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一生 慈禧的一生简介?

作者&投稿:宾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中国的罪人,因为她使中国沦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女皇武则天在死后留下了一块无字碑,功过后人评。而我在读完慈禧的一生后,却觉得这个实质掌握中国政权长达47年之久的无冕女皇实在不简单。 慈禧一生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期间,她两次决定皇室,两次发动政变,三次垂帘听政,可以说在权利的掌握上是极为成功的。他将王公大臣,甚至皇帝都玩弄于股掌之中。但她作为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却是一个失败者。在她47年的统治中,在中国历史走向最危难的时期,她没有将中国这艘古老的航船带出外强侵略的激流险滩,而且正是由于她的不谙世事,使得中国社会一步一步地陷入了更为危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所以我们也有理由去痛恨她。从一个女人的角度去看她,她是幸运的同时又是不幸的。她十七岁入宫,在众多嫔妃中,只有她所生的儿子存活了下来,正是因为她的儿子,使得她在后宫当中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母以子贵,由此她成为了大清王朝的主宰。也由于她手中的权利,她尽享了人生中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可她又是不幸的,她二十七岁就没有了丈夫,直到七十四岁,且不说她在朝堂之上那一脸的威严,一脸的铁面,在后宫当中,她又是怎样熬过那一个一个漫长的岁月。慈禧中年丧子,同治帝十八岁就死于天花,而且死得非常急促,所以这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一生中的一个非常大的冲击,她无法将自己做妻子温柔的一面与身为人母侍犊的一面充分展示出来。纵观慈禧的一生,人们有理由在自己的形象里去描摹这个女人。 慈禧十七岁以兰贵人的身份选秀入宫,她的父亲因为做过比贴士,所以她懂得满汉两种语言,这在后宫之中可谓是独一无二的,再加上慈禧善于揣摩咸丰帝的心思,所以一入宫便受到了宠爱。慈禧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她有痛经的病症,但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和勾心斗角的后宫中,直接找太医无疑是引人注意的。而慈禧则是在咸丰帝高兴时,提出自己腹胃不适,而咸丰帝也很爽快的为她宣召太医。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她为咸丰帝生下了皇子,这也是咸丰帝唯一存活下来的皇子——同治帝载淳。慈禧还是一个处事不惊的人,当八国联军即将侵入北京时,咸丰帝与嫔妃们在圆明园中享乐,而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使咸丰帝大为震惊,随即与妃嫔们抱头痛哭。但唯有慈禧不哭,她提醒咸丰帝哭是没有用的,当务之急是要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为咸丰帝推荐了他的弟弟——恭亲王奕。后来咸丰帝逃亡热河(承德避暑山庄)避难时,身体每况愈下,在即将离世之际,为同治帝载淳钦点了以肃顺为首的赞襄八大臣尽心辅政,由于慈禧当时越来越表现出能独当一面的能力,肃顺就借杀母留子的典故希望咸丰帝杀掉慈禧欲掌握政权,这时的慈禧装作不知,以退为进,并向肃顺示弱及经常带着载淳探望咸丰帝并哭成一团,最终使咸丰帝不忍杀她。 慈禧的一生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那 “视权如命”应该毫不为过。她与奕叔嫂联手发动辛酉政变,铲除了八大臣,重新夺回皇权。政变成功之后,她又封恭亲王奕为议政王。但虽说是议政王,但决定权永远是在慈禧手中的。当奕越来越表现出他出色的才干和外交能力,朝野上下无不对奕大加赞赏之时,慈禧又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打压奕。清末的历史可以说是屈辱的历史,作为大清王朝实质的最高统治者的慈禧来说又何尝不想兴国呢?但在权利与国家之间,她却毫不犹豫地将天平倾向了个人的权利。洋务运动时,当她得知被自己送出去留学的孩子正在自由的国度中慢慢被洋化时,她立刻终止了这些孩子的留学,因为她怕自己的政权会被将来留学归来的孩子所推翻,这在中国留学史上是非常可惜的。同治帝死后,她选择了醇亲王奕譞之子,不满四岁的小载湉入宫当皇帝。这也为她的二次垂帘提供了机会。而小载湉一入宫,也注定了他将失去平常孩子快乐的童年。慈禧为小载湉帝制定了“断亲情,立威严,传孝道”的极为严格的教育方针。光绪帝的童年应该是极为悲惨的,他甚至偷吃过太监的食物。而他对于慈禧,始终就是她手中的一颗棋子而已。连光绪大婚,都是慈禧为他一手主宰的。她为光绪帝选择了用相貌平平来形容都有点过分的22岁的自己的亲侄女叶赫那拉氏为皇后。在清朝的选秀制度中,规定参加选秀的年龄为13到17岁,而在她在亲侄女超龄这一问题上慈禧是完全知道的,但是她希望的是皇权能永远有着叶赫那拉家族的血统和试图达到监视光绪帝的目的。这是一场政治婚姻,毫无爱情可言。之后,就连光绪帝唯一宠爱的珍妃也一再的受到慈禧的辱骂和褫衣廷杖,这在后宫当中是极为少见的。最后慈禧还命令自己的亲信太监崔玉贵将她推入井中处死。面对如此腐败的朝政和列强的侵略,光绪说出了不愿当亡国之君的话,他希望通过维新变法来自强,对此慈禧是支持的,但是变法一旦涉及到她的权利,她立刻就让这刚实行了103天的变法夭折,并发动“戊戌政变”,将光绪帝囚禁在了中南海,并开始了第三次垂帘听政。虽然光绪帝早已亲政,但他始终是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实质的大权仍然掌握在慈禧的手中。就这样光绪三十四年,载湉在悲苦与孤独中,走完了他三十八年的人生旅程,也许这对于他也是一种解脱。然而,就在此二十多个小时之后,统治中国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慈禧由于积劳成疾也离开了人世。这是否是上天与他们母子之间开的玩笑呢? 慈禧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光绪死的那天,她还在处理光绪的后事,并立醇亲王载沣之子,不到三岁的溥仪为皇帝,为的就是垂帘听政。她对自己的高寿非常自信,以至于在死前还敢于如此安排皇帝继承人。 慈禧更是一个极度奢华的人。从她的四十大寿起生日就逢时不顺。而在六十大寿时,日本人看准了那年是慈禧的大寿,清政府一定会有所让步,所以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而中国也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赔款之巨应该说是史无前例的。在此强敌面前,慈禧仍不愿放弃为自己举行庆典,在大臣们一再上书要求取消庆典时,她才勉强做出了让步,但也只是缩小了规模而已,还是从国家吃紧的财政中拨出了300万两,其中这100万两是边防的军费,200万两是修建铁路的钱,除此之外又命令王公大臣,封疆大吏拿出了298万两。这还不算为慈禧送礼的奇珍异宝。这场六旬庆典足足举行了十五天。除此之外,她为自己所修颐和园,其中挪用的海军军费就多达430万左右,而购买北洋海军的7艘主力舰也只有700万,这相当于一半以上的北洋海军军舰的资金。有学者统计,在北洋海军最初组建时,实力远远大于日本海军,而在甲午战争前六年间,由于经费紧张,北洋海军没再添置一艘新舰,没更新一门火炮,连正常的维修都难以进行。相反,日本平均每年添置2艘新舰,日本天皇甚至节省宫中费用用来造船买船。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的舰速及火炮已远远超过中国。中日两国的统治者在面对战争和强国的重大抉择上孰是孰非显而易见。随后所引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清朝的惨败,虽不能说所有的原因都在于挪用了海军军费修颐和园上,但这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慈禧甚至连自己已修葺完毕的陵墓都全部拆除重建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权利。她的陵墓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其用料之考究,做工之精细,花费之巨大在历代帝王中是绝无仅有的。此外她的陵墓中,所有的龙都是龙头朝下,龙尾朝上;凤在上,龙在下;一凤压两龙的雕刻,也体现了她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利和清末皇帝的无能。更有无数的珍宝陪葬,其中最为名贵的就是她嘴里所含的的夜明珠和一对翡翠白菜。如此的奢侈也为日后的东陵大盗案,她与乾隆皇帝的陵寝被盗埋下了伏笔。被洗劫一空的慈禧陵寝几乎被毁于一旦,不但立柱被砍,天花板被掀,宝物被盗,连慈禧的尸体也无法幸免,被扔了出来,面朝地,而且被扒光了上衣,鞋也被脱去,只有一只脚穿着袜子。情形之惨,惨不忍睹。生前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在死后竟受到如此待遇,这又会不会是上天对她的一种惩罚呢? 当你读完了一个人的一生,心情必定是很沉重的,在钦佩慈禧在男人的世界中如此善于玩弄权术,和处事不惊的人生态度时,也对当时的百姓感到无比的同情。这么一个受人敬仰的圣母皇太后不仅没有带领人民抵抗外国的入侵,反而大大的增加了人民的生活负担,使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对于慈禧太后的一生,后人褒贬不一,但历史终究是历史,历史也无法重演,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站在当时人们的立场上去看待历史,却无法改变历史的结局。这一段使中国蒙羞的屈辱历史也见证了“落后便要挨打”的客观事实。正是由于那段历史,使中国走完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进入了共和国时期,也正是由于那段历史,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无数中国人清醒过来,认识到了自己国家与西方的差距。我至今不敢想象,如果没有那段历史,我们是不是还生活在封建社会的统治之下。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大凡有识之士与杰出的政治家都懂得这个道理。我不曾想过与伟人相提并论,但从慈禧身上反映出的不仅是她那短暂的一生,更能反映出的是清朝从衰弱与走向灭亡的过程。这不仅仅是给统治者看的,作为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如何做人,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许慈禧所给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个反面教材。俗话说忆苦思甜,回想当时人民的食不果腹,与我们如今的衣食无忧,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是否更该去珍惜呢?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战火洗礼的中华大地上,我们如今的和平年代是否更可贵呢?这都是我们从中所应该去思考的。 慈禧只是那历史长河中逝去的一颗流星,而我们现在也正在书写自己的历史,虽不求光辉灿烂,但只求问心无愧。

慈禧太后的一生可以bai分为四个时du期概括,它们分别是咸丰时期、zhi同治时期、光绪时期还有晚年训政时期。



她自己过得挺滋润的,不过把大清朝坑惨了…………

祸国殃民

简单介绍慈禧太后的一生~

慈禧太后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概括,它们分别是咸丰时期、同治时期、光绪时期还有晚年训政时期。
1、咸丰时期
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2月,十七岁),叶赫那拉氏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咸丰四年二月二日(1854年,十九岁),晋封懿嫔。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即同治皇帝),晋封懿妃。咸丰七年正月初(1857年,二十二岁),晋封懿贵妃。
2、同治时期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前,叶赫那拉氏随咸丰帝逃往热河。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3、光绪时期
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丈夫的侄子)兼外甥4岁的爱新觉罗·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绪”,两宫太后再次垂帘听政。1884年4月8日,慈禧发动甲申易枢朝局之变,将以恭亲王奕欣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开始西宫独裁。
4、晚年训政时期
戊戌政变后,中国北方兴起义和团运动,慈禧最初主剿,但镇压屡屡失败,义和团迅猛发展并进入北京。慈禧希望剿抚并用,区别对待义和团,但列强要求清政府完全剿灭义和团,并且不顾清政府的反对,坚持调兵进京。

扩展资料
慈禧曾三次入棺:
第一次: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慈禧撒手人寰。当天下午4时30分,掌仪司首领太监用鹅黄吉祥轿将慈禧的遗体从西苑仪銮殿抬出,5时15分到皇极殿,放在床上。第二天上午8时5分,在隆裕皇太后和瑾妃的敬视下,慈禧的遗体被殓入了棺内。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初四巳时,慈禧的梓宫葬入菩陀峪定东陵地宫。
第二次:
慈禧死后20年,即1928年7月4日至10日。军阀孙殿英盗掘了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陵,毁棺抛尸,掠走了全部随葬珍宝。慈禧遗体被抛出棺外,嘴里的宝珠被抠走,上衣也被扒光了,下体仅剩一条内裤。盗案发生后,溥仪派载泽等人到东陵对慈禧的遗体进行了重新安葬。
第三次:

1983年12月初,旅游已进入淡季。清东陵文物保管所领导决定清理慈禧内棺。12月6日,清理小组打开棺盖后,看到一件黄缎大被把棺内盖得严严实实,被上盖着两件衣服。很显然,这是1928年载泽等人重殓时的原状,55年来一直没人动过。为稳妥起见,保管所领导决定先盖上棺盖,封闭地宫,将此事向上级汇报。
1984年1月4日,国家文物局派来了几名专家,与清东陵文物保管所组成了一个清理慈禧内棺10人小组。清理小组用她身底下的如意板将遗体从棺中抬出,放在地宫的地面上。在棺内喷洒了防腐消毒药液后,又将慈禧的遗体抬入棺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慈禧

慈禧本姓叶赫那拉氏,1835年生,为满洲镶黄旗人,叶赫家族是满洲八大世家之一,地位和权势都极为显赫。入宫后,为咸丰帝的妃子,由于她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咸丰帝对其十分宠爱,封为懿贵妃。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去世,同治即位,叶赫那拉氏被封为慈禧皇太后。临终前,咸丰帝为了不让大权旁落,任命八位顾命大臣“赞襄政务”,以相互牵制。但尽管其设计周全,但八位顾命大臣仍旧企图控制谕旨的颁发。听到消息后,27岁的慈禧迅速从热河赶回京城,联络皇后钮祜禄氏、太监安德海等人,组成后妃势力集团,又联合恭亲王奕诉果断发动了“辛酉政变”,一举推翻了南八大臣辅政的制度,改由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
慈禧听政之初,恰逢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慈禧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对外向侵略者让步,对内残酷地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和其他各族人民的起义。之后,她利用清流党的力量牵制了恭亲王的权利,然后又巧妙地利用侍读学士蔡寿祺的劾疏,罢免了奕议政王的职位,随后,又将诸军机大臣全部换掉。解除了奕的限制后,慈禧就迅速将显赫一时的清流党肃清殆尽。但心狠手辣的慈禧仍旧不肯罢休,最后,用毒饼毒死了慈安太后,扫清了她独揽大权的最后一道障碍,从此,独掌朝政。
慈禧是个嗜权如命的人,当国家民族利益与她个人的权力发生冲突时,她绝对不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一点点权益。中法战争失败后,中国海军急需整顿和建设,但她却拿了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甲午战争时,清政府竟然没钱备战,原因是要筹备她的六十大寿:面对八国联军,她坦然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件是列强要继续承认她的统治地位。
1908年,光绪帝死后,慈禧立幼主溥仪为帝。不久,慈禧病逝于颐和园,临终前,仍旧紧紧握着大清帝国的最高权力。

慈禧一生衣食无忧,她究竟有没有生命中的遗憾呢?
答:事实上,虽然慈禧太后一生衣食无忧,但是她仍然有遗憾,那就是没能从大清门最中间的那扇门进入皇宫。话说根据史料记载,有一次慈禧太后来找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双方因为一点矛盾而发生了不愉快,阿鲁特氏直接说道:“儿媳可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慈禧太后闻言,顿时大发雷霆。那么,为何慈禧太后会因为儿媳...

慈禧专权47年,她有哪些过人之处?
答:纵观慈禧的一生,作为男权社会封建社会的女性,能从铁桶一般的男权等级世界里,脱颖而出,统治大清王朝47年,慈禧确实是有着非常的过人之处。 历史上的慈禧,究竟有什么样的过人之处? 慈禧过人之处一:善于拉拢人,为自己所用,并把握时机。 咸丰二年(1852年)五月初九,叶赫那拉氏(慈禧)进宫,随咸丰皇帝居住在圆明园。 ...

慈禧一生经历了什么呢?
答:经历了很多,她手里掌握了很多的正权,然后在晚年的时候也做了很多为所欲为的事情,生活特别奢靡,最后也导致国家灭亡了。

在慈禧太后的一生中,最大的遗憾究竟是什么呢?
答:慈禧太后,26岁发动辛酉政变,取得了大清的政权,一手掌控朝政近半个世纪。在这期间,有太多的重要历史事件都与她有着密切的关系,她生活极度奢靡,丧权辱国,老妖婆一枚。那么,慈禧太后一生最大的遗憾到底是什么呢?有人会说:一入宫门深似海,慈禧太后17岁就入宫,成为了咸丰皇帝的女人,她费尽心思...

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她一生活了多少岁,辅佐过多少几个帝王?_百 ...
答:慈禧一生活了六十七岁,辅佐过两位皇帝,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

著名的慈禧太后这一生是如何权衡四大阶级的?
答:纵观慈禧的一生,真算的上精英政治家。 该果断时,绝不手软,杀人如麻。 该放权时,毫不犹豫,散财聚人。 该隐忍时,绝不得瑟,秋后算账。 该卖国时,从不后悔,卖国求存。 这一切都是精明手腕和自信在起作用,什么清末四大名臣,北洋袁世凯,亦或奕欣这样的权贵,无论你属啥阶级,对她都毫无还手之力。 人生唯一...

慈禧临终前,说了什么话,直接否定了自己的一生?
答:不过就是这样一位看似成功的女性,却在临终前,说了2句意味深长的话,直接否定了自己的一生。那么,慈禧到底说了什么话呢?对于慈禧太后这样的女性,历来向来褒贬不一。有的人说她让大清王朝加速灭亡,也有的人说,如果没有她,大清王朝早在30年前就灭亡了。从国家主权的角度来说,慈禧当政期间签署...

慈禧太后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答:慈禧太后,26岁发动辛酉政变,取得了大清的政权,一手掌控朝政近半个世纪。在这期间,有太多的重要历史事件都与她有着密切的关系,她生活极度奢靡,丧权辱国,老妖婆一枚。那么,慈禧太后一生最大的遗憾到底是什么呢?有人会说:一入宫门深似海,慈禧太后17岁就入宫,成为了咸丰皇帝的女人,她费尽心思...

慈禧死前做的三件事,耗尽大清国运,让溥仪一生痛恨不已吗?
答:在近代,近百年的屈辱史,慈禧要直接负责任的,她一生都架空同治,掌握着大权。可是她自己却贪图享乐,从来没有为国家民族的未来想过,使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失去了崛起的机会。可以说她这个人一生干了不少缺德事,清朝的灭亡和她有着直接的关系,就算死后,还干了这三件蠢事,直接导致了亡国。慈禧的...

慈禧太后的一生
答:慈禧太后的一生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职场上受委屈要不要为自己解释?不绝姐 2011-02-05 · TA获得超过39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出生于北京,也有说法生在山东。满洲正蓝旗人也有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