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最爱的女儿之晋阳公主简介 晋阳公主怎么死的 唐太宗的女儿晋阳公主有没有驸马,如果有,是谁?

作者&投稿:蔺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晋阳公主字明达,小字兕子,长孙皇后所生。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夫妻二人鹣鲽情深,唐太宗对长孙皇后所生育或抚养的子女更是疼爱非常,各种偏爱的事迹在史书上数不胜数。但当晋阳公主还在孩提时,长孙皇后就病逝了,唐太宗痛失23年来相濡以沫的妻子,悲恸之下做出了一个震惊世人的举动——亲自抚养了长孙皇后所生的晋王李治与晋阳公主。于是《唐会要》上就此留下了这样一笔令人瞩目的记载:“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试想中国上下五千年出过多少位皇帝,又册封过多少位公主,却从来没有第二位公主能够如同晋阳公主这般亲自被皇帝抚养长大。

但唐太宗对这个女儿的宠爱远远不止于此。众所周知,晋阳乃是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唐高祖李渊就曾说过:“朕起义晋阳,遂登皇极。”《旧唐书·地理志》中亦记载:“北京太原府……领晋阳、太原、榆次、太谷、祁、阳直、寿阳、盂、乐平、交城、石艾、文水、辽山、平城、乌河、榆社十六县。”而晋阳这么拉风的封号,就这样被唐太宗封给了自己的女儿。

而唐太宗常常将宝贝女儿带在身边,不仅没有增添麻烦,反而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比如在唐太宗手把手的教导下,晋阳习得了一手飞白体,小小年纪就能写出风格遒劲的字体,甚至拿给周围的人看,大家都分辨不出哪个是皇帝写的哪个是小公主写的。

又比如晋阳看到父亲对大臣们发火了,便上前娇声劝解,而唐太宗看着女儿与妻子几乎是如出一辙的小模样,立马没了火气,因此朝中大臣们无不对小公主感到由衷的喜爱与感激。

事实上不仅晋阳公主敢常常在父亲怒斥大臣的时候抓住时机为他们徐徐辩解,同样自幼在父亲的膝前耳濡目染的晋王李治也敢在父亲大发雷霆欲斩苑西监穆裕时大胆进谏,唐太宗对此不仅不以为忤,反而得意地认为这就是儿子从小跟着自己耳濡目染的结果。

正因为兄妹二人在唐太宗的膝下朝夕相处,感情十分深厚,所以当李治离开立政殿前去上朝时,晋阳公主是依依不舍地送了又送,最后只得泪眼婆娑地和哥哥挥泪告别,这样伤感的一幕连唐太宗见了,都忍不住老泪纵横下来。

不过虽然有父亲和兄长的相伴,但时间长了,晋阳还是渐渐感觉到自己的生活与众不同。父亲虽然疼爱她,却无法替代母爱,于是年仅五岁的晋阳开始思念起了母亲,唐太宗带着她去重游妻子当年去过的地方,而看着母亲的遗物,听着旁人的讲述,回忆着朦胧的印象,年幼的小公主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哀哀地哭了起来。

就这样过了一日又一日,原本晋阳可以就这样,在父亲的娇宠之下幸福安然地成长,直到有一天,帝都长安中某位幸运至极的贵族少年得以摘取皇帝陛下掌上的这颗明珠。然而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晋阳公主薨逝时,年仅十二岁,在这还没来得及含苞待放的年华,便已奄然谢世。

失去了心爱的小公主后,唐太宗悲伤得不能自已,甚至一个多月都不能正常饮食,每日要哀伤数十次,身体也因此变得羸弱不堪。大臣们担忧之下纷纷进谏劝慰,唐太宗则答道:“我又怎么会不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如此悲伤根本无济于事,也换不回我的女儿。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控制不住这种悲伤啊。”

最终唐太宗只得强忍悲恸,强打精神,为了给自己一丝丝安慰,下诏给有关官员,将晋阳公主封邑所得的余钱在她的墓旁修建佛祠,以此为女儿的往生祈祷。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晋阳公主不仅册封得很早,而且同样在很早以前就开始有了实封。因为按照唐制,公主只有在出嫁时才能拿到实封,这一点哪怕是太平公主也不例外,但因为唐太宗对晋阳公主十分宠爱,早早就让宝贝女儿开始拿实封了,所以晋阳公主12岁逝世时,才会有那么多剩余的实封能够用来建造佛祠。

晋阳公主字明达,明达一词为佛教常见词汇,小名兕子,兕子是一种独角母犀牛,长得十分凶猛壮硕。唐太宗为女儿取的这两个小名和字,当真是用心良苦,必然是在希冀佛祖庇佑自己的小兕子,能够健健康康地顺利成长吧!

兕子已然仙去,但唐太宗将他的满腔深情赋予了这座佛祠,就让佛祖超度他的爱女,让兕子在极乐世界里,快乐到永远……

晋阳公主(生卒年不详),字明达,乳名兕子。是唐太宗最为疼爱的女儿,生母为文德皇后长孙氏。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后,被唐太宗带在身边亲自抚养。[1]
晋阳公主为人聪慧善良,性情温和。每次李世民因故发怒,她都能明晓父亲心理,慢慢劝解,对大臣等起到了很好的庇护作用。[2]
由于自幼由李世民亲自带大,晋阳公主学了一手好书法,尤其是飞白。她所写的飞白书和她父亲的相比,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3]
晋阳公主十二岁时因病去世,唐太宗十分悲痛。晋阳公主入葬后,下令在公主墓旁营建佛寺为女儿追福。[4]
本名
李明达
别称
兕子
所处时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长安
人物生平 听语音
名字含义
晋阳公主字明达,幼字兕子。明达一词,是佛教常用词汇,明指三明,达指三达。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则叫做三达。象征智慧,对世事了悟通达。[5]太宗为公主取字“明达”许是公主聪慧伶俐,另一方面也是父亲对女儿的寄望。
“兕”在古文中被认为是与犀牛并列的另一种动物。《山海经》曰:“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6]具体说来,兕就是小独角犀,十分凶猛壮硕。唐太宗夫妇为女儿取“兕”为小名,必是出自父母爱女之心,希冀爱女能够远离一切不测和疾病,象兕一样顽强,健康成长。
封号晋阳
晋阳对初唐而言有着特殊意义,《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北京太原府……领晋阳、太原、榆次、太谷、祁、阳直、寿阳、盂、乐平、交城、石艾、文水、辽山、平城、乌河、榆社十六县。”[7]可知晋阳乃是李唐龙兴之地,高祖李渊亦言:“朕起义晋阳,遂登皇极。”[8][9]唐太宗亲历隋乱,起兵太原,晋阳对于他而言自然也有着特别的意义,[10]将女儿封号晋阳,可见对爱女的重视。
慈父亲养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夫妻恩爱,伉俪情深,对于皇后所出子女唐太宗自然也是爱屋及乌,各类偏爱事迹不胜枚举。
共4张
晋阳公主李明达
贞观十年(636年)晋阳公主“始孩”之时,长孙皇后离世了,痛失爱妻的唐太宗悲恸之下决定亲自抚养妻子留下的一双幼小儿女。[11][12][13]正因为唐太宗这一空前之举,史书上留下了令人瞩目的一抹温情:“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14][15][16]
晋阳公主也是有史可考的唯一一位被皇帝亲自抚养的公主。
游地思母
长孙皇后去世之时,晋阳公主还在始孩,因年幼还不明白母亲去世是怎么回事,虽然有父亲和兄长的朝夕相伴,但时间长了,晋阳还是渐渐感觉到自己的生活与众不同,父亲固然疼爱她,但也无法代替母亲的爱,年仅五岁的晋阳开始思念起了母亲。唐太宗外出巡幸都会带上晋阳,每次经过皇后生前所游之地,便会告诉女儿,公主闻之,总是不胜哀泣。[17][18]
临摹父书
晋阳公主从小长在唐太宗跟前,父女感情非常深厚,互动也十分温情。太宗是书法爱好者,自己也写得一手好字。耳濡目染之下,晋阳公主对书法也很爱好,尤其是父亲最擅长地飞白。晋阳宫中常常临摹父亲的飞白体,久而久之写字时便有了太宗的风格。将太宗和晋阳公主的字出示大臣,大家都无法辨别。[3][19][20][21]
文德之影
晋阳公主性情温婉机智,聪慧伶俐,因此即便还是个孩子,就已能做到“未尝见喜愠色”。唐太宗脾气刚烈,一直在他身边长大的晋阳公主对父亲极为了解,大臣有时会触怒太宗,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晋阳公主便和她母亲一样,总是慢慢地消掉父亲的怒气,再为挨训的人徐徐辩解。在女儿的劝慰之下,太宗的怒气也消弥无踪。因此,“省中”大臣们多蒙公主的恩惠,十分喜爱她。[2][22][23][24]

唐太宗李世民与晋阳公主李明达
长孙皇后去世时晋阳公主“尚不识”,[25]保护大臣,劝解父亲的方式却如出一辙,或许也是上天对太宗痛失爱妻的一种补偿。
兄妹情深
晋阳公主与晋王李治自幼被唐太宗带在身边抚养,朝夕相处,兄妹俩感情自然深厚。随着年岁渐长,李治慢慢长大,有时外出离开立政殿,每次晋阳都要送到虔化门,然后依依不舍的哭泣道别。[26][27]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李治十四岁已是成人之年,尽管因为太宗的溺爱,一直不曾出宫居住,[28][29][30]但此时也要开始上朝参政了。以为穿上朝服的哥哥就如以往穿朝服的皇太子哥哥和魏王哥哥一样,较长时间离开自己,不能与自己和父皇同住在立政殿了,晋阳公主舍不得放开哥哥的衣角,哽咽着对父亲说道:“哥哥现在也要和大臣们一样站班,不能再留在我们身边了吗?”唐太宗看到一双儿女如此惜别,顿时忍不住涕泪满面。[31][32]
未笄而逝
如无意外,公主的一生,原本应是这般,在父亲的疼爱兄长的呵护下成长,待到婷婷玉立再成就一段良缘。然而世事无常,身在富贵宠爱之中的晋阳公主,却在金钗年华,未及良人到来便病殁了。或许这就是诗歌所言:“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33]
文皇思女 听语音
日数十哀
失去了最心爱的女儿,唐太宗悲痛异常,连续一个多月都不能正常进食,每日要哭上几十回,哀伤无法抑制,身体急速消瘦,文武大臣见状非常担忧,纷纷进谏劝慰皇帝节哀。唐太宗对来劝勉的人叹道:“你们说的那些道理,其实我都明白。我也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再怎样的悲伤都与事无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控制不住这种悲伤啊。”[34]如此失态的举止和言语,太宗深切念女之情昭然可见。

晋阳公主
北宋的庄绰在《鸡肋编》评价说,太宗见长孙顺德因丧女而生病,认为他无刚气,因而不以为然,而到了自己身上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完全忘了当初的“无刚气”之语!“岂不以儿女牵爱乎”一语道破,道理一直都懂,却永远学不会,此时的唐太宗不是那个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千古一帝,而是痛失心爱女儿的普通父亲而已。[35]
建寺祈福
为了纪念夭折的爱女,唐太宗下诏给有关官员,命令他们用晋阳公主封邑所得的余钱在公主墓旁修建佛祠,以此为公主的往生祈祷。[4]据史书记载,初唐公主封邑上的实封只能在出嫁时才能得到,但从此处可知晋阳公主一早就有了实封。白居易云“近代或有未笄年而赐汤沐者,亦如公主之号,以宠重之”,说的就是晋阳这样的公主。[36][37]
人物评价 听语音
纵观晋阳公主一生,虽然幼年丧母,但却有父亲的抚养,兄长的爱护,成长之路受尽尊宠。而晋阳公主自身又是温柔伶俐的性格,不曾因皇帝父亲的骄宠而任性妄为,观其思念亡母,临摹飞白,解围大臣,可知其才行智慧。[38][39]公主如若长成,必会是一耀眼的皇室明珠。虽然天不假年,但晋阳公主如此顺遂幸运的人生,出众的品行智慧,也可稍稍弥补了早逝的遗憾。[40]
家族成员 听语音
祖父母
唐高祖李渊
太穆皇后窦氏
外祖父母
唐齐献公长孙晟,隋右骁卫将军。[41]
高氏,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女,高劢之女,申国文献公高士廉之妹,生长孙皇后与长孙无忌。[41]
父母
唐太宗(李世民)
文德皇后长孙氏[42]
同母哥哥
李承乾[43]
李泰[44]
唐高宗李治[45]
同母姐妹
长乐公主李丽质[46]
城阳公主[47]
新城公主[48]
参考资料

李世民最爱的女儿晋阳公主李明达 晋阳公主怎么死的~

晋阳公主(约633年-644年),其名于史无载,字明达,乳名兕子。是唐太宗最为喜爱的女儿,母为文德皇后长孙氏。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后,被唐太宗带在身边亲自抚养。
晋阳公主为人聪慧善良,性情温和。每次李世民因故发怒,她都能明晓父亲心理,慢慢劝解,对大臣等起到了很好的庇护作用。
由于自幼由李世民亲自带大,晋阳公主学了一手好书法,尤其是飞白。她所写的飞白书和她父亲的相比,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晋阳公主十二岁时因病去世,唐太宗十分悲痛。晋阳公主入葬后,下令在公主墓旁营建佛寺为女儿追福。

名字含义
晋阳公主字明达,幼字兕子。明达一词,是佛教常用词汇,明指三明,达指三达。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则叫做三达。象征智慧,对世事了悟通达。太宗为公主取字"明达"许是公主聪慧伶俐,另一方面也是父亲对女儿的寄望。
"兕"在古文中被认为是与犀牛并列的另一种动物。《山海经》曰:"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具体说来,兕就是小独角犀,十分凶猛壮硕。唐太宗夫妇为女儿取"兕"为小名,必是出自父母爱女之心,希冀爱女能够远离一切不测和疾病,象兕一样顽强,健康成长。
封号晋阳
晋阳对初唐而言有着特殊意义,《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北京太原府……领晋阳、太原、榆次、太谷、祁、阳直、寿阳、盂、乐平、交城、石艾、文水、辽山、平城、乌河、榆社十六县。"可知晋阳乃是李唐龙兴之地,高祖李渊亦言:"朕起义晋阳,遂登皇极。"唐太宗亲历隋乱,起兵太原,晋阳对于他而言自然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将女儿封号晋阳,可见对爱女的重视。
慈父亲养
晋阳公主李明达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夫妻恩爱,伉俪情深,对于皇后所出子女唐太宗自然也是爱屋及乌,各类偏爱事迹不胜枚举。
贞观十年(636年)晋阳公主"始孩"之时,长孙皇后离世了,痛失爱妻的唐太宗悲恸之下决定亲自抚养妻子留下的一双幼小儿女。正因为唐太宗这一空前之举,史书上留下了令人瞩目的一抹温情:"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
晋阳公主也是有史可考的唯一一位被皇帝亲自抚养的公主。
游地思母
长孙皇后去世之时,晋阳公主还在始孩,因年幼还不明白母亲去世是怎么回事,虽然有父亲和兄长的朝夕相伴,但时间长了,晋阳还是渐渐感觉到自己的生活与众不同,父亲固然疼爱她,但也无法代替母亲的爱,年仅五岁的晋阳开始思念起了母亲。唐太宗外出巡幸都会带上晋阳,每次经过皇后生前所游之地,便会告诉女儿,公主闻之,总是不胜哀泣。
临摹父书
晋阳公主从小长在唐太宗跟前,父女感情非常深厚,互动也十分温情。太宗是书法爱好者,自己也写得一手好字。耳濡目染之下,晋阳公主对书法也很爱好,尤其是父亲最擅长地飞白。晋阳宫中常常临摹父亲的飞白体,久而久之写字时便有了太宗的风格。将太宗和晋阳公主的字出示大臣,大家都无法辨别。
文德之影
晋阳公主性情温婉机智,聪慧伶俐,因此即便还是个孩子,就已能做到"未尝见喜愠色"。唐太宗脾气刚烈,一直在他身边长大的晋阳公主对父亲极为了解,大臣有时会触怒太宗,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晋阳公主便和她母亲一样,总是慢慢地消掉父亲的怒气,再为挨训的人徐徐辩解。在女儿的劝慰之下,太宗的怒气也消弥无踪。因此,"省中"大臣们多蒙公主的恩惠,十分喜爱她。

长孙皇后去世时晋阳公主"尚不识",保护大臣,劝解父亲的方式却如出一辙,或许也是上天对太宗痛失爱妻的一种补偿。
舐犊之爱
晋阳公主与晋王李治自幼被唐太宗带在身边抚养,朝夕相处,兄妹俩感情自然深厚。随着年岁渐长,李治慢慢长大,有时要出宫办事,每次晋阳都要送到虔化门,然后依依不舍的哭泣道别。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李治十四岁已是成人之年,尽管因为太宗的溺爱,一直不曾出宫居住,但也要开始上朝参政了,而眼看着穿上朝服的哥哥要离开自己,晋阳公主舍不得放开哥哥的衣角,哽咽着对父亲说道:"哥哥现在也要和大臣们一样站班,不能再留在我们身边了吗?"唐太宗看到一双儿女如此惜别,顿时忍不住涕泪满面。
未笄而逝
如无意外,公主的一生,原本应是这般,在父亲的疼爱兄长的呵护下成长,待到婷婷玉立再成就一段良缘。然而世事无常,身在富贵宠爱之中的晋阳公主,却在金钗年华,未及良人到来便病殁了。或许这就是诗歌所言:"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文皇思女
日数十哀
失去了最心爱的女儿,唐太宗悲痛异常,连续一个多月都不能正常进食,每日要哭上几十回,哀伤无法抑制,身体急速消瘦,文武大臣见状非常担忧,纷纷进谏劝慰皇帝节哀。唐太宗对来劝勉的人叹道:"你们说的那些道理,其实我都明白。我也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再怎样的悲伤都与事无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控制不住这种悲伤啊。"如此失态的举止和言语,太宗深切念女之情昭然可见。
北宋的庄绰在《鸡肋编》评价说,太宗见长孙顺德因丧女而生病,认为他无刚气,因而嘲笑他,而到了自己身上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完全忘了当初的"无刚气"之语!"岂不以儿女牵爱乎"一语道破,道理一直都懂,却永远学不会,此时的唐太宗不是那个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千古一帝,而是痛失心爱女儿的普通父亲而已。

建寺祈福
为了纪念夭折的爱女,唐太宗下诏给有关官员,命令他们用晋阳公主封邑所得的余钱在公主墓旁修建佛祠,以此为公主的往生祈祷。据史书记载,初唐公主封邑上的实封只能在出嫁时才能得到,但从此处可知晋阳公主一早就有了实封。白居易云"近代或有未笄年而赐汤沐者,亦如公主之号,以宠重之",说的就是晋阳这样的公主。
人物评价纵观晋阳公主一生,虽然幼年丧母,但却有父亲的抚养,兄长的爱护,成长之路受尽尊宠。而晋阳公主自身又是温柔伶俐的性格,不曾因皇帝父亲的骄宠而任性妄为,观其思念亡母,临摹飞白,解围大臣,可知其才行智慧。公主如若长成,必会是一耀眼的皇室明珠。虽然天不假年,但晋阳公主如此顺遂幸运的人生,出众的品行智慧,也可稍稍弥补了早逝的遗憾。

晋阳公主(633年─644年),字明达,幼字兕子,母长孙皇后。晋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异常宠溺的女儿。长孙皇后去世时,她与唐太宗所生的子女中,只有时封晋王的李治和晋阳最小,所以唐太宗亲自抚养他们。晋阳公主是有史可考的享有皇帝亲养殊遇的唯一一位公主。这位可爱的小公主可能遗传了父母双方的疾病,身体很不好,当初唐太宗给她取小名为兕子,就是因为“兕”是一种独角母犀牛,凶猛壮硕,唐太宗是希望晋阳长得像兕一样健康,能抵挡一切不测和疾病。可惜这个小名,并没能赋予她健康的身体,在十二岁的时候,晋阳不幸病逝了。因此,晋阳公主去世时尚未成年,并未婚配。

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