了地方,生错了时候,你们生在这个没落的时代,人人都这么虚伪,迂腐和势力。

要怨就怨你们有太多想法,年少无知到了,以为你们不喜欢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以为靠你们就可以改变这个时代。

梁山伯越听越生气,他愤怒地喝止祝英台的母亲,你不是在说我们,你是在自怨自艾。

可最终,他还是提起了笔,难过得无法下笔,最终一口鲜血喷涌而出,落在纸上,很是凄惨。

若虚来到祝府,在水池边抚摸着水中的鱼,祝英台的母亲从他对面而过,他叫住了她,让她放生池中的鱼。

祝英台的母亲朝若虚走了过去,她说放它们出去,外面的环境恶劣,适应不了,它们会死的。

若虚缓缓地说,变得不适应,那是因为它们来自江河大海,世上根本不该有池塘。

祝英台的母亲听后,愤怒地打了若虚一巴掌,你说得挺潇洒,放得下就不会出家了。

若虚却反问她,我身无一物,有什么放不下的呢?你什么都有,还什么都想要。

祝英台被关了那么久,终于有了梁山伯的消息,可她开心地打开那封信,里面除了星星点点的鲜血,却又什么都没有。

而此时,梁山伯在若虚的怀中离世,死去之时,双眼还不肯闭上,内心很是不甘,却又无能为力。

感应到梁山伯已经不在人世,祝英台绝望痛哭,出嫁那日,她还不停地流泪,哭到流出了血泪,连妆都无法画。

下人没有办法,只能以厚厚的脂粉掩盖泪痕,祝英台身穿红衣喜服,面色呆滞,脸上被脂粉涂得惨白,再戴上新娘头冠,就如同纸人一般渗人。

祝英台请求母亲,让花轿从梁山伯的坟前经过,可祝英台的父亲却暗中通知送亲队伍,绕过梁山伯的坟墓。

谁知,路上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恶劣的天气逼得送亲队伍,只能走过梁山伯的坟前。

到达梁山伯坟墓之时,祝英台从花轿中跑出,脱去了红色喜服,露出了里面的素稿孝服,丫环顺势拿出了祭奠用品,仆人跑到墓前擦拭墓碑。

祝英台咬破了自己的手指,以鲜血将自己的名字,写到墓碑之上,刹那间,大雨突然降下,雨水洗去了祝英台脸上厚重的脂粉,露出了她本来的模样。

突然一阵狂风,将红纱卷起,披到了祝英台的头上,地动山摇,梁山伯的墓地忽现一个大坑,祝英台果断地跳了进去,风沙瞬间消失,墓地变成了平地,仿佛刚刚那一切都没有发生。

若虚从一张纸上,撕下了上面画的两只蝴蝶,两枚纸片在若虚的手中,竟然变成了两只蝴蝶,它们从若虚的手中飞走,相伴而行,渐渐远去。

他放飞的蝴蝶,好像是在慰藉,自己与祝英台母亲那份,爱而不得的感情。

也好像是让梁山伯与祝英台,那对苦命的痴情男女,真正地走到了一起。

又好像是对世间相爱之人的祝福,希望每一对真心相爱的男女,都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部《梁祝》是1994年由徐克执导,展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从东晋时期流传至今的悲惨爱情。

时至今日已经二十七年了,再次重温这部电影,却又涌现无数感慨,这部电影也许是最好的一版《梁祝》,因为它表现出的不仅仅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生时不能相守,只能死后相互追随的遗憾,更是对造成这一悲剧的,时代属性的控诉。

祝英台的母亲遭受过命运的打击,最终屈服,所以她便想要女儿不要再去尝试,事实上,他们也的确无可奈何。

梁山伯见祝英台的时候,曾说过,为什么不多给他几年的时间,可祝英台却一针见血,无论给他多少年,他都无法超越马家。

哪怕不愿承认,但这却是不争的事实,马家是一个个根深蒂固的,士族之家的代表,他们盘根错节,彼此相依,早已有夯实的基础。

梁山伯在他们的眼中就如蝼蚁一般,所以他与祝英台的爱情,在梁山伯的父亲,乃至马家人的眼里,都变得可笑至极。

然而电影中却又不是极致的渲染无奈,却还是夹杂着希望,若虚与祝英台的母亲曾经相爱,却又分开,他放不下,所以出家。

同样是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同样没有圆满的结局,可祝英台的母亲想要拆散他们,而若虚却想要成全他们。

最后的那两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便是给了这场未完的爱情,一个完美的交代。

徐克导演被称为徐老怪,因为他早期的电影都比较奇怪,有一些镜头是观众无法理解的,但是真正的好作品,往往是经得起时间的沉淀。

那些曾经我们看不懂的电影,都会在长大后一一明白,就如《梁祝》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母亲所说的话,现在看来,竟然如此有道理。

再比如小时候看《梁祝》,会被恐怖的画风吓到,却又被凄美的爱情所打动。

而现在,却觉得这样的画风才更适合那个时代,和那种情景,相比于这些,这场艰难的爱情,似乎会有这样的结局,就不那样意难平了。

也许,这就是成长吧,时间教会了我们,爱而不得才是人生常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影视杂谈##梁祝##徐克##吴奇隆##杨采妮#

~

《梁祝新传》|祝英台为何不爱“良配夫婿”马文才?
答:难以互相包容,真能成婚,恐也不会太幸福。乌云蔽日烟波长,谁肯解思量。人间有三苦: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世人皆喜梁山伯,而我也同情马文才的脆弱,他是遇错了人,空对了心。就如马文才只有梨,而祝英台心心念念的只有苹果。两人终是两条平行线,无法相交,爱而求不得 。

梁祝评价
答: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敷衍出动人的传说。 近年,浙江越剧团的傅派传人陈艺主演了新版《梁祝》的“祭坟”和“化蝶”两场。 总之,经典就是经典,仿佛有演不...

梁祝音乐鉴赏
答:第二段发展部里面有三小段: 强、弱、强,也就是快、慢、快。开始如大浪涌来的管弦乐声代表祝父的反对,连续几个小节下行乐句,好像在说: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则猛烈与之抗衡,两者冲突渐渐上升,最后全体合奏梁祝主题表示恋情曝光,一波波涌来浪潮终将这主题给淹没。楼台会小提琴委婉的诉说情意,大...

爱情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历史上的凄惨爱情故事有哪些?
答:二, 陆游与唐琬 宋代诗人陆游与表妹唐琬本是恩爱情侣,两人诗书唱和,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琬,棒打鸳鸯,陆游夫妻俩被迫分离。两人各自婚娶十年后。陆游在沈园春游时,与偕夫同游的唐琬不期而遇。唐琬遣致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乘醉在园壁上题写《钗头凤》词:“红酥手,黄滕...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600字以上
答:不再妥协,准备殉情的决心.第八场梁山伯之死和哭坟,这个只是对剧情的延续,回去后梁山伯再收到祝英台的信后便死了.而祝英台也很快结婚,再迎娶途中,祭奠了梁山伯.哭诉了生不能同床,死定同穴的愿望.第九场:化蝶,这是最后一幕,是点睛之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望....

有关梁祝的评析
答:不 仅祝家与马家同为员外之家(因此两家仅仅是“门当户对”而已,并无高攀之嫌),而 且当梁山伯...就《梁祝》而言,我首先讨论的是该剧两位主人翁的年 龄。 在《梁祝》的较早版本的故事和戏剧中没有...伯和祝英台的准确年龄,但是我认为,这个关于梁祝年龄的推断大体是站得住脚的。而 这个年龄问题对于梁祝...

梁祝化蝶文言文
答:山伯不仅才高学富,而且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爱慕。 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终衣不解带,山伯虽屡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过去。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笃,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去余杭游学,而祝父因英台年届及笄,不许英台前往。 二人依依不舍,互赠...

梁祝的问题
答: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事见《梁山伯宝卷》、《华山畿》乐府及《访友记》、《同窗记》传奇,又名《双蝴蝶》,诸多的戏曲剧种都搬演过这一经典的爱情名剧,其中以越剧的《梁祝》和川剧的《柳荫记》最为知名,京剧也有不同的版本在不同的时期推出:如建国初期沈阳京剧院秦友梅等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

《穆斯林的葬礼》之《梁祝》
答:楚雁潮临窗翻译《故事新编》的时候,我总联想到曾经多少个年前的冬夜,鲁迅先生独自一人身居孤岛石屋,临窗望着祖国的刺骨寒风雪雨,勤耕不辍,眉头紧锁,满腔热血陷于祖国,何等的孤寂,何等的壮阔,终其一生。听了几个版本的《梁祝》,小提琴演奏简直摄人心魄。当初深夜看书的时候哭的泣不成声,看不...

吴奇隆的演技怎么样?都有哪些不错的作品?
答:千人千面才是好演技,最初从徐克导演《梁祝》镜头下,那个纯情而又文质彬彬的梁山伯让观众耳目一新,2000年与赵薇合作的《侠女闯关东》扮演东厂杀手水若寒,把杀手的冷漠和忧郁人性中的矛盾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蜀山战纪》却又能把上官警我,不择手段,爱而不得,心理弑杀阴郁的反派角色,演的层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