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谁说的?

作者&投稿:东野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北宋的赵普。

赵普(922年-992年8月18日),字则平。幽州蓟县人,后徙居河南洛阳。五代至北宋初年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

赵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来,他的学问差得多。他当上宰相以后,宋太祖劝他读点书。赵普每次回家,就关起房门,从书箱里取书,认真诵读。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总是十分敏快。

宋太宗即位后,有一次和赵普闲聊,随口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书。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

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于是人们就流传一种说法,说赵普是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

人物经历:

赵普早年曾被后周永兴节度使刘词辟为从事,后成为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的幕僚。显德七年(960年),策划发动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

乾德二年(964年),升为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独相十年。在此期间,赵普协助赵匡胤进行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重大措施。

开宝六年(973年)罢相,出镇河阳三城。宋太宗即位后又分别于太平兴国六年(979年)、端拱元年(988年)两度拜相,其间主导策划秦王赵廷美谋反案,打压赵廷美与兵部尚书卢多逊。

晚年因病多次请求致仕,累授西京留守、河南尹兼太师、中书令,封魏国公。淳化三年(992年),赵普于洛阳病逝,享年七十一岁。

太宗亲撰八分字神道碑赐之。累赠尚书令、韩王,谥号“忠献”,并配飨宋太祖庙庭。



半部论语治天下是罗大经说的。

“半部论语治天下”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箧,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

相关内容解释: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在赵普生前及整个北宋,一直到南宋朱熹生前(1200年),都未曾出笼。在朱熹将《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称作《四书》并 列入儒家经典,大肆宣传儒学之际,也未见有相关记载。此说出笼是在朱熹逝世二三十年之后。但此说真正流传开来,则是在元代。

然而恰恰是在元代,对儒学和儒生极其轻蔑。所谓“九儒十丐”,即儒生的地位与乞丐不相上下。儒生被称为“老九”的说法就是由此发端的。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当时的戏剧家高文秀在《遇上皇》杂剧中的一句台词,不过是被冷落的儒生们借以自慰的一种自我吹嘘心态的流露而已。



~

宋朝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但是,罗大经并没有直接说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将罗大经话的意思敷衍成“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的,则始自元代著名戏曲作家高文秀(具体生卒年未详)。他在其所著《好酒遇上皇》的杂剧曲文中的第三折,有这样一句话:“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半部《论语》治...

“半部论语冶天下”与这句话有关历史人物是谁
答:开始发愤读书。后来为大宋国的兴盛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有一个大书匣,不许别人动。家人只是看到他每天从里面拿出一本书来读,但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书。等到赵普死后,家人打开书匣,发现里面只有《论语》的前半部分。从此以后,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就传遍天下了。

宋朝 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伦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掌握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论语》在治理国家方面的重要性。《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是儒家经典之一。在宋朝时期,儒家思想处于统治地位,因此《论语》被视为重要的著作。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掌握《论语》中的一半内容,就可以理解如何治理国家。这句...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
答:是说论语充满了智慧,里面也有很多关于政治的精彩言论,你读通了论语这部书,发现治理天下绰绰有余,半部就足够了。如: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译文 孔子说:“如果在家中尊敬父母团结兄长,却...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 ...
答:首先,治:指调理通顺。天下:人世,专指,华夏;泛指,所有人类。宋普所说,《论语》有大半内容可以用来获得天下的恢复和平统一,另大半部内容让百姓安居乐业、和谐发展。以为“中国百事不如人”的西化派当然无法理解,先怀疑此说不出于正史,当为演绎。再看不出论语浅显平白,不如黑格尔的宏大完整...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知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答:半部论语治天下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说的是何人,何事?
答:很多人都认为,之所以元代流行出这句话是为了打击儒学,这句话出自的是元杂剧中的一句台词。也可能是当时的儒生实在是备受冷落,所以他们才说这句话来安慰自己吧!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要说最早记载在那里,那就是在南宋时期有个读书人他说道“赵普,一代勋臣也,东征西讨,无不如意,求其所学...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哪个人说的?
答:就是说儒生的地位与乞丐不相上下。而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则是当时的戏剧家高文秀在《遇上皇》杂剧中的一句台词,所以这极有可能是被冷落的儒生们借以自慰的一种自我吹嘘心态的流露。因为当时毕竟教书匠都是儒生,他们占据着广大的社会背景,再加上元代戏剧又很容易流传,所以这句刻意夸张《论语》功能...

宋开国丞相赵俊成说,漫步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答:罗大经在此比林駧在《儒吏》中所记载的话,除了前半句的文字有所不同外,还多了后半句“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并且说明了具体时间,是“赵普再相”后,听到人们说赵普所读的书就只有《论语》,于是宋太宗就此问赵普,赵普毫不隐瞒,并说出上面的话。但是,罗大经并没有直接说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将...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答:"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由谁而来 :被称作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可谓宋朝的第一文臣.但那没有学历的出身和以吏道治世的方法,日益与赵氏天子所热衷的道德文章潮流格格不入.赵匡胤是在马上得天下的,也深知不能以马上治天下的道理,自己以身作则,带头读书,并一再批评老谋士赵普不读书,意味深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