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地质概况怎么描述?

作者&投稿:容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区域地层

该区位于河北平原北部,新生代地层十分发育,但由于受基底构造制约和构造运动影响,地层厚度和岩性岩相变化较大。由新而老共有第四系堆积物和新、老第三系地层。

1.第四系(Q)

根据《廊坊地区南部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本区第四纪地层厚度为510m,其地层岩性由老而新依次为:

(1)全新统(Q4):厚度约26m,岩性多以灰、灰绿、黑灰和黄灰色亚砂土、亚粘土为主,其次为粘土,砂层只在局部出现,且多以粉细砂为主,厚薄不均并多含粉土。

(2)上更新统欧庄组(Q3o):底板埋深148m,厚度122m,下部岩性以灰黄、黄灰或灰、黄绿灰色亚砂土、亚粘土为主,砂层为中砂、粉细砂层,含钙质结核;上部岩性以灰黄、黄灰色亚砂土、亚粘土为主,砂层为细砂、粉细砂层,含钙质结核。

(3)中更新统杨柳青组(Q2y):底板埋深354m,厚度206m,下段厚度为96m,地层岩性主要以灰黄、黄灰夹锈斑和灰棕黄色的亚粘土为主,砂层为中砂、细砂层;上段厚度约110m,以黄灰、灰绿、灰棕黄色夹锈斑的亚砂土、亚粘土为主。砂层为中砂、细砂层,含钙铁质结核。

(4)下更新统固安组(Q1g):底板埋深510m,厚度156m,由冲积物组成,下部以棕红色夹有铁锈黄、锰黑、钙白等斑纹构成杂色粘土为主,夹有中砂、细砂层;上部以红棕色、灰褐色亚粘土、粘土夹中、细砂为主,含钙核。

2.新第三系地层(N)

区内埋深在500~600m以下,为一套冲、洪积相沉积,主要由砾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组成,底部普遍存在底砾岩层。是矿泉水和地下热水的主要产出层位,底板埋深800~1500m。

3.老第三系地层(E)

在本区埋深在800~1500m之下,为一套河流、湖泊相沉积,主要由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夹灰质页岩和少许玄武岩薄层。是本区主要的储油、气地层。底板埋深1480~3300m。

二、区域地质构造

廊坊市城市规划区位于中朝准地台(Ⅰ级构造单元)华北断拗(Ⅱ级构造单元)东部,隶属于冀中台陷(Ⅲ级构造单元)廊坊—固安凹陷(Ⅳ级构造单元)之上。其北侧与北北东向大厂凹陷相邻;南东与武清—霸州凹陷相接;南临牛镇凸起;西北面为大兴凸起。

本区断裂构造发育,活动断裂强烈,特别是第三纪以来的活动性断裂及隐伏断裂,是诱发本区地震的直接因素。4条较大活动性断裂分别是桐柏断裂、夏垫断裂、河西断裂和大王务断裂。主要特征见第二章。

三、地质灾害概况

廊坊市城市规划区属平原区,主要地质灾害有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性地质灾害。突发性地质灾害有地震、地裂缝等;缓变性地质灾害有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等。

根据《河北省(包括天津市、北京市)地震地质初步研究》报告资料,廊坊地区(包括天津市)为全省六个地震活动较强地区之一,雄县—安次地震地质背景带上存在6级以上地震危险。

据历史资料记载,廊坊市自公元294~1993年底,全市范围内就发生了100余次地震,其中4级以上的地震49次,6级以上的地震3次,震源深度5~39km,其中8~25km的深度分布较集中。1994~1999年,该区域共发生地震79次,是多震区域。

根据河北省水资源局有关报告提供,廊坊市自20世纪40~70年代以来地面缓慢下沉,80年代后期以均加速度下沉。1981~1983年年均沉降21.51mm,1983~1988年年均沉降量为24.05mm,1988~1998年年均沉降量为30.47mm,至1998年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已达548.23mm,沉降范围逐渐扩大。

廊坊规划区尚未发现地裂缝。



实习区区域地质概况是什么?~

野外实习是学习地质和从事地质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环节。在与实习老师交谈中,她对我说:野外实习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地质大学历来重视野外实践教学,学地质就是和地球打交道,问题要从自然界中提出,解决的方法也要从认识自然中获得。地学是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六大基础自然科学之一,它不仅强调学科发展的理论性,更强调这门学科的实践性。为了使学生提高对野外实践的认识,通过野外实习更进一步地了解自然,学校在学生学习完“普通地质学”或者“地球科学概论”等有关地质专业基础课后,马上安排野外实习。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在艰苦的条件下,锻炼意志,强健体魄。几十年来,野外实习已成为中国地质大学地质类专业教学的传统和特色。
她告诉我野外教学实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把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变为感性认识,以此培养日后的野外工作能力,掌握野外作业的方法。比如说,在制定野外工作计划的时候首先是要了解和掌握调查区域的区域地质概况。一般的说,已有前人做过调查工作的区域,当你准备再去调查的时候,前人的调查资料会是你重要的参考资料,搜集分析这些资料将会使你的调查工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调查区域没有任何资料供你参考,那么你可能就是这个区域从事地质调查的先行者,当你领略了风餐露宿,筚路蓝缕的艰苦之后,你的调查成果将会使你充满自豪感。
秦皇岛实习基地的区域地质概况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A.地层实习区的地层属于晋冀鲁豫地层区、燕辽地层分区、秦皇岛小区,是华北型地层(所谓地层,是指一切成层岩石的总称,包括变质的和火山成因的成层岩石在内)。在地质调查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关于一个地区的地层层序及其相邻地区地层层序之间的对比关系。不同的地区地层形成的具体层序是差别很大的,所以,地层的对比必须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把不同地区的地层单位,根据它们的岩石性质、化石特征进行对比,以此确定这个地层的层位及其年代。在实习区这个地层区中,最老的地层是新太古界。变质年龄距今2500百万年。在新太古代末期(距今2412~2600百万年)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形成了花岗岩。在这个区域内缺少古元古界和中元古界。可以见到新元古界沉积不整合地覆盖在新太古代花岗岩的上面。在这个区域内新元古代地层则缺少这个时期的晚期沉积。寒武纪至奥陶纪中期发现有以碳酸盐岩、页岩、粉砂岩为主的海相地层的沉积。在晚奥陶世至早石炭世普遍缺少沉积,自晚石炭世至二叠纪时期开始出现了海陆交互相沉积、陆相沉积。自此以后,该区域没有再受到海侵。
B.岩浆岩和变质岩岩浆岩也被称为火成岩,所谓的岩浆岩是指由地下深处一种炽热的含有大量挥发性成分的硅酸盐熔融体(即岩浆)冷却凝固后所形成的岩石。由岩浆直接形成的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和火山岩。
秦皇岛地区处于燕山造山带东段,东部与太平洋板块相邻。在这个区域内,造山带活跃的内力地质作用使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分布十分广泛。
岩浆岩:实习区岩浆岩发育,岩石类型比较齐全。见秦皇岛地区岩浆岩发育一览表。
变质岩:实习区内的变质岩类型比较齐全,包括区域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和混合岩等类型(所谓变质岩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经过内力地质作用,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使原来的固体岩石发生变化,而改变形成为新的岩石)。而区域变质岩是主要的类型。实习区内新太古代区域变质岩形成于距今3000~2800百万年。如金山嘴、老虎石、联峰山顶等地都属于这种类型。
C.构造仅从字义上来理解,构造应该是指: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安排、组织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也指结构。地质学中与构造一词发生关系的有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构造运动表现为地壳的机械运动,也称为地壳运动。通常构造运动速度缓慢,往往不能被人们直接感觉到。然而,在特殊的情况下,构造运动则表现得快速而强烈,是可以被我们感觉到的,比如地震。地震可以引发山崩、地陷、海啸。构造运动往往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发生变形和变位,结果会引起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如形成山脉、海陆变迁、大陆分裂、大洋扩张等,还会引起地层的变化(倾斜或弯曲)、岩石块体的错动和断裂。因此,构造运动在地质作用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地质构造则是指经过构造运动之后引起的岩石变形、变位后出现的结果。最基本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裂。
实习区位于中朝准地台燕山台褶带山海关台拱区。中朝准地台是我国最古老的地台区,最初的陆核形成于距今3000百万年前,结晶基底固结形成于距今1700百万年前。在中元古代至新元古代早期,燕山地区是一个近东西方向扩展的海洋,它的中心地区沉积了近万米厚的地层。古生代时期海域范围缩小,海水的深度也变浅,局部地区上升为陆地,主要沉积了浅海及海陆交互相的地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海陆变迁的过程。中生代以后,燕山地区的地壳活动增强,出现了强烈的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
D.矿产在实习区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矿、铝土矿、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英砂岩等,还有铁铜矿、铅锌矿、重晶石等金属矿产,以及滨海砂矿、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等可用于建筑材料的石材。
煤矿广泛分布于柳江向斜的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之中,是实习区内的主要矿种,总分布面积约75平方千米。铝土矿主要分布在柳江向斜的两侧,矿层主要产于石炭系底部的页岩和粘土岩中,矿体最长可达1千米,厚度一般为2~3米。耐火粘土主要分布在柳江向斜东侧的石炭系和二叠系中,自上而下共有7层。在实习区的北部石灰岩十分普遍,主要分布在柳江盆地寒武系、奥陶系之中。其用途主要用于烧制水泥,也用于烧制石灰、建筑石材和铺路的基石。石英砂岩主要产于柳江向斜翼部的新元古代地层中。石英纯度较高,符合工业制作的质量要求,秦皇岛耀华玻璃厂等大型生产企业曾把当地的石英砂岩作为主要的石英原料开采。

从大地构造、区域地层、区域地球物理特征等不同方面进行描述

地质概况
答:(一)区域地质背景(图11-3)可可塔勒矿床位于克兰河晚古生代火山弧中段麦兹复式倒转向斜南东转折端的北东翼。麦兹向斜轴向北西,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延长约35km,宽5—10km。北东翼倒转呈单斜产状,倾向北东,倾角40。—80°。南西翼地层倾向40。—60,倾角50。—80。。区内出露下泥盆统康布铁...

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答:(3)ETM图像地质构造特征 本区基岩广泛出露,断裂构造也较发育。影像图宏观地层显示出山东古老变质岩、岩浆岩及沉积岩区的地质特征。鲁东地区变质岩为深蓝绿色,植被(林草)较茂密,稀树枝状水系。岩浆岩主要发育在胶东地区,区内水系发育,多呈丰字形、平行羽状、格状、放射状、向心状、树枝状等特征,...

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答: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该不该让孩子很早学习人情世故? 中地数媒 2020-01-20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

第一篇 河南地质矿产概况
答:河南省跨越中朝准地台和秦岭褶皱系两大地质构造单元,地层出露齐全,岩浆岩发育,变质作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一、河南地质概况 (一)地层 河南省地层发育齐全,从太古宙至第四纪的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根据地层发育情况及层序特征、沉积建造、古地理等基本地质因素及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特征,可以栾川...

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答:三、地质、构造 疏勒河流域处在几个构造体系交接复合部位,前第四系在南山系几乎缺失古生界,北山系主要由奥陶系-志留系及海西期花岗岩组成。古生界及前古生界、中生界及古近系、新近系、侵入岩均有出露。第四系主要分布在流域三大构造盆地,其间堆积了巨厚的第四系物质,其特征是从山前到平原,从南盆地到北...

评估区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
答:对地质环境有破坏作用的人类经济活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对天然植被的破坏、滥垦乱伐、河道挖砂等破坏了岩土表层结构,加重了水土流失,提高了洪水泥沙含量,增大了诱发泥石流的可能性,此外,重要工程的人工防洪设施改变了洪水分布格局,增加了发生灾害的偶然性;二是正在进行的各项重点建设工程,如“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

区域及矿区地质概况
答:图6-1 大邓格金多金属矿区域地质图 (据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2012,有修改)1—新生代第四系;2—古元古代荆山群定国寺段透辉石大理岩;3—古元古代荆山群安吉村段二云石英片岩;4—古元古代荆山群安吉村段黑云片岩;5—中生代白垩纪伟德山花岗岩崮庄单元片麻状细粒辉石石英闪长岩;6—新元古代...

地质概况和地下水分布
答:祁连山区是地质构造强烈上升带,地势高,是中、下游盆地松散碎屑物质的来源区。平原区的构造-地貌盆地呈南北两排展布。南部的张掖、酒泉盆地地势较高,海拔1300~1700m,有大型洪积扇分布。盆地南缘与祁连山山区之间多为断层相接,压性断裂与祁连山麓中新生代褶皱一起构成阻水屏障。古近系或白垩系构成盆地基底,其上沉...

地质概况
答:区域地层主要出露有寒武-白垩纪地层,其中以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喷出岩和火山沉积地层为主。岩浆活动主要集中在燕山期,既有大量的火山岩和火山熔岩,也有超浅成的次火山岩,以及大规模的侵入岩。主要金属矿产的成矿均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和演化有关,尤其是与燕山期的次火山岩、浅—超浅成的中性斑岩...

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答:三、地质、构造 按槽台观点,本区以赤峰—开原东西向深断裂为界,北部为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即称为松辽坳陷,南部属华北地台区(法库断隆)。北部地槽区,加里东—华力西期运动,使地槽频繁升降运动,接受了以海相及海陆交互相正常碎屑为主、火山碎屑为辅的沉积,并伴有多期褶皱变形和各类岩浆侵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