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下句是什么 锄禾日当午下一句是什么?🤩

作者&投稿:鞠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出自唐代李绅的《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创作背景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赏析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当然是汗滴禾下土啦

锄禾日当午的句子是哪个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说此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绅.李绅(772~846),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元和进士,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与著名文人白居易、元稹等交往甚密.元稹称李绅说:“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显见,李绅的诗风,与“锄禾日当午”诗的格调相一致.《全唐诗》收录李绅的诗,题《古风二首》,又称作《悯农二首》,其中之一就是“锄禾日当午”,另一首诗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两首诗的意义相同.
一说“锄禾日当午”诗的真正作者,应该是唐朝另一位诗人聂夷中.此说的主要理由是:一,《全唐诗》于聂夷中和李绅名下分别收录这两首五言绝句,李绅《古风二首》诗后无篇章互见的说明,而在聂夷中《田家二首》诗后,加了一个脚注,称“锄禾日当午”等四句一作李绅诗.后来,人们选注聂夷中诗,干脆不取“锄禾”四句,这才引起误传.二,影印宋刻本《全芳备祖》列“锄禾”诗于聂夷中名下,所辑《田家二首》诗全文曰:“父耕原上田,子削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山;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而此书在李绅名下仅收录“春种一粒粟”等四句,可见古人把这首诗判归了聂夷中.三,聂夷中(837~?),字坦之,河东(治今山西永济西)人,咸通进士.《唐诗纪事》说:“(聂夷中)奋身草泽,备尝辛楚,尤为清苦.”聂夷中出身贫寒,入仕后仅做过县尉小吏,对农民的疾苦比较了解,才有如此贴近生活的诗句.《全唐文》共收聂夷中诗一卷,诸如《田家》这类题材的诗歌占四分之一,看来“锄禾日当午”诗的作者,非聂夷中莫属.
以上两说都有道理,而一般认为作者是李绅,其实并非定论.

锄禾

《锄禾》是一首唐诗,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作者为唐代李绅,也有人认为是聂夷中所作。此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全诗语言通俗、质朴,音节明快、上口,流传极广,妇孺皆知。其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中国传统的“治家格言”,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度,珍惜劳动成果。

作品名称锄禾

作品别名悯农、古风

创作年代中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    者李绅,一说聂夷中

收起

作品原文

锄禾锄禾日当午⑴,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⑵,粒粒皆辛苦。

注释

锄禾⑴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⑵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译文

农民辛勤种田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作品鉴赏

这首诗前一般认为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聂夷中的作品。

这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锄禾

首先,这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锄禾日当午的下一句?
答:悯农 隋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禾:禾苗。 日当午:太阳当头直晒的时候,指中午。餐:饭。 皆:都是。【简析】这首悯农诗,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对浪费粮食的愤慨。在盛夏的正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锄地,汗水淼淌滴在庄稼地里。可是谁又知道,碗中的每...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是谁写的
答:这首诗叫《悯农》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作者为唐代诗人李绅,也有人认为是聂夷中所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是谁写的?
答:写自唐代诗人李绅。悯农二首 【作者】李绅 【朝代】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

锄禾日当午,的下一句诗是什么
答:汗滴禾下土 ---全诗--- 《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锄禾日当午..的诗名是什么?
答:悯农 (唐-李绅)锄 禾 日 当 午,汗 滴 禾 下 土。谁 知 盘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注释]1.悯:怜悯。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简析]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

李绅悯农的古诗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答:古诗《悯农》一般指《悯农二首》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 原文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白话译文 其一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锄禾日当午全诗
答:诗句“锄禾日当午”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锄禾日当午全诗如下:一、《悯农二首》全诗 悯农 作者: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锄禾日当午,下一句是什麼?
答: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古诗
答: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第一句“锄禾日当午”,概括的写出农民从事的活动、时间和天气情况。日当午,是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着,是一天最热的时候,诗人没有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诗的诗名叫什么
答:"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诗的诗名叫《悯农二首》(其二)。《悯农二首》(其二)全诗如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