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是什么文化的发祥地 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之所以能成为人类文明发...

作者&投稿:播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文化,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水是生命的源泉,逐水而居是人类的生存本能。中华民族的起源,同黄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诗人的笔下,源远流长的黄河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人类学家眼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且,这两个美称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共识。
  黄河流域具有为数众多的古代文化遗址,由远至近,系统地展现了我国远古人类延续发展的漫长过程,清晰地描绘出了人类进化的轨迹,记载着中华民族成长的历史进程,证明了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黄河流域具有适宜人类繁衍生息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远古时代,黄河流域的中游、关中盆地一带都属于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土壤肥沃,为发展原始农耕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森林茂密,种类繁多的野兽和人类共同生存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猎取野兽,把战利品当作食物,用兽皮缝制衣裙,蔽体御寒,而质地深厚坚实的黄土则给人类提供了躲避野兽和挖洞穴居的条件。
  综观历史,黄河流域在距今100万~150万年前生存的“蓝田人”(陕西),是迄今已知的亚洲北部最古老的直立人。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智人,有生活在20~30万年前的“大荔人”(陕西),有大约生活在10万年前的“丁村人”和“许家窑人”(山西)。在距今3~5万年的黄河支流无定河上游生活过的“河套人”,是早期智人向晚期智人的过渡形态。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古人类化石的完整性、系统性,是我国其它地区所无法比拟的。
  与完整的人类发展轨迹相对应,黄河流域的远古文化遗址,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其系统性方面,在我国也是首屈一指的。首先,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的文化遗址,被命名为“仰韶文化”。后来,考古人员又在流域内发现了同样性质的遗址100多处,如陕西西安半坡村、甘肃临洮马家窑、山东滕县大汶口等。可以说,仰韶文化是黄河文化的第一个繁荣时期。继仰韶文化而起的是龙山文化。1928年,在山东济南章丘附近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因为与这处遗址隔河相望的是龙山镇,所以,遗址被命名为“龙山文化”。龙山文化时期,黄河流域的氏族部落开始由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龙山文化遗址广泛地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与它同时期的河南、陕西、山西的文化遗址分别被称为“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和“山西龙山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生产,较仰韶文化时期有了较大的进步,黄河流域以粟为主的原始农业空前发展,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大提高。山东龙山文化中的黑陶造型优美典雅,薄如蛋壳,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考证,大约在4000年以前,黄河流域已经聚居着许多血缘氏族和部落。相传最早的是黄帝和炎帝两大部落。黄帝又号轩辕氏,其族发祥于陕西北部的姬水,定居在我们今天泛称为“中原”地带的黄河中游地区。后世这一带的居民,都尊称黄帝为自己的直系始祖,尧舜禹都是黄帝氏族的子孙,因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第一人”。现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这里看做是自己的根。
  与黄帝接邻的是炎帝部族。炎帝号神农氏,最初活动在黄河中游渭水流域的姜水。传说神农氏种五谷、制陶器、尝百草,可以断定炎帝部族是一个农业部族。在各部落为了土地和食物进行的战争中,最后,颛顼所属的黄帝部落击败炎帝部落,夺取了盟主地位,炎黄两族便逐渐融合,在中原地区定居下来,与东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和苗族相互融合影响,共同发展黄河流域的经济文化,使这个地区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相传,夏、商、周的祖先也都是黄帝的后裔,他们自称“诸夏”或“华夏”,也称“华”或“夏”。由于中原地区是华夏族的发祥地,而古时候,人们又认为中原是四方的中心,就把这里称为“中华”。华族是汉族的前身,所以现在的汉族人都把黄帝奉为始祖,而称自己为“炎黄世胄”,“华夏子孙”。后来,“中华”就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黄河流域就被后代视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则当之无愧地被称做“母亲河”。
  河流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持系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历史上,人类文明与河流相生相伴,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与河流有关。以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为例,每一个国家都有一条与其兴衰密切相连的河流。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巴比伦是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文明的产物,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印度文明又称为恒河文明。在文明前进的过程中,人类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河流的哺育,人类对河流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敬畏以及和谐相处的愿景。
  黄河流域曾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早在约4000多年前,我国第一个王

下列地区中属于人类文明发祥地的是( ) A.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B.鄂毕河、叶~

C 试题分析:亚洲分布着三个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分别是: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以选C。点评:三个文明发祥地都位于北半球温带的南部、亚热带和热带的北部,也就是既没有过于寒冷的地区,也没有过于炎热的地区;从降水来看,既没有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也没有极度湿润的雨林地区;从地形来看都位于大江大河的冲积平原上,而且土壤肥沃。

三大人类文明发祥地:
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因其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而成,故又称为“两河流域”),因其
(一)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
(二)丰富的水源,
(三)肥沃的土地,
而分别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山东滨州好不好?
答:山东滨州还是不错的,虽然经济比不上省会济南,也比不上沿海城市青岛,但是滨州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具有依河傍海的优势,是连接苏、鲁、京、津的重要通道。人杰地灵的滨州,名人辈出。滨州市是山东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滨州历史文化悠久,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

滨州区的区号是多少?
答:2018年总人口392.25万。滨州历史文化悠久,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渤海革命老区中心区、渤海区党委机关驻地,古代著名军事思想家孙武、汉孝子董永、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清代帝师杜授田出生或成长在这里。滨州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具有依河傍海的优势,是连接苏、鲁、京、津的重要通道,是国家...

秦岭和河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什么
答:3.中华民族的守望之地 秦岭和河南北泽不仅在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在文化和历史上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和精神。秦岭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山脉之一,是秦文化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河南北泽地区历史悠久,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这些地方承载...

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开发东北平原,使东北成为汉文化核心区域?
答:靠着适宜优越的自然条件,勤劳勇敢的中国古人在此创造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中华文明。由此,围绕两大河流域的地区便成为了汉文化的核心区域。回到题干所问“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开发东北平原”则是有如下原因:(1)、交通不便 东北和关内相连之地,山区居多,连绵不断的大片山脉将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分割开...

淄博意思是什么
答:淄博是地名。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交接地带,是一座独具特色的组群式城市。淄博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齐文化源远流长,文物古迹丰富。境内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等遗址。淄博市的特点 1、淄博城市特色突出,是山东省区域中心城市,是现代工业城市,也是...

山东是什么地形?
答:山东主要的旅游景点有几个地方:省会济南,百泉汇集,以“泉城”美誉蜚声海内外。境内的长清灵岩寺和历城四门塔,历史悠久,文化价值极高。 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是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故里,儒家学说的发祥地,孔庙,孔府,孔林规模宏大,文物荟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有四大平原、四大盆地、三大丘陵和
答: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北部,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包括山西的大部分与陕西、甘肃、宁夏的一部分。主要由山西高原、陕北高原、陇中高原、渭河平原组成。黄土高原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750公里,包括中国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

八百里平川是指什么 意思?
答:八百里秦川,特指沿秦岭以北的渭河冲积谷底或平原,渭河西起甘肃渭源县,东至陕西潼关县入黄河,全长818公里,流域面积13.5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甘肃东部(接近陕西宝鸡)和陕西,自古以来,流域内农业发达,为文明的兴起奠定了强大基础,因为秦国曾经强大,所以被称作八百里秦川。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求鲁东平原简介 急!!!
答:山东的文明史可以上溯到5000多年前,是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山东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丁公村“龙山陶书”,发掘出了中国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龙山古城",拥有中国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这里还是陶瓷和丝绸的发源地之一。山东历史上出现过一大批对中华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名人:伟大...

中国的四大平原是哪四个?
答:,人口最多的平原为华北平原(31万平方公里)。东北平原或称松辽平原,是中国四大平原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位于中国东北部,地跨黑龙江、吉林、辽宁的一部分和内蒙古的小部分,地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南北长约1000千米,东西宽约400千米,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