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元素的迁移 放射性元素的天然衰变和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的区别

作者&投稿:狄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铀、钍和其他金属物质一样,在固体介质中扩散是很缓慢的。

铀原子的外层有6个价电子,具有很强的亲氧性和水解性。它在自然界形成稳定的氧化物,呈四价和六价化合物,属亲石元素,易存在于酸性岩石中。在氧化条件下四价铀可以转化为六价铀,易溶解于水。在还原条件下,六价铀转化为四价铀沉积下来。

钍属稀土元素,属亲石元素。它主要集中在地壳上部花岗岩中,组成四价极稳定化合物,不易溶解。在岩浆旋回中,钍和铀一起运移,进入铀矿物的一些组分中。在热液分异过程中钍和铀有所不同。岩石风化时,它以碎屑形式和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溶解形式,从岩石带走铀和钍;但形式各不相同。钍处于晶格中,只受物理破坏的影响,只有较低的运移能力;而六价铀易溶于水,具有很强的迁移能力。如果介质的渗透性好,裂隙和解理发育,铀可以有很长的迁移路程。

表6-2 各种水中氡、镭和铀的含量



关于土壤中放射性物质的扩散迁移的问题!~

会的,放射性物质有很多很多,除了常说的铀、碘什么的,常见的氧、硫等同位素也会发生放射性污染,我们就时时刻刻处于放射性污染当中,放射性物质的扩散迁移首先是有放射性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的,有的是易挥发,有的难溶解,有的易被植物吸收积累.....其次,土壤的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胶体等土壤因素又对放射性物质的迁移转化起到制约或加速的作用。而一般来说扩散污染范围的话污染值就降低,减小污染范围的话一般会发生植物积累导致污染更严重....比如这次日本福岛的核污染,碘易挥发随空气迁移,现在我国除西藏外都监测到碘值,但是碘值不超过本底值(未受污染情况下化学元素的正常含量,或环境中能量分布的正常值)的万分之一,所以对人体基本上没有危害

放射性元素的天然衰变,是因为这种原子核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不是特别稳定的结构,因此发生了天然的核变化。

而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利用一些快速的粒子,如阿尔法粒子、质子、中子等去撞击某个核,而使它发生了核反应。





请采纳~

主要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答:铀原子核的高电荷和大质量,决定着它的不稳定表现为放射性衰变。 由于铀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Ⅶ组,因此具有6个价电子分布在几个轨道上,所以铀能够以不同氧化形式存在,从而使其地球化学性质更为复杂。失去所有的价电子后,铀形成外层拥有8个电子的离子,即按惰性气体原子模型形成的离子,属于亲石元素的离子,这种状况决定...

放射性勘探方法寻找油气的机理探讨
答:这种“地气”的运动极不规则,有时很少,有时形成雪崩之势构成气泡流。贾文懿等人(1992)在氡运移的模型实验中,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观察到放射性金属及其他一些元素本身可以从岩矿石进入空气,向上运移。瑞典的Bodliden公司认为,金属元素以气体形式的这种迁移可以穿过巨厚的基岩盖层或冰碛层。放射性元素...

物质颗粒的垂直迁移——地气
答:K温度下比一般颗粒的扩散系数大14~16个数量级,具有很高的扩散速度和穿透能力。在地球温度差、压力差和浓度差的作用下纳米固体微粒上升直至排入大气,已被大量地气测量结果所证实。放射性元素也不例外,氡上升,铀和镭的微粒也上升;而且更可能的是铀系元素的上升迁移,成为寻找深部矿体的标志。

放射性测量理论基础
答:因此,在与断裂、裂隙构造部位相应的地表处,通常存在放射性异常。当放射性元素正向迁移作用(即由氧化、溶解、扩散、射气等使各种放射性元素从岩石进入水中的作用)大于反向迁移作用(即在地下水运动过程中,由于构造环境、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条件的改变,造成天然放射性元素从水中析出、沉淀,被黏土、有机...

铀(系)物质呈纳米微粒直接上升至地面
答:1983年,瑞典的波利登公司和捷克的布尔塔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野外实施“地气法”寻找隐伏矿床,即地下几百米深的金属矿产的元素(微粒)直接迁移至地面,在地面可以采样。到1988年,他们已经采集到与地下矿产有关的金属元素达20多种,其中有K、U、Ra、Pb等涉及放射性系列的元素。他们认为只要有更灵敏的分析...

铀(系)物质呈纳米微粒直接上升至地面
答:1983年,瑞典的波利登公司和捷克的布尔塔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野外实施“地气法”寻找隐伏矿床,即地下几百米深的金属矿产的元素(微粒)直接迁移至地面,在地面可以采样。到1988年,他们已经采集到与地下矿产有关的金属元素达20 多种,其中有K、U、Ra、Pb等涉及放射性系列的元素。他们认为只要有更灵敏的分析...

环境辐射源
答:包括建筑材料在内的大量矿产开采,选冶和搬运,破坏了放射性元素的自然循环和迁移,加大了人和生物的辐射剂量。铀矿开采剥离了覆盖岩石,排除了含量不高的表外矿石,分选中的尾矿、废水、废渣,使矿井中的氡大量析出,造成地表辐射污染。铀矿石地浸虽然免除了矿石外露,其最大污染是注入浸液和溶解的放射性...

岩矿石中放射性元素分布
答:岩石的放射性强度取决于其物质成分,主要由铀、钍和钾的含量决定。铀、钍等主要元素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平均含量如表1-1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放射性元素主要集中在地壳中。表1-11 放射性核素在地球及其壳层中的平均含量(据章晔等,1990)不同种类的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也有所不同。岩石的放射性与...

油田放射性异常的基本形态
答:地球形成后,在物质重力分异过程中,密度小的硅酸盐物质和离子半径大的铀钍等重元素向上运动,所以地壳中放射性元素含量高(表7-1-3)。油气田聚集在地壳靠近地表部分。因此,可以认为地壳的放射性元素平均含量是形成油气田放射性异常的物质来源。图7-1-9 岐口凹陷孔隙度与深度关系 表7-1-3 地球...

环境中氡气的来源及其防护
答:摘要 本文从放射性元素氡的特性及其来源方面出发,阐明了氡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人体的危害,指出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保障人们的健康水平,就必须从各方面切实做好氡的防护工作。 关键词 氡 来源 防护 自然界中氡广泛存在,是铀系、钍系、锕系三个天然放射性衰变系列的中间产物。铀系的衰变过程是238U→226Ra→222Rn→...