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杨士奇是谁?他最后结局怎么样?

作者&投稿:陀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杨士奇是明朝初年重臣,一生历经五朝,他也是从政时间最长的内阁大臣。不过在《大明风华》中,杨士奇有很多事迹其实都是解缙的,例如朱棣问杨士奇:“大位传谁才好?”杨士奇回答:“好圣孙,大明可汪三代。”根据历史记载,这句话其实是解缙说的,而并非杨士奇。但杨士奇对于当时的明朝来说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下杨士奇,看看他究竟有过哪些成就。

杨士奇是谁?

《大明风华》里的杨士奇是位明朝名臣,他满腹经纶,博学多识,为皇帝排忧解难,明朝的繁荣也有他的功劳,那么杨士奇历史原型是个怎样的人?是否跟剧中一样睿智通透?

杨士奇曾在狱中告诉朱棣“有好圣孙,可旺三代”,这是在暗示朱棣要传位给太子朱高炽,这样朱高炽就可传位给朱瞻基,有了朱瞻基,大明王朝可繁荣三代,可见杨士奇眼睛毒辣,也十分有远见。

在最新剧情中,朱高炽因一首诗惹朱棣不快,这令朱瞻基很是担忧,但是杨士奇劝说朱瞻基无论如何也要保住太孙之位,这样朱高炽才有依靠,皇帝就算再生气,也会看在太孙的面子上不去怪罪太子,所以说杨士奇很清楚,在皇帝心里,已经把朱瞻基当做未来储君来培养,自然不会轻易废黜太子。

历史上杨士奇是明朝初期的重臣,他在建文帝时期就已经入仕,才华出众,远见卓识,深的皇帝喜爱,即使他是前朝旧臣,朱棣登基后依然重用他,所以杨士奇历经五朝,官至首辅。

《大明风华》里杨士奇这个人物很贴合历史,靖难之役后,朱棣把他关在牢中,但没有亏待过他,后来朱棣把他释放出来,委以重任,可见杨士奇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连常年带兵打仗的朱棣都对他赞赏不已,之后几任皇帝也都重用杨士奇,在他的辅佐下,大明王朝才会延续那么多年。

杨士奇结局如何?

杨士奇从建文帝、永乐、洪熙、宣德加上正统初年一共五朝,在内阁四十三年,创造了大明王朝从政时间最长,实权最大的内阁大臣,并开创了明代“台阁体”诗风创作,影响了大明王朝的历史重大进程。

在建文帝继位不久,杨士奇被廷臣推荐为教授,紧接着又成了翰林编纂,负责编修《太祖实录》。由于不涉及政治权利,明成祖朱棣上任后,依旧任用他,改任翰林编修,没多久又提升为侍读。

可能连杨士奇自己都没想到,由于朱棣改写了历史,让他迅速从虚职岗位跨越到内阁重要权利部门,开始参与重要政务的处理。

在朱棣北巡和出征蒙古后,杨士奇受命辅佐太子监国,在朝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他的这个太子学生位置并不牢固,原因是他弟弟朱高煦过去立有战功,甚至朱棣“许以事成立为太子”。而大臣金忠等人认为嫡长子一直是祖制规定下来的,且朱高炽仁慈宽厚,本该立为太子。

就这样长子朱高炽在杨士奇的辅佐下得以处理政务,次子朱高煦和其党羽显然并不甘心,“合而间太子”、“造飞语动摇监国”,朱棣因此“颇心动”亦有心换朱高煦为太子。杨士奇此时的作用非常重大,他认为太子是个人才“聪敏无比”,并且十分孝敬,最终才让朱棣坚持没有废去太子。

此后的数年里,杨士奇为太子呕心沥血。在其继位后,对老师感激地说:“朕监国二十年,左右造谣攻击,天天提心吊胆,如果没有你们二人保护,我恐怕没有今天。”

1424年,47岁的朱高炽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终于继位,是为明仁宗,改年号为洪熙,杨士奇也得以水涨船高,被擢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在内阁四名大臣中位居守辅。君臣一些生动对话,可知杨士奇在引领明朝内阁作风的重要性。

杨士奇之所以能够长期主政,与他的能力和作风有着重要关系,他常说:“天下万世之事,当以天下万世之心处置,如有一毫出于私意,不论厚薄皆当获罪神明。”

后来杨士奇因儿子杀人事件引咎辞官,不久后卧病在床,过度忧虑而死,享年八十岁,被追谥为文贞。杨士奇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大明,他担任首辅二十余年,兢兢业业,为国为民,劳心劳力,为匡扶江山社稷付出了许多,他应该是明朝功劳最大的首辅大臣。



~

历史上真实的孙皇后
答:在讨论胡善祥丧礼规格时,杨士奇提出用皇后之礼安葬,但其他人说:“此非内庭(指孙皇后)意也”。最后居然只用嫔礼安葬胡善祥。 天顺六年,已经是太后的孙氏病死,钱皇后对明英宗说:“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师。其没也,人畏太后,殓葬皆不如礼。”明英宗也感到胡善祥很可怜,于是下诏追尊胡氏为“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

朱瞻基正值壮年却意外离世,他的死亡真相是什么?
答:不过,宣德一朝的余晖依然延续了十几年,直到“三杨”消逝后,再无人制约奸佞小人,很快影响大明的“土木堡之变”发生了。明王朝也从巅峰上跌落了下来,明朝的全盛期让我们向往,而突然的衰落让后世感到心中愤懑,也对它十分地遗憾。这种遗憾在于,宣宗的突然驾崩使得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培养一个合格的接班...

《大明风华》汉王已经反叛,朱高炽为何不让朱瞻基出征?
答:这部大型古装剧《大明风华》由张婷执导,汤唯、朱、、乔震宇、、吴越和邓佳佳联合主演。该剧主要以饰演的大明才女孙为中心,讲述了她数次救亡图存,为天下寻求最大幸福与安宁的故事。在《大明风华》的最新故事中,自朱迪死后,孙子朱瞻基与范忠、杨士奇、于谦联手,在家逼迫父亲朱高炽,最终击败汉王朱许...

电视剧《大明风华》里,有什么值得被吐槽的地方?
答:姐姐也不觉得妹妹有错,大明比现在的接盘侠还牛呢。解缙刚看完解缙那段,解缙一个大才子,而且是个直臣正臣,一心为民敢于直言得罪了人才被诬告入狱的,到这里被演成了一个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的傻子,才气一点都看不到,这编剧能给人气死。还有那句“好圣孙”也是解缙说的,这剧改成杨士奇,这不是...

大明风华中那个撸狗的胖子,历史上究竟有多完美
答:朱高炽在1395年被立为世子,在1399年以后,朱高炽开始慢慢介入地方组织,他的宽厚仁慈以及他儒雅的儒家思想赢得了他的老师和前辈们的尊重,并且从杨士奇,杨溥,杨荣和黄淮等人身上学到实际行政经验。在朱棣靖难期间,留守北平府。朱棣留给朱高炽守城的就只有10000人,而且都是些老弱病残的士兵。为了抵抗...

大明风华太后为什么怕太妃
答:因为胡善祥。朱瞻基告诉他们,如果朱祁镇实在治不好,就另选太子。让他们四人选出人来,并让他们多听听太后的意见。杨士奇几人走后,孙若微来拜见朱瞻基。请求朱瞻基让自己多活几年,让自己能够照顾朱祁镇。朱瞻基在临走之前留下了遗旨,给了胡善祥太妃的名号,封朱祁玉为王以往的过失不再计较,胡善祥死后也...

大明风华太后亲自出征是第几集?
答:徐有贞想要有事可做,特意去求杨士奇给他一点差事,杨士奇则推脱说,指挥大权归于谦负责,让徐有贞去找于谦,并讽刺徐有贞的人品,让于谦不敢信任,把徐有贞给打发走了。也先再送来无礼的战书,要求孙若微投降,把孙若微气得不行,孙若微当殿就训斥了也先,依旧拒绝投降。孙若微回去找徐滨发泄了一番,便...

朱祁镇最后的结局
答:《大明风华》朱祁镇最后发动兵变复位,不听孙若微劝说执意处置于谦,孙若微要与其断绝母子之情。其木格死了,母亲也要离他而去,朱祁镇真正体会到了帝王的孤独。朱祁镇是朱瞻基长子,九岁称帝的他毫无执政经验,宠信宦官致使宦官专权,也导致了他在日后的“土木堡之变”中兵败被俘,其弟继位。之后...

大明风华反派是谁 他们各自的结局
答:1、《大明风华》有三大反派,他们分别就是朱高煦、朱高燧、胡善祥。说他们是反派,主要因为他们所处的立场与主角不同。2、俞灏明饰演的朱高煦是朱棣的二儿子,为人骁勇善战,立下了很多的战功,可以说他是与朱棣最为相似的一个儿子。可是同样流淌叛逆者血液的朱高煦却眼睁睁地看着皇位传到那个平庸的...

为什么樊忠死了大明完了
答:樊忠帮助朱瞻基和杨士奇,也是在完成朱棣的心愿。 在《大明风华》中樊忠的出现并非偶尔,因为在历史史料中,有部分史料记载,樊忠在土木堡之中一时气愤,杀死了大太监王振,为保护朱祁镇力战身亡。按照《大明风华》的剧情发展,樊忠这个人物既然已经出现,日后杀死一代专权宦官王振的重任也就落在他身上了。 土木堡之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