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言文

作者&投稿:司马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崔驷传 文言文阅读

应该是“崔骃”传。

崔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高祖父崔朝,昭帝时为幽州从事,谏刺史不要与燕刺王来往。后来刺王失败,被升为侍御史。生了儿子叫崔舒,历任四郡太守,所在之处均有能干之名。崔舒的小儿子名崔骃,王莽时做郡文学,以明经召到公车。太保甄丰举他做步兵校尉。

崔骃辞道“:我听说伐国不问仁人,战阵不访儒士。这一举动怎么找我呢?”于是自陈有过,回家去了。王莽讨厌那些不附和自己的人,多用法中伤他们。当时崔骃之兄崔发因佞巧被王莽宠幸,官位做到大司空。母师氏能通经学、百家之言,王莽宠以殊礼,赐号义成夫人,金印紫绶,文轩丹毂,显于新莽一代。后来用崔骃为建新大尹,崔骃不得已,便叹气道:“我生在无妄之世,碰上浇、羿这样的君,上有老母,下有兄弟,怎能独自法身而使所生危险呢?”是单车到官所,称病不管事,三年不到县去劝农桑。门下掾吏倪敞劝他,崔骃才勉强起身颁布春令。所到之县,大小牢狱关满了人。崔骃流着泪道:“唉呀!刑罚不中,于是陷人于阱。这些人有什么罪,而关在这里!”于是公平审理,放出二千多人。掾吏叩头劝道:“朝廷初政,州牧严峻。宽恕犯人,确是仁者之心;然而独有你这样做,将有后悔的么!”崔骃说:“邾文公不因一个人易其身,君子称他知命。如杀一大尹赎二千人,是我所愿意的。”于是称疾而去。

建武初年,朝廷多荐言的,幽州刺史又举崔骃贤良。崔骃自以宗门受王莽伪宠,惭愧对汉朝,于是辞归不做官。客居在荥阳,闭门反省,著《周易林》六十四篇,用来决断吉凶,多所占验。临终作赋以自悼,名叫《慰志》。崔骃生了崔毅,因病隐身不仕。崔毅生了崔骃,十三岁能通晓《经》、《易经》、《春秋》,博学有大才,尽通古今训诂百家之言,会写文章。年轻时游历到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以钻研典籍为业,不遑做官之事。当时人有的讥笑他太玄静,将以后名失实。

崔骃模仿杨雄的《解嘲》,写了《达旨》来答复他们。元和年间,肃宗才修古礼,巡狩方岳。崔骃上《四巡颂》以称汉德,文辞很典美,文字太多所以不记在这里。皇上常好文章,自从看了崔骃的颂以后,常嗟叹起来。对侍中窦宪说:“你知道崔骃吗?”答道“:班固多次对我说起他,我没有看见。”皇上说“:你喜欢班固而忽略了崔骃,这是叶公好龙哩。试请见他。”崔骃由此问候窦宪。窦宪急忙穿鞋在门口迎接,笑着对马因说道:“亭伯,我奉皇上的命令和你交朋友,你不会薄待我吧?”于是揖为座上客。住不多久,皇帝来到窦宪家。当时崔骃正在宪家,皇帝听说而想召见他。窦宪劝阻,认为不应与白衣之士相见。皇帝懂了,便说:“我能使崔骃朝夕在我身旁,何必在此!”正想请他做官,碰到皇帝驾崩。窦太后临朝,窦宪以贵戚出纳诏命。崔骃献书告诫道:“马因听说交谊浅而言语深,是愚蠢;在贱位而望贵显,是糊涂;不相信而纳忠言,是毁谤。三项都不相宜,而想试试看,是想效区区之心,愤懑而不能自止哩。我私下看见足 *** 淳淑之姿,躬高明之量,意美志厉,有上贤的风度。马因幸而得充下馆,排在后列,因此竭尽拳拳之心,敢进一言。

“古人说:‘生而富者骄,生而贵者傲。’生在富贵而能不骄傲的,是没有的。现在宠禄初隆,百僚观行,正当尧舜的盛世,处在光华的显时,岂可不庶几早晚,使众人之誉能久,弘扬申伯之美名,成就周公、召公的事业么?古语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译:不担心没有地位,只担心立身不处于仁义。)从前冯野王以外戚居高位,称为贤臣;近来阴卫尉克己复礼,最终得到多福。郯氏的祖先,不是不尊贵,阳平的宗族,不是不隆盛。重侯累将,建天枢,执斗柄,(指王氏九侯五大司马,掌握国家的大权。)其所以被讥笑于当时,垂愆尤于后世,为什么呢?就因为满而不挹,位有余而仁义不足哩。汉兴以后,到哀帝、平帝之时,外家二十,保族全身,只有四人罢了。《书经》说:‘鉴于有殷。’(注:以殷商做镜子)可不谨慎吗?“窦氏的兴起,从孝文帝开始。

长君、少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在前日;安丰侯窦融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内以忠诚自固,外用法度自守,终于享了国祚,垂福至今。谦德之光,《周易》所赞美;满溢之位,道家所戒。所以君子福大而更加恐慎,爵隆而愈恭敬。看远近,俯仰都有法则可循,铭刻在几杖之上,刻记在盘盂之间。兢兢业业,无敢怠荒。这样,就百福到来,庆流无穷了。”等到窦宪做了车骑将军,召崔骃做掾吏。宪府贵重,掾属三十人,都是故刺史、二千石,只有崔骃以处士年少,提升在其间。窦宪擅权骄傲放恣,崔骃多次劝阻。等到出击匈奴,道路上更多违法之事,崔骃做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次,指切长短之处。窦宪不能容忍,稍为疏远了他,因为崔骃是高第出身,让他出为长岭县长。崔骃自认为远去,不得意,于是不到官位而回家。永元四年(92),死在家中。

2. 语文文言文《崔枢》

崔枢应进士,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

其人,得疾既笃,谓崔曰:“荷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士殡,脱殁,君能终始之否?”崔许之。

曰:“某有一珠,价万缗,得之能蹈火赴水,实至宝也。敢以奉君。”

崔受之,曰:“吾一进士,巡州邑以自给,奈何忽蓄异宝?”伺无人,置于柩中,瘗于阡陌。后一年,崔游丐毫州,闻番人有自南来寻故夫,并勘珠所在,陈于公府,且言珠必崔秀才所有也。

乃于毫来追捕,崔曰:“傥窀穸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遂剖棺得其珠。

汴帅王彦谟奇其节,欲命为幕,崔不肯。明年登第,竞主文炳,有清名。

3. 文言文:《新唐书·崔邠传》翻译

崔郾,字广略,身材魁梧,相貌英俊,人们远望仰慕他,却不敢亲近。

崔郾考中进士,补缺担任集贤校书郎,多次升迁后担任吏部员外郎,下属不敢欺瞒他。每次选拔官吏,都亲自把握标准考查,褒扬贬黜官员一定得当,无论出身贫寒还是居处僻远的人才都不会遗漏。

多次升迁后担任谏议大夫。穆宗登基,荒废政务,沉溺于游猎,在宫中纵饮放荡恣意放纵,天亮了还不能上朝处理政务。

崔郾进谏说:“靠十一代先帝的功德,才拥有广大的疆域,众多的百姓,天下安定还是混乱,都系在陛下您一人身上。从崤山往东有百座城池,地广千里,昨天刚得到,今天就失去了。

西望敌寇的营垒,距离宗庙只有十舍的距离,百姓憔悴,没有积蓄。希望陛下亲自处理政事而使天下人有幸。”

穆宗十分感动深表谢意,提拔他为给事中。敬宗继承帝位,任命他为翰林侍讲学士,不久又升任他为中书舍人,他入宫谢恩说:“陛下让我担任侍讲学士,过了半年没问过一次经书义理。

臣下没有功劳,不能与皇上的厚恩相称(对不起皇上的厚恩)。”敬宗惭愧地说:“我不久一定向你请教。”

高釴恰好在旁边,趁机进言说:“陛下乐意向善却没有咨询什么,这样天下的人就不知道您有尊崇儒家的意愿。”敬宗又自责道歉,都赐给他们锦缎财物。

崔郾与高重将《六经》中的主要言论按类编为十篇,进献给皇上,以便于皇帝阅读思考。崔郾升任礼部侍郎,后出京外任虢州观察使。

先前,上供朝廷的财物缺乏,就剥夺官吏的俸禄来资助进献的费用,一年大概有八十万钱。崔郾说:“官吏不能供养自己和家人,哪里有精力抚恤百姓呢?我一个人不能治理好地方,怎么能会使自己富厚呢?”就拿官府日常费用代替上供的缺额。

皇上又下诏将征收的粮食运到太仓,一年有数万石,老百姓苦于运输,还要用车子把粮食运到河边。崔郾就在河的支流设置粮仓收粮,修建通道将粮食装入漕运船。

百姓高兴,减轻了转运的辛苦。崔郾改任鄂州、岳州等地观察使。

自从蔡州人反叛,鄂州、岳州的百姓常常苦于战乱,长江和两湖一带盗贼公开横行。修造铠甲兵器,制造战船,穷追紧随,上下千里,一年之内盗贼全都被捕获平定。

又担任浙西观察使,升任检校礼部尚书,死在官任上。他死后被追赠为吏部尚书,谥号德。

崔郾不积蓄财物,有了钱财就周济亲朋故友,供他们办理婚丧大事。他居家怡然自得,不训斥子弟,但子弟们都自然得到教化。

他的房屋地势低洼,地面泥泞,又没有走廊,客人们只能打着伞穿着木屐站在屋外。他用宽松的政策治理虢州,整月都没有鞭打过一个人。

等到了鄂州任职,却施用严法重罚,对罪犯一概不予宽免。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陕地贫瘠,百姓穷苦,我抚慰他们还来不及,唯恐打扰了他们;鄂地肥沃,百姓剽悍,夹杂有夷人风俗,不用威严就无法治理。

所以说为政贵在知道变化。”听到这话的人无不佩服。

4. 文言文:《崔枢》的阅读答案

简答题:

海外商人对崔枢提出什么要求?

为什么崔枢把珍珠放入棺材中?

官差为什么到毫州来追捕崔枢?

汴京的长官为什么想委任崔枢为官署中的佐助人员?

选择题:

选出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与“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中“见”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D.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

B. 宝之至宝也,敢以奉君王必无人,臣愿奉壁往使

C. 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土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D. 伺无人,置于柩中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并勘珠所在”中“所”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 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

C.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汴帅王彦谟奇其节”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成以其小,劣之

B.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 斫其正,养其旁条

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崔枢安贫乐道,我行我素

B. 崔枢重信守诺,自律守法

C. 崔枢重义轻利,品德高洁

D. 崔枢不吝金玉,志行高尚 选择题:

A

B D

A

C

译文:

崔枢应举进士,在汴京寄居半年,与一位行商同住那里。那个行商得了病,病情已经很重。他对崔枢说:“感激您照顾我,不因我是外族人而轻视我。现在我的病看来是好不了啦,我们外族人重视土葬,倘若我死了您能安葬我吗?”崔枢答应了他的请求。(这时)行商说:我有一颗宝珠价值万钱。得到它,即使是滚烫的水、炽热的火,也敢去践踏。它是宝物中最珍贵的宝物,请允许我冒昧地把它赠送给您。”崔枢接受了宝珠,(心里) 说:“我不过是一个进士上,奔走于州邑间来养活自己,怎么能忽然收藏这样的奇异的宝物呢?”等到没人的时侯,崔枢就把宝珠放在棺材中,连同商人的遗体埋葬在田野里。

之后过了一年,崔枢行于毫州,听说有个外族人从南方来寻找她死去的丈夫,同时查问那颗宝珠的下落,向官府陈述,并且说宝珠一定被当时那个秀才崔枢所占有。于是官府派人到毫州来追捕崔枢。崔枢说:“假如墓穴不被盗墓人挖掘,宝珠一定不会落到别人手里。”于是打开棺材,得到了那颗宝珠。

汴京长官王彦谟对崔枢高洁的节操感到惊奇,想让他做为官署中佐助人员,崔枢不同意。第二年科举考试崔枢被录取,最终掌管选取文士的大权,并有为官清廉的美名。

5. 崔恭 字克让文言文阅读

译文:

崔恭,字克让,是广宗人。正统元年考中进士,被授以户部主事的官职,去管理延绥仓库,都说他很有才能。因杨溥举荐他,升为莱州知府。内地送到辽东的布匹,都是贮藏在郡的仓库里的,时间长了就会腐烂,看守布匹的人很多都因为这个导致家庭破产。崔恭另建造三十个敞房贮藏这些布匹,规定按年送到外面去,其他的就充当莱州府的军饷,于是放回了看守的人员八百人。也先侵犯京师,崔恭派几千民兵支援京师。朝廷决定建造临清城,发布告征充劳役的人。崔恭认为现在正是春天,人民都缺少粮食,请求朝廷等到秋天收过粮食后再征。崔恭在莱州府六年,莱州的人都把他比作汉代的杨震。

景泰年间,越级提拔为湖广右布政使。各司所用的物品,都是从老百姓那里取的。崔恭和手下的人作了约定,都免掉了。公安、监利的流民随意相互杀人,崔恭下令愿意入到当地户籍的人就可以随意入,要不然到秋天的时候就遣回原籍,于是那些人就安定下来了。不久,又调到江西左布政使,这里有个广利库,官吏们私自侵吞了五十两银子。崔恭将这件事告诉了巡抚韩雍,于是看守这个仓库的人都被判了罪。崔恭在江西核定了均徭法,根据轻重,每十年一次劳役,这便成了定例。

天顺二年,宁王朱奠培不遵法度,崔恭上书参劾了他。朝廷削减了宁王的护卫数,宁王稍微有所收敛。崔恭升为右副都御史,代替李秉巡查苏州、松江等府。按照规定,崔恭推荐地方上的老人向朝廷讲述利害,陈述革新的办法。崔恭和都督徐恭一起疏通仪真的漕河,又疏通常、镇河,避免了长江的险情。做完这些后,就大力治理吴淞江。从昆山的夏界口,到上海的白鹤江,又从白鹤江到嘉定的卞家渡,最后到庄家泾,一共疏通了一万四千二百多丈的河道。又疏通曹家港、蒲汇塘、新泾这几条河流。人民靠这个得到了好处,把曹家港看作“都堂浦”。原来的时候,周忱奏告朝廷定了耗羡的规定,李秉改成了按照轻重来增加减少。这个规定很平常,但难于核算,官吏们感到非常麻烦。于是崔恭免掉了李秉的,一切都按周忱原来定的。

吏部缺少一个右侍郎,李贤、王翱都举荐崔恭。朝廷召了崔恭加以任用。崔恭作了“劝惩簿”,这很有名所有的人都知道了。王翱很看重崔恭,崔恭转为左侍郎。崔恭在父亲死了丁忧后重新复为原职。宪宗当了皇帝后,崔恭向朝廷请求退休不做官,朝廷不允许。成化五年,尚书李秉罢官。商略想用姚夔,彭时想用王概,但是作言官的北方人都说实际上是彭时起跑了李秉,在朝廷上大吵大闹。彭时推说有病不出来,侍读尹直认为因为彭时、王概都是自己同乡,怕因此受到惩罚,连忙告诉了商辂,以崔恭代替了李秉。过了五个月,崔恭因母亲去世回家守孝。除了孝服后,起复到南京吏部任职,崔恭参劾罢免了几个部门的没有才能的几个人。成化十一年春天,朝廷让崔恭参与处理国家大事。当了三年,就退休了。又过了两年,崔恭去世。朝廷赠给他太子少保的名誉官职,给他的谥号为庄敏。

6. 文言文崔枢还珠

有个叫崔枢的人去汴梁考进士,同南方一商人住在一起达半年之久,两人成了好朋友。

后来,这位商人得了重病,他对崔枢说:“这些天承蒙你照顾,没有把我当外人看待。我的病看来是治不好了,按我们家乡的风俗,人死了要土葬,希望你能帮我这个忙。”

崔枢答就了他的请求。商人又说:“我有一颗宝珠,价值万贯,得到它能蹈火赴水,确实是极珍贵的宝珠,愿奉送给你。”

崔枢怀着好奇的心理接受了宝珠。事后崔枢一想,觉得不妥:做一个进士,所需自有官府共给,怎么能够私藏异宝呢?商人死后,崔枢在土葬他时就把宝珠也一同放入棺材,葬进坟墓中去了。

一年后,崔枢到亳州四处谋生,听到南方商人的妻子从南方千里迢迢来寻找亡夫,并追查宝珠下落。商人的妻子将崔枢告到官府,说宝珠一定是崔秀才得到了。

官府派人逮捕了崔枢。崔枢说:“如果墓没有被盗的话,宝珠一定还在棺材里。”

于是,官府派人挖墓开棺,果然宝珠还在棺材里。沛帅王颜认为崔枢的可贵品质确实不凡,想留他做幕僚,他不肯。

第二年,崔枢考中进士,后来一直做到主考官,享有清廉的名声。

7. 崔猷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周书崔猷传【原文】崔猷,字宣猷,博陵安平人,汉尚书实之十二世孙也。

祖挺,魏光州刺史、泰昌县子,赠辅国将军、幽州刺史,谥曰景。父孝芬,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兼吏部尚书,为齐神武所害。

猷少好学,风度闲雅,性鲠正,有军国筹略。释褐员外散骑侍郎,领大行台郎中。

寻为吏部尚书李神俊所荐,拜通直散骑侍郎,摄尚书驾部郎中。普泰初,除征虏将军、司徒从事中郎。

既遭家难,遂间行入关。及谒魏孝武,哀动左右,帝为之改容。

既退,帝目送之曰:“忠孝之道,萃此一门。”即以本官奏门下事。

太统初,兼给事黄门侍郎,封平原县伯,邑八百户。二年,正除黄门,加中军将军。

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猷常以本官从军典文翰。五年,除司徒左长史,加骠骑将军。

时太庙初成,四时祭祀,犹设俳优角抵之戏,其郊庙祭官,多有假兼。猷屡上疏谏,书奏,并纳焉。

迁京兆尹。时婚姻礼废,嫁娶之辰,多举音乐。

又廛里富室,衣服奢淫,乃有织成文绣者,猷又请禁断,事亦施行。与卢辩等创修六官。

十二年,除大都督、骠骑将军、淅州刺史,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十四年,侯景据河南归款,遣行台王思政赴之。

太祖与思政书曰:“崔宣猷智略明赡,有应变之才,若有所疑,宜与量其可不。”思政初顿兵襄城,后欲于颍川为行台治所,遣使人魏仲奉启陈之。

并致书于猷论将移之意。猷复书曰:“夫兵者,务在先声后实,故能百战百胜,以弱为强也。

但襄城控带京洛,实当今之要地,如有动静,易相应接。颍川既邻寇境,又无山川之固,贼若充斥,径至城下。

辄以愚情,权其利害,莫若顿兵襄城,为行台治所,颍川置州,遣郭贤镇守。则表里胶固,人心易安,纵有不虞,岂能为患。”

仲见太祖,具以启闻。太祖即遣仲还,令依猷之策。

思政重启,求与朝廷立约:贼若水攻,乞一周为断;陆攻,请三岁为期。限内有事,不烦赴援。

过此以往,惟朝廷所裁。太祖以思政既亲其事,兼复固请,遂许之。

及颍川没后,太祖深追悔焉。十六年,以疾去职。

属大军东征,太祖赐以马舆,命随军,与之筹议。十七年,进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本州大中正,赐姓宇文氏。

魏恭帝元年,太祖欲开梁汉旧路,乃命猷督仪同刘道通、陆腾等五人,率众开通车路,凿山堙谷五百余里,至于梁州。即以猷为都督梁利等十二州白马傥城二防诸军事、梁州刺史。

及太祖崩,始利沙兴等诸州,阻兵为逆,信合开楚四州亦叛,唯梁州境内,民无贰心。利州刺史崔谦请援,猷遣兵六千赴之。

信州粮尽,猷又送米四千斛。二镇获全,猷之力也。

进爵固安县公,邑二千户。猷深为晋公护所重,护乃养猷第三女为己女,封富平公主。

世宗即位,征拜御正中大夫。时依《周礼》称天王,又不建年号,猷以为世有浇淳,运有治乱,故帝王以之沿革,圣哲因时制宜。

今天子称王,不足以威天下,请遵秦汉称皇帝,建年号。朝议从之。

武成二年,除司会中大夫,御正如故。世宗崩,遗诏立高祖。

晋公护谓猷曰:“鲁国公禀性宽仁,太祖诸子之中,年又居长。今奉遵遗旨,翊戴为主,君以为何如?”猷对曰:“殷道尊尊,周道亲亲,今朝廷既遵《周礼》,无容辄违此义。”

护曰:“天下事大,但恐毕公冲幼耳。”猷曰:“昔周公辅成王以朝诸侯,况明公亲贤莫二,若行周公之事,方为不负顾托。”

事虽不行,当时称其守正。保定元年,重授总管梁利开等十四州白马傥城二防诸军事、梁州刺史。

寻复为司会。天和二年,陈将华皎来附,晋公护议欲南伐,公卿莫敢正言。

猷独进曰:“前岁东征,死伤过半,比虽加抚循,而疮痍未复。近者长星为灾,乃上玄所以垂鉴诫也。

诚宜修德以禳天变,岂可穷兵极武而重其谴负哉?今陈氏保境息民,共敦邻好。无容违盟约之重,纳其叛臣,兴无名之师,利其土地。

详观前载,非所闻也。”护不从。

其后水军果败,而裨将元定等遂没江南。建德四年,出为同州司会。

六年,征拜小司徒,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隋文帝践极,以猷前代旧齿,授大将军,进爵汲郡公,增邑通前三千户。

开皇四年卒,谥曰明。子仲方,字不齐,早知名,机神颖悟,文学优敏。

大象末,仪同大将军、司玉下大夫。【译文】崔猷字宣猷,博陵安平人,是汉朝尚书崔萛的十二代孙。

祖父崔挺,曾任魏国光州刺史,封泰昌县子,追赠辅国将军、幽州刺史,谥号为“景”。父亲崔孝芬,曾任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兼任吏部尚书,被齐神武杀害。

崔猷自小喜好学习,风度闲静文雅,性格刚直,能筹划大事。最初担任员外散骑侍郎,兼大行台郎中。

不久被吏部尚书李神鯭推荐,授通直散骑侍郎,代理尚书驾部郎中。普泰初年,授征虏将军、司徒从事中郎。

家中遇难,从小路入函谷关。朝见魏孝武帝时,哀号之声感动左右,皇帝也被他感动。

退下时,皇帝目送他道:“忠孝之道,集中在这一家。”于是命他以原有官职上奏门下省诸事。

大统初年,兼任给事黄门侍郎,封平原县伯,食邑八百户。二年(536),正式任命他为黄门,加中军将军衔。

在活捉窦泰、收复弘农、攻占沙苑等战役中,崔猷常以本官随军掌管文书。五年,授司徒左长史,加骠骑将军衔。

当时太庙刚刚落成,在四季祭祀。



~

短文言文大全
答: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个网站上都是文言文的寓言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next1/yulinzhezhi。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高中学过的文言文有哪些?
答:高中学过的文言文有哪些?  我来答 5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 diming233 推荐于2019-10-19 · TA获得超过1.6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78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一)古文(11篇) 1 《劝学》 荀子 2 《过秦论》 ...

16篇很短的文言文(10~40字)
答:1.凿壁借光《西京杂记》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锲其舟,曰:"是...

初中全部文言文有哪些?
答:一、《论语》二、《桃花源记》三《三峡》四、《与朱元思书》五《陋室铭》六《爱莲说》七《五柳先生传》八《小石潭记》九《送董邵南河北序》十《始得西山宴游记》十一《醉翁亭记》十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十四《岳阳楼记》十五《鱼我所欲也》十六《出师表》十七《...

不少于50字的文言文
答:2. 有没有一篇50字的文言文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

求十篇超级简短的文言文带翻译!!!
答:以下是十篇超级简短的文言文带翻译,一起往下看看: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文言文都有哪些?
答: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小学语文课本一共有五篇文言文,分别是: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中的一个故事。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2、两小儿辩日:出自《列子·汤问》,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该文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争辩...

150个常用文言文字词意思解析
答:166. 志:1、记(故为之文以志) 2、标记(寻向所志) 3、做标记(处处志之) 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 5、立志(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167. 质:1、询问(援疑质理) 2、资质(非天质之卑)168. 致: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词) 2、取得(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气可以养而致/无从致书以观) 3...

文言文20字带翻译
答:文言文20字带翻译  我来答 首页 在问 全部问题 娱乐休闲 游戏 旅游 教育培训 金融财经 医疗健康 科技 家电数码 政策法规 文化历史 时尚美容 情感心理 汽车 生活 职业 母婴 三农 互联网 生产制造 其他 用户 认证用户 视频作者 知道团队 认证团队 合伙人 企业 ...

求5篇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答:5篇文言文:精卫填海、自相矛盾、学弈、铁杵成针、伯牙鼓琴。1、精卫填海 佚名 〔先秦〕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